高科技时代的决策思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科技论文,思维论文,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时代课题与新思维
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在高科技时代,人们呼唤着管理决策的现代化。对于正在为现代化而奋斗的千万个决策者,其思维的转变可谓更深刻的革命,因而也是更艰巨、更高层次的现代化进程。
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是发展生产、振兴经济不可缺少的两个车轮。先进的经营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也才可能接受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而投入运作。我国经济落后的原因中,管理水平落后是最主要的原因。不少外国专家对中国考察后认为,中国工业在经营管理上的潜力,比生产技术上的潜力要大得多。因此,中国要发展高科技,要推进现代化建设,决策者的思维现代化便成为首要。
改革开放十多年来,中国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确实大踏步前进了。但是生产力发展却不能掩盖劳动生产率仍然很低的事实。中国现在的劳动生产率大约等于发达国家的5%。在对亚太15个国家(地区)的经济效能评价中,从综合分数看,中国处于第7位,而劳动生产率项,却是居倒数第二,仅高于孟加拉国。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经济管理的整体水平、技术水平低。其中最明显的是,中国的大中型企业搞不活,有的企业处于长期亏损状态。
应该说,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中国这样幅员广大的国土上,地区发展的差别很大,有些落后的地区甚至还解决不了温饱问题,有不少企业生产还滞于作坊式劳作和非标管理的状态。改革开放的十多年来,有一大批企业,一部分发达的地区正在努力向现代化的管理行列迈进,但源于深层的阻力,显然是长期以来“铁饭碗”的分配制度所致。由于管理思维落后,在人才流动、资金使用、劳动分配上无法充分发挥劳动者的个人积极性,造成了劳动生产率的必然低下,这种现象并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表征,也背离了高科技时代的现代化大生产要求。
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化的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现代化大企业以及社会各个层次的管理经验、方式和手段。在几百年的社会发展中显示了刺激生产的先进性,作为管理上的成功经验,同样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应该加以吸收和利用。
经营管理问题的中心是围绕着人而展开的。在中国这样一个亟待发展的国家,主要困扰的问题仍然是资金和人才。有了资金和合理的分配制度,便可聚敛人才,有了人才便可创造财富。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培养一批富于胆识、创新的企业家和各类人才,是管理诸环节的首要问题。“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便是这种管理思想的一种具体体现。创造良好的,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因素。打破论资排辈,建立个人合理流动的大环境,对于优秀人才给予必要的荣誉和优厚的报酬,是保证人才辈出的管理动力。在高科技时代,领导人和企业家必须在人才问题上荡涤一切旧的观念,置于最活跃的生产力这一战略认识的高度。
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水平是相互适应的、相互制约的。历史上不同时代的管理水平,不仅取决于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而且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但这并不能理解为有什么样表现的科学技术水平,就必然存在着与之相应的管理水平和机制。事实上,它们之间恰恰总是既适应又不相适应的。一般地说,经营管理水平总是落后于科学技术水平,这是因为经营管理不仅受科学技术因素的制约,而且受更为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往往表现出某种滞后性。但在高科技时代,由于信息业的极大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这种经营管理的滞后性周期将大大缩短。而中国的经济发展已在逐步纳入世界经济的轨道,世界各国的先进管理经验也会更迅速地传播和交融。因此,这些管理的经验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会表现出超前性。而利用和学习这些经验正是后来居上的有利条件。因此,中国当代的领导人和企业家如何在高科技时代敢于创立新的思维,树立超前意识,敢于超越不同社会制度的束缚,大胆地登上国际竞争舞台,也正是时代的课题。
决策的经验权威向科学权威转变
尊重科学,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应该是高科技时代决策者的最主要的基本思维。从小农自然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决策人员长期习惯于凭借经验和直觉对事物进行判断。这在小农自然经济中也许无碍于事。在发展高科技产业,组织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中,情况起了极大的变化,经验的权威们已开始感觉到,自己所熟悉的并引以自豪的那一套技艺,越来越变得“英雄无用武之地”。而那些科学文化水平高,能熟练运用新知识的人,正在逐渐上升为决策中的新权威。人们清楚地记得,计算机激光编辑排版系统的诞生,给人工活字印刷系统划上了句号,导致了印刷工业的一场革命。不仅把工人从繁重的排版中解放出来,而且带来了权威的转移。过去在印刷厂里,最有发言权的是富有经验、技术熟练、干了几十年的排字老工人;如今在印刷厂里挑大梁的,则是一批懂计算机技术、能熟练操作激光编辑排版系统的年轻人,老的经验权威让位了。
决策者的这种思维转变,并非简单的操作过程,权威的变迁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人们的思想、观念乃至认识事物方式的一场根本性变革。今天,生活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高科技时代的人们,无不感受到知识和技术更新加快的压力。不用说老经验权威,就是正在进步的年轻新权威,如不紧跟时代的步伐,不学习新的科学知识,不紧追科技发展的前沿,很快也不再保持权威地位了。因为无可非议的是,人们在这里只承认科学的权威,谁掌握了科学技术,能解决当前生产中的急需解决的问题,谁就是权威。这种从经验权威向科学权威转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业务管理转向战略管理
传统的管理是指共同劳动(或协作劳动)而产生的“指挥”、“协调”等职能,它要解决的是在一个企业内部,如何合理地组织各项经济活动的问题,也就是企业的技术业务管理,中心任务是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当然对于生产力水平不高,而且主要是以计划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企业主要是完成国家规定的任务。商品经济欠发达的情况下,加强企业内部的技术业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是重要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的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高科技产业的崛起,未来企业的环境变得越来越错综复杂。技术进步、经济、市场需求瞬息万变。而且高科技的发展,促使整个人类活动在全球范围进一步国际化、社会化的程度进入了更高级的阶段。这样,企业就不得不面临着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而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就必然成为首位的要务。决策者要具有正确的战略观念,科学地制定企业战略,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树立明确的市场目标,在统筹指导下善于在竞争中发展和跟踪各种机会,或有意识地创造各种契机,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因此,在高科技时代,经营管理的第一重点无可非议地从业务管理转向战略管理。
高科技企业及高科技产品的特征之一就是快速更新。市场瞬息万变,这样企业的不稳定因素必然更多、更复杂,企业的风险也相应变得更大。这种情况下,势必加剧企业与企业之间,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竞争,企业如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便更重要了。日本汽车业进入80年代后竟超过了美国,在国际市场上取代美国而成为“汽车王国”。其关键就在于日本人能根据“世界能源短缺”这个外部环境的变化,在战略上相应采取了许多对策。使日本的汽车以质量高、耗油省等品质优势赢得了世界市场。
战略管理相对于技术业务管理,具有许多特征,其中最主要是:
(1)从空间上看──全局性。
高科技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致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现代企业成了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而企业战略是以企业的系统作为控制对象的,要从整个企业(甚至整个行业乃至整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研究全系统的整体组织与协调,设计企业的总体行为,而不研究各项专业的单项行动。既不是研究某个部件的生产采用某项新技术和新工艺,也不是研究某个车间或某个部门如何具体安排生产任务,而是组合各项汇成经过整体协调的总行动。它体现的是整体系统意识,考虑的是重大的带全局性的问题,追求的是整体效益。
(2)从时间上看──长远性。
企业战略不独在于追求眼前的、短期的利益,而是谋求企业长期的生成和发展,甚至为了长远的利益,可以暂时牺牲眼前的利益。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很早就发现了锗有半导体功能,可以代替电子管,并很快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半导体收音机。但美国人认为,晶体管收音机成本太高,成品率太低,只能军用。西欧人认为晶体管收音机音质不如电子管,价格又高,推广价值不大。而日本的索尼公司却独具慧眼,认为生产晶体管的技术和工艺问题一旦解决,晶体管的质量、成品率都会提高,价格相应降低,音质必然改善,其体积小,便于携带的优点就会突出。于是就引进这项技术,组织了雄厚的技术力量进行研究、攻关,很快解决了有关技术、工艺问题,迅速占领了晶体管及晶体管收音机的世界市场。索尼公司现在已是世人皆知的世界最大的电器公司之一。怎样追求长远利益,具有长远性的战略观点,从中可以得到启迪。
(3)从内容上看──方向性。
企业战略不是研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般问题,而重在研究对企业生存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重大问题。是解决企业的主要矛盾,着力于制定企业的未来的总目标,也即战略目标。而现代企业的经营者考虑的首要问题,恰恰是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目标。
方向性问题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如何准确判断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方向,则是经营战略中最敏感的重要工作。
(4)从战略本身的含义看──抗争性。
企业的商品,一俟进入市场,就必然遇到竞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不可避免的竞争能够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增加企业的活力。高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决策者要敢于竞争,善于竞争。激烈的竞争是高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积极参与竞争,虽然风险纷纷,但也就有了获得成功的可能,如果放弃竞争,则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必然被挤垮、淘汰。因此,风险与竞争意识是决策者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
作为高科技时代的决策者、经营者,要善于把主要精力转移到注重战略问题上。那种“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乃是小生产者的领导方略。要积极进取、开拓创新,面对瞬息变化的市场而清楚地认识到,战略决策者就意味着创造。敢于冒险,胆识兼具才是现代企业家的精神所在。
传统投资评估由风险投资取代
高科技是具有高效益和高风险的科学技术。一方面,它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它具有很大的风险性。由于高科技的研究与开发的难度大,不确定因素多,成功率低。特别是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与商品化承受的风险更大。一般高科技项目投资成功率为15─20%,某些领域的成功率甚至更低些,有75%的高科技开发费用投入是没有产出的。为了支持前景十分诱人但屡遭失败的高科技企业,对于高科技时代的企业决策者,具有风险投资的意识和胆识是十分重要的。
传统投资虽然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但其原料、市场、生产条件和传统技术等大致比较明确,且可根据以往类似的事件或过程作出预测,总是可能减少不确定因素,避免冒大的风险。而高科技企业的风险投资,由于开发的是最新的科技产品,探索性强,技术复杂或技术不够成熟,而且产品寿命周期较短,更新速度快,一般没有先例可鉴,不确定因素更多。因此,对于风险投资的决策者,不仅能根据物质保证和财务分析,而主要考虑智力和科技力量配备,对新技术的发展前景、新产品销售潜在市场进行具体详尽的评估。
风险精神是高科技企业之母。企业家的风险投资意识对高科技企业的成败起着关键的指导作用。这些企业家应该是由新技术的发明者和善于经营管理、富于创造才能的各类高级人才组成。在风险企业的人才结构中,应有几种不可缺少的人才:一是要有相当数量的创新能力极强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二是要有既懂科学技术又善于经营管理的专家;三是具有掌握熟练操作技能的工人;四是掌握市场信息和销售技能的营销人员。
作为从事高科技产业的风险投资者,其素质主要表现在,其一,懂技术。这是高科技时代的风险企业家不同于一般企业家的一大特点,所以风险企业的经营人才又称科技企业家。由于高科技风险企业开发的是高新科技产品,科技本身的发展前景,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命运,作为风险企业家,必须对有关领域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发展趋势了如指掌,要懂得如何进行技术评价和技术预测。
其二,善经营。作为一个风险企业家,仅仅熟悉科学技术是不够的,还必须善于经营管理。只懂科技而不善经营,不是高科技时代所需的企业领导人,因为在技术上获得成功后也可能因不善经营而导致风险创业归于失败。
其三,敢创新。作为高科技时代的风险企业家,不仅需要懂技术、善经营,而且要敢于冒险创新、并有捕获机遇的创业精神,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符合时代潮流的科技企业家。高科技风险企业的成功,依赖于创新。每当遇到有关风险企业命运和前途的紧要关头,要求风险企业家具有旺盛的精力和拼搏精神,勇于迎接挑战,及时果断地作出正确决策,用新的观念去解决新的问题。此外,高科技时代科技发展的国际化,要有赖于企业家的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分析能力,能关注国际风云的变幻,而把握发展的机遇。
风险投资的魅力如此之大,吸引了一大批新型的企业家投身于它的事业。这里,展示的正是中国人告别计划模式、走向市场经济的首要的心理素质,是高科技时代新型企业家成长的希望所在。
生产的竞争观更新为市场战争
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市场上的商品不多,产品只要付之生产,一般都能销售出去。市场常处在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状态。企业根本不愁产品的销售问题,企业只考虑多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商品经济愈来愈发达,生产的商品越来越多,市场由原来的“卖方市场”逐步转变成了“买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生产与销售显然必须同步考察,尤其是市场状况。高科技时代的生产力水平空前提高,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市场有限,企业的产品销售越来越困难,或者销售的畅滞起伏很大。因此,企业的全部活动就必须从市场为出发点,根据市场的需要组织生产,对市场的调查、分析及对未来市场进行预测和监测。市场既是生产的起点,又是生产的终点,市场成了企业生产经营的中心。
在这种“市场属于买方”的情况下,决策者以“市场为中心”的经营意识必须牢固树立。在高科技时代,除了过硬的产品质量外,企业的经营方式、服务的优劣便是竞争的重要手段。特别是信息业的高度发展,已大大缩短了企业之间的技术时差,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之间,在技术上的差异越来越小,使同类产品在质量上的差异越来越小。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对企业的依赖程度大大提高,而在购买商品时价格因素的作用相对下降。因此,许多成功的企业,不管经营的行业门类,都将自己看成服务性行业,都是为用户服务的。竞争的着眼点变成了谁能获得消费者好评的比赛。许多用户宁愿多花20─25%的钱去购买美国IBM公司的产品,而它尽管在技术与质量上较之其他公司是同一水平的计算机,原因就在于IBM公司有完善的售后服务和令人心悦的服务准则。
当然,以市场为中心,“先市场,后生产”、“顾客第一”的原则是经营和竞争的主要内容,但企业家却不能被动地“适应市场需要”,更重要的还应在于主动地创造和开发市场。
高科技企业研究和开发的不是一般成熟的传统技术。生产的高科技产品往往与传统的产品有很大的差异,消费者对高科技产品几乎不可能了解,也无法预先提供需求目标。这就造成了一个开发和创造市场的广阔天地。“创造市场”是相对于“适应市场”而言的。高科技时代的到来,“适应市场”的时代随之淡化,迎来了“创造市场”的新阶段。
高科技产业的崛起,进一步冲破了国界的限制与束缚,专业化、协作化的程度大大提高,多国公司、跨国公司不断涌现,生产经营迈向了国际化。因此,放眼世界市场是高科技时代企业家必备的战略眼光。高科技反映了现代科学技术综合化的发展趋势。
这种综合一方面是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并由此产生一系列新兴领域和新兴学科;另一方面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之间向整体化方向发展。这种综合化的高科技的生长,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这就是一种高效率的、多功能的有机联合。这种联合随着高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必然而且已经跨越国界,越来越趋向于国际性的联合,向专业化、大协作化与生产经营国际化发展。在资金的投资上也趋向于多国公司共同承担。高科技企业生产经营国际化,可使产品结构更趋于合理,有利于扩大市场,获得更高的效益。同时,高科技的发展,也为高科技本身生产经营国际化创造了条件。对于正在对外开放的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才能使自己在不断激化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高科技时代的市场竞争既是企业经营实力的竞争,也是经营策略的竞争,只有将实力与策略结合起来,才能取得竞争的合成优势。因此,在面向市场的商战中,不能被动地适应,而应正确寻找、选择,进而发挥自己企业的特色、优势,保持优于竞争对手的态势,战而胜之。
从传统的以生产为中心到以市场为中心,是决策者思维转变的重要方面,也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转变。在市场上角逐、抗衡,更是一种充满魅力、具有挑战性的奋斗。只有真正地驾驭市场,真正出现一大批善于在市场汪洋中遨游的好手,中国的市场经济的大潮才能波澜壮阔地到来。
以人为中心的软件管理
高科技时代,社会经济结构、劳动方式、人的追求目标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于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人才的争夺已成为成败的关键。由于企业不稳定的因素增多。因此,创造更有利于人才聚居的向心环境,是管理中的“软件”。然而,这种“软件”较之强调规章制度、定额指标、组织结构等管理“硬件”更为基本和重要。“软件”的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中主导因素,也是管理取得成功的关键。
通过管理,旨在使企业获得效益。而管理的基本出发点在于如何组织人进行有效地工作。在科学技术欠发达、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时代,职工第一追求是温饱和生活的安定,因此,依靠规章制度、纪律、定额指标、组织结构、分工等等,对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无疑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们对这种管理也习以为常地接受了。但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生产力水平空前提高的高科技时代,人们对自己在企业中劳动行为已不再简单理解为一种职业,一种仅仅为了谋生的手段。人们所以能够在劳动中投入还有更重要的原因。
劳伦斯·米勒教授在《美国企业精神》一书中说,让企业的职工在了解企业并为之崇高的目标而努力,不但可以产生健全的、而具创造性的策略,还可以使个人勇于为之牺牲。其激励的力量是无穷的。或者可以说,人们在一事当前,需要取舍其行为时,其主要判断准则不完全是理性的需要,还有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而且常常是这种信念和价值观起了更关键的作用。
显然,重视人的因素、研究人际关系、注重感情投资、调动人的积极性等“软件”管理已经成了领导人和企业家决策的又一重要内容。而那种见物不见人,只靠传统的“理性模式”的管理已不能适应高科技时代的需要。
根据企业管理的新理论提出“企业文化”这一内容广泛的词语应运而生。“企业文化”是80年代初美国波斯顿大学斯坦利·M·戴维斯教授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首先提出的。它的实质是从过去的只见人不见物;只重视对物的管理而忽视人的非理性因素,转而重视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特别是重视人的意识和观念。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经过长期的培育,逐步形成的企业全体职工共有的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及其外部表现,如工作方式、社交方式、生产方式等。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它是企业特有的传统和风貌。许多学者认为,日本企业之所以成功虽在于许多因素,但其中最主要的,并为大家所公认的正是日本企业重视人的因素,有一套激发职工自发地为企业尽忠效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激发着职工产生与企业同舟共济的思想感情。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有一个惯例,每天上午8点整,遍布全国各地的8万多松下职工全体肃立,背诵松下价值观(即松下精神七项):生产报国精神,公平,和谐合作,力求改进,礼貌与歉逊,顺应时代潮流,感恩报德精神。与此同时,齐唱公司之歌。松下人不仅天天履行这一仪式,而且力求于行动体现七点精神。公司职员在长期的熏陶下,真正以公司为家,将自己融入企业大集体。“职工随时随地”──在家里、车上,甚至在厕浴里,都在思索合理化建议。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它在管理实践中所起的作用,与传统管理明显不同,主要可概括为:
(1)激励作用 奋发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勇于开拓、创新的“动力源”。企业文化集中反映了企业的基本价值取向、企业的总目标,可以形成持久的使命感和驱动力,催人奋进。它是企业竞争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的精神支柱。
(2)聚合作用 积极的企业文化,能产生强劲的聚合力,将职工的事业心和成功欲通过企业的奋斗目标联结起来,逐加于具体化。使职工把对国家、政府的种种依赖心理转移到依靠企业的振兴上,心甘情愿地积极投入,以企业为家,努力奉献。
(3)规范作用 企业文化能引导职工的行为符合一种规范,一种有利于企业目标达成、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行为规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活动也越来越复杂,其规范也越来越不能单凭规章制度而建立,还必须借助企业文化的培育过程,经过潜移默化形成职工的自觉约束。
(4)辐射作用 通过企业文化,塑造一种良好的企业形象。一方面以企业的成功激励职工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通过职工的努力,在用户中,在社会上树立企业的优秀形象,起到影响社会,维系长远效益的作用。
以人为中心的“软件”管理,出发点是围绕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人文环境。但同时又必须指出,企业文化也并不可能包治百病,“软件”的管理与“硬件”的管理虽有区别,但两者又是不可分割、辩证的统一。虽然只强调规章制度、定额指标、组织结构等“硬件”管理,在高科技时代已经不够,但如果没有对“硬件”管理的基础,只强调对“软件”的管理也不是不可思议的。“软件”的管理只有在对“硬件”管理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功能。总之,管理的“硬件”是“软件”的载体,“软件”是“硬件”的灵魂。要在加强对“软件”管理的认识前提下,实施“软”“硬”兼施的全面管理手段。
决策者的自我意识与社会责任品质
在高科技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决策者们首先必须意识到,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用来造福人类,也可能给社会带来灾难,对其正负效应的社会后果,应有清醒的认识,并负起严肃的历史责任。
一方面,高科技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解决当代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对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能起很大的促进作用,具有很高的战略价值。可以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推进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
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空前尖锐的严重社会问题,诸如军备竞赛、结构性的严重失业、贫富悬殊加剧、社会生活的畸形发展、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危机等社会公害。这一切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忧虑和全社会的关注。
科学技术的双重性、高科技的“双刃剑”性质,是由于多种复杂原因造成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本身的原因,是由于人类认识水平和改造自然能力的历史局限性所造成的,表现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已有长足进步,但又始终有不完善之处和层出不穷的新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同时表现正负效应,而且这种效应往往又具有滞后性,事前难以全面预见;二是科学技术社会应用的原因。科学技术本身虽无好坏之分,但是它的社会应用却有善恶之别。原子能技术既可和平利用,也可以用来制作大规模的杀人武器,遗传工程既可以用于优生优育,也可以用来毁灭生命。科学技术的误用、滥用或畸形发展,往往是人为造成的。
高科技的“双刃剑”性质,使从事高科技研究和开发的人承担着应负的道德责任和社会责任,要求他们关注高科技开发带来的自然后果和社会后果,特别是要同时注重研究防止和克服其负效应。
1955年,获得诺贝尔奖的52位世界第一流的科学家在迈瑙聚会,发表了著名的《迈瑙宣言》,剖析了他们的矛盾心情:“我们愉快地贡献我们的一生为科学服务。我们相信:科学是通向人类幸福之路。但是,我们怀着惊恐的心情看到:也正是这个科学向人类提供了自杀的手段。”
1972年,有113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庄严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其中谈到:“现代的人类改造其环境的能力,如果明智地加以利用的话,足可给各国人民带来开发的利益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机会。如果使用不当,或轻率使用,这种能力就会给人类和人类环境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害”。1992年在巴西举行了全球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各国首脑会议,讨论了“人类与地球间的新关系”和设立“保护自然国际基金”。由此看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正反两个方面社会后果和自然后果的日益暴露,人们已从实践的教训和痛苦的反思中意识到负效应的严重性,并且已开始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途径──协调发展。这也是高科技时代决策者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协调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很难找到统一的模式。但对于经营管理者而言,高科技开发必须与经济、社会协调这一点却是认同的。也就是说经营管理者不仅要使自己的企业取得经济效益,使工作人员有成就,还应使自己的企业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过多地追求短期效果会损害长远利益。这种远见卓识要求现代企业的管理决策者有更高的眼光、更深遂的思维。要摆脱狭窄小农思想,对人类担负更大的责任,这是决策者们成功的重要标志。
现代管理决策者应把科学技术视为系统看待,并且将其置于社会大系统中,自觉地意识与促进科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标签: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风险社会论文; 社会因素论文; 科学思维论文; 决策能力论文; 经营管理论文; 经济论文; 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