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旅游特色小镇的构建路径
——以苏州东山镇为例
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章露
摘 要: 特色小镇的建设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振兴乡村经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旅游特色小镇的构建机制,以苏州东山镇为例对打造旅游特色小镇的路径进行刻画,并提出以突出文化特色为根,以全域旅游规划为干,以服务模式创新为源的发展理念,避免同质竞争、背离初衷的盲目式开发,通过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制度顶层设计的创新提高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的质量。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特色小镇 全域旅游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而且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时代的中国面临效率、动力和质量等多方面的变革,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推进我国城镇化向新型化、集约化升级。
新型城镇化在2012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由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并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中得到了详细的描述。我国城镇化水平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飞跃式提升,由1978年的17.92%跃升至2017年的58.52%。
新型城镇化不只是停留在城镇人口数量的增长,而且具有更加丰富的经济内涵、文化内涵以及空间内涵,是以城乡统筹、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
方干又有七律《游称心寺中岛》,据《雍正浙江通志》越州称心寺条载:“会昌中废,大中三年,观察使李褒奏重建。”[5]6431因而可以判断方干游历镜湖中的称心寺并留下诗作是在大中三年(849)方干40岁之后。
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是全方位、多渠道的城镇改造,既包括城市核心主体功能区的崛起,同时也包括远离城市主体功能区的周边小镇的发展。
补充型分类是对除前两种主流分类方式之外的,从其他视角进行分类的方式的总称。如Lyons发现销售员的工作重塑策略包括发展个人能力、明确任务功能、增进关系、维持关系和战术选择五种⑬;Grant等发现服务业从业人员会使用扩展工作角色、修正服务内容以适应客户需要、避开令人不快的顾客、选择意义较强的工作内容四种技术来重塑他们与客户的关系⑭;Leana认为除了个体工作重塑外,还有合作工作重塑⑮;Berg等指出在工作重塑之外还有闲暇重塑⑯;还有学者提出扩充型工作重塑和收缩型工作重塑、基于特长的工作重塑和基于兴趣的工作重塑等分类方式。其中,个体与合作重塑、工作与闲暇重塑是补充型分类中受到关注较多的分类方式。
本研究以江苏省第九届园博会——苏州太湖园博会为例,设计出江苏省第九届苏州太湖园博会游客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了问卷预调查,修改完善问卷的选项设置及语句表达,使问卷结构更科学合理、语句更简洁清晰易懂,形成最终的调查问卷。于2018年6—7月对有参观游览经历的当地居民及游客进行线上及线下正式问卷调查,获取一手数据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调查过程中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2份,剔除无效问卷12份,有效率为90%。
处于城市边缘地带的乡村根据其自身特色的不同实现就地城镇化,这些可以充分推动地方特色小镇与中心城区遥相呼应,相互补充,而旅游特色小镇的打造在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1 旅游特色小镇的相关研究
旅游特色小镇在西方发达国家并不罕见,早在19世纪70年代,部分发达国家就开始注重旅游特色小镇的开发和研究。例如位于英国都城伦敦的温莎城堡,凭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王室的起源历史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从而逐步形成了以城堡为特色的旅游小镇。
美国的劳维镇在早期以纺织业和钢铁业等工业为主导,在20世纪中叶其传统产业逐渐衰退并遭淘汰,地方政府就以工业遗产作为劳维镇的名片重新将其打造成旅游特色小镇,顺利完成了产业结构的升级。类似以文化特色打造成旅游特色小镇的实践在西方国家不胜枚举。旅游特色小镇实践的成功势必会推动相关研究的发展。
徐虹和王彩彩(2018)认为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设应当紧密联系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以市场化为导向培育特色产业的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空间。
Graham(1995)聚焦英国爱丁堡历史古镇的旅游带动效应,通过投入产出模型对旅游与其他产业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旅游在带动当地产业和经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指出爱丁堡旅游特色小镇的打造与严格的历史文化保护密切相关。
高爱颖(2014)以山东旅游特色小镇建设作为实例,认为旅游特色小镇的构建应当围绕旅游供需关系的中心作用,注重迎合消费者需求,提高当地居民的参与度。
社交媒体和社交媒体营销。社交媒体是指一组基于互联网,允许使用者创建并分享经验和意见的应用程序,现阶段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博客、论坛等。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看,社交媒体是一种免费或接近于免费的平台与工具,它允许营销人员对消费者、潜在消费者和其他商业伙伴进行一种有意义的交流与沟通,并使其传播模式由“一对多”的模式向“多对多”的模式转变。
以上研究从多个角度对旅游特色小镇构建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系统地描述和分析,重点突出打造旅游小镇时须秉持文化特色与市场导向的一致性,生态保护与城镇规划的持续性,以及产品供给与消费者需求的互补性。
业务、价值、机制都有了,难题就在于如何让参与方对设计者有信心。解决问题的本质力量来源于领导。领导的核心是唤起业务参与方对业务的信心。
有关旅游特色小镇在国内的研究正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其中也积累了丰富的学术成果。
吴必虎(2001)首先对环城游憩带(ReRAM)进行了重新定义,并以上海为例对环城游憩带的形成机制进行刻画,形成了以发展旅游为特色小镇的理论基础。
该大学负责招生的克利斯多夫·古登塔格说:“我理解学生们的心情。四年前,我女儿上学前班被拒,我都很痛苦,更何况是经过各种努力的高中生和他们的家长呢。”
李青和张伟(2007)将旅游特色小镇的构建类型划分为资源吸引型、需求推动型以及环境依托型。
毛睿佳(2011)认为国内旅游特色小镇应借鉴国外打造田园城镇的理念,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Carlos(2001)则立足与旅游规划与特色小镇的关系,认为旅游特色小镇的发展应与旅游规划保持一致性,并遵循可持续性的规则,更重要的是顺应市场利益。
宋晓丽等(2017)在全域旅游的视角下认为现阶段我国旅游小镇还存在两极分化和动力不足等问题,应当以全域旅游推动地区特色小镇的协同发展。
在进修医师刚入科对功能神经外科疾病尚不熟悉的情况下,安排书写病历是快速进入状态的好途径。对常见的十几种疾病都做好文本模板,特别是首次病程记录,做到宁繁勿简。在现病史中对症状的描述尽可能详尽,归纳可能的合并症状,提供必要的阴性症状,完善的既往治疗措施;查体需包括可能的阳性体征和必要的阴性体征;诊断依据条理性强,有分析过程,同时提供3~4条鉴别诊断;诊疗措施规范合理;术前小结模板对手术适应症、可能的合并症及术后注意事项记录清楚。在进修医师病历书写过程中,通过对详尽的模板进行改动,增加患者个体化信息的过程中也获得了对疾病认识的提高。
因为是在网上直接交易,随时可以进行交易,消费者不定时间、不定次数的下单。所以交易的频率增高,跨境电商物流运送的次数也就增高。
厉新建等(2018)认为文化是旅游特色小镇的灵魂,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应当不断打造新文化,依托小镇的特色讲好故事,使其成为展示小镇生活状态、产品状态和发展状态的空间载体。
当原料下锅以后,在适宜的时机按照菜肴的烹调要求和食者的口味,加入或咸或甜,或酸或辣,或香或鲜的调味品。
Clare & Emily(2006)就如何通过打造当地特色文化促进传统工业城镇向旅游特色小镇转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新型城镇化赋予特色小镇更加丰富的内涵,要求在打造旅游特色小镇时更加注重绿色生态,提升当地人力资本水平,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使得小镇建设不仅体现出特色,更体现出了集约化和高质量。
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旅游特色小镇的构建路径与苏州实践
新型城镇化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人为造城运动,其核心在于实现人的城镇化,以高质量发展的模式走集约、节能和生态的新路子。
新型城镇化需要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但城乡一体化并不等同于城乡一样化,需要传承自身的文脉,塑造特有的文化。旅游作为融消费、生态和文化传承为一体的产业,随着人们精神生活需求的增加而具有广阔的市场,被誉为“朝阳产业”。
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具有资源和文化特色的地区应当抓住机遇打造绿色文明的旅游特色小镇。在2016年公布的第一批重点建设的特色小镇中,其中多半是旅游导向型。
本文聚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著名旅游城市——苏州市,探讨旅游特色小镇构建的路径和实践。苏州市周边遍布形色各异的水乡古镇,正是由于它们特殊的地理位置而免于战争的纷扰得以完整保留下来,将水的文化和历史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些小镇不宜于发展制造业,而具有打造旅游特色小镇的先天优势。
目前,软件缺陷分析统计方法主要包括:柏拉图分析法、根本原因分析法、正交缺陷分类法(Orthogonal Defect Classifica⁃tion,简称ODC)等。其中,利用缺陷正交分类法既可以对缺陷本质特性进行分析,同时又对缺陷类型做了深层次划分,使得该方法既适用于分类缺陷,又能够用来对缺陷进行统计和分析,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缺陷分析方法[2]。
本文将焦点转向吴越文化的起源地——太湖流域,以离中心城区不远的东山镇分析新型城镇化下苏州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设以及城乡互动发展的模式。
苏州东山镇地处太湖流域,是吴越文化的发源地。早在1985年,在东山镇的三山岛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填补了长江下游地区旧石器文化的空白。而且,雕刻文化在东山镇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有木雕、石雕、砖雕、牙雕、核雕等,经过数代人的传承延续至今。
2.1 历史文化是打造旅游特色小镇的灵魂
东山镇与金庭镇(原西山镇)同属于太湖流域,具有相似的地理禀赋和文化背景,正是由于太湖的天然阻隔使得两地的物理距离长达50公里,如果两地不采取协同发展的策略,那么势必会造成旅游资源的不均衡。
纵观国内著名的旅游胜地,如杭州西湖,北京颐和园、苏州园林,在娇美如画的景色背后无不渗透着历史文化的气息。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思维活动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感性认识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因此,教学时应让学生通过感知来获取大量具体而生动的材料。在多媒体教学中,使用文字、数学、语言解说等配合传统教学的分析、推理,可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运用音乐、图形、图像、动画等,可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东山镇还拥有唐宋元明清不同朝代的历史古迹,仅位于太湖湖畔的陆巷古村就拥有明清建筑30多栋,俨然打造成了可以跨越历史的建筑博物馆。此外,东山镇还培育出大批诸如宋代翰林学士叶梦得为代表的杰出人物,他们是东山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
由此可见,东山镇不仅具有湖光山色的风景,更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东山旅游特色小镇的宣传和打造需要充分融入文化内涵,使游客既可以看得见山水,又能听得清故事。
2.2 全域旅游是打造旅游特色小镇的主题
旅游特色小镇在规划初期就应当秉持全域旅游的指导思想,这是在人们日益提高的旅游目的地体验要求的背景下发展的新理念。
所谓全域旅游,就是指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方位满足游客的体验要求。
全域旅游的概念在城市旅游整体规划的过程中得到越来越多的体现,旅游特色小镇如果在突出特色的同时忽略了整体性的发展,则容易引起同质竞争或者被边缘化。
文化是一个地方历史和文明的沉淀,也是吸引游客慕名而来或者驻足的核心动力。因此,构建旅游特色小镇如果没有文化内涵作为支撑,则无异于空中楼阁,空有其表。这里的文化不仅限于历史遗迹或诗词歌赋,还在于文化精神内涵的延续。
此外,东山镇距离中心城区不足40公里,在全域旅游的框架下势必会带动更多游客由中心向周边分散,推动旅游小镇消费需求的增加。
因此,在全域旅游的思想指导下,东山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设一方面可以整合周边资源,避免同质竞争;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带动游客的跨区域流动,使得中心城区与东山镇的旅游资源优势均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2.3 服务创新是打造旅游特色小镇的核心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明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设拥有强大的市场基础,对于旅游行业来说,服务质量与消费者需求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
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就是指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老师要合理的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一些事物,在生活的点滴中不断积累自己的写作素材,把写作灵感激发出来,把写作融入进实际生活中。
旅游特色小镇未来的发展一定与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的创新发展紧密相关。提升旅游产品供给质量就是需要根据自身文化特色打造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富有文化内涵的产品,而非在所有古镇可以购买的毫无辨识度的小商品。
另外,服务理念的创新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同样发挥重要作用。游客体验的深度和满意的高度是决定服务水平的关键,打造具有归属感的旅游目的地才能使游客更容易融入当地的风土人情。
目前,东山镇尚处于开发升级阶段,从中心城区到东山镇的基础设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公共交通的问题亟待解决。东山镇旅游服务的引导性不强,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的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3 结语
旅游特色小镇的构建是我国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推动全域旅游和城乡协同发展的新探索,是融集约、生态、休闲、消费为一体的新型主体。
一个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旅游特色小镇需要突出鲜明的文化特色,并在全域旅游的整体框架下设计完成,从而通过持续的服务创新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多维空间。
然而,旅游特色小镇的打造并不仅限于以上三个方面,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尚存在诸多的制度约束与利益矛盾。
例如,特色小镇的建设与运营的不协调,有关旅游运营的人才缺乏是我国旅游行业结构性短缺的主要表现,这种建设与运营之间的脱节会直接影响旅游小镇特色的展现。
另外,个别地方特色小镇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特色不鲜明、低水平重复建设、产业联动不畅、无序竞争等问题,甚至以此为契机开发房地产项目,这些显然违背了以特色小镇推动文化旅游的初衷。
因此,只有抓住塑造文化特色,突出全域主题,推动服务创新这条主线,并在实践中切实解决低效无序的建设问题,才能真正推动特色小镇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Graham P.,John F.,Chris C.The Impact of Tourism on the Old Town of Edinburgh[J].Tourism Management,1995,16(5).
[2]Carlos C.An Emerging Tourism Planning Paradigm?An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Town and Tourism Plann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2001(3).
[3]Clare M.,Emily B.Testing a Conceptual Model of Cult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Post-industrial City:A Case of Glassgow[J].Tourism and Hospitality Research,2006,6(2).
[4]吴必虎.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1(4).
[5]李青,张伟.城市近郊小城镇旅游动力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2).
[6]毛睿佳.发展小城镇生态休闲的探索与展望——都市繁华身后的一方“田园”[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8).
[7]高爱颖.新型城镇化视阈下山东省旅游小镇建设问题初探[J].山东社会科学,2014(7).
[8]宋晓丽,周金泉,陈丽琴.全域旅游视域下旅游小镇发展策略探析[J].经济问题,2017(6).
[9]厉新建,傅林峰,时姗姗,等.旅游特色小镇的内生发展与路径[J].旅游学刊,2018,33(6).
[10]徐虹,王彩彩.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的取势、明道和优术[J].旅游学刊,2018,33(6).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298(2019)11(b)-083-03
DOI: 10.19699/j.cnki.issn2096-0298.2019.22.083
标签:新型城镇化论文; 特色小镇论文; 全域旅游论文; 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