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明确提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面对新的课堂教学改革,我们必须牢记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愿学、乐学、善学、会学。教师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精心创设让学生愿学的实验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相遇问题”的教学,一是要求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形成两个物体运动的观点;二是要求学生学会分析、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我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了一幅动态画面:首先是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接着两车相向而行,直至相遇的全过程,并适时通过闪烁、发声等手段,让运动过程由“静”变“ 动”,使学生充分理解“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的含义,为后面计算方法的学习,扫清了障碍。这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生动、形象、直观、科学地虚拟了“相遇问题”的现实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开始活跃,充分做好了全身心投入新课学习活动中去的准备,从心里愿意和老师及同学一道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
二、巧妙设计学生乐学的实验活动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数学本身的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更好地诱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结构,从整体上提高综合解题能力,使学生乐学。 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通过看一看、折一折、想一想等启发学生认识到:平行四边形是用割补法转化成长方形而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指导学生在关键的地方思考,把面积计算知识系统化,既沟通了面积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了思路,又渗透平移、转化等数学思想,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处于引导,学生处于主学地位,体现教育教学价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合理运用学生善学的评价机制
我区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就是课堂上评价机制的运用与落实。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老师要鼓励学生自我反馈和评价,开展同学间的互相评价。评价也是学生对本节课的自我肯定和互相学习的机会,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与评价有着紧密的联系,评价是多方面的,可以是肯定性的,激励性的,启发性的,也可以是生生互评,组组互评,师生互评,自我评价等方式。评价的范围可以是问题的质量、汇报的声响、书写的美观、讲解的透彻等。在课堂中,我是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做出不同的评价。如在《容积和容积单位》中,当一位学困生在有很多教师听课的情况下,能大胆地举例说出什么是容积时,我用欣赏的语气评价了他“你今天很勇敢,能够大声说出容积,老师为你高兴!相信你会越来越棒的!”接下来,他的学习劲头更大了,同时也带动了其他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整节课中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效果。你能不认为这种激励性的评价会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吗?当然,一句启发性的评价,效果也是不错的,当学生想表现而不敢表现时,给学生一点自信,他就会大胆表现。评价在课堂上是一种催化剂,它能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同学,让学生在评价中反思,在评价中成长,在评价中共同进步!
四、有效指导学生会学的习题处理
教学效果的好坏,怎样才能反馈给老师?我认为最好的方式莫过于练习的设计和处理,因为“练”是数学课堂的灵魂,没有灵魂,何谈价值?如果练习处理的恰当,还能弥补新课中的遗漏和缺陷,起到“将功补过”的作用,因此,在设计练习题的时候,一是要用不同形式的练习,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巩固,充分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在《分数的产生意义》中我设计的练习题型有填空,判断,选择,这些基础性的题目让学生既巩固了新知,又深化了新知,使数学学习变得更加有活力,更有价值,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二是练习题的设计尽量安排一些具有开放性和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充分的探索,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空间,这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思维的提高。三是由于一个班的学生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应当考虑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分层训练和指导,尽可能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优秀生“吃”得好,让后进生“吃”得饱。 我在教学中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设计练习要有代表性,层次性,由易到难,还可以设计一些必做和选做的,这样既照顾了全班学生,又有利于培养优生的综合能力,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学生有控制课堂的需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培养与提高。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看书、质疑、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练习、评价等,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论文作者:赵东斌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3
标签:学生论文; 评价论文; 思维论文; 数学论文; 课堂论文; 能力论文; 容积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