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彦莉 福建沙县翠绿小学 福建 三明 365050
【摘要】预习既是一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也是一种教学意识。对学生来说,培养自觉预习的习惯应该是一种素质的成长。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多种预习活动,这无疑是阅读学习的前提。明确预习目标,预习预选路径,优化学习程序,改进预学习笔记,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优化语文阅读预习,及时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把握教学方向,把握教学生成,打下坚实的阅读教学基础。
【关键词】预习策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1-160-01
一、明确预习目标,洞察学生智能开发点
教师在阅读预习任务设置时,需要先对教材文本有深度解析,针对学生学习认知基础,设定可行性更强的预习目标,无疑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参照。教师以预习任务展开预习调动,学生在完成预习任务过程中形成阅读基础,为阅读教学提供更多的助力支持。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对预习作用的直观诠释,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教师需要洞察学生智能开发点展开教学布设,以提升预习操作效果。
例如,教学《童年的水墨画》,教师为学生布设预习任务:我们的童年是美好的,当对童年进行回忆时,心中总会浮现一些难忘的情景。学生针对教师问题设计,再度展开深入思考,并逐渐达成学习共识:童年生活充满情趣,这是令人难忘的,这些景色描写带有更多情趣,对童年往事形成修饰和衬托。教师对学生学习认知进行归结,推动教学走向深入。教师为学生布设了预习任务,并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纠偏指导,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迪,矫正了学生学习方向,获得不错的发动效果。预习没有统一格式需要遵循,教师预习设计也会存在一些缺陷,发现学生出现认知问题,及时给出补救措施,这无疑是最为重要的。
二、整合预习内容,关注学生认知连接点
教师要建立整合优化意识,对预习内容进行适当的筛选,从关注学生认知连接点出发,为学生布设适合的预习内容。不同文本的内容有不同的预习任务,这是最为基本的常识。教师要给学生传授清晰的信息,促使学生自觉建立预习内容整合意识。
预习内容多种多样,教师在具体选择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教学《肥皂泡》,这篇课文写的是童年的美好回忆。学生对这个“肥皂泡”有特殊印象,自然会有更多认同感。在预习内容设计时,教师主要从肥皂泡描写语言角度入手:找出文本中关于肥皂泡的精彩描写,将其抄录下来,并说说这些描写有什么特点,达成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学生听说要抄录经典描写内容,自然给出积极响应,因为没有太多难度,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在语言鉴赏中,学生对鉴赏方法掌握不到位,自然遇到一些操作难题。教师在预习设计时便给出预判性指导:描写语言会用到一些修辞方法,也可以找出典型的词语,还可以对其句式进行分析,也可以看表达方式和写法特点。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展开预习操作,很快就获得丰富阅读感知体验。在课堂检查阶段,学生大多能够顺利给出正确答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教师的前瞻性指导,给学生提供更多地预习提醒和思维灵感,帮助学生顺利进入预习环节,为课堂教学顺利推进提供丰富助力支持。
三、优化预习程序,把握学生思维切合点
预习是一个操作过程,呈现一定的顺序性,教师在具体布设时,需要充分考虑多种制约因素的存在,对预习操作程序进行改进和优化处理,注意把握学生思维切合点,促使学生能够顺利进入预习环节,并求得预习效益的最大化。教材文本都有目标侧重点,预习设计也需要观照教学目标,集中精力展开对应性预习,与课堂教学形成对应,无疑是最为明智的选择。教师占据认知和信息制高点,需要有前瞻意识,为学生规划预习路线,能够有效提升预习效度。
学生对故事有特殊的学习兴趣,其预习设计时,教师要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展开设计。如《漏》,这是一则民间传说故事,其情节曲折有趣,学生喜闻乐见。教师在预习设计时,主要观照了学生学习心理:阅读课文,准备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不妨先列出复述提纲,用一些关键词语进行路线设置,先进行自主训练,准备参与课堂展示活动。学生拿到这个预习任务后,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教师布设任务单一,操作思路明晰,学生预习有条不紊地展开。在课堂展示阶段,学生大多能够顺利讲述这个故事,为课堂教学注入更多动力支持。从教师预习任务布设情况可以看出,教师对预习任务进行了简化处理,让学生集中一点展开预习训练,充分把握学生思维切合点,其发动效果是显著的。学生对故事有特殊敏感性,教师以此展开教学设计,其适合度更高,学生回馈积极,自然能够获得丰富的学习成效。
四、完善预习总结,促成学生阅读奠基点
预习是一种前置性学习活动,有目标、有计划、有过程、有执行,自然也应该有总结,教师要让学生自觉建立预习总结意识,将预习转化为学习能力。教师在预习任务设置时,不妨给学生设定总结路线和总结方式。预习日志、预习报告等,都是比较可行的预习总结形式,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实际作出匹配性设计,以有效提升学生预习主动性。语文阅读教学有学科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展开预习时,也需要体现学科诉求。
如学习《枣核》时,教师给学生布设了预习任务:自主阅读课文,理顺基本情节,利用关键词进行归结;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词,将其抄写到笔记上。学生根据教师布设展开预习操作,并将预习内容以笔记形式呈现出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情节讲述故事内容,学生都能够顺利进入讲述环节,获得不错的操作效果。教师为学生布设预习任务,并明确操作路线,让学生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这是帮助学生进行预习的科学归结。从学生课堂表现可以看出,其预习发挥了重要作用,给课堂教学注入更多活力。
阅读教学离不开有效的预习,教师针对教学实际需要展开系统性预习设计,可以体现预习操作的针对性、科学性,让学生以体系化形式展开预习,需要有明晰的预习目标、清晰的预习程序,还要对预习方法和预习效果进行对应研究,以便形成全新阅读认知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梅.让预习走进小学语文课堂[J].贵州教育,2019,(11):40-41.
[2]瓦卓玛才郎.课前预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甘肃教育,2018,(24):109.
[3]朱卫卫.磨刀不误砍柴工——小学语文有效预习的策略探寻[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9,(07):94+96.
论文作者:葛彦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2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内容论文; 操作论文; 这是论文; 认知论文; 更多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