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形势下的物理科目教学应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全面总结信息技术的使用经验,对以往的教学案例进行全面的总结与归纳,分析传统教学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并做出有针对性的改进,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本文以物理电磁教学为研究背景,详细介绍了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应用实践;物理电磁教学;信息技术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之间的结合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的优势主要在于,能够提高信息交互效率,丰富信息传递形式,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1]。在物理电磁教学实践中应用于信息技术,既能够将实体的教学环境虚拟化,以互联网为信息传输的载体,也能够通过信息技术对学生的思维空间进行更高水平的开发。新形势下的物理科目教学工作,需要充分立足于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需求,丰富教学内容与信息传输方式,使学生能够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获取知识内容,最终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1.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概述
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全面的改革与调整,摒除传统教学方式中不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部分,同时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有更大的空间来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与自主性[2]。在当前的信息技术环境下,许多教育机构开始加强了对于教育资源开发工作的重视力度,但是在网络教学以及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等方面的不足。因此在引入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加强教育资源库的结构化、科学化水平,最终实现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水平的提升;另外,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信息技术,需要重点做好数据采集工作,数据采集是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基础,以可持续性的方式对教学资源进行循环式的开发与更新。通过对各种教学数据的总结与分析,能够发现在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不足,并且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
2.信息技术在物理科目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任课教师的教学策略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科目教学实践中,还将重点放在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完善中[3]。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们往往会受到学习环境的限制,接受知识的机会相对有限。而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知识内容的获取将不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时获取教学课件、课后习题与知识重点,灵活性水平大幅提升。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丰富知识内容的承载形式,在原有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引入图片、视频等教学内容,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载体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求,通过影像、声音等信息传递形态对文本资源进行适当的补充。
2.3教育机构的信息化建设策略
将信息技术引入日常教学实践中,教育机构本身要做好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设置校内服务器和局域网体系,进一步加大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便利的教育资源资讯服务,最大程度上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必要情况下,可以与专业的IT企业之间的合作,既要全面落实硬件方面的建设,同时也要做好软件方面的建设[4]。对于教育机构来说,软件工具的制作与应用水平将直接决定该校的信息化教学水平,这就需要物理科目的所有教育对教学大纲、知识重点进行深入的挖掘,并且提供相关的解释方案,与IT工作者加强合作,制作出每一名学生都年得懂的动态化模拟程序,将信息化技术在物理科目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来。
2.4学生们的学习策略
在物理科目教学实践中引入信息技术,不仅需要任课老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同时也要求学生们自身对以往的学习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于学生来说,要学会利用各种数字化教学资源,将传统的文本资源与视频、图片资源有机结合起来,用旧的知识、旧资源在证实新知识与新资源,只有在不断对应,反复论证的过程中才能够真正理解知识,摒弃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们一方面要把握好课上学习时间,在课下复习的过程中,也要加强与同学之间、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互联网相互交换各自的学习心得,分享论证方法与分析经验,使学习不再是单枪匹马的过程,而是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共同进步的过程,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支享受学习,共同分享学习知识所带来的乐趣。
3.信息技术在物理电磁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3.1基本思路分析
基于电磁感应现象,感生电动势的概念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初步认识电磁感应定律,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辅助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感生电动势的判定与计算。大多数学生对于感生电流的概念都十分陌生,尚未了解感生电流的判定方式。若任课教师直接在电流知识中引入感生电流的概念,很可能会增加学生认识电磁感应定律的难度[5]。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对电磁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掌握,任课老师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基于学生们当前的知识存量,建立一个层次分析、边界清晰的知识结构。
3.2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在电磁学教学中,要科学、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增强课程教学效果。在电磁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了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需求进行课程设计。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对相关的设施设备进行定期维修,保证多媒体设备的正常运行;还要对相应的教材进行研究,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并将两者进行结合,促进教学效果的优化。在物理电磁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任课老师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价值,或直接组织学生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教学流程具体如下。
3.2.1创设问题情境
为了帮助学生回忆旧知识并引出新知识,任课老师需要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诱导新旧知识的连接。通过物理实验的方式来创设情境,这种方式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以最直接的方式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比如利用电键、导线、电源、组合灯泡等实验器材,建立一个串联的直流电流回路。电源开启后闭合电键,灯泡由亮变暗。这种十分直观的实验现象很容易将学生带入思考。在这种情况下,任课老师应及时抛出一个问题来引导学生们的思考,比如“直流电路中的电流是如何消失的”、“灯泡所处的电路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在学生们思考、讨论的过程中,任课教师也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比如将电路中的电源去掉,提供线圈、条形磁铁等实验器材,问是否有同学能够利用这两个实验器材来重新点亮灯泡。若学生们无法讨论出正确的操作方法,任课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对实验流程进行模拟操作,使学生对电动势的产生过程有一个初步且直观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抛出感应电场的相关知识点(如图1所示)。
图表1 感应电场示意图
3.2.2引出电磁感应基本定律
经过情境创设阶段的步步引导后,向学生抛出电磁感应定律的相关知识点。在一部分导体在闭合电路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的过程中,感生电动热大小与切割速度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此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切割长度、切割夹角角度失控的状态。学生们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综合性的讨论,能够使学生们尽量全面地了解与电磁感应相关的基本定律。另外,在学生们进行讨论的过程中,还能够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方便教师将“E=BLVsinθ”带入到讨论中。在此过程中,任课老师需要注意,相关知识的融入要尽量通过计算机课件来进行演示。在学生初步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再通过相对简单的安全,引导学生试着使用 “E=BLVsinθ”这一公式(如图2所示)。
图表2 感生电动势应用案例示意图
结束语
新形势下的物理科目教学工作,要求任课教师严格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基于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密切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建立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库,形成动态化的教学资源更新体系,将原本电磁学中较为抽象、复杂的概念和实验通过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学生,这将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进而实现整个教学过程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薛晓琴,程志翔.中职物理电磁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实践与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3:34-35.
[2]马孝忠,张红洋,马兰花.概念图在物理学习认知障碍中的教学策略探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6,05:66-70.
[3]韩泓单.信息技术在中职物理电磁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5:120.
[4]顾梅,孙承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电磁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3:143-144.
[5]范瑞明.师专物理专业《电磁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603:108-110.
论文作者:钏文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0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学生们论文; 物理论文; 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电磁学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