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青岛路中学 276800
“教育是心与心的对话,是用一颗心去唤醒、激励另一颗心,作为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就是学会真正地爱孩子。”班主任工作就是用心的言传、爱的身教、独特的唤醒教育艺术,细致入微地关爱欣赏每一个孩子,激励感染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把心灵的呵护和智慧的培育作为教育的两翼,助推孩子们跑起来、跳起来、飞起来……用爱轻轻拨动孩子心灵的琴弦,倾听生命花开的声音,真正让班主任工作长出“妈妈的味道”。
一、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个孩子,唤醒激励每一颗心灵
爱是教育的永恒前提。爱之于教育,犹如大海之如水,没有水的大海不能称之为大海,同样,没有爱,绝不会有真正的教育!为人师者,必须学会关注每一个活生生的心灵,每一天都应从关爱开始,爱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爱一切孩子,爱孩子的一切,把一切爱给孩子”,相信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你的任务就是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和位置,以爱的春风绽放每一朵蓓蕾,以信任的目光开启每一个心灵的宝库,让每一个孩子的心里都洒满阳光。从教师的角度,就是:爱——信任、期待——唤醒教育的主体自觉;从学生的角度,就是:被爱——自信——主动参与、自主发展。尤其对心灵有创伤的孩子,“教育者所表现出来的同情心和关切的态度,会在受教育者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苏霍姆林斯基)。他们犹如背阴山坡上的小草,冷寂的心里更需要爱的阳光照耀。老师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爱抚的动作,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用“显微镜”看他们的成绩,用“放大镜”看他们的长处,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都会在这些孩子的情感世界里激起更强烈的波澜,产生更灿烂的阳光效应。
二、真爱自己的学生,让每一个细节充满“妈妈”的味道
所谓“真爱”,就是把孩子当作真正的人,把自己当成孩子情感路上的朋友、求知路上的伙伴,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是一种纯粹之爱、理智之爱、科学之爱。真爱,是衡量一个教育者是否合格的标准。
“妈妈”这一角色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当中都无可替代,教育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让每一个细节充满“妈妈”的味道,让孩子“亲其师,信其道”。
我平时每次外出培训学习,回来的时候都会给班里的每一个孩子带点小小的礼物。说实在的,有些东西在家里孩子根本就不喜欢吃,可老师带回来的不一样,是对他的一份真情,孩子们特别珍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学会“冷处理”孩子的过失,用爱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
在现实教育中,许许多多的“爱”,实际上只是父母、教师将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或者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关怀与“设计”,这都不是真爱。真爱是理解,意味着“包容”而绝非“纵容”。因此,我们既要像尊重成年人一样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人格,又要学会善待童心的过错,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苏霍姆林斯基),做到慈爱而不溺爱,宽严有度。也就是说,我们应当小心翼翼通过这座“爱”的桥梁,既不能让粗暴、偏见、忽视等东西在不经意间使之阻塞,也不要让它被骄纵和溺爱所毁坏。
就像我们自己曾有过的童年一样,每个孩子都会犯错误,但对待孩子们的错误,我们不能用成年人的尺度甚至是成年人也难以达到的标准来看待孩子的各种行为,不能简单地将其归为对或错,草率地下结论会损害孩子稚嫩的童心,甚至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看看我们周围,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叶草,面对骄阳,面对暴雨,面对风雪,都本色自然。有时他们也会发生折枝断叶,但那也是一种真实,否则就不叫大自然。所以,没有必要为“童心的过错”而大惊失色。
当然,也不能放纵孩子,使其在错误的泥潭越陷越深。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学会“冷处理”学生的“过失”,而且在教育中教育学生切忌把话说绝。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是很高的,学生把老师的话会看得很重要,措辞不当,很有可能会损伤学生幼小的心灵,使他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这样很可能会耽误影响孩子的一生。
当岁月的流逝渐渐模糊了孩子们人生的许多细节、淡去了许多记忆时,或许在他们童年时铭刻下的这个教训依然会紧紧相随,陪伴一生。
天冷不是冷,心寒才是寒,愿每一个学生的心都是暖暖的。
四、引导学生学会自爱,奏鸣心灵的最美乐曲
这是一种源于对生命自身的崇尚和珍重,它不是让孩子放纵,而是要让孩子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因为在孩子走出校门之后的漫漫人生旅途中,总有许多时候是没人督促他们、指导他们、叮咛他们的,即使最亲爱的父母、最尊敬的师长、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他们,他们所拥有的关怀和爱抚随时会有失去的可能。所以,成功的基础教育,在于使学生童年就能学会为自己打杈、寻水、培肥,以使成年后万一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过漆黑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只能独立支撑人生的苦难而没有一个人能为之分担的时候,能够自己送给自己一朵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挂远帆、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脸。然后,怀着美好的希望和坚韧的意志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清晨,从而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长成一棵笔直葱笼的树,使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灵魂更为自由、更为强壮,最终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爱在左,点撒心灵甘露;智慧在右,随时播种,随时开花。班主任工作中,我用妈妈般爱的情怀,以睿智的班主任工作艺术,拨动着每一名学生的心弦,实现着师生心灵的共振,奏响了一曲和谐成长的乐章!
论文作者:蔺胜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4月总第9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7
标签:孩子论文; 心灵论文; 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孩子们论文; 生命论文; 都会论文; 《教育学》2016年4月总第9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