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的美学原理应用
李文静
(河南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摘 要: 高校思政课程是针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途径,承担着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与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艰巨任务。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思政课程内容枯燥,形式单一,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的开展带来困难和障碍。但高校学科发展逐渐呈现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趋势,这为美学原理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与便利,基于此,文章从高校思政教育现状、美学理论运用的原则及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此作为实践教育的借鉴经验。
关键词: 高校;思政教育;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中不单单讨论的是普通美学的内容,更多的是以哲学为背景下研究审美活动与其他心理活动的区别与联系。从人的实际出发,以艺术作为研究对象探究美、丑等审美范畴。高校思政教育担负着学生思想理念与审美观正确的责任,这与美学原理所倡导的净化心灵、提升素质不谋而合[1]。广义上讲,运用美学的理论和原理可以充实思政课堂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境界,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 高校思政教育现状及问题
(一) 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中国高校对于思政课程的教学绝大多数采用大班教学的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使老师很难对每一位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对思政课程重视程度不够,课上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山东大学做的一项校园思政课程调研中,发现有接近80%的学生上思政课处于精神不集中的状态。上课主动记笔记,认真听课的学生仅占3.6%。学生在长时间应试教育下形成的固性思维,使他们对待思政课程非常消极,面对大学相对自由和开放的学习方式,学生一下子不能适应,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大部分学生自身没有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学习体系,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也就失去了思政课程的教学目的。
(二) 教学内容枯燥抽象
教学内容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纽带,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学生普遍反映思政课程教学内容冗长枯燥。笔者从实际工作出发对其思政课程内容枯燥进行总结,大致可分为两点:首先,教师的受教育程度有限,这是制约教学内容的最主要原因,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简单的把思政课堂理解成照本宣科,只是将书本中的内容重新复述一遍,即使有的老师在上课使用PPT等教学方式大多也是通篇文字,造成课上气氛沉闷。通常是,老师在讲台讲授自己的内容,学生在下边做自己的,由此出现了“手机党”、“睡觉党”等;其次,思政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思政教材是由国家统一编写的教材,由于党中央在政治战略上的一些考虑,导致有效教材出现时效性的缺失,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拓展,一味的要求学生对内容进行背诵,导致学生并未对内容有充分的理解[2]。
(三) 教学方式单一刻板
在思政教学中,美的形式能够引起学生对课程的关注度和兴趣。但是,在现在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中很难将这种方式与课程教学本身结合起来。教学方式的单一,教学模式的老套,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教师在进行备课时要考虑如何将课程内容以学生喜欢的形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例如,在一些高校第二课堂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回归到教学主题的地位,以主动学代替被动学,从“我说你听”变成“你问我答”的形式,不断的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积极性明显提升,因此,可以从教学方式的转变作为改善教学实践的突破口[3]。
综上所述,对于企业而言,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不仅是对内部管理质量的一种物质保障,同样也是外部社会形象的重要维持因素。在这一前提下,唯有于企业内部建设以预算为核心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够进一步监督和约束资金的使用效用,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益,同时其也是降低内耗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预算管理制度想要在企业内顺利执行,还需要充分与正在运行的企业管理体制相结合,最终为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顺利推进起到助推作用。
二 美学原理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一) 知识逻辑的严谨性
例如,在《燕子》一课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章阅读,在此基础上进行文章结构的分析,鼓励学生自主将文章中生动的词句以及成语等勾画出来,并鼓励学生根据所阅读的内容展开仿写,描写其他的小动物,如小老虎、小狗以及企鹅等,整个仿写练习中,可以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因此通过阅读篇章引导学生展开仿写与续写对于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美学原理在思政课中的应用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提高审美能力,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加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基于此,美学原理在思政课堂中将充分的发挥本身的审美功能,学生在艺术美学的氛围中更容易受到感染,保持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激发内在的对思政课堂的喜爱,实现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这是其他方法和途径所不能达到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是一种特殊的技能,在思政课堂上强调美学原理中审美能力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途径来克服盲目性和懒惰性,从而加深学生对理性和人生的更深层次的理解[4]。所以,高校思政课堂中美学原理遵循审美的基本原则,能够有效的实现学生情感和认知上的满足。
(二) 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性
人有“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两种,思政课程中强调的是“知”中理性的层面;而美学原理中更多的是在说“情”这一感性层面。想要将美学原理充分的应用到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中,要求我们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后者带有的实践性和参与性来平衡传统思政课堂的强制性与严肃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遵循理性与感性相统一的原则,既能有效避免严肃紧张的学习氛围,又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达到育人的目的。
(三) 审美原则
中国市场充满机遇。在这里,创新引擎不断发力,助力突破发展瓶颈,进一步推动行业变革。康宁始终与当地的客户和学术机构紧密合作,不断探索以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未来康宁也将继续为中国的合作伙伴提供革命性的解决方案,共同向下一个辉煌的40年大跨步迈进。
三 美学原理在高校思政课程中的应用
(一) 思政课堂的环境美学
高校思政课教学中,适宜的教学环境能够使学生对思政课程产生美的感受,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应该明确学生和老师不单单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更多的是体现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然而,现阶段我国思政课程教学现状来讲,这种模式并不容易营造,思政课程内容的单一枯燥,学生学习兴趣的欠缺,导致思政课程教学中的种种障碍。这种关系的环节,可以通过美学原理中对环境艺术的营造来实现,一个好的优美的环境能够为师生之间打造一个美的境遇。注重美学原理中环境艺术的构建,其实是对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拓展和延伸,教学环境的优化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环境的改变来提升学生的激情,以帮助思政课程教育的顺利进行。
叶朗的《美学原理》一书中阐述:艺术是审美活动的重要领域。其实,美学的广义范畴来讲,审美是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在如今自然美,社会美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运用艺术美学,其目的和意义是实现以美育人。艺术手段在思政课堂主要依托视觉、听觉等形式展现出来,但是思政课程中艺术的应用我们应该遵循理论知识逻辑的严谨性这一原则,若一味的追求艺术形式,增强课堂活跃度和氛围,就有可能导致正常教学应有的秩序性和严谨性破坏。
(二) 思政课堂的形式美学
思政课程本身是党和国家对历史和现实做出的科学合理的诠释,内容相较于其他科目具有严肃性和理论性的特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单一和枯燥,美学原理中“各种审美的感受以及美丑的分别”给我们的思政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以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来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这种教学的形式美学也是愉快教学的实质。轻松愉悦的教学形式除了能够使被教育者自身轻松愉悦,更能够促进学生在这种美的氛围下乐于学习,勤于思考。老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演讲,课下鼓励学生实践调研、视频或者PPT的形式在不同的学院及专业之间进行展示,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公意识,改变以往对思政课程枯燥乏味的认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5]。除此之外,课程教学还可以适当的使用现代教学设备,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来拓展教材内容,改善上课不佳的现象。
(三) 思政课堂的体验教学
美学原理中强调艺术的实践美学,一种艺术的美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种实践体验的思想同样适用于思政教育中,高校老师对思政理论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自主验证的过程来进行教材内容的讲解。同时,老师还可通过对当下时事热点内容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在进行观点阐述时,正确的观点,老师要加以鼓励和认同,而对于有些学生偏激的观念,老师应该及时的加以矫正,引导其学生回归到正常的道路。实践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个人素质的广阔空间,我们要对其重视,并适当的加以利用,做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四 结语
美学原理的“审美心理学”、“美的哲学”以及“艺术社会学”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案。我们应该明确的认识到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学科之间的穿插与融合已经成为发展趋势。从教学的环境美学到形式美学再到体验实践式教学,是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旨在提升学生对于思政课程的兴趣和爱好,从被动的学习到自动学习的转变应该是我们的目的和期望,充分利用美学原理,运用到思政课程的教学中,来促进高校思政教学达到飞跃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延慧.认知美学原理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文学教育(上),2015(19):144-145.
[2] 史忠璇.美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8.
[3] 杨丹.基于接受美学理论的高职隐性思政教育提升策略[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3(04):28-32.
[4] 李大阔,王子恩.从接受美学视角看高职语文教学[J].科教文汇,2009(9):111-111.
[5] 郭秋菊.政治经济学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4(52):192-193.
本文引用格式: 李文静.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的美学原理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73):195-196.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73.094
作者简介: 李文静(1990-),女,汉族,河南巩义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教育方面研究。
标签:高校论文; 思政教育论文; 美学原理论文; 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