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对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术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的热情,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美术创作。本文笔者在分析当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多个方面对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美术 课堂教学 问题 对策
在新课标要求下,美术教学应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础素质教育。小学美术是学生以后继续进行美术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前提。但是在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美术教师更加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美术课堂的学习也仅仅局限于课本上,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感知力和想象力的发展,也使得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进行美术课堂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准确地把握好教学目标,把它等同于技艺教育,认为学生画出一张美丽的图画、做出一件有趣的玩具便完成了任务,把重点放在培养孩子的正确描写和表演能力上,把技能技巧的培养作为重要任务,这严重违背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其次,教师仅仅是将美术作为实施德育、智育的手段,作为完成某一中心任务的从属部分,没有本身的独立体系。殊不知美术教育本身是一个独立的领域,是一个具有极大潜力的领域,它的任务是既培养儿童对艺术美的欣赏、识别,又培养儿童的审美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学习用美的眼光来把握世界。
2.教学理念陈旧。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虽然新课程改革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雏形,但是很大程度上它们都是空有其表。在现阶段的美术教学过程中,主要强调的是对绘画的模仿能力训练。模仿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物体和图片是关术教育的主要内容,于是儿童作品中的模式化倾向非常突出。无论在一个班里、一个学校里,甚至在儿童作品展览上,从花花绿绿的各式各样的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许多带有模式化的人物、动物形象。固然,孩子从自我中心转化到以客体为主的过程中,概念画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我们也发现教师、家长在这方面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对策
1.美术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首要问题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的观念决定了教育的结果,教师的意识对学生的意识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陈旧的教学观念不适宜个性化的教学,要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小学美术教学就必须由“接受型教育”变为“创新型教育”,学生由“适应型学习”变为“创造型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要把意志强加于学生,要意识到自己组织、指导、帮助和评价的作用,而不是主体地位。要意识到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他们是参与者、探索者以及体验者。对学习效果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感以及意志。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改变传统的注入式及填鸭式教学,改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把教师的“教”改为“导”,使学生从“要我学”的心理状态改为“我要学”。在这样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凸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不断提高。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树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通过一组普通月饼和经过包装月饼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让礼品穿上美丽的外套能使人们更加喜爱。接着让学生将旧的药瓶、饮料瓶、香水瓶、牛奶纸盒等用带子、彩色纸等材料加以美化,其包装图案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成小动物、小娃娃、旅行鞋、星星等形状。在学生设计包装式样以及图案的过程中,教师不要给予限制,给予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教师再进行适当的指导。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美化生活用品的乐趣,从而让学生能更好地爱上小学美术的学习。
2.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美术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是美术教学中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在刺激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同时唤起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学生的思维。我们知道,传统的美术课堂主要依靠教师的讲解以及大量的图片资料来完成教学,这样的美术课堂教学将原本生活、美好的美术课变得枯燥而乏味。新时期的多媒体教学,将“死”的课堂变活,将名家的美术作品以形象化、立体化的形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还能调阅同一类型的作品让学生及时地欣赏、比较,这样美术课堂的审美教育就寓于潜移默化之中了。可以说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中,在丰富美术课堂教学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我们还会遇到更多问题和困难。美术教育作为人类文化最早及最为重要的传播形式之一,在新世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大背景下,需要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这样才能将人类的精神财富深深植入人的内在世界,确确实实地促成学生人格的完善,为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基[2001]17号.2001,6,8。
[2]钟启泉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论文作者:吴昌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6
标签:美术论文; 学生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美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课堂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