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一年级有学前语训基础学生“听说”能力的保持与发展论文

聋校一年级有学前语训基础学生“听说”能力的保持与发展

● 黄东金

【摘 要】 在聋校一年级学生中,部分学生经过学前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听觉已经得到初步唤醒,对声音已有所识别,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 在教育教学中,可从学校、教师、家长等角度出发,帮助这部分学生保持和发展“听说”习惯和能力。

【关键词】 聋生;一年级;语言能力

一、经过学前语训学习的聋校一年级学生面临的新情况

对有学前语训基础、刚进入一年级的聋生而言,他们的听觉得到了唤醒,对声音已有所识别,有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对他们来说,进入小学阶段还需要继续保持和发展良好的“听说”习惯。但他们进入聋校一年级后,面临可能与使用手语的学生共同学习的新情况,也可能无法充分施展他们已有的语言能力,这些都会影响他们“听说”能力的保持与发展。

二、有学前语训经历新生语言能力进一步发展受阻的原因

一是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差异。在幼儿语训阶段,孩子们大部分只是接触简单的音、字、词,例如声母、韵母的发音,各种动物及其叫声的区别,日常简单的口语对话等。这些练习,更多是在游戏中进行的,孩子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练习简单的发音和日常的简单对话。在初期语训阶段,每位孩子每天都有单训课,接受一对一的训练,教师根据每位孩子的情况,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而进入小学后,单训的时间大大缩减,不是每一位学生都有单训的课程,更不用说每天的单训了。而且进入一年级后,聋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更多的是参加集体授课,学习内容也不再那么“简单有趣”。此外,聋校一年级开始使用新编教材,也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是学生群体的变化。在幼儿语训阶段,周围都是使用助听器效果较为明显的同学,大部分孩子都“能听会说”,沟通交流机会的增加,使得幼儿更加愿意去听和说。在幼儿语训时期,一般都要求家长“陪读”,家长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孩子的“听说”情况,可以及时向老师反馈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但进入一年级后,班上可能会有重度听力障碍的同学或没有经过语训的同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避免地会加入手语的使用,同学之间可能会用手语交流,这很容易使得这部分有学前语训经历的聋生选择了少“听”,甚至不愿意去“听”,更不用说“说”了,这种情况在寄宿制聋校尤为常见。

三是使用助听器有可能带来的不舒适感。助听器的佩戴对耳朵会产生异物感,有时还容易产生不舒适感,处理不好也可能带来一些耳部疾病。这就造成了一些学生懒于戴,甚至不愿意佩戴。如果不能正确使用助听器,学生经过训练习得的“听”的能力就会逐渐减弱。因此,对于残余听力稍好的学生,教师和家长尤其要关注他们“听说”能力的保持与发展。

三、保持与发展经过学前语训学生“听说”能力的策略

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因为学习环境的变化,部分聋生可能会羞于表达或者不愿表达。此时教师要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发言,勇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教师要指导有一定语言能力的聋生学会在与不同的人交流时,恰当选择不同的语言形式:如,和健听人交流时一定要尽量用耳朵去听,用嘴巴去说;和自己的学伴玩耍时,要保持口说与手语并用的习惯,可以一边说一边打手语;也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与高年级“听说”能力好的学生“结对子”,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三要提供“听说”的机会。寄宿的一年级聋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学校应通过开设专门课程、开展多种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锻炼他们的“听说”能力。首先,可以开设语训课与单训课,由专业教师上课,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和帮助,尤其要帮助有一定语言基础的学生巩固学前语训的效果。其次,学校可以组建相关社团,通过讲故事、读书交流会、做游戏等方式营造“听说”的环境,创造“听说”的机会。还可以组织有一定“听说”基础的学生与健听学生共同开展活动、接待社会爱心人士和志愿者等,提高他们的沟通交往能力和社交水平。

这是富商之家,在胡人包围桂州前,富商就见过梨友,献上金银珠宝,还把城中哪些人家有钱、哪些人家在朝中当官,都详尽地写在单子上,交给了梨友。梨友看他忠诚,许破城之日,让他做桂州县令。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基于就业视角的高职课程标准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适应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特点。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要以提高学生就业质量为中心,课程内容的选取,既要体现高职高专的特点,又要创新;既要符合经济潮流,又要符合用人实际;既要有前瞻性,又要有务实性。

二要学科教学与语言教学同步。提高聋生的语言能力,需要聋校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是聋校所有学科教学的共同任务,是各科教师的共同职责,学科教学与语言教学同步是聋校特有的教学原则。语言教学不应只局限于教室,也不仅限于教学,要为学生创设随时随地“听说”的环境与机会,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比如可以创设情境,适当借助游戏、音乐、多媒体等手段帮助他们表达。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水平,安排好“听说”练习的次数,切实保证练习的质量;每天帮助学生进行“听能管理”,在课前和日常生活中定期为每个佩戴助听器的学生做助听效果的检测,遇到损坏或其他问题要及时与家长及专业人士沟通。

该项目场地位于水垫塘上游靠右岸河床桩号坝0+65.53m~坝0+75.53m、坝轴线右侧22~27m范围内,高程336m,试区平台尺寸为6m×10m。

四要引导家长帮助学生在生活中习得语言。进入一年级后,教学内容的增多,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要求的提高,学习难度的提升等,需要一年级新生早日适应学习生活的新变化。小学以班级为主的集体教学模式限制了每个学生的课堂训练时间,而由于学科知识教学的要求,教师对语训和学生“听说”能力的要求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因此,需要家长主动介入。教师要引导家长重视在日常生活的沟通交流中帮助学生学习和应用语言。首先,可以复习当日所学,预习新课。其次,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培养他们“听说”的习惯和兴趣,发现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再次,家长要关注孩子助听器的使用情况,及时引导、调整,帮助孩子更好地“听”,为更好地“说”打下基础。

帮助有学前语训基础的一年级聋生保持与发展“听说”习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努力,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和听力补偿情况,明确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设立阶段性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残余听力,逐步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64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市盲聋哑学校,353000)

标签:;  ;  ;  ;  

聋校一年级有学前语训基础学生“听说”能力的保持与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