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企业规模经济发展研究_规模经济论文

江苏企业规模经济发展研究_规模经济论文

从江苏看企业规模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江苏论文,规模经济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4年8月8日~16日,江苏省科委和省体改委组成的“调大江苏产业经济规模决策咨询”项目专家组,赴徐州市、扬州市、盐城市和无锡市,深入企业考察了各地在发展规模经济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从政府、企业、市场等方面,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家们进行了探讨和剖析,得到了许多颇为鼓舞人心的研究结论,发现了一些有待于深入具体研究的问题。

一、产业组织规模的创新是江苏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考察组的专家们认为,就全省经济发展的全局来看,从1979年至80年代中期,江苏省一些地区及时和准确地抓住了主导产业部门选择加中小企业制度选择的复合机遇。在这一时期中,以社区政府推动为主要动力机制、以市场调节为主要方式,发展了众多符合该时期国家工业化水平的支柱产业和中小企业,它们已成为支撑江苏经济发展的半壁以上的江山。而在80年代中后期,产业制度创新的机遇正在由一批近年来迅速扩张的规模化企业所捕捉。这批企业在政府和企业家的共同推动下,瞄准若干成长型产业,在规模经济导向下进行产业组织规模和企业制度的创新,在市场竞争中形成了一支支敢打善拚的“航空母舰”,出现了“大型规模化”企业现象。

从根本上说,调大企业组织规模,是由我国目前的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决定的。当前,虽然我们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时期,但工业化结构的档次较低,工业化总体水平不高。与此相应,人们的生活水平还不高,消费品市场需求正由温饱型向小康型产品转化。这个时期的经济发展特点,给培育规模经济提供了极好的机会。一是少品种、大批量、质量优和价格低的小康型产品市场容量大,企业组织规模化生产更具竞争力。二是工业化国家的国内市场已趋向于多品种和少批量的消费需求结构,少品种、大批量的大规模生产方式在基本消费结构方面受到了强烈的遏制。加上国内发展空间限制以及劳动成本上升等诸多原因,迫使发达国家(包括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把某些适合于大批量生产、具有劳动密集特征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这种大的发展背景下,中国的企业如果仍然维持小规模的产业组织形式,不仅难以获取国内市场成长所带来的巨大利益和发展机会,而且也难以抓住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所带来的国际市场的“空隙”的机遇。如果能够及早地抓住产业组织规模调整的机遇,集中要素扩大规模,奋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就能迅速实现工业结构的升级和换代。扬州的通运集装箱、氖灯和维生素等产品生产厂家、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江阴钢丝绳厂等,正是抓住了这种发展机遇,开发发达国家不具备某些优势(如工资成本等)的产品,一跃成为具有相当实力的企业集团。例如,通运集装箱产品生产大规模崛起后,不仅替代了进口,而且因工资成本低,把韩国的类似厂家的国际市场也抢了许多,成为江苏省第一出口创汇大户。又如,“春兰”空调,“维维”豆奶、“小天鹅”洗衣机和扬州客车、“燕舞”电器、江阴溴化锂中央空调等产品生产厂家,则抓住了我国消费结构向小康型转化的产业发展机遇,扩大规模,开拓市场,迅速获取了我国市场的巨大占有率,奠定了江苏企业在同行业中的“领头羊”地位。

二、培育规模经济的几点经验和做法

专家们认为,培植“大型规模化”企业之所以代表了江苏经济发展中的第二次创业的潮流,是因为它所内涵的基本经济原则和经济规律,对于提高江苏经济运行的质量具有普遍的示范效应和指导意义。各地的基本经验和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育规模经济,关键是要充分发挥企业家的作用,强化维系规模化发展的人的纽带

培育规模经济,发展规模企业必然要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等各种形式来加速扩张,也就自然形成资产纽带、技术纽带和产品纽带。在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大环境中,这些“物”的纽带的背后,一般都要有最坚实的人的纽带在维系运行。所谓人的纽带,是一种“权威”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的体现,是企业家“人格魅力”的释放。许多规模企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并在经理层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核心领导产生出强大的凝聚作用。例如,在地区壁垒、行政壁垒的现行体制下,组建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进行资产重组几乎是很难成功的,而徐州工程机械集团公司总经理陆志昌,以自己的才能和信用,凭藉人的纽带,实行强强联合,使该公司发展成为一个大型的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利用人的纽带,以人为本,发挥经理层的核心作用是江苏省规模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经验之一。

2.培育规模经济,必须加强技术创新,依靠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来推动

作为企业集团,一般都是以产品质量优和生产成本低取胜的,而其背后真正的竞争实力则是规模化企业所拥有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只有通过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形成核心产品,才能以较强的产品竞争力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例如,虹雨集团的做法是,“每一个产品的背后都有一位教授,每一项管理工程的背后都有一位专家”。虹雨集团实践的体会是,“今天产品的科技含量就是明天产品的市场容量”。又如,以发展规模经济为特色的扬州市,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的力度。1991年和1992年技改投入41亿元,是前10年技改投入的总和,1993年投入更高达57亿元,又大大超过了前两年,并把技改投入资金的70%用于购置先进设备,改善技术装备。春兰集团的做法更令人深思。为了获得更多的技术信息,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保持技术先进的优势地位,正准备将总部迁往上海。该公司正在上马的摩托车产品的技术创新,不是采取传统的从生产厂家引进二流设备的办法来获取相对高昂的技术诀窍,而是寻求与国外的技术研究所直接合作,从而寻求最先进的科技含量。这是核心技术引进和创新模式的重大调整。

3.培育规模经济,必须建立一个高效率的营销体系,全力开拓市场

凡是取得成功的规模企业都十分重视市场营销工作,一般都建立了强有力的市场营销网络,具有过得硬的高素质的售后服务人员,利用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来赢得用户的信任,提高本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无锡小天鹅电器公司,坚持“一流产品进入一流商店,提供一流服务”。春兰集团在全国设立500家连锁店销售自己的产品,并兼营其他电器产品。虹雨集团在国内建立了“销售总公司—以产品为龙头的销售公司—销售分公司—销售连锁店—直销人员”的巨大销售网络,并在国际市场上采取“重点突破,抓点带面”的战略方针,在美国、加拿大设立了销售公司与办事处,在韩国、台湾寻找到销售代理。再如生产溴化锂中央空调机的双良集团“把营销人员视为一线人员”,成功地实现了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组织规模扩张。

4.培育规模经济,需要围绕主导产业(品)开拓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的生产方式

横向一体化是指某一具有优势的企业通过各种形式(如兼并、合并、收购等)把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聚集为一个规模巨大的企业,以达到规模经济效益。因此,江苏省倡导产业组织规模的创新,依托于横向一体化的生产方式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纵向一体化,是指生产核心产品的企业,将与该产品技术上前后衔接(如配套件生产)的企业合并为一个企业,统一指挥与调度。在当前推行大规模生产中实行纵向一体化至少有以下两方面的好处。第一,在我国市场经济尚不健全、合同履约较差的情况下,纵向一体化将这种外部的不确定性转化为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只要管理工作能够跟上,配套件的质量、生产的连续性等问题均能较易得到解决。第二,提高配套件企业的技术与管理水平。我们认为,即使在目前“三不变”状况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的条件下,解决问题只能从易到难,在较狭窄的地域内实现纵向一体化,难度相对较小。因此,核心厂可以力争就近实现纵向一体化。

5.培育规模经济,应该合理选择企业多角经营战略

我们在考察中发现,规模企业一般都经历了单一产品战略向多角经营战略的转变过程,他们出于不同的动机而自觉地实现多角经营战略,各个企业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了主导产品型(如仪汽),技术、市场相关产品型(春兰集团、燕舞集团)和非相关产品型(如悦达实业集团公司)的多角经营方式,在减少风险,利用内部资本与劳动力市场,降低成本等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由于受我国工业技术水平低和资金、人才、能源短缺的限制,企业一般难以在更广阔的产品领域内竞争。因而规模企业在进行不同类型多角经营战略的选择时,应主要以主导产品产业和相关联产品产业进行多角经营,随着企业实力增强和条件不断成熟,再从事非相关产品多角经营战略。

6.培育规模经济,需要地方政府优惠政策的投入和政府的各种支持

在考察中我们发现,凡是获得成功的规模化发展的企业,都有一种深切的感受:没有政府优惠政策的投入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就没有规模企业辉煌的今天。在现行体制下,由于市场机制不发达和市场体系不健全,企业纯粹依靠市场谋求发展会受到种种限制,加之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本身的留利水平低,积累功能不强,因而企业期望得到政府的实质性支持和服务。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由于强烈的发展欲望,降低收税、保证地方财政预算的动机,往往十分愿意通过行政行为适当替代市场功能,鼓励规模经济企业的发展。在规模化企业成长的过程中,地方政府的主要政策投入包括:(1)推行投入产出总承包,支持企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2)对一些弱小的同类所有制企业的资产采取行政划拨的方式,交给实力雄厚的企业去经营;(3)实行资产授权经营增强企业自我扩张功能,促使企业迅速进入市场;(4)各种税收减免等优惠;(5)选择重点集中进行信贷资金投放等等。另外,根据扬州等地的经验,在选择主导产业培育规模经济的过程中,各级地方政府,还在以下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全面规划、整体安排本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主导产业选择的内容和方面;(2)考核企业的规模效益,明确项目审批和资金投放的重点;(3)帮助企业解决企业兼并、合并中的难题;(4)努力改善规模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5)从政治地位、经济利益等方面激励企业家发展,促进企业家队伍的成长。

随着改革的深入,过去政府推行的某些优惠政策,如投入产出总承包、税收减免等在新形势下已不再适用。针对这种情况,地方政府正在从金融深化等方面谋求对策。而今后仍然适用的某些政策,如资本授权经营等,地方政府则在进一步加以规范化,以适应新形势下规模经营发展的要求。与此同时,政府还将在转换职能上继续深化改革,尽量减少以至避免对企业的不适当干预。

7.培育规模经济要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为出发点

培育规模企业是为了获取规模经济效益,效益的最大化是培育规模企业的唯一目标。在培育规模企业的指导思想上,要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效益论规模,以资金利税率、人均利税率、出口创汇率、资金周转率等效益指标作为主要考核标准,将企业真正导向到以效益为基点的规模化发展轨道上来。在培育规模企业的过程中,必须特别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问题。长期以来,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给江苏经济带来了严重的恶果,教训是十分深刻的,在新一轮的发展过程中,一定时期内某些项目的一哄而上是不可避免的。为防止过度竞争、避免资源浪费,政府的规划和引导就是必不可少的。应针对不同地区和行业的技术经济特点、供求格局和产业关联程度,制定规模企业发展规划,按最小规模标准“优生”一批实力强、势力大的企业集团。同时,对这些已经崛起的规模经济巨人实行“优育”,从资金、人才、政策等多方面积极扶持,使其逐步地、大量地兼并其他相关企业,推动其迅速成长、壮大,防止新一轮的重复建设,使规模经济效益得以充分发挥。

8.外向型经济的运行机制,是“调大”企业经济规模的巨大的动力源泉

江苏目前在规模上形成一定气候的企业,基本上都从发展外向型经济中得到了巨大的收益,在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汲取了丰富的养份。实践证明,这是发挥欠发达国家“后发性效应”的重要一环,是各级政府在日常经济管理工作中不应忽视的、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的指导思想。同时,应予以强调的是,不应把发展外向型经济与开拓国内市场机械地对立起来。在培育规模经济的过程中,应该确立这样一个观点: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内、国际市场是一个市场。“维维”集团正是走的上述路子。目前该集团的规模迅速扩展,其主要产品“维”字系列豆奶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90%,并开始寻求出口外销市场,成功地发展了中国特色的民族工业。

在现阶段,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建成,省级规模经济的发展必然受到诸如企业商品化程度低、发展资金严重短缺、企业家阶层尚未形成和技术水平不高等因素的制约。克服上述诸多约束,培育规模经济的生长点,将是调大我省主导产业经济规模的关键。因此,必须通过产权制度、融资制度和企业家制度创新以及技术创新,打破总体经济发展和已有经济发展格局所形成的低水平均衡局面,从而推进区域规模经济的发展。

标签:;  ;  ;  ;  

江苏企业规模经济发展研究_规模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