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的执政党建设思想_邓小平理论论文

论邓小平的执政党建设思想_邓小平理论论文

论邓小平的执政党建设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执政党论文,思想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如果仔细检索和阅读文本,不难发现在《邓小平文选》一至三卷中,“执政党”实际上是一个出现频率相对较高的概念。然而,国内学术界对邓小平执政党建设思想的研究成果却不多见。邓小平关于党的建设思想,都是从“中国共产党已经是执政的党”的理论高度提出来的。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形势下作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既与邓小平关于执政党建设的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也是对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理论创新。因此,考察邓小平的执政党建设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反对‘以党治国’的观念”

早在1941年4月15日,邓小平在为中共中央北方局《党的生活》第35期所写的一篇题为《党与抗日民主政权》的文章中,就鲜明地提出“反对‘以党治国’的观念”。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建立的抗日根据地内处于一种在全国局部地区执政的状态,因而有一个如何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抗日民主政权的关系问题。当时,在一些党员头脑中存在着“以党治国”的观念。对此,邓小平在这篇文章中明确地指出“以党治国”的错误:一是“误解了党的优势,以为党员包办就是绝对优势,不了解真正的优势要表现在群众拥护上。把优势建筑在权力上是靠不住的。”二是“误解了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解释为‘党权高于一切’,遇事干涉政府工作……”;三是“这些同志尚简单避复杂,主要是他们自己不相信自己的主张正确,怕见人,怕通不过,以为一切问题只要党员占多数,一举手万事皆迎刃而解。”①

邓小平在分析“以党治国”观念的基础上,一方面尖锐地指出“以党治国”是“国民党遗毒,是麻痹党、腐化党、破坏党、使党脱离群众的最有效的办法。我们反对国民党以党治国的一党专政,我们尤要反对国民党的遗毒传播到我们党内来。”②另一方面,他充分肯定“民主政治的好处,正在于它能够及时地反映各阶级各方面的意见,使我们能够正确地细心地去考虑问题决定问题;它能够使我们从群众的表现中去测验我党的政策是否正确,是否为群众所了解所拥护;它能够使我们对事物感觉灵敏,随时具有高度的警惕性;它能够使我们党得到群众的监督,克服党员堕落腐化的危险,及时发现投机分子以及破坏分子而清除出党;它能在民主政治斗争中提高党员的斗争能力,使党更加接近群众,锻炼党使党成为群众的党。”③

那么,党与政权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或者说,党对政权的正确领导原则是什么呢?邓小平指出,“党对政权是采取指导和监督政策。”④这就是说,党对政权首先要实现指导的责任,使党的主张能够通过政权去实行;其次,党对政权要实现监督的责任,使政权运行真正合乎党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领导责任是放在政治原则上,而不是包办,不是遇事干涉,不是党权高于一切。这是与‘以党治国’完全相反的政策。”⑤邓小平的这些思想,在当时虽然是针对党与抗日民主政权的关系提出来的,但对于从一般的意义上正确处理执政党与政权的关系问题仍具有相当普遍的指导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这是中华民族一个伟大的历史壮举。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后,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全国政权。至此,“中国共产党已经是执政的党,已经在全部国家工作中居于领导地位。”⑥这一历史壮举表现为“中国一向被称为一盘散沙,但是自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成为全国团结的核心力量,四分五裂、各霸一方的局面就结束了。只要我们党的领导是正确的,那就不仅能够把全党的力量,而且能够把全国人民的力量集合起来,干出轰轰烈烈的事业。”⑦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强调“我们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概括地说,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这件事情,任何时候都不要受干扰,必须坚定不移地、一心一意地干下去。”⑧党的路线问题,其实质是一个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用什么纲领的问题。党的路线包括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而基本路线则是一个政党根据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所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和肩负的历史使命,提出的指导全部工作的总任务、总方针。由于基本路线关系到工作的全局,一经形成即成为全党最大的政治,因而又称为政治路线。从我们党的历史上看,凡是路线正确的时期,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从胜利走向胜利;凡在路线问题上出现偏差,党的事业就要遭受挫折。从这一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政权的领导实质上是一种路线领导。

“执政党的地位,使我们党面临着新的考验”

在邓小平看来,我们党处于执政党的地位,面临着新的考验。这种新的考验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党的责任加重了;二是容易沾染官气。

就第一个考验而言,邓小平说:“我们党是一个执政党。执政党的特点,已经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讲清楚了。我们党成为执政党,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执政党也不是很容易当的。执了政,党的责任就加重了,共产党员的责任就加重了,我们领导干部的责任就加重了。我们要负担什么责任呢?在过去我们无非是闹革命,革命胜利以后,我们党执了政,掌了权,就要负担起把国家引导到社会主义道路去和进行建设的艰巨任务。”⑨

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我们党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失误的教训,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为一条完整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为两个基本点,都是为着更好地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是建设物质文明。”⑩即使从世界范围来说,由于社会主义是在生产力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作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和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应当是首要的任务。

就第二个考验而言,邓小平说:“执政党的地位,使我们党面临着新的考验。……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使我们同志沾染上官僚主义的习气。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来说,不是比过去减少而是比过去增加了。”(11)“我们进了城,执了政,是做官呢,还是当人民的勤务员呢?……如果不是做官,而是当人民的勤务员,那就要以普通劳动者的面貌出现,要平等待人,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但是,进了城,执了政,做官的条件是具备的,这就最容易沾染官气。事实上,我们许多同志确实已经沾染了不少官气。所以,我们每天每时都要注意执政党的特点。”(12)无产阶级政党在掌权执政后,不能拿手中权力做官当老爷,而要当人民的勤务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执政党之所以面临着“沾染官气”的考验,是由于“执政党的地位,还很容易在共产党员身上滋长着一种骄傲自满的情绪。”(13)因此,“我们执了政,拿了权,更要谨慎。”(14)我们党要经受住肩负重任和避免“沾染官气”的双重考验,关键在于各级党组织必须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共产党员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价值观,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观点和认识方法,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敢说真话,不说假话,不务虚名,多做实事,为人民造福;要发扬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抵制和克服各种错误思想侵蚀,以增强党的战斗力。

“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坚定地以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工人阶级作为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大生产的产物,具有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革命的坚定性、彻底性等优秀品格。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性为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为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党应该是一个战斗的队伍,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应该是统一的、有高度觉悟的、有纪律的队伍。”(15)从阶级基础上说,党的先进性来源于工人阶级的先进性。

对于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邓小平指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共产党——这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中先进分子的集合体,它对于人民群众的伟大的领导作用,是不容怀疑的。但是,它之所以成为先进部队,它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正因为,而且仅仅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确认这个关于党的观念,就是确认党没有超乎人民群众之上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向人民群众实行恩赐、包办、强迫命令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在人民群众头上称王称霸的权力。”(16)

在邓小平看来,党之所以具有先进性,从根本上说能够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特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始终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实践证明,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既是我们党的生命所在,也是我们党的力量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始终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必须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要我们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就能够把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使我们的事业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充分证明,“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这不是任何力量所能够改变的。”(17)邓小平在党的“八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党章草案的总纲,着重地指出了党必须不断地发扬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的传统,并且指出了这个任务由于党成了执政的党而有更加重大的意义。”(18)从这一结论出发,邓小平反复强调“对我们党的现状来说,我个人觉得,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特别重要。”(19)党的先进性,离不开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

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如果不从认识方法上解决党的主张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问题,那么,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仍然不能真正地解决。实践证明,许多人并非在主观上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愿望,但是他们仍然把工作做坏了,使群众受到重大的损失。这是因为他们自以为是先进分子,是领导者,比群众懂得多,因而遇事不向群众学习,不同群众商量,因而他们出的主意,经常在群众中行不通;但是,他们又不从错误和失败中取得教训,以为错误和失败,只是由于群众落后和其他临时因素的影响,因而滥用党的威信,继续一意孤行,这就使他们的错误和失败愈来愈严重。”(20)邓小平的这一深刻分析,从反面论证了贯彻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

“全党成熟,首先是在思想上”

“建设一个成熟的有战斗力的党”(21),是邓小平对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个总体要求。而思想理论的成熟,是一个政党成熟的重要标志。正确的政治路线能不能贯彻执行,关键是思想路线对不对头。邓小平指出:“所谓全党成熟,首先是在思想上,我们党有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广大干部和党员掌握了这个思想。”(22)其次,在政治上有一条正确的路线。再次,“在组织上,形成了一个健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树立了一个正确的党风。”在七大时,毛泽东把正确的党风概括为三条:“第一,这个党必须是理论同实际相结合的党;第二,这个党必须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党;第三,这个党必须是建立在自我批评基础上的党。”(23)

一个党要站在时代前列,一刻也离不开先进理论的指导。从理论基础上说,党的先进性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把握和坚持党的先进性,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把握和保持党的指导思想的先进性。党在刚刚成立时,就鲜明地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理论基础,党的一大把马克思主义写在党的旗帜上。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先后创立和形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

以什么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关系到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这不仅是我们这一代的问题,也是下一代、再下一代的问题。一个国家的革命,核心问题是党。有了一个好党才能引导革命走向胜利。革命胜利后,搞社会主义也要靠一个好党,否则胜利就靠不住。”(24)中国共产党把握和坚持党的先进性,还必须在动态中把握和保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先进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反映和体现党的先进性的重要载体。坚持党的先进性,必须以正确的路线来保证,始终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伟大实践。

全党思想理论上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实现全党思想的团结统一。党在指导思想上实现与时俱进,本身是在动态中坚持先进性的具体表现,同时又为党在动态中保持先进性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坚持理论创新。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精神的步伐,并引领时代精神的发展。加强党的团结统一,最重要的是全党思想认识上的统一,最根本的是要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实现全党思想的统一。我们党只有紧紧抓住先进性建设,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才能始终坚持科学的思想理论,始终保持旺盛的创造力和高度的凝聚力。

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三个代表”,历史和人民选择了党。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同样,没有共产党,也不可能有现代化的中国。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要把全体人民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共产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设想的,那只会四分五裂,一事无成。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认识到的真理。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国家的统一,都要依靠党的领导来实现。

“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

坚持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切实增强党的生机和活力,这是邓小平关于加强和改善执政党建设的一个重要思想。“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25)这就是说,加强党的领导必须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是邓小平提出的一个富于时代精神的新论断。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毫不动摇地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从根本上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执政党,邓小平所说的“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通过政治领导来发挥其在国家生活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政治领导,最重要的是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制定出符合基本国情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并保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贯彻执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当然,强调党的领导最根本的是政治上的领导,决不是忽视党的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政治领导是核心,思想领导是基础,组织领导是保证。总之,党的领导是通过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得以实现的。

在党的上二届二中全会上,邓小平明确提出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26)在加快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要有新转变和新思路。党对国家事务和经济建设的领导,主要是使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的方式来实现;同时,还要通过党组织的活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而共同奋斗。从当前改革开放的实际出发,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当牢记党的宗旨和使命,努力做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忠实代表,带领人民群众搞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的先进性的集中概括,是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的基本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这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指导原则,又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途径。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全面实践“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最根本的保证。我们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健全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切实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把坚持党的先进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民主政治、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邓小平在领导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已经提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途径和措施,其中很关键的一条就是扩大党内民主的设想。“我们要改善党的领导,除了改善党的组织状况以外,还要改善党的领导工作状况,改善党的领导制度,这是个复杂的问题。”(27)邓小平指出,“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28)在邓小平看来,为实现改善党的组织状况、领导工作状况、党的领导制度等改革目标,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是其中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党内生活中,纪律与民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除扩大民主外,还要加强党的纪律。邓小平强调“为了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党的纪律。”(29)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状态下领导国家建没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执政的时间越长,越要抓紧自身建设,越要从严要求党员和干部,越要加强党的纪律。各级党组织对党员干部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党要管党,最关键的是干部问题”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保证。早在1962年11月29日,邓小平接见参加组织工作会议和全国监察工作会议同志的讲话中就指出,要重视“执政党的干部问题”。“党要管党,一管党员,二管干部。对执政党来说,党要管党,最关键的是干部问题,因为许多党员都在当大大小小的干部。”(30)

一个执政党执政能力的高低,与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个人能力密切相关。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把领导干部个人能力与党的执政能力等同起来。有些领导干部个人能力似乎很强,事无巨细包揽一切,凭经验和主观好恶决策,把领导混同于管理,把管理混同于代替,管了大量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说明领导干部的个人能力体现为党的执政能力需要一定的条件,这个条件主要是科学的决策机制,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因此,衡量一个领导干部综合素质高低的关键,是看其是否具有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是否自觉地以加快发展为己任,以强国富民为奋斗目标。具体地说,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统筹兼顾;坚持经济指标、社会指标、人文指标、环境指标相一致;坚持速度、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以正确的政绩观促发展,坚持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不追求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搞劳民伤财、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创造为群众所认可并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还存在着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以权谋私,腐败现象等不正之风。如果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必将影响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要受监督,党员要受监督,八大强调了这个问题。”邓小平指出:“我们党是执政的党,威信很高。我们大量的干部居于领导地位。在中国来说,谁有资格犯大错误?就是中国共产党。犯了错误影响也最大。因此,我们党应该特别警惕。”(31)

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永远把自己视为人民的勤务员,真正做到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牢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始终把手中的权力用来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服务,始终把权力的运用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在邓小平看来,“党的各级监察机关的建立和健全,对于反对党内不良倾向的斗争,具有重大的意义”(32),反复强调“对干部的管理和监督要加强。”(33)“所谓监督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是党的监督。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党的监督是最直接的。要求党的生活严一些,……党对党员的监督要严格一些,……第二,是群众的监督。要扩大群众对党的监督,对党员的监督。第三,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34)有较完善的管理和监督机制,领导干部能谨慎一些。这是党要管党,尤其是管好于部、用好干部的重要保证。

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尤其在于党员干部。为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邓小平说“干部的学习空气要加强。”(35)“把共产党员教育好,把人民和青年教育好。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36)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要求,敏锐洞察世界发展变化趋势,紧跟时代进步潮流;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锐意进取,奋发向上,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要把自主创新作为长期坚持的治国理政之道,坚决冲破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坚决革除一切陈旧落后的体制机制,不断在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⑥⑨(11)(12)(13)(14)(16)(18)(20)(21)(22)(23)(24)(28)(30)(31)(32)(33)(34)(35)《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0-11、12、12、12、12、214、303、214、304、214、303、218、217、218、338、346、346、348、270、328、270、254、330、270-271、332页。

⑦⑧(15)(17)(19)(25)(27)(29)《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67、276、268、266、45、268、269、271页。

⑩(26)(36)《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8、39、380页。

标签:;  ;  ;  ;  ;  ;  ;  

论邓小平的执政党建设思想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