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改革重组后的市场竞争策略研究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改革重组后的市场竞争策略研究

王双武[1]2003年在《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改革重组后的市场竞争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中国航空运输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政企不分、权责不明等历史原因,导致航空运输市场竞争秩序出现混乱等突出性问题。随着中国航空运输市场的不断开放、外国航空运输企业的不断渗透,必须解决政企分开、产权明晰的现状。2002年10月11日,中国民航总局在北京宣布成立中国航空集团、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和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改革重组后的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在飞机数量和航线资源方面具有领先优势。但是,面对着发生变化的市场营销环境,在明确营销竞争策略之前,必须对重组后的中国南方航空集团的营销战略进行分析。因此,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南方集团的营销战略进行了分析:一、运用波特竞争理论,对航空运输行业中的五种竞争力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目的在于强调成本领先和差异化营销在今后竞争策略中的作用。二、明确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在新的营销环境下制定目标陈述和任务陈述的重要性。叁、重组后的中国南方航空集团营销战略分析。在对公司目标和任务进行陈述的基础上,公司就必须制定营销战略,使目标和任务与营销战略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竞争策略分析的坚实基石,形成一个统一的营销竞争分析体系。在对营销战略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对中国南方航空集团的竞争策略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说明。一、根据行业运输的特征,文章对航空运输市场需求层次进行了分析。二、为了更好地阐述重组后的中国南方航空集团的运输市场细分,文章首先利用市场细分模型阐述细分的特点,进而从旅客多样性需求、地理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旅客乘机频度等方面对航空运输市场的细分进行了说明。叁、文章重点对重组后的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市场竞争策略进行了翔实的分析和阐述。根据上下文的分析,文章认为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应采取进取型营销策略,发挥优势成为市场的主导者,那么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就应该采取以下市场竞争策略,即:1、保持市场占有率。作为市场的领先者,在防卫战略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地位防卫、侧翼防卫、先发制人、防守反击、收缩和机动进攻。以这些内容为线索,根据中国南方航空集团的特征和市场营销环境,文章对中国南方航空集团的竞争策略进行了说明。2、扩大市场需求、增加市场份额。 要扩大市场需求、增加市场份额主要从发掘新的客户、开辟服务新途径和刺激旅客选择航空运输的频率叁个方面进行分析的。文章利用了一些模型和历史数据对观点进行了论证。 3、控制成本、实现规模收益 控制成本和实现规模收益也是在中国南方航空集团的目标和任务陈述中表明的内容,并且在对中国南方航空集团的营销战略分析中也明确了这一点。根据这方面的内容,文章也提出了一些思路和想法,作为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在采取竞争策略时可以考虑的方案。

廖刚[2]2007年在《中国航空运输业市场化改革和竞争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技术进步和需求扩张导致“天空开放”、“全球自由化”成为世界航空运输业的主要趋势,与此同时我国航空运输产业仍处于高度垄断,市场化改革滞后使得航空运输业国内外差距进一步加大。经历了几次大的改革,中国航空运输业在管理体制和隶属关系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中国开始迈入航空大国的行列,但还远不是航空强国,涉及航空运输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并没有全部解决,规模小、竞争过度、缺乏国际竞争力、产业结构失衡、价格体系紊乱、成本过高等因素困扰着航空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面对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其他运输方式的威胁、国外航空公司的进入、整个航空运输业面临严峻的挑战,促进航空运输业开放和改革呼声日益高涨。与众多竞争性产业相比,在开放经济环境下,航空运输业对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对于中国要想真正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亚洲物流中心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更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意义。因此,对中国航空运输业市场化改革的研究不仅对实现我国经济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意义重大,作用关键,而且也是迫在眉睫的现实性课题。综观中国航空运输业发展和改革的历程,为解决中国航空运输业长期面临的问题,2002年以来在中国民航总局主导下,中国航空运输业主要进行了五项重大改革,即:(1)叁大航空集团战略重组(2)浮动票价改革(3)机场起降费改革(4)机票代理市场改革(5)市场开放改革。这五项重大改革涉及的问题都是中国航空运输业市场化改革亟待研究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对于提高中国航空运输业竞争力、改善市场绩效、推动整个产业的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本文选取其中四项改革涉及的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和突破口,即:(1)横向分割与轮辐竞争(2)双边市场与代理博弈(3)纵向分割与起降费改革(4)市场开放与航空联盟。本文基于问题导向的研究视角,在把握中国航空运输业具体结构和特征的基础上,利用规范的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信息经济学和合作博弈理论,构建合理的数量模型,对中国航空运输业市场化改革中遇到的上述重要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可归纳如下:(1)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对航空运输产业研究的主要成果,分析了其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指出航空运输业具有特殊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特征,具体问题的研究还涉及到网络外部性,双边市场、转移成本和合作博弈等新兴理论工具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框架,最后对本文预期的创新点进行了整理和归纳。(2)以建国后中国航空运输业的市场化改革、两次横向和纵向分割重组为基本脉络,对其产业结构演变和市场开放进程进行了简要论述。结合目前中国航空运输业正在推动的几项重要改革,指出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是横向分割与轮辐竞争、双边市场与代理博弈、纵向分割与起降费改革、市场开放与战略联盟等,为以后各章理论研究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基础。(3)基于中国航空运输业横向分割的背景,引入航空频率经济性概念,刻画乘客的时间价值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中枢轮辐网络和点对点网络进行对比分析,剖析了两种网络结构的市场遏制和市场容纳效应;构造具体的需求函数,分析频率经济性强度的改变对市场竞争状态有何种程度的影响,揭示“接入定价”歧视和“交叉补贴”问题的存在。分析结论为中国民航总局运用行政力量推动两次重组以构建中枢轮辐网络的战略构想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也解开了美国航空运输业在放松管制后市场集中度反而提高的难解之谜和经典的可竞争市场理论失灵的原因。最后,指出政府需要对中枢轮辐网络运营中的“接入定价”歧视和“交叉补贴”等问题进行合理规制。(4)运用双边市场理论研究了中国航空运输业纵向分割后中国航空公司、代理商平台和消费者之间的博弈竞争问题。研究表明,双边市场结构和中国航空运输业市场的现有特征决定了整个产业利润向代理商平台转移,航空公司和消费者的利益同时受到伤害,现有的代理商制度严重影响了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和效果,最后就机票代理问题提出了两种可行的解决方案。(5)基于中国航空运输产业纵向分割的背景,应用合作博弈理论中的Shapley定价模型和Owen定价模型对起降费改革方案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析。研究表明现有起降费规制方案和即将实施的起降费改革草案没有改善“公平”性,也没有很好的解决“效率”问题,不同规模航空公司和机场之间的利益没有得到兼顾,最后提出了全封闭式浮动价格带管制等政策建议。(6)基于全球航空自由化、航空战略联盟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分析了市场开放后,基于多市场和产品差异化的中国航空公司与国外航空公司的战略联盟问题。研究表明,航空联盟能够带来额外的利润,在产品差异化较大的情形下,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是增加的,政府需要对产品差异化较小市场中的航空联盟行为进行必要的规制。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有:(1)提出航空频率经济性概念,刻画了不同类型航空旅客的时间价值,证明了中枢轮辐网络比传统点对点网络具有更好的市场容纳和市场遏制效应,发现“接入定价歧视”和“交叉补贴”问题以及中枢轮辐网络运营模式下叁种市场竞争均衡状态的存在,得到与传统研究观点不一致的结论。理论上支持了中国民航总局运用行政力量对市场进行重组以构建中枢轮辐网络的战略构想,同时也解释了美国放松管制后市场集中度反而提高的难解之谜和经典的可竞争市场理论在放松管制后的航空市场中失灵的原因。(2)运用新兴的双边市场理论,基于机票代理商平台的单边排他和高转移成本、消费者的叁种类型分布、航空公司以市场份额为导向的需求函数等中国航空运输产业的具体特征,讨论了中国航空公司、机票代理商平台和消费之间的价格竞争和博弈问题,得到与传统研究观点不一致的结论。印证了航空运输业利润向代理商平台转移的说法,揭示了貌似完全竞争表象下存在的高额垄断利润本质和原因,并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3)运用合作博弈理论对中国机场起降费现行方案和即将实施的起降费改革草案进行了实证分析,深入讨论了“交叉补贴”、半封闭式浮动收费方案的“公平”和“效率”等问题。提出全封闭浮动收费规制建议,以解决新旧方案中的“公平性”问题,并提高改革方案的“效率”,兼顾不同类型的航空公司和机场的利益,实现航空公司和机场的协调发展。(4)基于两个城市和4家航空公司构成的多市场和多产品情形,内生化联盟航空公司和非联盟航空公司选择价格领导者还是价格跟随者的博弈行为,构建具体的多市场需求函数,讨论了产品差异化市场下中外航空联盟价格博弈的均衡,发现市场存在后动优势,得到与传统研究观点不一致的结论。

刘玉婷[3]2010年在《中国航空运输企业横向并购绩效研究》文中指出航空运输业作为一个重要产业,对国家经济增长具有重大影响,而中国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更具有巨大潜力。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逐渐放松了对航空运输业的管制,导致横向并购大量增加。我国航空运输业市场化改革以来,并购重组也逐步成为管理体制改革和市场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并购过程中的行政干预程度较高,因此并购成效如何还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基于规模经济、协同效应等理论,对我国航空运输企业横向并购的绩效进行研究。论文首先从航空运输业横向并购和企业横向并购绩效两方面整理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就航空运输企业横向并购的绩效来源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总结了中国航空运输业并购重组的基本情况,并结合南方航空与新疆航空、北方航空的横向并购事件进行了案例研究;论文最后归纳了研究结论和案例启示,并向各利益相关方提出政策建议。本文通过研究发现:中国航空运输业横向并购虽然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但从南方航空横向并购前后的业务和财务数据的分析结果来看,还是基本实现了预期目的,获得了规模经济、协同效应、业务流程和航线网络优化及重组等并购价值,提高了航空公司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但并购重组价值需要并购整合完成后才能显现出来。另一方面,横向并购为航空公司带来的盈利能力提升动力,在经历一段时期后会完全释放并逐渐衰退,而我国航空运输业早已进入低毛利率时代,因此航空公司在并购前后都必须寻求提高自身营运能力及成本控制力等有效途径,才能有效提高航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参考价值。

谌夏[4]2004年在《中国民航业的产业组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从1980年开始,改革两个字就一直是中国民航业发展的主题。20多年来,在各个利益集团的博弈下,在行政和市场两种力量的抗衡中,中国民航业经历了管理局、航空公司与机场分立、航空运输价格改革、民航全行业严重亏损、民航总局颁布“禁折令”,推行“航线联营”以及行业大重组,组建叁大航空集团等一系列重大事件。虽然至今中国民航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从总体上讲,中国民航的改革仍落后于社会的发展,以至于被诟病为行政垄断的堡垒。怎样才能正确的评价中国民航的改革?今后中国民航应该向哪方面变革才最有效用?笔者认为产业组织学的观点和方法能够在我们对中国民航的研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本文的主体分析思路也就是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一个基本分析框架——SCP分析范式。SCP分析框架包括叁个基本范畴:市场结构(Market Structure)、市场行为(Market Conduct)、市场绩效(Market Performance)。贝恩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从而市场结构经过企业行为这一环节决定产业的市场绩效。以后的学者修正了S→C→P这一单向关系,强调企业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反作用和市场绩效状况对企业行为进而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其次,在本部分中,笔者从企业状况、管理体制改革以及现存的主要问题等叁方面介绍了中国民航业的现状。 本文第二部分依据SCP范式对中国民航业的市场结构进行经济学分析。首先通过对绝对集中度指标CRn的计算判断中国民航业目前属于寡头垄断型市场结构。然后通过对民航业行业垄断属于行政垄断的分析,回答了为什么市场中的强势企业无法获得垄断利润的问题。最后通过对中国民航业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的实证研究最终判定中国民航业是一个在政府行政力量推动下而非市场力量作用下形成的极高寡占型、低差别化、高进退壁垒的市场结构。 本文第叁部分依据SCP范式对中国民航业中的市场行为进行经济学分析。在第一节中,笔者分析了在各个时期,不同票价管理政策下企业的价格行为及不同票价管理政策带来的不同问题,并探讨了2004年新的国内航运价格改革方案实施的关键及对未来的影响。在第二节中,笔者主要针对2002年民航重组通过建立简单的博弈模型对这次重要的组织调整行为进行了分析,指出由于重组主导者的角色多重性,可能导致最后重组的结果达不到改革的初衷。 本文最后一部分依据SCP范式对中国民航业的市场绩效进行经济学分析并对产业政策提出可行性建议。笔者根据上两部分的结论,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对中国民航业的市场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籍此提出要解决中国民航业现存的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企业负债率高、经营效益差等问题,首先必须加快法制建设,加紧制定反垄断法和修改民航法;其次要通过国有产权制度改革来建立真正的民航市场主体;再次,必须建立全方位的进入、退出机制;最后还要打破国内航空运输业上游产品的行政垄断,以提高航空公司的竞争力。

汪静农[5]2005年在《放松管制后的航空运输业竞争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航空运输业是一个具有公共事业性质的生产服务性产业,同时它又具有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在1978年以前,由于担心交通运输业的过度竞争,政府对航空公司在市场准入、服务标准、航线及价格等方面都实行严格管制。1978年以后,美国实行放松管制政策,解除了政府在航空公司市场准入、经营方法和竞争手段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引发了航空运输业的一场深刻革命,产生了许多前所未闻的新经营思想和竞争手段。放松管制政策的理论依据是完全竞争理论和可竞争市场理论。但随后的研究发现,完全竞争理论和可竞争市场理论与放松管制后航空公司的竞争行为表现的并不一致。老牌的航空公司广泛采用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竞争手段,如大规模的行业内兼并、枢纽辐射航线系统、收益管理系统、常旅客计划、代码共享以及对中小航空公司的掠夺等形成了自身的竞争优势,并对航空运输业的竞争产生了阻碍。本文试图应用交易费用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并结合航空运输业自身的特点,从放松管制后老牌航空公司针对行业新的进入者的威胁所采取的竞争行为这一视角,通过对信息成本、竞争对手对公开行为的反应、委托—代理关系、资产专用性和交易成本的考察,来解释航空运输业竞争行为的内涵,并揭示出对航空运输产业的影响。本文共分10章。第1章论述了航空运输业的管制变迁。第2章和第3章对管制和放松管制的相关理论予以综述。第4章,笔者应用交易费用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并结合航空运输业自身的特点,构建了本文的分析框架。第5章至第9章根据第4章提出的分析框架,详细论述航空运输业的竞争行为,解释其竞争行为的内涵,分析在位老牌航空公司通过竞争行为如何确立了竞争优势,并构成了对竞争的阻碍。其中,第5章论述航空运输业的行业内兼并,认为兼并是由于信息成本、委托一代理效应、航空运输生产的不可分割性、和出于提高竞争对手成本的目的以及对挤压行为的反应;第6章是关于纵向网络一体化,包括代码共享和利用计算机订座统对代理人的监督;第7章对枢纽辐射航线系统作了理论分析,指出枢纽辐射航线体系是利用了规模和范围经济、委托—代理关系和生产的不可分割性,同时也构成了对竞争的阻碍;第8章讨论了航空运输市场的多等级票价结构及常旅客计划,并建立了常旅客选择模型;第9章讨论航空运输业的挤压行为,指出新入业者生存的困境。结论部分即第10章,在前9章的基础上给出本文分析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和中国航空运输业放松管制的政策建议。

彭聚珍[6]2016年在《商业生态系统视角下中国航空运输企业国际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指出信息技术、交通事业日新月异突飞猛进,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竞争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在此背景下,近年来,中国民众走出国门的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它国民众往来中国也日益频繁。这些"客户"的跨境流动,对中国航空运输企业的战略思维和运营模式提出了全球化视野下新的要求与挑战,国际竞争必然而迫切。同国外先进航空运输企业相比,中国航空运输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明显不足,迅速提升国际经营水平,成为亟待解决之课题。本文从商业生态系统理论出发,对中国航空运输企业国际竞争战略的相关问题,从机会环境分析到目标生态系统评估,再到商业生态系统的开辟、扩展、领导、更新,提出了中国航空运输企业国际竞争商业生态系统的5阶段理论,辨析了关键障碍因素中的结果因素、原因因素,并分别提出了具体对策,以期助推中国航空运输业的国际竞争进程,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理论归纳构建逻辑模型、数理模型,应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实证分析等方法,建立了评估目标生态系统的"机会指数"、拓展商业生态系统的"樱桃模型"、提高企业品牌影响力的"品牌4S"等工具,并运用它们进行了实际操作,得出了相应的建议。通过研究,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本文认为,中国航空运输企业进入国际竞争,构建自己的商业生态系统,并逐步获取竞争优势确立骨干生态位,一般需要经历评估(Assess)、开辟(Assart)、扩展(Amplify)、领导(Authority)、更新或衰亡(Again)等五个阶段("AAAAA五阶段"),这五个阶段首尾相接,中国航空运输企业需要循序渐进,不断解决各个阶段的关键问题。(2)本文认为,"进入国际市场盲目"、"国际航线开辟缺乏论证,且国际长航线缺乏枢纽强力支撑"、"没能成为临空经济区主导航空公司"等结果因素和"品牌国际影响力弱小"、"人才队伍缺乏国际化规划"、"企业文化与国外生态系统冲突激烈,难以融合"等原因因素是阻碍中国航空运输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建立良好商业生态系统,获取竞争优势,不断提高经营效益的主要障碍因素。(3)本文认为,中国航空运输企业进行国际竞争,必须选择和嵌入正确的目标市场、正确的机会环境,即适宜的目标生态系统,先期作为其子系统存在,再构建以自己为中心的商业生态系统。经过运用"机会指数"评估,明确了首选北美市场,布局欧洲市场,逐步建立在澳洲市场的优势,巩固中国周边包括日韩、东南亚市场,对"金砖国家"等潜在市场适当关注和开发的选择顺序。同时,提出针对不同的市场匹配不同的生态战略,短航线市场使用缝隙型生态战略,直接采用"点对点"模式,长航线市场则采取骨干型生态战略,发挥"枢纽"的辐射效应来开发和运营。(4)本文认为,中国航空运输企业应在选择目标生态系统的基础上,继续按照开辟、扩展、领导、更新四阶段要求,构建以自己为中心的商业生态系统,并逐阶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解析。首先,在开辟国际航线时,应注意生态系统要素,主导搭建生态平台,吸引更多利益相关方进入。其次,运用"樱桃模型",扩大国际长航线这个核心子系统。再次,探讨了对生态系统的领导问题:一是积极参与临空经济区建设,谋求成为主导航空公司,并在其生态系统中适度多元化,以汲取更丰富的营养;二是不断提高品牌的国际影响力,用软实力加强对终极客户的吸附能力。最后,论证了生态系统的更新问题:一是培育与商业生态系统相适应的国际化人才队伍;二是建设开放、包容、鼓励创新的跨文化,为商业生态系统不断注入新的创意、价值。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如下创新点:(1)引入了商业生态系统理论,用于中国航空运输企业国际竞争战略研究。商业生态系统理论的率先运用,突破了传统竞争战略个体对抗的简单思维,打开了系统共生、和谐共赢的系统思维模式,为中国航空运输企业进行国际竞争提供了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2)丰富了商业生态系统理论:提出了构建航空运输企业国际竞争商业生态系统的"AAAAA五阶段"理论、评估目标生态系统的"机会指数"概念。结合企业特性,以及实战需要,在原有商业生态系统四个阶段的基础上,增加了 "评估目标生态系统"阶段。"机会指数"为航空运输企业寻找适宜的机会环境,评估目标生态系统,提供了科学的、可量化的评价标准和实用工具。(3)开发了方便可行的实操工具:构建了改进国际长航线运营的"樱桃模型"、提高品牌影响力的SE模型和4S工具。"樱桃模型"作为改善国际长航线运营的工具,不仅对于中国航空运输企业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对世界其它航空运输企业也具有较强的启发作用。运用生态学理论构筑的SE模型和4S工具对增强航空运输企业国际品牌影响力、提高领导商业生态系统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实操功用。(4)提出了在不同国际市场采取不同生态位,匹配不同运行模式的建议。细分国际航空市场为近距离的周边市场和远距离的跨洲、跨洋远程市场,提出周边市场选择缝隙型战略,匹配"点对点"运营模式,远程市场选择骨干型生态位战略,匹配枢纽运营模式,以提高市场开拓效率。

穆光明[7]2002年在《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民航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如何应对快速发展的国内航空集团和国际上日趋庞大的航空联盟带来的竞争和威胁,并长期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这是做为国内最大航空企业之一的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航")着重要考虑的。南航做为国内最早的航空集团之一,经历了中国民航发展历程上的风风雨雨,取得了连续十年旅客运输量、航线数量、每周定期航班量、机队规模、飞行小时等指标全国第一的成绩。在联合新疆航空公司和北方航空公司重组为新的南方航空集团后,在国内构成了“大叁角”航线网络,机队规模也更庞大。那么,新的南航集团做大容易,做强难。更何况是在目前这种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国际经济格局动荡的环境中,叁大航空集团正在整合资源,科学配置资源,充分利用资源,未来的竞争将是更大规模的、更具实力的集团作战。国内竞争将更加激励,直接冲击南航在国内的优势,国际航空联盟正在逐步吞噬着国际航空运输市场,在这种环境中,南航要做强则更是难上加难。本文以南航为对象,结合目前市场营销创新的理论与方法,包括整合营销、网络营销、关系营销、服务营销、渠道营销、绿色营销、品牌营销等,对南航的营销策略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南航营销总思路的优势,进行了总体评价,并根据市场营销创新的观点,对南航营销策略提出了具体创新的建议。最后,文章全面回顾了对南航营销策略所做的分析、研究,并根据分析研究的结果做了结论。

车镭[8]2006年在《重组后的中国大型民航企业价格策略剖析》文中提出价格策略是市场营销策略里的核心策略之一。选择正确的价格策略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题运用了诸如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提出的国际流行市场营销理论中的价格策略理论,结合中国民用航空业的实际,分析和阐述了中国叁大民航企业的现状和未来价格策略。在理论上充实了国际流行的市场营销战略中的价格策略理论,并具有比较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 价格策略是当代企业立足于市场,快速高质量地发展壮大自己的核心策略之一。国际上有很多着名的学者和专家曾在这个领域发表过着作,比如着名的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曾在其着作《市场营销管理》中关于价格策略方面阐述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结合定价',以及国际民用航空市场专家邱连中提出的‘时间敏感型顾客',‘价格敏感型顾客'等。这些理论已被运用于国际知名大企业,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如何将其理论运用于中国民航企业,国外学者和专家并没有给我们指出一条道路。与此同时,中国民航业的重组受到了国内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在经历了重组后,中国民航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特别是价格策略问题成为一个非常时髦的话题。国内专家和学者曾引用国际知名航空公司发展壮大过程来分析中国民航企业应如何经营和发展,比如刘纪鹏先生就发表了一篇名为“评六大集团挂牌”的文章,再比如曹建海先生在《中华儿女海外报》中发表“民航重组做大容易做强难”的文章。那么,中国民航企业究竟如何选择自己的价格策略呢? 在学习国际同行的先进成功的经验时,不能照搬照抄他们所有的东西,因为我们自己的国情与他们的环境不相符合。而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的继承他们的成功经验。本文深入探讨了合理营销策略的实用性和必要性,创造性的以国际知名学者的理论为指导,借鉴国际知名航空企业的成功案例,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中国叁大民航企业的价格策略,提出了中国叁大民航企业未来的价格策略,希望能够为扭转当前中国叁大民航企业营销困境贡献微薄之力。

江勇[9]2007年在《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航线网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民航的改革和发展,从2002年起,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和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叁个大型航空公司”重组成功。这叁个大型航空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航业的竞争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由于资源的不同,各个航空公司都会选取各种不同的战略来支持公司的发展和市场竞争。航线网络模式的不同对航空公司在市场竞争中选取不同的竞争策略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会对航空公司的盈利模式产生影响。本文以航线网络模式为切入点,结合国航的具体实践进行深入研究。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综合运用航线网络的理论知识结合国航航线网络的发展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系统地研究了国航现有航线网络模式具备的特征,为研究国航下一步的航线网络发展模式提供了必要的基础。②通过国航选取航线网络模式的市场背景和竞争状况分析,对国航采取枢纽式航线网络模式进行了进一步论证。在论证过程中,采用大量与国航相关的数据来分析。③本文完全以国航的航线网络建设为主要研究对象,所以更能够抓住重点,也同时能够发现国航在航线网络建设方面的不足。本文对国航的航线网络发展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和改进的方案,可以为国航下一步航线网络建设提供参考。市场竞争的发展催生出对航线网络的研究,航线网络模式的研究会对航空公司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能够结合国航的实例进行研究,可以给中国的其它航空公司提供有益的经验。这对中国民航能够进一步深化改革来应对国际化的竞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论文最后对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张蓉[10]2003年在《对中国建设银行在民用航空运输业营销策略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对外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国内经济、金融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竞争背景和态势正在呈现一个复杂多变、难以把握的新局面,同时也充满了机遇与挑战。谁的有效发展速度快、营销能力强、抢先占领国内优质的市场和客户,谁就将在竞争中拥有比较优势,占据主动和先机。 民航运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50多年的发展,国内民航业已具有较大产业规模,成为了银行拼抢的、能带来高额回报的高端客户。中国建设银行一直将民航业视为重点营销行业和金融产品创新的前沿阵地,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共谋发展。因此,本课题选定中国建设银行对民航运输业的营销策略为研究对象。在当前民航业改革重组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并必将引起国有商业银行在民航业市场重新分割的背景下,全面、系统地研究对该行业的营销策略,无疑对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课题在认识、分析民航运输行业基本情况基础上,通过分析当前民航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及中国建设银行民航业营销现状,提出建行为提高市场竟争力应进行的营销策略选择。本文正文部分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主要分析、研究民航业总体情况。从认识民航业定义及发展概况入手,着重分析了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民航重组后叁大航空集团的基本态势、重组的深远影响及重组后的市场竞争格局等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研究。第二章详细分析了当前航空公司类民航客户、机场类民航客户及其他类民航客户对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具体需求。第叁章通过剖析中国建设银行对中国民航业客户的营销现状,指出了目前建行民航业公司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章提出了建设银行当前对民航业的具体营销措施。首先是简要分析了客户银行价值,然后提出营销目标、产品策略、价格策略等选择,其中,对产品策略,即建设银行针对民航业客户金融需求可提供的针对性产品与服务进行了<WP=3>重点分析。本章还提出了在信贷营销过程中必须要关注行业风险,并逐一分析了该行业存在的种种经营风险和非经营性风险,本章最后对如何在实践中明确评价各类航空企业提出了建议。

参考文献:

[1].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改革重组后的市场竞争策略研究[D]. 王双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3

[2]. 中国航空运输业市场化改革和竞争研究[D]. 廖刚. 上海交通大学. 2007

[3]. 中国航空运输企业横向并购绩效研究[D]. 刘玉婷. 暨南大学. 2010

[4]. 中国民航业的产业组织研究[D]. 谌夏. 武汉大学. 2004

[5]. 放松管制后的航空运输业竞争行为研究[D]. 汪静农. 复旦大学. 2005

[6]. 商业生态系统视角下中国航空运输企业国际竞争战略研究[D]. 彭聚珍. 北京交通大学. 2016

[7]. 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 穆光明. 湖南大学. 2002

[8]. 重组后的中国大型民航企业价格策略剖析[D]. 车镭.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6

[9].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航线网络研究[D]. 江勇. 重庆大学. 2007

[10]. 对中国建设银行在民用航空运输业营销策略的研究[D]. 张蓉. 西南财经大学. 2003

标签:;  ;  ;  ;  ;  ;  ;  ;  ;  ;  ;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改革重组后的市场竞争策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