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是一个人口基数极大的国家,每天要消耗掉的各种资源、能源是一个天文数字,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文明水平的进步,我国对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问题处理也提上了日程。本文就潍坊市高新区集中供热工作展开探讨。
关键词:城市;集中供热;运行管理
引言
一直以来,潍坊高新区管委会高度重视供热工作,依托华电潍坊发电有限公司高温热水及潍坊特钢集团有限公司工业余热为主要热源,积极发展供热事业,将居民采暖工作列为重要民生实事,全力做好群众取暖保障工作,在潍坊市树立起“高新供热”品牌。
1高新区供热基本情况
当前,高新区域主要有4家供热企业,分别是潍坊高新百惠热力有限公司、潍坊泰和热力有限公司、潍坊五岳热力有限公司、潍坊奥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截至2019年10月底,潍坊高新区区市政集中供热总入网面积约2342万㎡,比上年新增入网用户约150万㎡,其中,高温热水供热2297万㎡,工业余热供热45万㎡。预计2019年冬季,全区实际供热面积将达1570万㎡。另外,全区有地源热泵、燃气锅炉、电锅炉、电热膜及燃气壁挂炉采暖居民用户约100万㎡。全区基本实现集中供热及清洁取暖全覆盖。
2高新区集中供热发展历程
2.1起步阶段(1994年至2003年)
1994年6月,高新区管委会投资成立潍坊高新区热力公司,填补了高新区集中供热事业的空白。并于当年冬天开始供热,供热面积不足10万平方米。1995年-2003年,公司先后建设小型燃煤锅炉9台,供热能力由刚成立时的10万平方米增加到100万平方米,实际供热面积由1994年的不足10万平方米增加到80万平方米。
2.2壮大发展阶段(2003年至2010年)
2003年7月,高新区管委会通过招商引资,由大连中银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对高新区热力公司进行了收购,成立了潍坊盛源热力有限公司,高新区热力公司由国营企业转变为一家民营企业。该公司进入高新区后,期间正是高新区高速发展的阶段,供热市场发展也非常快,高新区供热市场3足鼎立,2009-2010年采暖季,全区集中供热入网面积由2003年的100多万平方米猛增到400多万平方米。随着供热面积的不断扩大,热源呈现出不足现象,导致许多新建住宅小区未能纳入集中供热系统,高新区的集中供热事业发展受到较大影响。
2.3快速发展阶段(2010年至今)
随着高新区的快速发展,为解决高新区集中供热热源不足问题,2010年5月份,管委会专门成立了供热管理机构,全面理顺供热体制,对供热工作常抓不懈,高新区集中供热事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2010年10月,依托潍坊高新区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先是组建了潍坊高新百惠热力有限公司,承接了原潍坊盛源热力公司供热区域内的供热工作,并于当年开始供热。后又与华电潍坊发电有限公司合资组建了潍坊泰和热力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华电潍坊发电有限公司“大热源”高温热水供热优势,助推高新集中供热事业快速发展和壮大。
3取得的突出成绩
3.1全面完成“汽改水”改造
2011年以来,高新区积极影响国家节能降耗号召,在市中心城区率先开展供热设施“汽改水”改造工作。几年来,百惠热力、泰和热力、五岳热力等供热企业,累计投入资金10.1亿元,建设热水管线122千米,建设供热首站3座,中继泵站1座,有效提升了供热水平。
3.2积极实施老旧小区供热设施技改工程
以供热企业为主体,充分发动居民参与,积极对建成较早、供热设施老化严重的小区,实施供热技术改造工作,节能化、智慧化改造了换热站,维修更换跑冒滴漏庭院管网,实现了“一户一阀”,分户控制。几年来,累计改造30个小区,4161户居民,43万㎡。
3.3积极推广供热分户计量结算
认真响应节能降耗号召,大力推广供热分户计量结算。2018—2019采暖季,全区69个居民小区实现热计量计费,供热面积约391万m2,31000户居民受益。
3.4全面实现住宅小区直管直供
先后出台了《潍坊高新区非直供换热站改造工作方案》、《潍坊高新区供热企业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潍坊高新区供热直供到户工作实施方案》等工作办法,累计完成改造61座非直供站(小区),在全市率先实现非直供居民小区供热站供热企业全面直管、直供到户。
3.5免费延长供热,惠民爱民
自2014年冬季以来,至2018-2019供暖季,全区已是第5个供暖季免费延长供热,2018年冬季更是供热长达145天,比法定供热延长24天,延长供热已成为党工委、管委会惠民爱民的长效政策。2019-2020供暖季,高新区也将坚定不移的执行延长供热惠民政策。
4存在问题
4.1投诉量仍偏高,供热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018—2019采暖季,累计处置群众供热来电来信1026件。分析投诉数据,有的供热企业仍存在对供热服务重视程度不够,服务意识不到位的问题。对工作人员教育培训不足,对用户主动服务、上门服务意识不强,个别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够热情、礼貌,服务意识淡漠,对群众来电来信等供热转办工单办理“死板”“僵硬”,习惯于按规办事、照章办事,对用户主动服务、上门服务意识不足,服务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2供热设施建设质量良莠不齐,有待进一步加强监管
部分小区,开发企业建设的供热设施存在施工水平低等质量问题,影响供热效果。如***都、**花园、**名郡等小区,存在地暖管道少、盘管间距过大、施工工艺不规范等问题,供热效果普遍偏差,在热力公司同比其他地暖小区提高运行水温的情况下,供热效果改善仍不明显,居民不满意度较高。
4.3供热管网维修改造难度较大
从目前看,全区建区至今,部分建成较早小区供热管网等设施已日趋老化,二次管网跑冒滴漏现象时有发生,一定程度地影响了供热质量,降低了供热效能。特别是棚改小区二次管网的维护改造问题亟需解决。据了解,部分老旧小区建设之初,投入资金不足,供热工程建设标准不高,加之小区自管运行期间管理维护不及时、不到位,导致二次管网等供热设施运行十余年,跑冒滴漏现象严重。热力公司接管实现直供以后,上述问题逐步暴露,但供热企业维修养护资金落实存在困难,实施全面更新改造难度极大。
4.4居民分户用热计量工作尚未切实全面实施
用热计量涉及计量器具的安装、使用、维护、监管以及定价等,同时也需要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作支撑。尽管2010年以来,省、市陆续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供热计量管理加快推进供热计量改革的通知》《潍坊市推进供热计量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做好城区供热计量改造工作的通知》《山东省供热条例》及供热“两部制”收费标准,并从2010年起开始对新建居住建筑及改造完成的既有居住建筑用户采取分户计量模式收取采暖费,但实际上,此项工作的进展和效果非常有限,除百惠热力公司实现“应计量全计量”(第一年供暖热用户除外),其他热力公司供热区域内居民用户分户计量设施启用较少,大多处于闲置状态。同时,2018年**热电公司退出高新供热市场后,遗留**名苑等10余商品小区及部分棚改社区热计量表无法使用问题,主要存在问题有安装热表品牌杂乱不一,且均是只安装了计量表、未安装远传集抄系统和室温控制系统,大部分表具已超出检定有效期,后期维护难度大等。经调研,分户计量收费及计量表使用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目前热计量相关技术路径及标准不统一、热计量装置品牌品质良莠不齐、开发商建设的供热设施质量达不到供热企业要求标准、热计量收费标准等相关配套政策不够完善、不够科学,因此居民采暖全面实现按计量收费仍需时日。
4.5供用热设施维修养护原则的划分和供用热双方应承担的相应责任缺乏广泛认知
在《山东省供热条例》中,明确划分了供用热双方的维修养护原则。但调研发现,由于对条例的知晓不足和理解不透,导致供热企业和热用户对维修养护范围的划分和供用热双方应承担的相应责任的认识比较模糊,在确定维修责任的问题上,容易产生较大的分歧,极易诱发热用户抵触情绪,既影响了居民采暖质量,也引发了不满情绪和较多投诉。
5解决对策与意见建议
5.1统筹供热管网建设
建议全力推进并尽快完善《高新区供热专项规划(2018-2030)》编制工作,依托专项规划和华电潍坊发电有限公司高温热水及潍坊特钢集团有限公司工业余热热源,对高新区集中供热事业综合统筹全面布局,积极配合道路建设同步配套热水管线,打破供热企业“各自为战”局面,推进供热管网“互联互通”,推动全区尽早实现供热“一张网”布局,着力提高现有供热设施能力,保障用热安全,努力满足全区城市建设发展发展和群众采暖需要。
5.2加强供热设施建设管理
坚持规划引领,把用热计量装置等供热设施配套建设列入房地产综合竣工验收的内容。加强对供热设施建设的监管和验收,有效保证供热设施建设质量,为冬季供热稳定、达标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5.3建立供热管网维修、更新资金保障机制
针对全区及全市普遍存在的建成较早小区二次管网等供热设施日益老化漏水、维修资金筹集困难现象,协调发改、财政、物价等单位,按照《山东省供热条例》《山东省集中供热定价成本监审办法》《山东省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研究建立维修、维护及更新资金长效保障机制,将保障资金合理纳入集中供热价格成本,有效保障供热质量和供热设施的安全运行。
5.4全面贯彻落实居住建筑分户计量收费
有效增强用户节能意识,全面节能降耗,对新建住宅建筑及具备分户计量条件的既有居住建筑,严格执行分户计量按照用热量收费。同时,协调市发改、物价等单位,对供热企业计量计费运行成本进行重新核算,并进一步对我区乃至全市中心城区供热分户计量两部制计费办法及计费标准进行调整和完善,有效保障供热分户计量工作稳步顺利推进。
5.5加大对供热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支持和配合供热工作的良好氛围
针对热用户比较关心和反映相对强烈的问题,如用户室内温度是否达标(不低于18℃)的认定问题;热用户和供热企业维修责任划分问题等,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积极通过进社区进家庭等方式,全面加大对《山东省供热条例》等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增强政策透明度,充分发挥媒体宣传作用,正确引导和明确供用热双方在供热工作中各自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在供热企业和热用户间建立起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良好关系,保障供热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结语
城市集中供热不仅能够有效满足城市居民的供热需求,还能够为城市建设提供发展空间,在有效利用资源的基础上,达到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社会在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民生效益的共赢,促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城镇集中供热规模的不断扩大,完善城镇集中供热管理体系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辛丽君.城市集中供热运行管理的节能降耗措施[J].山西建筑,2018,44(30):183-184.
[2]陶鹏.集中供热中工程质量管理研究[J].居舍,2018,(20):240.
[3]刘雅芳.集中供热企业的能耗管理与经济效益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8,(15):35-36.
论文作者:杜合春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9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8
标签:集中供热论文; 潍坊论文; 高新区论文; 热力论文; 管网论文; 工作论文; 小区论文; 《建筑模拟》2019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