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国军 陕西省子长县东风小学 717300
摘 要:校本研修的价值和意义,校本研修主体性、人本性、客观性、依托性的特征,校本研修的内容,落实“三个结合”,实施校本研修。
关键词:学校 实施 校本研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我国百万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培训、学习,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如何把学校构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科研机制,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为此,就学习、探索、实践、实施校本研修工作,谈一谈自己的点滴心得。
一、校本研修的意义
所谓校本教研,又名:校本培训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发展学校的研修。要切实开展在综合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校本研修,需要多角度、多方面地整合力量,创造良好的校本研修生态环境,让教师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实践中实现专业发展。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指出,以校为本的研修,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校本研修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
概括地说,校本研修,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有关专家认为,所谓校本研修,也就是教师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在自己的教室里发现了某个教学问题,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以追踪或汲取他人的经验解决问题。也有人把这称之为“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
二、校本研修的特征
1.主体性。校本研修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即研究者,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以研究者的身份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2.人本性。校本研修是在教育教学情境中生成的教学研究。校本研修不同于学术性的专业研究,而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而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研究。这种研究的重心在学校,基地也在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教学一线教师是研究的主体,专家及其他教研人员也只是提供指导和帮助。
3.客观性。研究对象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是教师自己的问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直接了解到教学的困难和问题,能立刻感知问题的所在。许多教学问题如果脱离具体的教学实践去研究——尽管理论上看上去很完美,实际上是经不起教学实践的检验。多年来,之所以最感枯燥无味的课程恰恰是教育学和心理学,是因为它和真实的教学情境有距离,也无法解决具体教学中的问题。在具体教学情境中出现的问题,只有任课教师才最有资格去研究它,解决它。
4.依托性。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修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课程的基础和前提。校本研修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实施。校本研修是一种合作性的参与式研究,强调研究的民主性,包括教师之间、教师与专家、学校管理者、其他合作者之间的相互协作与支持。以校为本的研修,还应有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学校要积极主动地争取他们的支持和指导。专业研究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满腔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校本研修制度的建设,努力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并虚心向教师学习,在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
三、校本研修的内容
目前,有些学校在实施校本研修的过程中任然是“涛声依旧”,茫然无措,不知该研些什么?我认为应从研究自己的行为,解决自己的问题人手。
1.加强理论学习。校本研修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研究”。不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校本研修。为此,我们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或要求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学习《课程标准》的一些新理念、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新经验等。
2.加强教材培训。教材是教师赖以施教的依据,而对于新教材,很多教师还不懂怎么教,这就急需进行教材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能够吃透教材,用好教材。
3.落实集体备课。在教师个人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再组织同年级段同学科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每周开展一次研讨活动,有中心发言人,有准备具体内容。中心发言人预先要填写好《备课记录》,与同组教师共同分析教材,明确各章节各课时教材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寻找教材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依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选择教法与学法,提出每节课教学方案,设计教学环节,安排学生活动等。
4.狠抓课例研究。课例研究是以一两节课例展示的形式开展的一种教研活动。研讨内容包括:听课、执教教师谈教学设想与意图以及教后反思。听课教师对所听的课进行评议,肯定好的、可借鉴的地方,提出建设性意见等。
5.开展沙龙研讨。沙龙研讨是一种由教师自愿参加的可以自由发言的针对教学实际问题的讨论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教师不拘形式地探讨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通过讨论、争论,各种观点互相碰撞,使自己在不同的见解中提高认识,同时也促进教师不断地进行探索,从而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6.勤写教学反思。反思是一种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好方法,是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养的过程。为此,我们强调教师勤写教后反思或随笔,及时记录教学过程成功、失败之处,记录课堂意外收获,做好课后“备课”。教后反思书写形式上灵活多样,篇幅上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一定要有实效性。
7.认真总结提炼。抓总结提炼对教师升华认识很有好处。要求教师要善于总结经验、提炼经验。把自己对新课程的认识、体验、感悟写出来与同伴交流;把教学过程成功的案例记录下来,并用新理论加以剖析与同事共享;把教学过程经验总结出来、教学成果撰写成论文形式呈现出来与同行们共同切磋交流,从而不断从实验过程中总结出经验,并用它去指导平时教学实践,以提升自己业务水平。
四、校本研修的实施
开展各种形式的校本研修活动,做好“三个结合”。即教研与师训相结合、教研与教学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合。以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
1.教研与师训相结合
(1)举办专题讲座、报告会和汇报会。每学期由两位校领导做专题讲座和报告,青年教师作学习汇报,以扩大学习的辐射面,收到良好的效果。
(2)积极创设条件,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学校组织教师参加了国家、省、市举办的“研讨会”、“名师精品课展示”,在青年教师中开展“走近名师”等为主题的研究活动。通过阅读名人专著、观看名家录像、聆听名师讲座、进行教育实践、写学习体会等途径,让青年教师领略名家的风采,走名家发展之路。
(3)挖掘校内资源,举办业务培训。由教导处牵头,对全体教师进行了计算机业务培训。中青年教师光学会教案的制作,青年教师学会幻灯片、课件的制作和多媒体的使用。举行幻灯片、课件展示活动,促进教师的业务成长。
(4)充分发挥教育教学杂志的传媒作用,加强了教师业务学习。学校每年支出达八千余元,为每两位教师订1份教育教学杂志,由年级组长管理,期末将杂志交回图书室,扩充学校共享资源。实行借阅制度,在教师中开展了业务学习笔记展览和业务学习汇报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业务学习和理论学习的材料,促进教师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的提高。
(5)结合教学实践,提倡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教学设计、优秀课例、学习心得体会等,教导处组织评选活动,推荐优秀作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论文大赛,调动教师写稿投稿的积极性。
(6)落实骨干教师传帮带工作,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由教导处组织开展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的结对帮带活动,组织教师举行《青蓝工程目标责任书》签字仪式,认真落实目标责任。达到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目的,加快青年教师尽快成长的步伐,真正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2.教研与教学相结合
(1)充分发挥市、县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每学期由省、市教学能手就语文、数学分别为全体教师上高质量的示范课,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
(2)开展“青年教师评优赛教”活动,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每学期,在青年教师中开展了“课堂教学技能大赛”活动。教导处成立评委组,采取青年教师报名、自选课题、统一安排、现场打分的办法,评出校级教学能手,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3.教研与科研相结合
教研活动分四个层次,即行政领导检查督促,教导处指导推广,教研组研究总结,骨干教师领衔研究。
(1)加强课题研究,注重措施的落实。学校教科研室要确立课题,制定长期有效的研究措施,落实了具体工作。如在师生中开展了“端端正正地写字,写工工整整的字”活动,坚持常年,加强训练。每学期教导处都要举行“师生书画大赛”,予以奖励,并以年级组为单位办好了“书画长廊”,展示于楼道墙壁上,掀起全校师生学画练字的热潮。
(2)扎实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教研组结合学校工作计划,由教导处牵头健全教研组组织机构、制定教研组学期目标任务、教研工作落实措施,统一印发活动记录。并以表格的形式确定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中心发言人,使教研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范进行。充分发挥教师业务成长的主渠道作用。
(3)定期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分别举行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搭建学生展示才华的平台,调动学习积极性。
(4)学校教科研室设计印发校刊,促进校园文化的交流。每学期,学校教科研室承办五期《校刊》,设有“教师论坛”、“学生作文”、“艺术天地”等栏目,印发各班各办公室,极大地调动了师生踊跃投稿的积极性,促进校园文化的相互学习与交流。
总而言之,校本研修是一条新课程推动教师成长之路,是创办学校特色的重要支撑,是创设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互相交流的学校文化。为此,我们立足学校与教师的发展,在实施校本研修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初步形成了适合我校特色的校本研修。在此,谨以我校的一些做法,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望能得到同行们的意见和建议,以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谋求共同发展之目的。
参考文献
《新课程与学校教育科研创新实务》。
论文作者:路国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4年2月总第1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6
标签:教师论文; 校本论文; 学校论文; 自己的论文; 青年教师论文; 教导处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4年2月总第1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