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临夏县人民医院 731801)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31例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和抢救措施及心理护理。结果:31例患者经抢救和康复护理后,治愈7例,好转22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94%。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7-0261-02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所致心肌坏死。本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恢复缓慢且病死率高。常表现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有时还会发生猝死。严重威胁现代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现对31例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指导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1年3月-2014年12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患者31例,其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40~78岁,入院后经积极合理的治疗护理,治愈7例,好转22例,死亡2例。
2.基础护理
2.1 休息与活动的护理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护理操作要尽量集中完成,以减轻病人心脏负荷。一般来说,第1~3天应绝对卧床休息,一切活动如洗漱、饮食、翻身、大小便等,均在床上进行,并由护理人员协助,因为活动或过于劳累常可引起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若无并发症,第4天起,可坐在床上做一些缓慢四肢主动与被动活动。开始以20~30min为宜,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增加活动量。
2.2 吸氧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均应给予高流量间断或持续鼻导管、面罩吸氧,待疼痛减轻、休克解除可减低流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及时吸氧有助于缩小心肌坏死范围,预防心律失常,改善心肌缺血缺氧,减轻疼痛;如果出现左心衰竭,可采用酒精湿化或加压给氧。注意保持管道通畅并定时更换。
2.3 饮食护理饮食宜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急性期可给高维生素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尤其不宜饱餐,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2.4 排便护理由于卧床休息,肠蠕动减慢,病人容易发生便秘,首先应向病人宣传便秘和用力排便的危害性,加强饮食护理,保持大便通畅。指导和训练定期在床上排便的习惯。尽量消除病人的过度紧张和恐惧心理,以免影响排便,必要时遵医嘱服缓泻剂。
2.5 疼痛的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发病突然,并伴有疼痛、压榨感,因此护士要认真观察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因剧烈疼痛、烦燥不安可增加心肌耗氧量和心脏负荷,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休克,所以疼痛时要尽快止痛,可给予杜冷丁或吗啡止痛。同时密切观察呼吸、面色的变化,以防止药物对呼吸循环的抑制。有效的止痛镇静措施不可忽视。
2.6 心电监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致死的重要原因是室颤、心源性休克和左心衰竭,死亡发生在发病后6h内的其死因大部分是室颤。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逐年明显下降的事实证明:床边连续心电图监测及全面的护理观察可以及时发现危险征兆,控制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对发病1周内尤其是最初24h的病人是至关重要的
3.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内科急症,病人会产生很强的心理应激,常有恐惧、焦虑、忧郁甚至愤怒、绝望等心理变化,护士应根据病人的不同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急性期可运用触摸护理,以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运用正面鼓励和握手等心理支持方法,稳定患者情绪,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可使用非药物止痛方法;如分散注意力、想象、放松技术等;护士应有可亲的态度,可信的精湛技术,并有良好的应急能力,给患者增加安全感及无言的鼓舞。
4.健康教育
根据患者的心理、生活环境、文化程度、性格,职业等因素进行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进入监护室的病人有紧张、恐惧的心理,应做好解释工作,使其尽快适应环境,稳定情绪,配合治疗。向病人客观的讲解病情的演变,讲清病情稳定后应适当进行有氧运动,运动强度,方式因人而宜,如活动时出现心慌,恶心、气促暂停活动。强调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并制定饮食计划,嘱患者定期门诊复查,防范各种诱发心肌梗塞的不良因素,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论文作者:谢静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4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心律失常论文; 心理论文; 心肌梗塞论文; 疼痛论文; 心肌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2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