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上海 200082
【摘 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82例糖尿病足患者,收集时间是自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的溃疡深度、溃疡面积、空腹血糖显著较治疗前的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细菌培养结果示:2例为真菌感染,占2.4%、4例为混合感染,占4.9%、25例为格兰阳性菌感染,占30.5%、51例为革兰阴性菌感染,占62.2%,总有效率为97.6%。结论:临床医师应结合糖尿病足患者的具体临床特征做出明确诊断,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
【关键词】糖尿病足;感染;临床诊治
糖尿病足属于糖尿病患者极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明显加重了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自身抗病毒能力有所下降,病情严重且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一般的患者,往往需要截肢,给患者的生理、心理均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及早的做出明确的诊断,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的针对性,改善患者预后[1]。本文笔者为了分析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特收集自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82例糖尿病足患者查究,汇总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收集本院收治的82例糖尿病足患者,均满足《内科学》中对糖尿病足的诊断标准,收集时间是自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女性36例,男性46例,年龄区间是56-80岁,平均年龄为(68.05±11.28)岁;病程区间是4-15年,平均病程为(9.52±5.68)年。所有患者足跟部、足背部、足趾部均存在溃烂现象。溃疡深度在0.23-0.58cm,平均溃疡深度在(0.41±0.19)cm,溃疡面积在3.01cm2-4.22cm2,平均面积为(3.62±0.55)cm2,空腹血糖在14.28mmol/L-18.28mmol/L,平均空腹血糖为(16.69±3.25)mmol/L。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临床特征
82例糖尿病足患者最主要的临床特征是间歇性跛行,少数患者患处皮肤存在干燥角质化现象,有少量汗液。部分患者自觉足部灼热感、疼痛、麻木,关节活动相对困难,感觉能力有所减退,静息状态下症状仍旧不见好转。皮肤存在破损,出现坏疽、溃疡等症状。
1.3 治疗、处理措施
1.3.1 控制血糖:结合患者具体血糖水平采取相应的血糖干预措施,口服相关降糖类药物,对于口服降糖药物无效的患者,则予以胰岛素治疗。用药过程中,要加强对患者血糖的监测,每12h监测患者血糖一次,注意血糖波动情况,根据血糖变化随时对用药剂量、方法等进行调整,防止患者出低血糖[2]。
1.3.2 清洗局部:科学、全面的评估患者创面具体情况,彻底清理创面周围的坏死组织,清洗创面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原则,佩戴手术、口罩、帽子等,不论是对患者还是医护人员,均可形成一定的保护,将手掬成杯状于伤口周围,通过拇指和食指之的空间冲洗,防止飞溅。每天对创面换药1-2次,对于足部溃疡严重的患者,应予以过氧化氢溶液冲洗足背部,同时用生理盐水和庆大霉素的混合液进行冲洗,而后创面用无菌敷料敷贴。
1.3.3 细菌培养:82例患者在足跟部、足背部、足趾部均可发现溃疡,并且溃疡面积相对较大,必须及时进行相关处理,并严格控制感染状况。及时取创面分泌物,进行药敏试验或者细菌培养,结合具体的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治疗[3]。
1.3.4 感染治疗:浅表感染的患者可采用口服给药方式进行治疗,用药期间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好转情况进行调整。深部感染的患者,需要静脉注射敏感性的抗生素,头孢菌素是首选的抗菌药物,同时需要结合一定的外科处理手段作为辅助性治疗。格兰阳性菌感染的患者一般选用克林霉素治疗,厌氧菌感染的患者一般选用替硝唑治疗。
1.4 评价指标
对所有研究对象的细菌培养结果进行总结,并比较治疗前后的溃疡深度、溃疡面积、空腹血糖。疗效判断标准:肢体末梢循环显著提高,溃疡等症状消失,创面基本愈合为显效;溃疡等症状可见显著好转,创面部位愈合在40%以上为有效;溃疡等症状变化不明显,创面愈合在40%以下为无效。显效+有效=总有效率[4]。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4.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表示,P<0.05,具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两组溃疡深度、溃疡面积、空腹血糖治疗前后对比
溃疡深度、溃疡面积、空腹血糖:治疗前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的显著低于治疗前的,P<0.05,具统计学差异,见表1。
2.2 分析细菌培养结果及治疗效果
细菌培养结果示:2例为真菌感染,占2.4%(2/82)、4例为混合感染,占4.9%(4/82)、25例为格兰阳性菌感染,占30.5%(25/82)、51例为革兰阴性菌感染,占62.2%(51/82)。其中35例显效、45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7.6%(80/82)。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治愈难度较大,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的生活,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死亡的原因多是心脑血管疾病,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糖尿病会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造成一定的损伤。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多是由于周围的神经组织和微血管发生病变所致,是一种皮肤病变,患者主要的临床特征是局部感染、缺血以及周围神经病变,会降低患者皮肤对于外界细菌、病毒的防御能力,即便是轻微的压伤、烫伤、擦伤等均会导致皮肤裂伤,极易引发足部皮肤发生感染[5]。
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对足部感染症状进行预防、控制是改善糖尿病患者预后的一个关键,积极的控制创面感染情况以及血糖,做好足部的清创处理工作,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予以对症抗感染治疗,加快患者足部生理功能的恢复。根据糖尿病足患者的具体临床特征以及细菌培养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诊治过程中要兼顾到患者实际病情和病程,积极的进行抗感染治疗,进一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6]。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足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应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做出准确的诊断,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避免产生耐药菌株,切实提升治疗效果,降低糖尿病足的致残率。
参考文献:
[1]王洪生. 皮肤原位再生医疗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诊治规范[J].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16, 28(3):155-191.
[2]邓桂连. 糖尿病足溃疡诊疗的临床研究进展[J]. 饮食保健, 2016, 3(17):255-256.
[3]夏杰. 24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16):194-195.
[4]徐冬梅. 糖尿病足患者62例临床诊治与护理对策[J]. 中国社区医师, 2016, 32(25):172-172.
[5]李菁菁, 韩会民, 汤秀珍. 糖尿病足诊治进展概述[J]. 中国临床研究, 2015, 28(1):124-126.
[6]孙宝华, 郑月宏. 精准医学在糖尿病足诊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6, 8(3):232-236.
论文作者:李侨, 张丽莉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7
标签:患者论文; 溃疡论文; 血糖论文; 创面论文; 糖尿病足论文; 细菌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