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程中有效利用MOOCs的行动研究论文_方敏

在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程中有效利用MOOCs的行动研究论文_方敏

方敏

(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四川成都 611743)

摘 要:本文描述了在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程中有效利用优质MOOCs资源的方式。作者通过两轮行动研究,利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测试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将MOOCs资源有效融入教学过程,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动手能力,提升学生对老师和课程的评价。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基础;慕课;混合式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一、前言

MOOCS是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缩写,中文指“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简称慕课,是为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或学校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MOOCs作为一种新兴的在线学习方式、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便捷的协同交流、友好的互动等独特优势。随着MOOCs的蓬勃发展,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尤其是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至关重要。

职业教育课程需要进行大量实验,实践动手的能力才是最重要,因此纯粹的MOOCs教育不太适合实践性强的职业教育课程。以往关于MOOCs资源使用方法的探索主要集中在人文通识课程上,如何将优质网络资源应用于高职基础课程和技术工艺课程的教学需要进一步地研究。

二、研究对象

(一)实验课程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是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计算机和通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从以往的教学过程来看,单纯的把课程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分别讲述理论知识和完成实践操作的教学方式并不理想,因此作者选用了《计算机网络基础》作为实验课程,通过将优质网络教学资源融入课堂教学来验证MOOCs对职业教育课程的作用。

(二)授课对象

本次研究的授课对象为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通信技术专业二年级的60名学生。这个班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由作者任教,每周2次共4课时,研究时间从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

三、研究方法、目的和方案

(一)行动研究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指由项目执行者本人对自己的项目执行结果进行设计、开展、评估和反思,并针对上一轮的行动提出改进措施或建议。它可以提升研究者的教学实践,增强研究和实践之间的联系,提高教育对社会产生的影响[1]。

(二)研究目的

作者常年担任《计算机网络基础》的教学工作,发现教学中突出的问题是字生课堂活动参与度不高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弱。在课前作者通过调查问卷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79.5%的学生认为传统理论课授课方式很枯燥乏味;86.3%的学生认为理论课和实践课联系不紧密,希望能“边学边做”;63.6%的学生认为理论课和实践课课时安排不合理; 51.2%的学生对现行的课程考核方式不满意。

针对以上问题,作者预备通过将优质网络资源引入教学过程来实现以下几个目的:

1)通过使用MOOCs资源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来解决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学做合一的目标。

3)改革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注重过程评价,引导学生把注意力转到学习过程上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总体研究方案

根据行动研究的定义和特点,作者制定了利用优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方案,具体步骤如下:

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为目标制定第一轮行动计划;

②实施第一轮行动;

③收集第一轮行动研究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④反思第一轮行动结果,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

⑤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以实现“学做合一”为目标制定第二轮行动计划;

⑥实施第二轮行动;

⑦收集并分析数据,进行反思,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

四、研究过程、结果和反思

(一)第一轮行动研究方案的实施过程、结果和反思

第一轮行动方案的实施时间是1-9教学周,在第一轮行动方案中,着重解决基础理论的学习问题。作者从第二周起要求学生每次课前主动观看爱课程中由职教MOOC建设委员会开设的《计算机网络基础MOOCs》。该课程共设九个模块,涉及家庭组网、网络应用、局域网构建以及网络安全防范等方面,课程负载为3-4学时/周。

针对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作者采取了基于自主学习的翻转课堂模式设计,采用课前知识传授、课上知识内化、课后总结巩固的三段式教学方式。第一轮研究结果表明由于MOOCs中的理论知识点和实际应用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目标非常明确,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氛围很活跃,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对于高职学生来讲,如何保证在无人监督、指导的情况下自觉地、高质量地完成课前MOOCs视频学习是一个难题,因此在课前知识传授阶段,要设计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观看完视频后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并且在课上知识内化阶段进行讲解和引申。

(二)第二轮行动方案的实施过程、结果和反思

第二轮行动方案的实行时间是10-17教学周,在本轮行动方案中,着重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学做合一的目标。针对实践性较强的知识点采取了基于协作探究的翻转课堂模式设计,采用课前知识传授和课上知识内化两段式教学方式。在课前知识传授阶段,学生需要复习前几个模块的视频并阅读参考资料,完成实验设计。在课上知识内化阶段,时间主要分配给学生进行实践训练。第二轮行动方案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验设计和实践训练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且提高了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期末的调查问卷显示72.7%的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86.3%的学生认为理论课和实践课联系紧密,实现了“边学边做”的目标,学生对教师和课程的评价均大幅度提高。

五、改革教学评价方式

在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调整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改变以往以试卷评价为主的考试形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使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在评定成绩时,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比例为30%,实验设计及实验过程成绩的比例为30%,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为40%,通过加大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的比例,引导学生把注意力转到学习过程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

六、结论

本文主要探讨在专业基础课《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利用优质网络资源的方式和方法。作者经过两轮行动研究初步得出以下结论:通过将优质网络资源有效融入教学活动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老师和课程的评价。

参考文献:

[1]王静,胡雅坪.高校通识课程中有效利用MOOCs的行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3):216-217.

[2]汪卫芳,樊祎斌.MOOCS 时代高职教学模式改革路径选择[J].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6,23(2):7-10.

[3]张慧慧.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s)背景下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与构建[J]. 科教论坛,2017(08):24.

[4]李小龙,张宸瑞,耿斌,郭勇. 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MOOCs 时代”的探索与启示[J]. 电化教育研究,2015(12):52~58.

作者简介:方敏(1978.8一), 女,四川省营山人,成都市高新西区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通信技术专业,硕士

基金项目:2017年度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一般课题 “民办学校有效利用优质网络教学资源(moocs)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MBXH17YB16)

论文作者:方敏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1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9

标签:;  ;  ;  ;  ;  ;  ;  ;  

在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程中有效利用MOOCs的行动研究论文_方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