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成哲
南京梅山钢渣处理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省 210039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规模较大、施工涉及面较广、施工的难度相对较大,施工过程中运用的土建施工技术也种类繁多。如若在施工过程中对专业技术把握不当,对于新技术和新材料不能及时掌握和运用,就会造成工程管理控制不当,最终影响到建筑物的质量,带来不必要的影响。下文主要对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常见的几种技术展开分析研究,期望可以为类似的工程提供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技术;分析
一、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深基坑施工技术
深基坑支护是指为确保地下结构施工及深基坑周围环境的安全,对深基坑及周边环境制定的加固、支护、保护措施,深基坑支护结构会随着地区的改变而改变,同时水文地质条件也会对深基坑支护结产生影响。新时代对基坑施工要求的提升,使得简单的基坑支护系统已经不再适应时代和技术的发展需求,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基坑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下面主要对深基坑施工中的深层搅拌桩支护技术展开分析研究:
深层搅拌桩支护系统主要是通过深层搅拌机械将地质中的软土成分和水泥等固化剂进行充分的搅拌和混合,使软土成分与固化剂之间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进而使混合物中的软土成分发生硬结,形成具有整体性和一定强度等级的壁状挡墙,因此它也称为深层搅拌水泥挡土墙。在一些各种原因形成的饱和软粘土(如淤泥质土和淤泥等)地层以及砂土地层中,宜采用深层搅拌桩支护系统,多用于3~6米开挖深度的基坑。深层搅拌桩支护施工过程中振动较小,噪声较低,对环境要求较低。在砂土层中,深层搅拌桩支护结构显示出其止水性能高、强度大以及成本较低的优势。一般采用3~4米的围护挡墙。
二、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混凝土技术
1、确定合理的混凝土配比。混凝土的工程质量对土建整体工程质量有着决定性影响,而混凝土的配比对混凝土的工程质量又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混凝土的配比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原材料因素、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等问题。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之前,施工人员必须实地考察工程现场的小气候环境、土质等,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混凝土配比,满足工程施工对混凝土的配比要求。如果施工方无法依靠自身技术实力确定混凝土的配比,可以聘用专业的勘察团队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并由专业的实验室设计混凝土的配比。
2、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方在长期使用混凝土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工艺和技术,积累了大量且可靠的工程经验,形成了科学合理的混凝土浇筑过程的步骤和程序,归纳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需要重视的地方,对混凝土的浇筑过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浇筑混凝土时,要掌控好混凝土的入模倾倒工艺,这对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十分关键。具体来说,倾倒混凝土时,操作人员要控制好倾倒的力度和角度,可以通过控制出料口与浇筑层高程差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倾倒过程中如果控制不好,混凝土容易冲击到模板和钢筋骨架。此外,在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根据混凝土的流动性等特征做好混凝土单体浇筑时间的控制,此外,也要把握好两次浇筑混凝土的时间间隔,留给混凝土合理的凝固时间,以免形成浇筑裂缝。施工人员要加强混凝土的振捣,防止漏振,尽量排除混凝土中的气泡,以免气泡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和工程质量。
3、混泥土的振捣。混凝土振捣时,应对混凝土的坡脚、坡中部、坡顶三处进行三道振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三道位置需符合要求,再经过合理的配合,才可使振捣覆盖全部坡面,从而使混凝土振捣密实在使用振捣棒时,需控制好振捣时间与振捣棒插入的深度,其深度最好在下层的混凝土50毫米以上,移动间距在40厘米左右,振捣棒需快速插入、缓慢拔出。在混凝土密实后,需采用刮杠将混凝土的表面刮平,而混凝土终凝前需用木板抹平,其次数应多于两次。
三、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钢筋施工技术
1、钢筋捆扎技术。钢筋捆扎技术是依照设计图纸留下足够厚度的保护层、足够高度的钢筋范围以及合格的预埋件位置等等而开展的一种建筑工程钢筋捆扎技术。在这个操作过程中,需要把扎丝扎头预留在保护层的外端,同时必须保证水泥的强度等级在这个等级水泥强度之上。
2、钢筋连接技术。钢筋连接技术是按照实际情况确定的,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开展钢筋连接技术,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性能造成的影响都是十分明显的。这里有一点关键要素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机械连接与焊接接头面积的百分比在整个受拉区是不应该受到强制性控制的,开展直螺纹连接的过程中,不能够超过一个套筒的外露丝扣,安装的时候需要先完成地板的安装等等。
四、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防水技术
1、设置防水等级。不论何种类别的防水工程,如都采用相同的防水构造层次,势必造成许多工程出现渗漏,因此,相关的技术规范、质量验收规范,根据建筑物的性质、重要程度、使用功能要求、建筑结构特点和防水层耐用年限,对防水工程进行了等级划分,并按不同等级进行防水设防。在划分防水等级时综合考虑了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渗漏后会造成巨大损失,直至人身伤亡;二是渗漏后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三是渗漏后会造成一般经济损失;四是渗漏后会影响美观。
2、遵循“以防为主,防排结合”的原则。排水是防水的另一个方面,如果能迅速将雨水排走,则可以减少防水层的负担,减少渗漏的发生,故要执行防排结合的原则。防水应以防为主,还要尽量把水快速排走,这样方可减轻防水层的负担。有关排水坡度、落水口的内径和最大汇水面积等要求必须在设计中明确。
3、板块分格、刚柔相济。为了防止基层混凝土、找平层和刚性防水层的开裂,应将刚性层事先留出分格缝,使大面积变成规则的小板块,板块间留出伸缩缝,缝中间嵌填柔性防水密封材料,使变形应力转移到板缝中。为了避免刚性防水层与基层或刚性保护层与柔性防水层之间变形相互制约而发生裂缝,在两者之间设置隔离层,使之自由脱离、互不限制,从而可达到减少开裂的目的。
4、设置多道防水。防水工程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绝对不漏水,这是功能上要求。为了提高防水的可靠性,必须遵循多道设防的原则。例如Ⅰ级屋面防水工程应有三道或三道以上防水设防;Ⅱ级屋面防水工程应采用有两道防水设防。在易出现渗漏的节点部位应采用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密封材料、刚性防水材料等互补并用的多道防水设防。
5、复合防水,加强保护。复合防水是采用几种不同的防水材料组合在一起,发挥各自独立承担防水能力的特点,从而形成一种整体防水层,达到优势互补,以确保防水效果的一种防水工艺。在进行复合防水方案的设计时,应注意材料的化学结构和极性相似、溶解度参数相近,只有这样的材料组合才不会产生脱离现象。在防水层上加保护层,则可以保护柔性防水层不受紫外线的照射和雨水的直接冲刷,不受外力损坏,降低防水层温度,减缓其老化过程,延长柔性防水层的使用寿命。
结束语
我国经济技术水平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建筑行业得到发展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土建工程作为建筑工程建设事业当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在加速土建施工技术发展与加快城市建设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因此需要在对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强化对土建施工技术进行技术要点的分析研究,这样有助于提升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进度与施工建设质量。只有严格的按照建筑工程土建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建设工艺与技术进行建设,结合实际的建设情况才可能确保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技术的质量达标,以确保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朝着安全与有序的方向前进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金勇.试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有效途径[J].四川水泥,2015(03):252.
[2]刘青伟.建筑工程中土建施工技术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4(28):122-123.
[3]张云波.关于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技术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5):134-136.
论文作者:姜成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8
标签:混凝土论文; 土建论文; 防水层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过程中论文; 技术论文; 钢筋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1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