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论文_周家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 陕西杨陵 712100

摘要:【目的】我国经过多年对传统小流域治理的实践探索,不断总结和拓展,提出了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理念,就是改传统水土流失治理为土壤侵蚀、水资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与农村垃圾及污水处理有机结合,修复生态系统,加强小流域的生态服务功能,同时在适宜地区发展旅游、绿色产业等,有效保护、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流域内的水土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方法】为了确保流域能够连续性的获得经济、生态、社会等基本效益,将生态清洁小流域的研究及建设现状为根据,简单介绍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在水土保持方面的应用, 回顾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历程,总结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成效,剖析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有效措施。在实现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对于林、牧、农等各个产业用地,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治理。同时,对可再生资源尤其是水资源进行合理使用,并在日常中加以严格的保护。【结论】目前全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作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治理水土流失、土壤侵蚀、面源防治污染等方面也有不错的成效。各地可以按照水源保护型、应用型、水源保护型与城郊型相结合的三个功能类型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试点工作,实现流域内的山青、水净、村美、民富,并通过示范带动作用,最终建成健康小流域。

关键字: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水土保持;水土流失

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内涵是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合理配置、高效利用,沟道基本保持自然状态,行洪安全,流域内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扰动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之内,出口水质达到地表水三类以上,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小流域。以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水土保持防线为重点, 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结合新农村建设,逐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郊区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22]。

1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历程

随着生产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提升了城市发展水平,与此同时加剧了水土流失问题,在农村和城市地区, 由于过度使用肥料及生活污水垃圾增加,造成严重面源污染,在重要水源区域以及河流源头地区,由于水体污染,降低了流域水质,威胁水生态环境。基于以上情况,需要转变传统治理方式,加强对小流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不断总结与反思,丰富和拓展传统的治理技术,多年前我国已经开始尝试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并且获得较好的成效。2003年北京市以保障首都水源安全和绿色奥运为目标,率先开展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试点。从2004年起,北京市水务局先后提出了清洁小流域、卫生小流域、生态清洁小流域等治理理念[1],率先提出了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工作思路[2-3] (图1)。2006年以前,我国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主要以水土流失防治为重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为适应这种形势,2006年1月水利部在北京召开了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作座谈会,以此为标志我国进入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新阶段[4],从生态清洁小流域评价体系到建设措施也都开始围绕着保护水源和改善水质的目标开展[5]。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也对生态清洁小流域提出了明确要求。接着,水利部副部长刘宁提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关键环节是控制农村面源污染[6]。2017年之后,水土保持司司长蒲朝勇将水质保护、防洪减灾、水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多个目标都整合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目标[7]。水利部办公厅印发的《2018年水土保持工作要点》明确指出:“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谋划和积极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思路,将生态清洁小流域与流域水系整治、生态农业推广、人居环境改善等紧密结合起来,科学配置建设管理措施。创新建设管理机制,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推动形成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各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合力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工作格局。”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实现流域内水土资源有效保护与生态环境可持续维护的重要途径。

2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成效

近年来,水土保持工作者在传统小流域治理的基础上,以面源污染控制、水源与水环境保护、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人居环境改善、新农村建设等为切入点,提出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理念,就是改传统水土流失治理为土壤侵蚀、水资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与农村垃圾及污水处理有机结合,修复生态系统,加强小流域的生态服务功能,同时在适宜地区发展旅游、绿色产业等,有效保护、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流域内的水土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8]旨在全面实现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图1 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

2.1控制水土流失

21世纪初,黄河流域已建设治沟骨干工程1401座、淤地坝11.2万座,这些工程在防洪保安、蓄水拦泥、淤地增产、供水灌溉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13-14],对当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群众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大农民群众从中得到了极大的实惠,对修建淤地坝的积极性空前高涨。2003年水利部正式审查通过《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规划》,并对完成的成果报告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专家们认为《规划》符合《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要求,指导思想明确,规划原则正确,编制依据充分,资料翔实,目标及总体布局基本合我理,论证科学,保障措施基本可行。2001到2005年间,中国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共有7.8万km2水土流失区域得到综合治理,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观(表1)。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加大了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支持力度,先后启动实施了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等一大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重点项目,先后安排资金14.4亿元人民币用于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项目。淤地坝建设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实践和探索,积累了一定的建设经验,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1986年开展以治沟骨干工程为主体的坝系建设以来,不仅探索出了大、中、小型淤地坝联合运用的成功模式,而且在产权制度改革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经验。2003年开始实施淤地坝建设工程,大大加快了坝系建设的速度。2007年6月16日,水利部、中科院共同组织实施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关键支撑技术研究”在陕西杨凌正式启动,由黄河上中游管理局主持的宽谷丘陵区农牧综合开发模式研究与示范、高原沟壑区农果林多元综合治理模式与节水型生态农业建设和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评价关键技术等三个课题列入实施计划。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川县梁家河就陕西淤地坝工程建设给予了肯定。据了解,截至2014年,陕西共建成淤地坝33637座,占全国淤地坝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骨干大型坝2593座,中型坝9213座,小型坝27541座,总库容达68亿m3,累计拦泥59亿t,可淤地130万亩,已淤地100万亩。淤地坝建设,为陕西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2.2保护了饮用水源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通过防止面源污染物进入水体,保护了水源,净化了水质。通过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建立水源区“生态保护、生态治理、生态修复”三道防线,使水源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近年来,北京密云水库上游白河沿线延庆千家店镇进行小流域治理和结构调整,每年可节水320万m³,减少化肥施用243t。密云水库在连续8年干旱、蓄水偏少的情况下,水质仍然保持在国家二类标。黑龙江省鸡东县在传统山、水、林、田、路治理基础上,增加了生活污水、垃圾的处理和居住区的综合整治,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在大山深处的人口集中区、养殖区建设了多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多处小型垃圾处理设施。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年节水l000万m3;封山育林减少入库泥沙2万t;污水、垃圾的集中处理,减少入库污水20万t。 达到了保护水源、改善水质、发展经济的目的[9] 。泉州市在山美水库生态环境保护试点项目建设中,大力推广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结合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完善污水处理设施122 座,城镇污水管网203. 5km,建设大型垃圾填埋场1 座、垃圾中转站及其配套收集设施90 座,建设生态河道115km,新建、恢复、封禁库滨缓冲带66. 67hm2、湿地面积102. 73hm2、生态涵养林3 341. 6hm2,治理崩岗68 个;关闭、拆除生猪养殖场( 户) 916 户,取缔山美水库流域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

表1 王茂沟流域坝系拦泥减洪效益

2.3美化了生活环境

在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建设过程中,加强植被建设,边坡整治,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问题,改善人们居住的环境。因地制宜,相应地建立小型污水处理基础设施,使处理后的出水水质符合有关水资源的功能区划要求及相关规定,经过处理达到农业用水的标准可再用于农业灌溉,实现污水再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采取综合措施,可以改变水土流失、遍地污水、垃圾乱放乱堆的现象。呈现出河边绿草茵茵,实现了一片美好祥和的景象,也为该地发展生态旅游、悠闲观光、绿色产业创造了条件。小流域内生活垃圾定时收集,集中堆放,并且可以对农户养殖区的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从而减少排泄物对水体的污染。然后把垃圾进行分类后统一处理,实现垃圾资源化。也可因地制宜建设小型垃圾填埋场,并使之相对远离一、二级水源保护区,填埋场基础必须具有基底防渗系统,以防止渗沥液渗漏到地下或地表水体中造成污染。填埋场在达到卫生填埋要求的基础上,选择适宜植物进行覆土绿化,改善环境[10]。

2.4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生态小流域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用水、动植物用水的紧缺,并且提高了人民幸福感和人民群众的收益,增加了为群众收入的方式,进一步实现了国家所出台的有关乡村振兴的战略,为农村提高整体收益带来了更好的发展环境。许多地方被开发成为旅游区、度假村,并且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当地特色,是住在城市里居民想要享受农村生活的好去处。

生态环境的大大改善,在促进各个乡村城郊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还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开阔农村人民的视野的同时还大幅度的增加了农民们的收入。比如北京市怀柔区神堂峪,到现在为止是北京市民的度假娱乐的首选圣地。2010 年以来,陕西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先在陕南秦巴山区试点,后在全省深入推广,先后建成了安康市杨柳,汉滨区龙须沟,汉中市樱桃沟、肖家坝,以及商洛市的桃花谷、闵家河等生态清洁小流域 61 条,治理修复水土流失面积 218 km2,发展樱桃、茶等经济作物2 507 hm2,年提供水产养殖、瓜果等清洁产品 2.7 万 t,同时带动了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快速发展,2017 年实现产值约 1.69 亿元。

3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经历了大量的实践检验和理论探索,其内涵从以水土保持为重点逐步发展到水土保持与水环境整治、防洪减灾与产业发展等多目标协调发展,建设技术也逐步完善,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3.1小流域建设缺乏系统性

每个小流域都是一个小尺度上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活动导致了生态的破坏,需要进行系统的生态恢复治理。但现有的治理措施均是针对流域某一部分的专项规划治理,如坡改梯、淤地坝,而缺乏基于小流域的系统治理思路。例如,从系统性角度讲,需要保证从坡面到流域出口的水文连通性,而目前的坡改梯工程可能阻断坡面的水文传递路径,如陕北地区的治沟造地工程阻断了上下游的水沙物质能量循环,流域治理缺乏系统性的统筹考虑。

生态清洁小流域既要求从坡面到流域出口系统性地解决泥沙输入与水资源高效利用问题,也要求生态服务与产业经济功能的综合发展,应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做法,运用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充分考虑小流域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布设各项措施,解决流域内部土壤侵蚀、面源污染、水沙输移等问题,保证出口断面水质清洁,并考虑产业发展,以便各个方面充分融合最终获取生态功能与产业功能的最大化。

3.2加剧水土流失

山区沟道内还分布着多处废弃矿山,一方面由于开采不规范,弃渣随意排弃,缺少必要的拦挡,废弃矿渣随径流洪水进入沟道,造成淤塞,影响过水行洪;另一方面矿山关停后,大量的开采裸露面未得到有效治理,坡面保水能力差,岩面结构松散,在雨水冲刷下也极易发生崩塌。

流域内遗留的矿山开采形成的裸露高陡边坡,水土流失现象极其严重。房山区矿山较多,采煤业的弃土弃渣长年累月堆积,再加上采石业废弃的石渣及沟、河道本身搬运的碎石、泥沙,常致沟、河道淤堵。

乱采矿山加剧水土流失房山区矿山较多,采煤业的弃土弃渣长年累月堆积,再加上采石业废弃的石渣及沟、河道本身搬运的碎石、泥沙,常致沟、河道淤堵。另外,还存在非法开采的私人矿山企业,为小流域雨洪灾害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部分煤炭、砂石选择河、沟道或河滩地暂时堆放,汛期极易造成矿渣冲刷,直接影响下游村庄的安全[13]。

3.3法律法规监管力度不够

工程建设是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基础,但仅有工程措施还很不够,今后应更加注重政策、法律和管理措施的作用,进一步强化部门协作,紧紧围绕山区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突出水源保护的目标取向,完善生态移民、封山禁牧、农民管水员和护林员队伍等促进山区水源保护与生态保护的管理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等的执法力度,完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机制和垃圾管理制度,健全保持小流域生态清洁的长效管理机制。此外,水土保持生态型小流域建设是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的提高、发展,是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而验收指标不仅包涵小流域综合治理常规指标,还应该包括流域水质状况、环境空气质量及反映农村城市化程度的指标,如生态清洁、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等[14]。

3.4对生态清洁小流域了解不足

生态清洁小流域的评价认定体系尚待统一。适合于一个省或该省某个区域的评价体系也不一样,需要区别对待。这说明要像消除量纲一样建立一个适合本区域的清洁小流域评价体系和方法,进而推动认定推广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操作层面上的具体问题。常规小流域综合治理相比,生态型小流域最大的特点是,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15]为主,许多村民对此认识不够全面,不理解这其中的真正内涵,不认同这些做法;村民没有很强烈的环保意识,不会对垃圾进行有效的分类,导致本身可重复的利用的废物,没有发挥它的二次作用,甚至有随意丢弃、堆积垃圾的不良习惯。

4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有效措施

生态清洁小流域对于水土保持工作有很大的意义,如钩刀咀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过程中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按照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原则,实行水土保持措施优化布置,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起到了典型示范效果[16]。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不仅仅防治水土流失,并且给村民带来优美的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农村水环境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建议各级水利部门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纳入议事日程。为此,做到以下几点:

4.1制定生态清洁小流域后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清洁小流域监测及后评价对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效果评估和指导生态清洁小流域后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为止,关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后的监测及后评价方面的研究较少[17-18]。全面建设县级单元、小流域级单元的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信息库,加强自动化监测手段,为生态清洁小流域评价提供足够的本底信息。鉴于此,系统总结和分析国内生态清洁小流域试点建设工作经验的基础上, 以生态清洁小流域作为研究对象,从建设目标的角度出发, 围绕当地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结合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目标, 制定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地方性标准, 针对性选取了对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效果评价具有代表性的监测因子,构建建设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表2)。

4.2遵循因地制宜,全面发展的原则

因地制宜,优先保护,合理利用,点面结合[21]。生态清洁小流域在实施过程中十分注意坚持以下几条原则[11](表3):

表2 生态清洁小流域后评价指标体系

表3 生态清洁小流域遵循的原则

4.3合理利用水土资源

不合理的利用水土资源,会导致水土流失和水土资源退化[20]。只有正确合理的利用水土资源,才能减少浪费水土资源,确保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完成水土保持目标。“四荒”资源、水土流失地以及水资源等,都需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高效利用,休耕、秸秆还田、豆科作物间作、种养结合等,都有利于土壤资源的保育和土壤生态系统的保护[11]。在实践中, 根据自身特点, 充分考虑实际需求, 因地制宜, 各有侧重, 探索和总结出不少各有特色的做法, 逐步形成了多种适应不同区域和需求的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水土流失、侵蚀很普遍,上游下泄的泥沙,大部分为表层土,富含养分能为下游沟道水生物带来生命所需的营养[23]。坡面不合理的侵蚀控制工程必然带来沟、河床的冲刷,治沟过程中的“裁弯取直”、“岸坡固化”、“节节拦蓄断点化”[5] 。河流生态恢复的目标[6] 。都不利于对沟,河道生态系统的维护。因此,本着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把自然修复与人工近自然修复有机结合,以水土保持“三道防线”的第二道防线“生态治理区”为主,采取整修梯田,建塘坝、蓄水池、小水渠等典型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治理[12]保证沟道水流连续和最基本的生态需水。

图2 四川省小流域生态环境评估区域划分示意图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区域生态保护和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为导向,将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估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宏观层面,根据生态系统类型特点,以水域、水陆交错带和陆地的区域分类作为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估工作的基础与核心;中观层面,基于区域分类,以乡镇行政边界为依据进一步划分评估控制单元,并识别相应的敏感点; 微观层面,分别确定三类区域生态环境所对应的评估指标,并以此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和定量化评估方法,从而将三个层面的评估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最终在水生生态环境评估、 水陆交错带生态环境评估以及陆地生态环境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对整个小流域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估。四川省小流域生态环境评估从顶层设计上探索采用“四个层级”的模式,即:“流域整体-生态环境功能区-生态环境控制单元-生态环境敏感点”。全流域即把整个小流域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生态环境功能区,是将整个小流域划分为四类生态环境功能区,包括:水域生态环境功能区、水陆交错带生态环境功能区、 涵养带生态环境功能区、农田生态环境功能区;生态环境控制单元则是结合乡镇的行政边界,确定每一个功能区中的重点控制空间范围和主要控制因素的评估单元;生态环境敏感点的划分将进一步通过确定控制单元中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具体空间位置点与问题性质,为防治对策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图2)。

4.4加强林草植被建设

建设经济林和生态林对于农村的发展很重要。但是我国的在生态林和经济林发展中林种和林分结构较为单一,形不成乔灌草相结合的多层次林冠,从而导致生态功能单一[19],起不到对于生态系统稳定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经济林的效益低下。生态型小流域更关注的是林种的多样性、林冠的多层次性和林种结构的完整性等。经济发展初级阶段可以规模发展生态型经济林,或经济林与经济草、经济灌混交,逐步过渡到经济林与生态林草带状或片状混交并形成镶嵌布局[11]。

山顶主要采取封禁措施培育植被,进行生态修复,以达到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之目的。在实施封山育林时,要在封育区的周边设置防止家畜进入的路障和警示牌,杜绝在封育范围内从事放牧等人为活动;建立进入封育区许可证制度,以杜绝与生态环境保护无关的一切活动;在植被差的地区,实施人工补种、补植等措施,以促进植被恢复[10]。

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经过近3年的综合治理,蛇鱼川小流域的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以石坎梯田和树盘为主的水土保持措施大面积布设,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以油松(Pinustabulaeformis)、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为主要树种的水土保持林培育和陡坡地区的封禁治理,逐步提高了植被覆盖度,促进了水土资源的保护和改善。目前小流域的植被覆盖度达93%,水土流失治理率达90%。在全流域推广使用有机肥,鼓励使用生物农药,以实现面源污染的有效控制[2]。

参考文献

[1]祁生林,韩富贵,杨军,等.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理论与技术措施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0(3):18-20.

[2]杨进怀,吴敬东,祁生林,等.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措施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5(4):18-21.

[3]毕小刚,杨进怀,李永贵,等.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思路与实践[J].中国水土保持,2005(1):18-20.

[4]刘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积极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J].中国水土保持,2007(11):7-10.

[5]马丰丰,田育新,罗佳,等.生态清洁小流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湖南林业科技,2010(3):82-84.

[6]刘宁.认真贯彻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J].中国水土保持,2012(1):1-3.

[7]蒲朝勇.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做好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J].中国水土保持,2017(12):1-6.

[8]彭鸿,韩剑桥,同新奇,许婷。陕西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2018(12):-24-25

[9] 仲梁.鸡东县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东北水利水电2012(2)43-45.

[10]冯宝平,张书花1,陈子平,张展羽。我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技术体系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4(1)16-18

[11]姚孝友.关于生态型小流域水土保持设计理念的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2008(7)27-28

[12]郑翠玲.门头沟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水土保持,2007(9)34-36

[13]王晓英.北京房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2016(4)38-39

[14]李全成.温泉镇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措施及对策探讨[J].海河水利,2012(2)29-31

[15]李健,邱立成.循环经济发展的原则及运行模式研究[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4,24(6):3-5.

[16]张利超,葛佩琳,李高峰, 等.宁都县小布镇钩刀咀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践与成效[J].中国水土保持.(2018(6)24-26.

[17]王振华,李青云,黄茁,等.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研究现状及展望[J].人民长江,2011,42( S2):115-118.

[18]蒲朝勇,高媛.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现状与展望[J].中国水土保持,2015( 6):7-10.

[19]王星. 陕西省丹汉江流域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与实践[J].中国水土保持,2012( 2):11 --13.

[20]阳文兴,闵翔宇.生态清洁小流域实践推广的思路与方法[J].中国水利,2014( 20):21 --23.

[21]齐实,彭澎.生态清洁小流域“三道防线”划分的原则和方法[J].科协论坛,2009( 8):137 --137.

[22]石健,孙艳红.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践[A].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论文集[C].2008年.[23]张文芳.新常态下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与思考[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8,0(8):3-5.

论文作者:周家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6

标签:;  ;  ;  ;  ;  ;  ;  ;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论文_周家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