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卖“老陕西”_葫芦鸡论文

有人卖“老陕西”_葫芦鸡论文

有人卖“老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辞职下海,生产销售方肘肉和葫芦鸡让雷鹏斌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1975年,从部队退伍回来的雷鹏斌被安排进了陕西省高陵县一家磷肥厂当工人,由于工作出色,他很快被提升为车间主任。

但雷鹏斌是不安分的,他难以忍受这个厂家族式的管理,也由此认为这家厂子没有多大的出路,另一方面,“车间主任”的头衔并不能改变他面对家庭生计时的困窘。如果说计划经济当时还在

许多人头脑中根深蒂固或正在迷恋时,雷鹏斌却因贫穷触动了他潜意识中的市场经济那根弦。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当时令许多人难以理解的壮举———辞职。冬天爆玉米花,其它季节就拉着架子车贩菜,一天挣上三五块,日子过得自在而滋润。但生性不安分、爱折腾、撞倒南墙连土担的他之后又谋上了其它营生,开始贩鸡蛋、收破烂、做豆腐……

一个偶然的机会,雷鹏斌开始替一家肉联厂推销方肘肉,且成为众多推销员和小贩群中的“第一推销手”,厂方也因他们赚钱赚得火而连续两次调价。也正是这两次调价,让雷鹏斌意识到,这样做自己永远是别人手中的工具,受别人控制而成不了气候,于是,1988年,雷鹏斌开始单干。他用多年的积蓄从北京订购了5套不锈钢设备,运用自己学过的食品制作知识,总结了自己推销方肘肉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开始了家庭作坊式的经营。雷鹏斌既管生产又负责销售,“雷家方肘肉”源源不断地销往西安的大小饭店,年纯利润收入达2万元。生产方肘肉的成功,不仅使雷鹏斌很快成为当地的“首富”,而且也增加了左邻右舍的收入———生意红火时,光雇请剔除骨头的工人就达四五十人。

当时在人们的心目中,雷鹏斌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人物”,而雷鹏斌也初步尝到了成功的滋味。

雷鹏斌的成功,就在于他能够敏锐地感觉到社会的发展趋势并做出准确的判断,并在这种准确判断的前提下紧随市场需求,市场需要啥就搞啥,啥能赚钱就搞啥。也正是这一点,决定了雷鹏斌不会死守着生产“雷家方肘肉”的家庭作坊而止步不前。

一次,他在西安某饭店吃了一回唐代宫廷御膳食品葫芦鸡,这个刚获“金鼎奖”的葫芦鸡让雷鹏斌连声赞叹。雷鹏斌萌生了这样一个念头:能不能把有着一千二百年历史的陕西葫芦鸡搞成像袋装的德州扒鸡一样,推向全国呢?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和市场调查之后,雷鹏斌决定生产葫芦鸡———尝试着将其从现吃现做的餐桌食品转化为工业化生产的食品。于是,他在自己原来的家庭作坊的基础上,成立了西安市葫芦鸡肉制品厂,自任厂长,生产、销售仍是一人全盘负责。1994年春节,企业正式投产葫芦鸡,不到两个月就生产销售了一万多只,生意火爆异常,拉货的车常常在雷鹏斌家门口排成了长队,雷鹏斌当时恨不得自己能变魔术变几个加工葫芦鸡的厂子出来。

一场官司,雷鹏斌几十万元的资产化为乌有,他这才知道掌握法律法规和企业管理知识的重要性

异常火爆的市场反应让雷鹏斌看到了生产葫芦鸡的广阔前景,他决定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提高产品外包装档次。这本是顺理成章也是十分美好的事情,但雷鹏斌却差点因此事而“趴下”。雷鹏斌选用的是西安某彩印厂的铝箔包装袋,以替换原先的普通塑料包装。这种铝箔包装袋在冬季经过真空杀菌处理,使用后不仅使产品马上显得档次提高,而且密封严实,保证了葫芦鸡的贮存、运输等需要。但是,到了4月份,随着天气的逐渐转暖,铝箔包装袋所使用的粘合胶开始失效,封口一扯就开,由此而造成各商家退货5000多件,价值十几万元。

雷鹏斌傻了,他请省技术监督局对葫芦鸡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检测,最后的结论是使用的铝箔包装不合格。雷鹏斌拿着技术监督局做出的意见书,与彩印厂协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希望彩印厂能赔偿由此而带来的经济损失。但几番协商,均不欢而散。

于是,无计可施的雷鹏斌不得不走艰难而繁琐的法律解决途径,一纸诉状将彩印厂告上法庭,要求彩印厂赔偿直接经济损失以及为推销产品而花费的其他各项间接费用,合计50万元。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后两次开庭,判决彩印厂负全部责任,赔偿雷鹏斌直接经济损失14万元。

彩印厂不服此判决,上诉至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省高院开庭审理后认为,铝箔包装易开裂属质量问题,彩印厂应承担责任;但同时,彩印厂和雷鹏斌之间有订货合同,雷鹏斌未能选择适合自己产品标准的包装袋,由此而造成的损失应自己承担。法院最后判决,在双方各自承担自己相应损失、责任的同时,鉴于雷鹏斌损失过大,在平等的基础上,彩印厂赔付雷鹏斌5.6万元。

这个判决结果让雷鹏斌元气大伤———这场官司仅付律师的费用就达5万多元,加上本身损失,雷鹏斌一下子扔进去了20多万元,由此而导致资金严重匮乏,自1994年7月至1995年5月,整个企业停产,未生产一只葫芦鸡。

1994年的夏天,雷鹏斌由野心勃勃的企业家又变成了一个农民,他一声不吭地收完自己家的小麦,之后便蜷缩在家里,白天蒙头睡觉,晚上则常常一个人坐在渭河边望着星星发呆,反思自己的过失。

这场官司,让雷鹏斌明白了,办企业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他开始懂得了学习《合同法》、《商标法》、《产品质量法》等企业管理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买来商标,“老陕葫芦鸡”生意火爆异常,却不料因为合伙人的贪心使“老陕”又趴下了

生性不服输的雷鹏斌不愿就此罢休,反思总结得失后的他高歌“从头再来”。1995年7月,雷鹏斌将自己原来的厂房、设备等折价13万元,联合两个朋友各投资4万元,合计21万元,注册成立了西安老陕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成立后,雷鹏斌首先想到了注册商标,但当1995年10月注册“老陕”这一对西安老陕食品有限公司来说至关重要的商标时才得知,“老陕”商标早已被四川广汉一家企业注册。雷鹏斌大吃一惊,通过各方打听了解到,四川广汉这家企业已经停产,“老陕”商标未使用。雷鹏斌暗喜,当即派人携款5万元乘飞机直抵广汉,并交代,要通过各种途径不惜代价将“老陕”商标弄回来!

雷鹏斌派去的代表和那家企业的厂长一谈,对方出乎意料地痛快:企业停产了,要那商标也没多大用处,卖了还能给职工发点工资。当即开价一万元。代表欣喜若狂,当即付款。

但在广汉市工商局办理相关手续时却遇到了麻烦。工商局一位负责人认为,“老陕”商标对陕西的人和企业来讲,其意义非同寻常,一万元卖掉过于廉价,认为虽然目前这家企业停产,但有东山再起的可能,转让此商标实属鼠目寸光,认为即使要转让,也应在广汉市或在四川省范围内转让,这样有利于本市、本省的产品进入陕西市场,并被分散在各地的老陕认可。因此这位负责人拒绝在有关手续上盖章签字。

代表急了,拉住这位负责人的手陈述各种理由,末了,掏出一万元放在桌子上。这位负责人有点犹豫了。代表看在眼里,再做工作,终于获得了签字。拿到各种手续后,代表怕再有波折,便立即搭乘过往车辆返回西安。雷鹏斌就此奖励这位工作人员5000元。

1995年秋季,“老陕葫芦鸡”批量上市,又是异常火爆。

公司成立之初,雷鹏斌就和合伙的两个朋友商定:自己负责生产,两位朋友负责销售。而后来老陕葫芦鸡销售的火爆,让这两位朋友产生了“不如趁此捞一把”的念头,于是,销售款便揣进了自己的腰包,不将款回到公司的账上。春节过后,因资金周转困难,公司生产时断时续,直至最后,两位合伙人各揣一笔巨款和雷鹏斌“拜拜”了。

“老陕”再次趴下了。干了老半天,最后还是两手空空,甚至捉鸡不成蚀把米。雷鹏斌的头发在半个月内白了一大半。

朋友帮忙,筹到资金的雷鹏斌东山再起,“老陕”一时名声大震,达到鼎盛

1996年元月6日,近乎崩溃的雷鹏斌来到西安一位担任某委员会主任职务的朋友处,一见这位朋友的面,四十多岁的雷鹏斌眼泪长流。朋友大惊,忙问何故,雷鹏斌便将事情的前前后后叙述给这位朋友听。这位朋友听罢,沉吟半晌,问:重新启动生产需要多少钱?雷鹏斌说,大约需要30万,可我自己现在连3万都凑不齐啊。这位朋友当即表态,先给雷鹏斌10万元回去准备生产,一个礼拜之内再帮他筹集50万元。这位朋友最后笑着说:“这么几十年,我还没见过你发这么大的愁,不就是钱的问题嘛。不过,咱俩说好,这些钱是我借给你的,你可得给我计算利息噢!”

一周之内,这位朋友果然筹集到了50万元。

雷鹏斌十分珍惜这难得的机会,他每天睡二三个小时,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葫芦鸡的生产销售上,同时,他拿出近四分之一的资金大作广告,宣传自己的品牌。1996年春节,“老陕”葫芦鸡铺货深入到全省各个商场,西安老陕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和“老陕”牌葫芦鸡一时名声大震。

1996年3月8日,雷鹏斌参加“战友联谊会”,战友们把他吹捧成东山再起的“成功企业家”。一些战友纷纷提出,自己愿意参股,将“老陕公司”规模扩大。这一点正合雷鹏斌的心意———“葫芦鸡”广阔的市场使他振奋,但同时他也感到了十分巨大的供货压力,公司目前的形势和规模并不是雷鹏斌最终的目标,他想将这块“蛋糕”做得更大。

1996年5月,雷鹏斌联合几位战友入股筹资成立陕西老陕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168万元,并在环境幽雅、交通便利的泾渭三角洲建起了耗资239万元的现代化厂房。

“老陕”公司成立之后,担任董事长的雷鹏斌继续坚持自己的策略———突出企业和品牌的宣传。于是,“一千二百年,吃鸡在‘老陕’”等广告语迅速在三秦大地叫响,各类媒体上有关“老陕”、“葫芦鸡”的报道、广告铺天盖地,一时间,“老陕公司”及其产品“葫芦鸡”在三秦乃至周边省市区几乎无人不知晓。

与此同时,“老陕公司”在西安等地开设办事处,加紧进行销售工作,“老陕”葫芦鸡省外的购货合同纷纷签订,像开元、民生、秋林、海星、钟楼、锦华及炭市街这样在西安商界举足轻重的批发零售企业,都对“老陕”情有独钟,其中西北最大的商业零售企业“民生”还开设了“老陕”专柜,并将“老陕”作为“3·15”唯一向消费者推荐的肉制品。1997年春节,“老陕”葫芦鸡以高于等计量同类产品六七元的坚挺价格独霸西安市场,走红兰州、广州等省内外市场,并承接了海外2000万元的肉制品来料加工合同。我国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女士在西安品尝了“老陕”葫芦鸡后,赞不绝口,指出,这是一个极有地方特色的食品,极具开发潜力,应推向全国、全世界。中共西安市委书记崔林涛视察老陕公司时不无感慨地说:“老陕”没要国家一分钱,从十几万元起步到积累近400万元资产,形成年产150万只葫芦鸡、3000吨肉制品的生产能力,还创出我们西安的名牌、精品,实在不易。

在发展、扩大葫芦鸡研制、生产的同时,老陕公司又推出了锅锅牛肉、锅锅驴肉、大补乌鸡等产品,这些产品均叫响三秦大地,并走出潼关,畅销各地市场。在1998年中国东西部经贸洽谈会上,老陕公司又与外商签订了年加工5000吨熟肉制品的合同,仅加工费就近2000万元;随之,全国知名的“葫芦”商标也被雷鹏斌出资买下。

“老陕”一时达到鼎盛。事业的辉煌让雷鹏斌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可公司的各种弊病和隐患恰在这时逐渐显露出来

“老陕”辉煌了,雷鹏斌也随之而进入“辉煌”———出入有车,开会有人围,一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的派头。原先并不注意“行头”的雷鹏斌花5000元把自己从头包装到脚,开会讲话也注意起公司形象来。后来雷鹏斌总结时说:“我当时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一听别人叫‘雷总’,就有点飘乎乎的,感觉自己确实像个成功企业家。”

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私营企业发展壮大之后的弊病逐渐显露出来———管理跟不上。在用人上,公司主要岗位上的人员均是雷鹏斌和几位董事的亲戚。雷鹏斌说:“当时生怕别人把自己辛辛苦苦创下的家业弄走一部分,感觉亲戚总是自己一家人,肥水不流外人田嘛。而实际上,坏事的恰恰是自己的这些亲戚,事事争权夺利,总想趁此机会为自己捞一把,而且他们的能力确实难以胜任工作”。公司的发展需要一大批工人和市场促销员,但对这些人公司从不进行考核,甚至进公司时连登记手续都不办理。公司在资金使用上也异常混乱,雷鹏斌可以从公司财务上一次提取几千到上万元而不办任何手续。在货款回收方面,公司采取的是滚动式销售、结算,但货款并不是完全由公司财务结算负责到账,促销员携货款而去的事时有发生,更可怕的是这样的事情接二连三发生,却并未引起雷鹏斌的注意,“公司形势这么好,那点钱算啥,权当给他们发奖金了。”雷鹏斌反而这样说。

雷鹏斌在创办老陕公司之初,他一个有远见的具有市场意识的举措便是突出企业品牌———注册商标、开展立体广告宣传等等,这在当时许多企业和企业家对此尚未有充分认识的时候颇显高明。老陕公司发展壮大之后,雷鹏斌在这一方面更是大量投入,但大量投入并无相应计划,“当时脑子一热就打广告,至于这些费用如何分摊从未仔细想过。”久而久之,巨额的广告费用支出便难以摊进成本,企业在这方面开始有点“消化不良”。

另外,经销商拖欠货款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和众多被拖垮的厂家一样,经销商在很短的时间内拖欠“老陕”的货款达到80万元,加上广告费及推销员私自带走的货款,其数额巨大。当初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厂房建设中、追求“现代化高起点高档次”而埋下的隐患终于显露出来———流动资金严重不足。这使“老陕”挨了致命的一击,终于陷入了看似平静的泥潭之中。

“老陕”当家人雷鹏斌急红了眼,四处求助却是枉然。

就在这时,另一场“内战”爆发。陕西老陕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初,除雷鹏斌外,其他几位股东均是国企或事业单位出来的人,缺乏风险意识,“可同享荣华而难共患难”,公司经营出现不良态势之后,股东们开始互相指责、埋怨,直至最后纷纷提出全额撤资。

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老陕”终于全部停产,员工放假,连看大门的都回了家,西铜公路旁1800平方米依塬傍水、绿树掩映的厂区内,只剩下了当家人雷鹏斌及妻子朱玉玲面对着现代化的车间发呆,面对着难耐的尴尬和困窘。

一切都如闪电般地发生了,雷鹏斌求助无援告贷无门,再也无力重振旗鼓,悲壮地打出横幅———我卖“老陕”,谁要呢?

1997年春节,“老陕”葫芦鸡未生产一只。曾调动上千万元资金的“老陕”董事长兼总经理雷鹏斌倾其身上所有买了一个猪头八个猪蹄。大年三十晚上,全家人一箸未动;大年初一,雷鹏斌向一个朋友借了600元钱,让别人给家里带回去200元钱,自己从高陵到西安,住进东大街一家旅社。整个旅社只有他一个人住,暖气也不开。雷鹏斌买了两本稿纸,开始白天晚上地对自己办企业以来的成败得失进行反思、总结:一是自己知识基础太差,离现代企业家的要求太远;二是有干好事的决心,没有干好事的能力;三是个性太强,带进企业管理中就是灾难;四是不能知人善任。

大年初九,雷鹏斌回到家中和妻子抱头痛哭一场后,决定重振旗鼓。

但雷鹏斌面对的现实却是求助无援告贷无门。“老陕”所在地西安市高陵县建国50多年来一直没有大的工业布点,三年前创立的泾河工业园区也是初具雏形,县域经济发展速度和整体水平大大低于周围区县,面对“老陕”的困境,高陵县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连党政干部三五百元的月薪都难以按时发放了),而高陵县的银行等金融部门因放贷规模有限,又是杯水车薪,爱莫能助。“老陕”毕竟发展时间太短,如一颗流星,尤其是金融界,面对一个停工待产的比较陌生的企业,自然得在放贷上慎之又慎,即便是面对房产证上标为239万元的造价以及被权威部门评估为87万元的“老陕”葫芦鸡品牌的无形资产,也无法打消其顾虑。

万般无奈的“老陕”人雷鹏斌想到了一个“高招”,在2000年中国东西部经贸洽谈会上,他颇为悲壮地打出了横幅———

我卖“老陕”,谁要呢?

社会哗然,上下轰动。

但一番“热闹”后,真正伸出援助之手或愿意合作的企业却没有。

雷鹏斌在等待着,等待着扶持与关注。他告诉记者,他愿意让别人来控股、兼并甚至拍卖,只要这个企业别趴下不动,只要“老陕”这个品牌能打出国门,“自己为别人拉马踹蹬都愿意”。他说自己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反思,渐渐领悟了“大蛋糕理论”———自己守着企业不放,拼命做可能会做到10寸大,借外脑借外力来做,蛋糕可能会做到1000寸大,属于自己的都有可能超过100寸。“老陕公司完全可由别人来执掌帅印”,雷鹏斌说,自己有这种强烈的服务意识以及企业诸多的优势,相信“老陕”会爬起来的。他憧憬着,说来日发达了,定要组建一个集葫芦鸡快餐店和度假娱乐于一体的老陕集团。他甚至还与土地管理部门立下了君子协定:在西铜高速公司渭河大桥东侧预征百十滩坡地,为将来企业的后续发展蕴蓄“力量”。并且,对“老陕”这一商标,雷鹏斌已在国家工商局进行了多方位的注册……

可现在,雷鹏斌不得不四处吆喝:

我卖“老陕”,谁要呢?

标签:;  ;  

有人卖“老陕西”_葫芦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