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颅内肿瘤80例围手术期的观察及护理论文_盛土君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烧伤科 310000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观察及护理问题。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小儿颅内肿瘤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采用围手术观察及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小儿颅内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观察及护理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小儿颅内肿瘤;围手术期;观察;护理

颅内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其致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一般认为癌基因、放射线、蒽类化合物、致瘤病毒与颅内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临床中治疗颅内肿瘤的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疗、光动力学治疗等,其中手术治疗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治疗方式[1]。小儿颅内肿瘤患者因年龄较低、神经细胞和脑部血管发育不成熟、手术耐受性较差,所以在围手术期需得到有效的护理。本次研究对小儿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观察及护理问题做了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入选小儿颅内肿瘤患者80例。入选时间范围为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所有患儿均采用手术治疗。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 16例;年龄为3-14岁,平均年龄(8.38±2.16)岁;肿瘤类型:胶质瘤13例,蛛网膜囊肿7例,脑膜瘤5例,髓母细胞瘤6例,室管膜瘤9例。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为2-15岁,平均年龄(8.18±2.22)岁;肿瘤类型:胶质瘤15例,蛛网膜囊肿8例,脑膜瘤3例,髓母细胞瘤10例,室管膜瘤4例。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观察及护理:第一,术前护理。①对患者的饮食、睡眠习惯以及特殊嗜好等加以详细的了解;对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状态等进行评估,同时了解患儿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针对每位患儿的个人特点实施个体化护理,从而改善患儿的适应能力[2]。②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取得家属的信任与配合,使患儿家属也参与到护理工作中来;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对患儿家属实施心理护理,给予其关心、理解和尊重,从而缓解其心理压力;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尽量满足患儿家属对小儿颅内肿瘤相关知识的求知欲,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说明术前检查、术前准备、术中患儿的配合等各方面的情况,并嘱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患儿。③术前准备。患儿的感情比较脆弱,因而在做术前准备工作时,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儿沟通交流,安抚患儿的情绪,从而帮助患儿克服心理障碍。术前协助患儿做血常规、颅脑核磁共振、颅脑CT、肝肾功能等各项检查。指导患者床上使用大小便器[3]。常规备皮。第二,术中护理。术中严密观察和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以及各项生理指标,如果发现异常,则及时将情况上报给医生并协助紧急抢救。第三,术后护理。①术后严密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观察患儿的意识、瞳孔、血压、呼吸、脉搏、肢体等的变化情况。同时,给予患儿心电监护。如果发现患儿的呼吸或脉搏减慢、血压偏高、瞳孔散大,则首先考虑脑水肿或术后血肿的可能,并立即将情况向医生报告[4]。②引流管的护理。术后固定好头部引流管,防止患儿自行拔管,如果患儿好动,则可以给予适当的约束。同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液量,在交接班时标记出来;如果发现引流管内液面没有波动,则说明引流不畅,此时应立即检查并处理。③术后并发症的护理。高热可引发高热抽搐,加重脑水肿、脑缺氧,因此护理人员需采取措施减少高热的危害:可给患儿头枕冰帽,并将冰袋放置在患儿的颈部、腋下、腹股沟、腋窝等处;或者使用34℃左右的温水给患儿擦洗,每次10分钟,每日4-5次[5]。如果以上方法的退热效果不佳,则可以肛塞消炎痛栓。尿崩症是指在术后24-48小时内出现的症状,患儿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口渴、多饮多尿。为预防此症的发生,护理人员应严格观察患儿的症状,并详细记录患儿的24h饮水量以及尿量,检测血清钾、钠、氯的水平值,如果电解质紊乱则应及时静脉补液。此外,发生尿崩症的患儿其循环系统也会受到影响,发生血压降低、心功能障碍、休克等情况,因而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其血压、脉搏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异常[6]。④术后健康教育。术后患儿会偶有头痛症状,对此,护理人员应将这种情况告知患儿及其家属,并叮嘱家属多给予患儿关心和鼓励,消除患儿的不安感。如果疼痛较严重,可适当给予脑清片、颅痛定等药物;如果疼痛难忍,则应带患儿到医院就诊。此外,护理人员应向患儿及其家属说明放疗、化疗的并发症,并叮嘱其按照医生的指导来进行辅助治疗,不能因为患儿有呕吐、脱发、发育迟缓等不良反应而放弃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患者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见表1。

2.3住院时间

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9.85±3.16)天,对照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8.17±3.20)天。经比较,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11.7005,P<0.05)。

2.4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3。

3.讨论

小儿颅内肿瘤患者与成人颅内肿瘤患者的生理构造有很大的不同,其头颅发育不成熟的特点决定了患儿的手术治疗危险性更高,难度更大[7]。因此,在治疗之外,患儿还需得到高水平的护理。本次研究对小儿颅内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问题做了探讨,对比了常规护理与围手术期观察及护理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围手术期观察及护理的患儿其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这就说明,围手术期观察及护理的应用能够对小儿颅内肿瘤患者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次研究中,小儿颅内肿瘤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主要分为三部分,其中,术前护理有助于提高患儿的配合度,为之后的手术治疗做好万全的准备;术中护理的重点在于生命体征的观察,护理人员通过观察血压、脉搏、瞳孔、肢体的情况,来确认患儿术中的生命征象是否稳定、手术是否安全;术后护理则包含较多的内容,比如监测生命体征、引流管护理、并发症的护理、健康教育等,这些护理措施既能够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脑部损伤,又能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使得患儿在出院之后也能够得到良好的护理,安全性得到提高。

综上,小儿颅内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观察及护理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邵萍. 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与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2014,26(13):111-112.

[2]石倩倩. 探讨护理颅内肿瘤围手术期患者的措施[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7(05):251-252.

[3]肖维. 55例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9(16):2469-2470.

[4]马霖. 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的分析[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17(01):93-94.

[5]徐海文. 对颅内肿瘤手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 当代医药论丛,2015,18(06):112-113.

[6]康海霞. 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观察[J]. 中国民康医学,2015,20(12):123-124.

[7]王晶,牟淑玲. 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护理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14(04):120-121.

论文作者:盛土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5

标签:;  ;  ;  ;  ;  ;  ;  ;  

小儿颅内肿瘤80例围手术期的观察及护理论文_盛土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