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政策的未来动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动向论文,境内论文,合格论文,未来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人民银行于2006年4月13日发布5号公告,宣布实施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本文就过去一年来中国在试行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方面的情况做一简要介绍。
一、实行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的背景
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制度是指在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的国家或地区,允许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境内机构投资者,在批准的额度范围内,组织境内资金投资境外证券市场的一项制度安排。一些新兴市场如韩国等,在其资本项目完全开放前,都曾经实行过QDII制度,并取得了较好的政策效果。
我国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过程中,始终注意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并结合本国实际情况,确定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开放方针。我国几年前就开始了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QDII制度的研究,并于2003年开始试点实施QFII制度。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以及前段时期实施QFII制度的探索,在中国境内实施QDII制度的时机日益成熟。主要表现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跨境资金流动规模明显扩大,速度加快,国际收支持续较大顺差,外汇储备较快增长。自1994年以来,除了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资本项目出现小额逆差外,我国国际收支已连续多年保持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且顺差呈不断扩大的态势。2006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顺差为1305亿美元,同比增长24%;2006年外汇储备增长2473亿美元,达到10663亿美元,同比增长30%。大量资金的持续流入使我国开始面临大额顺差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局面。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将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实行“调投资,促消费,减顺差”的方针。与此同时,随着境内居民个人财富的逐渐增长,民间投资境外证券市场的需求日增,境内金融机构也迫切希望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拓宽业务经营领域。但在原来的政策管理框架下,可提供的证券投资渠道相对狭小,与机构和个人的需求尚有一定的差距。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与金融市场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我们积极稳妥地拓宽对外证券投资渠道,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实施QDII制度,是有序、可控地开放我国资本项目与资本市场的重要步骤,是实现国际收支自我调节的重要制度安排,可为进一步开放人民币资本项目积累经验,并为其最终完全开放奠定基础。同时,QDII制度有利于拓宽资金流出渠道,建立资金双向有序流动的体制;有利于促进境内金融机构逐步熟悉国际金融市场,培养自主投资管理能力,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和水平,提升境内金融业整体竞争能力。
为此,按照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方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会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等部门,顺应宏观经济的需要,满足境内机构和个人对外投资的需求,经认真研究和设计,于2006年推出了适合国情的QDII制度。
二、相关法规情况
2006年4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5号公告,宣布实施QDII制度: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内银行集合境内机构和个人的人民币资金,在一定额度内购汇投资于境外固定收益类产品;允许符合条件的基金管理公司等证券经营机构在一定额度内集合境内机构和个人自有外汇投资境外;允许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购汇投资于境外固定收益类产品及货币市场工具等。
为保证上述制度的具体实施,4月18日,人民银行、银监会和外汇局联合颁布《商业银行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对商业银行集合境内居民外汇或人民币资金,(购汇)投资境外固定收益产品的行为进行了规范。11月,外汇局发布《关于印发<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外汇管理操作规程>的通知》,对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涉及的外汇管理进行了细化。为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法规对银行从事代客境外理财的购汇投资规模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同时,为充分保障投资者资产安全,借鉴国际惯例和先进经验,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从事代客境外理财,应实施双重托管制度和专户管理,建立国际化、专业化的运作机制,由具有托管业务资格的境内商业银行托管其用于境外投资的全部资产,并选择符合条件的境外金融机构为其境外托管代理人。
2004年8月,人民银行与保监会联合发布《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允许保险外汇资金投资境外证券市场。两年来,保险公司经营能力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和投资水平大幅度改善,拓宽其境外证券投资范围的时机逐渐成熟。为此,人民银行、保监会与外汇局正在对《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修改、完善,拟发布《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办法》(该办法已于2006年底前公开征求业界意见)。
2006年8月30日,外汇局发布《关于基金管理公司境外证券投资试点有关外汇管理问题的通知》。基金管理公司可在证监会批准后向外汇局申请境外证券投资额度。基金管理公司境外证券投资试点期间,仅允许其募集居民外汇资金,投资范围较商业银行境外证券投资宽,可投资股票在内的投资产品。
2007年3月12日,银监会与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印发<信托公司受托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对信托公司的受托境外理财业务从业务资格审批、业务管理经营规范以及外汇账户管理方面进行了规范。
三、QDII制度的执行情况
1.商业银行积极申请开展代客境外理财业务。截至2006年底,共有15家商业银行经银监会批准,获得代客境外理财投资资格,并从外汇局申请购汇额度共计134亿美元,其中中资银行10家,获得投资购汇额度113亿美元,占84.3%;外资银行5家,获得投资购汇额度21亿美元,占15.7%。但实际发售情况并不理想,截至2006年底,已有9家商业银行(包括6家中资银行和3家外资银行)面向境内居民个人和机构完成了首批代客境外理财产品的发售,首次募集金额合计仅4.5亿美元。
2.保险机构境外证券投资处于个案批准阶段。截至2006年底,共有3家境内保险公司获得境外证券投资额度。平安保险、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分别获得17.5亿美元、15亿美元和2.38亿美元的境外证券投资额度。另外,2005年以来,先后有14家保险公司经保监会和外汇局特别批准,分别投资于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H股,获批投资额度共计约27.83亿美元,其中购汇额度11.17亿美元,占投资额度的40%。
3.基金管理公司QDII业务。2006年9月,华安基金管理公司经证监会和外汇局批准,在5亿美元的额度内向境内居民个人和机构发售以美元标价的国际配置基金,成为首家试点QDII制度的基金管理公司。该基金共募集1.97亿美元,目前已开始境外投资运作,有效认购数达一万余户,个人投资者占绝对多数。
4.信托公司QDII业务正处于受理阶段。外汇局正与银监会就信托公司资格审批和额度分配方案进行协商。
四、关于QDII制度运行情况的分析
目前,QDII制度尚处于实施的起步阶段,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开启了对外证券投资的大门,为境内机构与个人对外证券投资提供了基本途径,并拓展了金融机构的经营领域;同时,也对这些金融机构的产品设计能力和竞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QDII制度暴露出的问题主要是范围较窄,发行销售不理想。从银行经营机构看,一是由于投资范围较窄,银行只能投资境外收益率较低的固定收益产品,且产品推出正处于市场对人民币升值存在一定预期的阶段,投资者心存一定的忧虑,所以首期产品发行很不理想。此外,随着境内股市走强,投资者对境内、境外市场有了更多的比较选择,当前,境外产品的吸引力尚有待提高。二是代客境外理财尚处于初始阶段,境内投资者对海外市场情况、产品设计及潜在风险的认知不够,需要一个逐步了解的过程。从保险机构经营者看,目前的境外证券投资均集中于境内银行在香港上市的股票,投资范围亦比较有限。从证券经营机构看,基金QDII产品可以投资境外包括股票在内的组合证券产品,具有较强的产品竞争力,但资金来源仅限于自有外汇资金。从信托机构经营者看,其与银行一样存在投资范围狭窄,收益率偏低的问题。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外汇局将与相关监管部门共同努力,研究完善QDII制度的实施。
一是与相关监管部门协商研究扩大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的投资范围。由于商业银行代客理财属于中间业务,风险和收益均由客户自行承担,因此,外汇局将与银监会协商研究适当扩大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的投资范围,以增强商业银行QDII产品的竞争力,提高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投资购汇额度的使用效率,进一步改善商业银行QDII制度的实施效果。同时,与中国保监会协商扩大保险公司的境外证券投资范围,如允许其进行部分衍生产品投资,以规避投资风险。
二是与证监会协商研究批准证券公司从事QDII业务,增加从事QDII业务的基金管理公司,扩大证券类机构开展QDII业务的范围。
三是与保监会合作,尽快修订和颁布实施《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办法》,规范保险机构境外证券投资,使保险资金能更好地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产。
中国境内QDII制度的实施正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但已初步摸索了经验,拓宽了资金流出的渠道,为资金的双向流动创造了基本条件。下一步,外汇局将与有关部门积极合作,坚定不移地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的金融对外开放方针,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加强QDII制度的研究,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管理,推进QDII制度的有效实施,以更好地发展我国的证券投资,适应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合理投资需要,实现资金有序双向流动。
标签:机构投资者论文; 银行论文; 商业银行论文; qdii论文; 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论文; 金融论文; 国家外汇管理局论文; 资金业务论文; 投资论文; 证券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