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创新高——2010年上市公司百强排行榜解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高论文,百强论文,上市公司论文,排行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0年,全球经济的总体格局犹在复苏中缓步前行,而中国经济已是春潮乍起,以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3%的态势,蓬勃推进。
在中国经济全面向好的大背景下,中国上市公司百强企业——这一中国企业界的最优秀群体,更如春潮之源,激流勇进,业绩卓著,再创新高!
2010百强榜的特点
(一)利润总额扩大:百强一马当先
2008年金融危机后,2009年百强上市公司利润总额整体呈现谷底回升趋势,2010年,随着外部经济的持续转暖和4万亿投资计划的持续发酵,在积极的市场开拓和稳健的成本控制下,上市公司百强的利润呈现增幅扩大状态,较2008年增加7785亿元,比2009年增加了5506亿元。从增幅上看,全部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相对于2009年增长了约39.7%,而百强企业的利润总额增长了45.3%,这说明在2010年百强上市公司在外部经济环境好转和国家大规模投资情况下,相对于其他上市企业更能够把握市场走势,抓住外界机遇,价值创造能力更强。
图1:2008-2010年全部上市公司和百强企业利润总额
(二)上市企业利润:向百强集中
2010年,上市公司百强企业的利润总额达到了17659亿元,站全部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的比重较2009年小幅增加了3个百分点,达到77%。这说明在宏观经济形势良好的2010年,上市百强企业相对于其他上市企业无论是在利润总额还是在利润比重上,都保持了上升趋势,是宏观经济健康稳定增长的主要动力,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其地位不可替代。
(三)增收增利业绩卓著
2010年,上市公司相较于2009年的“增收增利”态势表现更为突出。从2010年上市百强企业来看,企业营业总收入达到108386亿元,比2009年增加33634.7亿元,增幅为45%,约为2009年增幅的3倍,同期利润增加5506亿元,增幅为45.3%,约为2009年增幅的2倍。这说明,我国企业抓住了宏观经济的增长和国家积极经济政策所带来的机遇,无论在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上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四)交运企业频上榜:经济前景好
2010年,共有16家上市企业新入百强排行榜(见百强排行榜变化名单)。
从细分行业来看,新上榜企业主要分布在交通运输(7家)、金融(4家)、机械设备(3家)、煤炭(1家)钢铁(1家),其中交通运输、金融两大行业占了新上榜企业总量的69%。
榜单表明:第一,交通运输业大幅增长,海运行业尤为明显,原因之一是2010年世界经济开始复苏,随着美国、欧盟等主要经济体逐渐走出经济危机的衰退轨道,我国外需充足,出口得到大幅拉升,对交通运输企业业绩有提振作用。此外,受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油价下跌等因素的影响,各地旅客客流量的激增以及航空物流业的火热给航空运输市场以较大的拉动作用,对中国国航,南方航空以及东方航空公司的业绩有很大提升。第二,受国家4万亿基建投资的持续作用,以及大规模的高铁建设计划,我国的装备制造业与钢铁等行业受益明显,例如南北车集团、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百强企业在2010年业绩增长尤为显著。第三,受国家内需刺激政策的持续影响,家电制造与汽车制造行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此次南方航空、东方航空、海南航空三家航空公司全部榜上有名,其中南方航空由2009年的341名上升为2010年的32名,东方航空由2009年的258名上升为2010年的第46名,海南航空则由317名上升为73名。在海运方面,中国远洋与中海集运则分别由2009年的上市公司垫底上升至第30名和第61名,其中中国远洋的利润由2009年的-63亿上升至2010年的92亿元,中海集运的利润由2009年的-64亿上升为2010年的43亿元。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2010年百强排行榜显示,以海运、航空为代表的交通运输业增长迅速,表明中国国民经济正进入较快发展的通道,前景向好。
5.百亿利润企业大幅增加
2010年,上市百强企业中共有28家企业的利润总额超过100亿元(见表1),较2009年增加11家,较2008年增加15家。其中,银行业占据11席,比2009年增加2席,分别为新上市企业光大银行和农业银行,占总体比例的39.3%,较2009年有所下降。另外,保险和券商也分别有3家和1家进入百亿利润的行列,整个金融行业共有15家企业利润超百亿。受国家内需政策刺激和高铁大规模建设计划的影响,铁路、汽车和钢铁行业此次共有4家企业新入百亿利润榜单。整体来看,2010年上市百强企业中利润达百亿的企业趋向更加多元化。
6.千亿收入企业数量继续增加
2010年,百强企业中共有19家企业的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见表2),较2009年增加3家,较2008年增加6家。从企业性质来看,新上榜的三家企业(农业银行,中国建筑,华能国际)仍旧全部是央企,非央企的上榜企业与2009年相同,分别是上海汽车(地方性国企)和中国平安(外资控股企业,实际控制人为汇丰控股),从行业看,除了传统的银行,石化,建筑外,此次上榜企业还有电力、通信、铁路、钢铁和汽车行业,比较分散,此外3大保险公司的年收入仍旧保持在千亿以上。
百强企业的产业变化
1.2010年上市公司百强企业全部分布在第二与第三产业。其中第二产业共61家,比去年减少8家,但相对于第三产业的39家,在企业数量上仍旧占据明显优势。然而,第三产业实现利润达到10788亿元,大大超过了第二产业的6870亿元。第三产业利润总额占百强企业利润总额的比重为61%,比2009年的58.7%略有提升。这说明在上市公司百强企业中,第三产业的盈利能力明显高于第二产业。从百亿利润与千亿收入企业名单中也可以看出,在千亿收入企业中,银行业仅有5家,但是在百亿利润企业中,银行却占据了11家。
图9:百强企业利润行业分布
2.从细分行业来看,2010年的百强企业共分布在23个行业。企业数量上,上市百强企业主要集中在银行(15家)、煤炭(6家)、装备制造(10家)、证券(6家)、地产(8家)、电力(10家)。而百强企业的利润主要集中在银行、石化、煤炭、保险、地产五个行业。2010年,这五个行业的百强企业共实现利润总额13792.5亿元,占百强企业利润总额的78.1%,占全部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的60.13%,其中银行业的百强企业利润约为百强企业总利润的一半。
3.金融业平稳、健康发展。2010年,全部15家上市银行和三家大保险公司均进入百强榜,证券行业有6家券商进入百强榜,已完全摆脱2008年经济危机所受到的负面影响。银行业运行总体良好,各项业务稳定发展。截至2010年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本外币资产总额为94.3万亿元,同比增长20.4%;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14%,比2009年年末同期下降0.44个百分点。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稳步发展。截至年末,我国106家证券公司的总资产为1.97万亿元,净资本为4319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3%和增长12.7%;全年实现净利润775.57亿元,比2009年下降16.85%。保险业继续较快发展。截至2010年年末,保险公司的资产总额为5万亿元,同比增长22%;2010年,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45万亿元,同比增长30.4%。2010年直接融资在资金配置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贷款融资的主导地位有所下降,股票融资占比显著上升,债券融资继续增加,融资结构明显优化。2010年,国内非金融机构部门融资总量11.1万亿元,同比少增1.9万亿元,其中,贷款融资量8.36万亿元,占融资总量的比重比上年同期下降6个百分点;股票和企业债券融资量1.78万亿元,占融资总量的比重比上年同期上升3.5个百分点。
图10:2009-2010年百强银行业、券商和保险业利润
4.煤炭运行态势平稳。2010年,百强榜上煤炭上榜企业只有6家,较2009年减少5家,但利润总额却达到841.4亿元,较2009年的792亿元增加了6.2%。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点原因影响:(1)煤炭供应能力进一步提高。生产方面,产能大幅提升,产量继续增加。一些主要产煤省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取得阶段性成效,一大批新建、改扩建现代化矿井陆续投产。晋陕蒙宁等主要产煤省区煤炭产能大幅提升,其中内蒙古、山西产能分别达到9亿吨/年、8.5亿吨/年。煤炭运输方面,大秦、侯月线等主要煤运通道运输能力和曹妃甸等港口中转能力明显提高,支撑了煤炭发运量的快速增加。(2)主要用煤行业煤炭消耗增幅趋缓。2010年,在各地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等因素的作用下,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主要行业煤炭消耗增幅减缓,火力发电量单月增速从4月份的25.6%逐渐回落,进入四季度后火力发电量回落到上年同期水平。全年粗钢、生铁、水泥分别增长9.3%、7.4%和15.5%,比上年回落4.2、8.5和2.4个百分点。随着主要耗煤产品产量增幅减缓,煤炭消耗增幅下降。(3)煤炭市场淡季不淡、旺季不紧。3、4月份,受高耗能行业快速增长拉动、西南地区干早来水偏枯、恶劣天气频繁,以及部分产煤省区资源整合、安全整顿等因素影响,煤炭市场淡季不淡,供需处于紧张状态。进入迎峰度夏后,随着南方地区普降暴雨、水电增发,以及节能减排政策实施力度不断加大,高耗能行业增幅下降,火电增幅明显回落,煤炭市场旺季不紧,供应宽松。入冬以来,除华中地区个别电厂存煤偏紧外,煤炭市场供应形势整体平稳。(4)国际市场煤价有所上涨。国际煤价在前三季度保持相对平稳,纽卡斯尔港标准动力煤离岸价格基本在90-100美元/吨。进入四季度后,受欧洲冷冬天气、澳大利亚和印尼特大暴雨洪水等影响,煤价出现持续上涨。12月份纽卡斯尔港标准动力煤离岸价格平均价格达到119.47吨/美元,同比上涨46%。
5.电力行业继续回升。2010年,电力行业共有10家企业进入百强榜,较2009年增加了2家,较2008年增加了7家,利润总额达到432.5亿元,比2009年提升了64%。这主要是因为国际经济形势继续好转,出口量增加,随着国家4万亿投资计划的持续刺激,国内宏观经济运行良好,内需旺盛,国内工业企业用电量大幅增加,另外,2010年国家继续大力发展水电、核电建设,帮助电力企业减少了对煤炭的依赖,前三季度煤炭价格保持低水平,相对平稳,最终推动了电力行业业绩的提升。
图11:2009-2010年百强榜煤炭与电力企业利润
6.房地产业在调控中增幅放缓。2010年,为遏制房价过快增长,政府对地产市场进行了一系列调控。在此背景下,房地产业有8家企业进入百强榜,比2009年减少两家,利润总额为556亿元,较2009年的418亿元增加33%。
7.交通运输业全面回暖。2010年,交通运输业有10家企业进入百强榜,利润总额达到738亿,相较于2009年的255亿增加了将近2倍。其中航空运输与海洋运输增长明显,主要原因之一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推动了全国旅游市场的火爆,整个世博会期间产生了约7000万的客流量,4大航空公司业绩得到明显提振,加上2010年整个世界市场外围经济的复苏,据海关统计,2010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9727.6亿美元,同比增长34.7%;其中出口增长31.3%,进口增长38.7%,进出口贸易的增加也为海运业的增长提供了支撑。
百强企业的地区变化
1.从东中西三大区域看,中部地区明显崛起。近年来,中西部经济增长迅速,从百强排行榜来看,虽然格局总体稳定,但可以看到中部地区所占比例越来越大。2010年,东部地区共有百强企业73家,较2009年减少2家;中部地区21家,比2009年增加3家,西部地区6家,较2009年减少1家(见图12),在东西部区域百强企业数目都下降的背景下,中部地区百强企业由18%上升至21%,凸显出中部经济逐渐崛起的特征。
2.从城市看,百强企业分布依然集中。2010年,北京、上海、深圳分别有百强企业27家,18家和14家,合计59家,占比接近6成,城市集中度较2009年增加了7个百分点。在三大百强聚集地中,北京增加了2家,上海增加了3家,深圳增加了2家。很明显,三大城市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总部经济集聚区,尤其是北京,随着众多央企不断上市,拥有的百强企业也在不断增加。
3.从省域看,得益于深圳的百强企业数量较多。除直辖市外,广东的百强企业居全国各省份之首,达到18家。山东和江苏各有6家企业进入百强榜,并列第二,虽然2010年煤炭行业进入百强名单减少,但山西省仍然凭借4家百强企业在全国各省份排名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