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宏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510080
摘要:屋顶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它形式多样,造型奇特。歇山顶是众多屋顶形式中的一种,其被广泛应运于中国传统建筑中。如宫殿、园林和寺庙。
关键词:传统;建筑;保护
引言
中华传统木构建筑屋顶为中华传统建筑的主流,它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是祖先给我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旅游资源。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影响,传统木构建筑屋顶的破坏是相当严重的,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政府对保护传统建筑屋顶的重视以及人们对环境观念的重新认识,保护传统建筑和乡土建筑提到一个比较高的位置。文章试从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及其价值和传统木构建筑屋顶的保护原则,措施方法及其意义等方而阐述如何保护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屋顶。
1传统建筑屋顶装饰功能作用
中国传统建筑中,屋顶的装饰是建立在使用功能、审美形象的和谐统一上,屋顶的装饰部位主要集中在屋顶的正脊、垂脊以及它们的交界处,脊上的小动物,不但具有美化作用,而且都是屋顶的结构上必不可少的建筑配件。
两个坡面相交,为了使坡面交接处不漏水,便采用砖、瓦封口,就形成屋脊,高出坡面的屋脊形成屋顶的轮廓线,屋脊稍加处理就成了一种自然的装饰,两条脊或三条脊相交就产生一个节点,由于节点处特别容易渗水,因此.就必须对节点严密封固,然后把它进行美化处理,这样做,既起到了装饰美感,又收到了保护屋脊的功能作用。
垂脊是由木材上覆盖瓦片所构成的,檐角最前端的瓦片因位于最前端,要承受上端整条垂脊上的瓦片向下的推力.因此,瓦片很容易滑落,为了加强保护措施,就采用了铁钉将檐角最前端的瓦片固定在木梁上,为防止雨水对铁钉和木构件的浸蚀,需要在每个铁钉处用琉璃件将铁钉盖住,就这形成脊前端的一排琉璃帽,对琉璃帽的美化过程就形成了脊端的一排动物形象。
中国建筑屋顶的曲线生成,同样有它功能上的需要,中国古建筑因为采用木构架的形式,在砖普及之前,中国建筑的墙体多采用土坯、竹篾抹灰构成,为了保护墙体,中国建筑屋顶都有深远的出檐,尤以四角离墙体较远,角檐是檐椽和飞椽两种椽子压住檐檩上向前出挑而构成。由于距离过长,因此,将这两层椽改为角梁。角梁延伸至角尾自然升高,檐柱也相应升高,就形成屋檐两头起翘,屋的曲线就形成了。这种造型对于排泄雨水,争取室内阳光,改善通风条件都有很好的作用。(如图a、b)
2传统建筑屋顶特点
岭南传统建筑的屋顶比较常见的有硬山顶、悬山顶、卷棚顶歇山顶等。一般传统民居、祠堂常用硬山顶,而山区的比较多采用悬山顶,庙宇等殿堂式建筑因为等级较高,会采用歇山顶,甚至是重檐歇山顶,例如广州光孝寺大雄宝殿就是重檐歇山顶。
岭南传统建筑屋顶的一些构件在名称上和构造上与北方传统建筑屋顶往往存在一些差异。例如岭南传统建筑常叫的桁条就是北方常叫的檩条,桷板就是椽条,飞子就是飞椽,但岭南传统的桷板是扁矩形截面,而北方传统的檩条多是圆形,这是因为岭南地区雨水和台风比较多,为了快速排水,岭南传统建筑屋顶多做成直坡,而这也导致瓦件更容易下滑,但把桷板做成平面就可以增加桷板与瓦件的接触面从而增加摩擦力。
还有一点就是灰背的使用,北方传统建筑铺瓦面是需要做灰背层,这是因为北方干燥而且寒冷,灰背有一定的保温作用。而岭南传统建筑很少做灰背层,因为岭南地区湿热,而且台风和雨水较多,不像北方干燥寒冷,岭南屋面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快速排水汽,防止水汽积聚导致木材潮湿而滋生白蚁和腐蚀,若做灰背,就容易吸收水汽,不利于保持室内干爽和木材防腐。
3传统建筑屋顶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3.1传统建筑屋顶防范水汽的集聚
防范水汽的集聚是岭南传统屋顶的一个重要要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采取一些防范措施,例如新铺或修缮传统瓦面的时候,订做的瓦片要足够大,一般要求240mm×240mm,目的是尽量使左右瓦垄上的瓦片密缝对接,因为瓦片对接处要抹石灰砂浆砌筑瓦筒,而砂浆有吸水情况,若缝隙太大,砂浆会掉落到桷板上,即使砂浆没有掉落到桷板上,砂浆内的水汽也有可能透过间隙湿润桷板,日积月累,就会导致桷板因潮湿而腐朽。
3.2传统建筑瓦面防渗漏
传统建筑瓦面常见问题就是防渗漏的时间周期比较短,但这个问题是可以通过加入新工艺和提高施工质量来改善的。而对于文物建筑,只要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保证新工艺信息和原工艺信息划分清楚、互不破坏,且能保护建筑,提高使用舒适性的情况下,现代保护材料的使用也是可以接受。例如传统屋面屋脊部位常年日晒雨淋,难免会出现开裂情况,一旦开裂,渗水情况就比较容易发生,而这一问题,在工程实践中,可以通过在屋脊底部加铅皮来解决。铅皮比较软,弯折方便,所以很适合贴紧瓦片做防水层,而且铅皮不会对屋面瓦件造成破坏,材料划分也比较明显。
与此同时,解决传统屋面的渗水问题也有赖于工匠的施工质量,而现在的工人对传统工艺的继承参差不齐,导致目前施工质量也参差不齐,相比上一辈的工匠,修缮与建造质量往往不尽如意,而且工匠的匠心素质也不如以往,若没有监工的监督,出现偷工减料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所以建筑传统工艺的继承、匠人素质的提升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传统建筑保护问题。
3.3传统建筑防震害
屋顶结构复杂,装饰件多,并且苫背和瓦件等重量较大,因此屋顶地震反应强烈,屋面破坏在地震中发生非常普遍。因此,要加强对木结构历史建筑的保护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做好结构安全普查与抗震鉴定工作。我国木结构古建筑建造年代,结构形式和材料等千差万别。历经长期使用,其当前的结构状态,材料性能等均发生了较大改变。因此,应当牢固确立防震减灾工作“以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尽快开展木结构历史建筑的结构安全普查与抗震性能鉴定工作,以深入评估地震灾害对木结构历史建筑的影响,在现有的保护和防范措施的基础上,研究、制定防护计划与预案。
(2)加强构件间的联系,做好加固工作。无论是屋顶,构架还是柱础,构件间联系薄弱,造成损伤是木结构历史建筑的一个主因。在安全普查与抗震鉴定的基础上,通过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提高各构件间的相互联系,改善工作性能是减轻震害的有效措施。
(3)积极探索新技术在木结构历史建筑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例如有日本采用隔震技术保护历史建筑的先例,近年来国内也有学者开展了采用CFRP等新材料进行结构甲骨的研究。可以通过加大科研投入,探索通过各种新技术手段来提高历史建筑抗震性能。
4保护传承的策略与建议
4.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促进传统建筑保护制度保障
法律是政府部门开展工作、规范社会公众行为的准绳与依据。广州市政府虽然在2014年1月公布了《广州市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保护办法》,但要尽快完善制定实施细则,分解各部门实施细则以及有关业务办理职责、办法,以及相关案件的业务办理规则。
4.2加快普查传统民居,摸清传统民居建筑家底
建议尽快在广州历史城区、历史城镇和古村落内对传统民居进行普查、建档,其中普查的基本内容包括传统民居建筑的属地、建造的年代、所有权、现存状况、建议保护等级,并附以翔实的照片,为每一处传统民居建立纸质和电了档案。对于未被列入文保单位、又有一定文物价值的传统民居,建议由文物部门内部控制为保护对象,并设立相应的保护标志。
4.3纳入国家文保体制,扩大文保适用范围
建议将部分符合文物要求的传统民居建筑纳入保护体系,扩大文物保护单位覆盖范围。广州历史城区内传统民居十分众多,其中有些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承载历史文化信息,也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从整体上来说,竹筒屋就是充分体现了适应岭南湿热气候的建筑形式,也有许多名人居住的传统民居建筑而未纳入文保体系,建议遴选符合文物保护单位要求的传统民居纳入文保体系。
结束语
总的来说,传统建筑是我们宝贵的建筑文化财富,是我们传承文化意蕴和人文风情的桥梁,为了保护其价值,我们可以通过提高施工质量和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来延长建筑寿命,减少建筑损坏的几率,同时传统建筑工艺的继承也是传统建筑保护的重要议题。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M].科学出版社,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编,1985.
[2]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M].科学出版社,马炳坚著,2003.
[3]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M].建筑情报季刊杂志社,程大锦(FrancisD.K.Ching)著,2005.
[4]留学归晋人员对民国时期山西工业建设的历史性贡献[J].王佩琼.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05).
论文作者:肖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9
标签:建筑论文; 传统论文; 屋顶论文; 民居论文; 岭南论文; 瓦片论文; 历史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