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监控与学习监控的培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 要 本文报告的是关于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与学生的学习监控能力的培养研究,在为期三年的研究中发现:通过对教师教育教学的条件性知识和教学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可明显地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水平,进而可促进小学生思维品质与学习方法的提高,促进学生学习监控能力的发展,同时在教学监控与学习监控的培养研究中,探索出一套与学习监控培养相适应的课堂教学策略和课堂教学模式,表明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与学生的学习监控能力是相互促进的。
关键词教学监控学习监控教师学生
一、问题提出
在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形势下,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成为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和实际教学工作者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的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监控能力是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与思维水平的关键因素。所谓学习监控能力,是指学生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的效果、达到学习的目的,而对自己所从事的学习活动进行的积极、自觉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能力。无疑学习监控能力在关于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监控能力也因此被认为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重要途径。
那么,怎样才能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监控能力呢?我们根据自我监控有关理论并结合当前基础教育的实际认为,培养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是培养学生学习监控能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突破口。这里所说的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的积极、自觉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能力。我们从理论上分析认为,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学习监控能力的提高有着直接与间接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意味着教师必须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教育方法,改革和完善教育模式,克服只重教师教而轻学生学、只重知识的传播而轻获得知识方法的指导,强调培养学生应用学习方法、独立或半独立地完成学习过程的能力,这种对教育活动的监控使得教学过程不断得以优化,必然会直接促进学生学习监控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教师教学监控能力与学生学习监控能力都属于个体自我监控能力的范畴,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发展机制和规律,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无疑会给模仿力强的学生提供一个活生生的“榜样”,从而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间接地促进学生学习监控能力的提高。由此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监控能力,可以从培养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入手。
基于上述分析,在本研究中,我们主要探讨两大问题:一是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包括培养的具体措施与方法;二是学生学习监控能力的培养,集中考察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学习监控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二、实验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的被试一个是1992年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共计208人, 其中男生102人,女生106人,这些被试均是本地区按片招生,随机分班的;另一个被试是本校全体任课教师。在本课题研究中,教师既是被试,也是主试。在研究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是被试;在研究学生学习监控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又是主试。
在宣武区教育局及小学教研室有关同志的帮助下,选择了与实验学校校办条件、师资素质、学生素质等诸方面相似或略高于实验学校的另一所小学的教师和相关年级的学生为对照校。
(二)方法
1.培养方式
本研究从小学生心理活动基本规律和发展水平出发,在语文、数学教学活动的自然状态下,结合学科的具体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监控和学习监控的研究、指导。指导老师每周定时深入实验班,对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进行具体辅导、实施和监控。其中特别要求实验教师参与教学监控与学习监控的研究之中,探索与学习监控培养相适应的课堂教学策略及其课堂教学模式。
2.培养内容
本课题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培养。第一方面是培养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具体内容是:(1)教什么。教师学会如何教,首先是教什么。 从现代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来看,其内容强调三点:第一,要结合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这种“双基”性的知识,必须是“结构化”、“概括化”的规律性的知识;第二,要教有关学习策略方面的知识,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独立学习。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关于学习方法的学习;第三要开发学生的智力,核心是抓住思维能力的培养。(2 )如何教。在明确了教什么的基础上,其次就是如何教。在研究中,我们坚持在教和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具体活动过程中,进行教法与学法的研究,逐步实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教师逐步掌握有关学法的知识、策略和规律;在学法指导的同时,我们还十分强调思维能力的培养,真正使学生越学越会学,越学越聪明。(3)怎样学会教。教师怎样学会教, 这是问题的关键,第一,辅导教师系统学习现代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心理与教育科研方法等理论知识,这是现代教师提高教育质量必备的条件性知识;第二,组织、指导教师参与教育改革科学研究活动,把教学研究与教育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在教改实践中,学会不断探索和发现教和学的规律,从而学会如何教。
第二方面是培养学生的学习监控能力。在培养中,也类似地从“学什么”、“如何学”、“怎样学会如何学”三个角度入手。(1 )学什么。首先要学好基础知识,第二要学好关于学习方法的知识,还要学好关于学习过程、自我监控的知识,第三要学好关于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的知识。这些都是学会学习的重要基础和条件。(2)如何 学。根据小学生的知识、经验、智力发展水平,学会学习方法,可分为三级水平,第一级水平是老师讲明一种具体的学习方法或程度,学生就试着用这种方法完成学习过程,并经过多次重复练习,达到掌握这种学习方法。第二级水平是教师不直接给定一个方法,而是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老师的教学方法、步骤或程序,启发学生逐步领悟并概括出老师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学会模仿老师的教法,独立地学习新的内容。第三级水平是学生对自身运用过的学习方法进行加工、筛选,创造出新的学习方法。(3)怎样学会如何学。 一要教师注重学法指导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差异性,二是要提高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控能力,三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非认知水平。需要指出,上述第二方面对学生学习监控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实验教师的中介来实现的。
3.培养效果的指标
本研究中,培养效果的指标如下:
(1)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方面
主要有:1)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条件性知识的掌握水平, 包括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知识的掌握水平、关于教与学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关于学生成绩评估的知识水平;2)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发展水平, 包括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育功效感。
(2)学生学习监控能力方面
选取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方法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监控能力的检测指标。
(3)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本研究中,构建与“学法指导”、“思维品质的培养”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实现教师教学监控、学生学习监控的核心内容。所谓“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或阶段。它是人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革、总结教学而逐步形成的。
以上各指标中,指标1、2分别由有关工具、量表测量而来, 指标3则通过定性总结而获得。
(三)实验步骤
1.在实验开始时,对教师现有素质和学生智力、能力发展水平进行测量(测量工具:北京师范大学编制的教师素质量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量表),由此获得教师素质与学生智力水平的原始数据和资料。
2.在步骤1的基础上对教师进行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为期三年。 其中,不仅对教师进行了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科研方法等理论培养,而且通过改革课堂教学、加强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实验研究,指导、帮助教师探究发展学生智力和学法指导的方法和规律,并通过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学习监控能力的提高。
3.对有关实验结果进行测查、分析和总结。
三、结果分析
(一)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效果
1.教师对于教育教学条件性知识的掌握水平
表1 两校教师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知识水平比较
人数平均分
标准差
差异比较
(n) (X) (SD)
实验校 58 14.52 2.67 Z=13.18
对照校 46 8.25 1.82 P<.001
表1说明, 实验校教师经过三年系统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培训,他们对于这方面的知识掌握水平明显高于对照校的教师,二者差异非常显著。我们认为,学生心理发展方面的知识是教师成功教育教学的前提,只有了解了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才能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达到教学监控的较高水平。
表2 两校教师关于教与学知识掌握水平的比较
人数平均分
标准差
差异比较
(n) (X) (SD)
实验校 58 19.84 2.70 Z=6.55
对照校 46 15.71 3.52 P<.01
从表2可以看出, 实验校教师对于教与学知识的掌握水平与对照校教师比较,差异非常显著。可见,实验校教师在教改实验活动中,重视现代教学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而且效果是明显的。我们认为,教师能否把所学到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知识运用于课堂教学过程,这是教师成功教学的关键,是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突出体现,是改革那些不合理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的不可替代的条件。
表3 两校教师关于学生成绩评估的知识水平比较
人数平均分
标准差
差异比较
(n) (X) (SD)
实验校 58 21.45 3.15 Z=7.34
对照校 46 16.61 3.41 P<.001
从表3可以看出, 实验校教师对于学生成绩评估的知识水平也非常显著高于对照校教师。我们知道,评估学生成绩是科学教学的手段之一,也是衡量教师能否对学生成绩做出科学的评价,有效地利用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是实现教学监控与调节的重要环节。本研究的结果说明,对实验校教师的培养能显著地提高其评估学生成绩的知识水平。
2.教师教学功效感发展水平
教师的教学功效感是指教师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积极影响的信念,也就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高低的主观判断。信心理论研究证明,教师对自己教学效果的主观评价,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成绩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教师的教学动机受其教学结果预期和教学效能预期的影响。教学结果预期是指教师个体对自己的某种教学行为可能导致什么样的教学结果的推测;教学效能预期是指教师个体对自己实施某种教学策略的能力的判断。一般认为,教师对自己有无能力教好学生的主观判断,教师能否建立正确的稳固的自我教学效能感,是他们在教学效果上出现差异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越强,越能更深刻地理解教师的教学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主导力量,教师就越加责任心强,越努力工作,克服困难,满怀信心地帮助每个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教师的教学功效感可以说是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学会如何教、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监控能力、学会如何学的切实可行的办法。
教师的教学功效感包括两个主要成分,即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一般教育效能感是指教师个人对教与学的关系,对教育在学生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和评价。表4结果表明, 实验校教师的一般教学功效感水平明显高于对照校教师,而且,差异非常显著。
表4 两校教师一般教学功效感比较
人数平均分
标准差
差异比较
(n) (X) (SD)
实验校 58 87.00 8.90 Z=4.84
对照校 46 76.0012.20 P<. 01
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高低的判断,是对自己能够给予学生以积极改变的能力评价,是相信自己有教好每个学生的方法和策略的信念。从表5可以看出, 实验校教师的个人功效感水平明显高于对比校教师,差异非常显著。说明实验校教师更加相信自己有能力给学生以积极影响,他们更有足够的信心与耐心,有足够的教学技能和技巧,创造条件,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表5 两校教师个人教育功效感比较
人数平均分
标准差
差异比较
(n) (X) (SD)
实验校 58103.7 15.2 Z=3.42
对照校 46 95.1 10.3 P<0.01
(二)学生学习监控能力的培养效果
在研究中,我们选取学生的智力品质、学习能力的发展,做为学生学习监控能力的重要检测指标。经过三年的实验研究我们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在语文、数学学习中的五种思维品质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如表6。
表6 两种被试五种思维品质发展水平差异比较
从表6可以清楚地看出,在五种思维品质上, 实验班学生的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对比班学生,差异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这说明,小学生的五种思维品质是可以在语文、数学学科教学中得到培养和发展的。由此可见,教师掌握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科学地处理教和学的关系,就能在双基教学中,有效地开发儿童的智力,使学生越学越聪明。
表7 两种被试陈述学习方法差异比较
人数平均分
标准差
差异比较
(n) (X) (SD)
实验校 208 94.85 17.16Z=11.06
对照校 111 10.61 20.72
P<0.001
从表7可以看出, 在学习方法的知识水平以及运用学习方法进行独立学习的能力方面,实验班学生明显地优于对比班学生。这说明,小学生是可以理解、掌握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进行独立学习的。在实验中我们看到,实验校的小学生比任何时候都学得更加积极、主动,学习效果更加扎实、牢固,尤其是逐步学会了如何学习,而且越学越会学。
(三)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实验研究中,我们通过认真的探讨,构建并验证了一些与思维能力培养和学法指导相适应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经实验检验,这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都能比较熟练地操作,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注重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的训练,注重学生五种思维品质的培养,注重教师学会如何教、学生学会如何学的培养,充分调动起了教与学两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了教法与学法的和谐统一,促进了教师教学监控能力与学生学习监控能力的发展,效果是明显的。这些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下:
1.认数教学模式
提出认数课题—→激发认数动机—→提供认数方法—→学生独立认数—→反馈认数效果—→强化思维训练
2.概念学习模式
明确学习目标—→解析例题—→分析概念要素—→概括本质特征—→举例验证—→概念掌握
3.法则课教学模式
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法则方法提示—→学生看书自学—→检查评估—→强化训练
4.独立识字程序
分析音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多重组词—→多重造句
5.低年级看图说文写文教学模式
整体观察,初步感知,概括说—→分步观察,全面概括,详细说—→综合观察,全面概括,连贯说—→联想观察,创造想象,发散说
6.阅读教学模式
整体初读,理清文路—→分步细读,抓住要点—→设点发散,再现情景—→整体精读,概括全文—→创造想象,修改创新
四、讨论
根据本研究结果,结合改革实验中的种种探索,下面就有关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简要讨论。
(一)关于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问题
要提高教育质量,除了从宏观上改革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旧的教育体制之外,还必须从微观上改革教师的教育角色,促使他们从“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化,而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则是实现这种转化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师学会如何教、学生学会如何学的关键。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影响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教师的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个人因素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有成就动机因素、教育理论知识因素和教师自身的教学效能感;环境因素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有师生之间、同事之间、干群之间的支持、互助与合作。
培养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首先,向实验教师反复讲解参加教育科研对教师素质提高的作用,使他们产生并自觉地实现角色改变,真正成长为“科研型”教师;其次,经常地、反复地通过教师自我反馈、专家反馈、同行反馈和学生反馈,促使实验教师更客观地、科学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第三,采用临床指导和专家指导的方法,帮助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情境选用不同的更科学的教学策略,以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关于教师掌握教育教学条件性知识的问题
学生心理发展、教与学、学生成绩评估三方面的知识,是成功教育教学中不可欠缺的条件性知识,这无论是从理论上或是从实践上都是正确的。然而,广大教师对这种知识的掌握都不够好,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本研究中,我们用大量的教育教学事例,说明教师掌握教育、心理学知识在教育教学上的作用,使他们自觉地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几年的实验过程中,能够不间断地、系统地辅导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知识,辅导时直接联系教育教学实际,用参加实验教师的教学实例,做深入浅出的理论分析,并对理论概念下操作性定义,使教师学能所用。在教师队伍中,逐步形成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氛围,这是实现教师角色改变的必要条件,这也是教师学会如何教、提高教学监控能力的理论基础。因此,提高教师掌握教育教学条件性知识的水平,绝不能忽视。
(三)关于培养学生和教师自我效能感的问题
现在的学校教育,最大的缺陷在于只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效果评价,而忽视自我效能感的培养。这个过程中,不少教师和学生较少尝到成功的滋味,而较多地体验了失败的痛苦。因此,这部分教师和学生缺乏自信,对自己的能力估计不足,产生自卑,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师生建立正确的、稳固的自我效能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任务。
五、结论
根据本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本研究的培养措施促进了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具体地说,促进了教师关于教育教学的条件性知识水平和教学自我功效感的提高,其水平均明显高于一般校教师。
2.本研究的培养措施促进了学生学习监控能力的发展。具体地说,通过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促进了小学生思维品质与学习方法的提高,其水平均明显高于一般校小学生。
3.本研究构建并验证了一些与思维能力培养和学法指导相适应并且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4.本研究表明,教师教学监控能力与学生学习监控能力是相互促进的;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监控能力,可从指导教师学会如何教、培养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入手;教师学会教、学生学会学对提高教师教研和科研水平,最终使他们成为“科研型”教师有重要作用,对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独立学习能力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