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分析_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分析_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存在的基本问题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科建设论文,思想政治论文,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是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这门学科是反映社会主义教育性质和中国共产党执政方略的一门重要显学,但由于学科历史短,学科理论不厚实,学科发展中存在一些基本的问题,如对学科归属认识不一致,学科研究失重,学科地位在实践领域受到怀疑等等。正确认识这些问题,不仅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争取学科空间,显现学科价值,凝炼学科精神的应然之举。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历史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两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是一个学科所内含着的两个有着内在本质联系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这个学科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不是一般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而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和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也不仅仅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而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和核心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是“教育”,但它又不是一般的教育,而是政治性很强的教育,是教育的政治性和政治的教育性的有机统一。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实际上是政治与教育的交叉,是政治学与教育学的交叉,是一门政治性、教育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任何一门学科的成长都要经历从自发到自觉,从自在到自为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亦是如此,它经历了由发现阶段到探究阶段的过程。

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理论上形成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成果,实践上对思想政治工作有了更广阔更强烈的需求,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1983年月1日,中央批准的《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中指出“有条件的高等院校都应创办政工专业”,1983年,全国党校系统设了思想政治工作学专业,在军校系统设了军队政治工作学专业。应该说,无论是思想政治工作学专业还是政治工作学专业,都无法简约而精确地表达思想政治工作所具有的价值、核心内涵和基本特质。“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词汲取了思想政治工作学的核心意义,并从教育学和教育工作的视角来探究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着眼于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探索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有效地表达思想政治工作学的本真价值、核心内涵和基本特质。所以,教育部正式确定学科名称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专业名称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其基本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核心内容是政治教育,目的在于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1984年教育部连续发出3个文件,在一部分高等学校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办本科、第二学士学位班、大专起点本科班。1984年,武汉大学率先创办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同年12月,中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在上海正式成立,各省、市、自治区研究会相继成立,一些高校也成立了类似的研究机构。接着,全国众多高校陆续开办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确立了学科与专业的理论框架。1987年12月21日,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普通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本科专科目录》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类”学科门类下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首次将“思想政治教育”列入本科专业目录中;1993年7月,原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教育学学科门类下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类,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998年7月,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在法学门类下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受教育者被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就研究生教育阶段而言,1987年5月29日, 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综合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科学。”要求有关院校在办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培养这方面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造就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人才开辟一条新路”。1987年,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试办了“马克思主义基础”、“中国革命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研究生班。1988年,经过教育部批准,中国人民大学许征帆教授在其“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博士点下设立了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博士研究方向,这是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博士研究方向。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在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下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含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国革命史、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等硕士学位授权点。虽然这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但却为其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立确立了基本的科学研究取向,积累了学科建设的经验,形成了基本的学科建设力量,奠定了学科建设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先声。

1994年,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研和学科建设;1995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原国家教委制定了《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点学科进行建设。1996年,国家正式批准武汉大学、清华大学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博士学位授权点,同年,中国人民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博士点更名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1997年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委颁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 把原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两个学科整合,在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下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受教育者一般被授予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这个学科名称一直沿用至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虽然是一门新生的学科,但却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短短的20年时间内,在全国已有100 多所高校设立了本科专业、硕士点,近30所高校设立了博士点,学科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从低层次到高层次,从分散到整合,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理论探索、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结构合理、层次齐全、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三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点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学科点的设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历史发展看,如果说自1984年思想政治教育学得以创设以来,至1997年6月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完成了“发现阶段”,那么,1997年后则进入了“探究阶段”。从1998年起教育部社政司组编并陆续出版的一套12本的教材推动了探究的发展,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三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国家级重点学科的建立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探究的阶段”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学科归属上认识不一致

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历史短,而且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学科基础上整合而成的,学科成立时期的前期理论准备工作不算充分;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本身覆盖面广;由于各个高校的学术研究历史、学科研究力量不一致,学科建设的重点不一致,使得有的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面研究强一些,有的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研究力量强一些,导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内涵、外延的理解有差异。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和核心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揭示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和教育的途径、方法等客观规律,所以,应归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落脚点,应归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更名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因为:其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间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通过思想理论的灌输教育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从实质上说进行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其二,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上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含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名称更准确、简明、更宽泛;其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学科与教育学科的交叉学科,旨在通过教育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其灵魂特征是“教育”,所以,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更名为思想政治教育更能体现其学科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目前,关于其学科归属仍然争论不休。

(二)学科研究上失重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上,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两张皮”现象,学科研究要么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要么着眼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上进行研究的并不多;二是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的关系是教育活动与所教内容之间的关系。当前,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是相当丰富的,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研究是相当薄弱的。应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研究群体主要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教师,可这一群体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即讲授哲学的主要研究哲学问题而不是去研究如何教授哲学的问题,讲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的主要研究政治经济学的问题而不是去研究如何讲授政治经济学的问题,也就是说,他们进行的是专业研究而不是教学研究或教育研究。研究群体研究方向的偏向,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相当薄弱,在学校教育阶段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之间如何衔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教学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评价问题、课堂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问题等方面研究相对欠缺,有些问题还是空白。

(三)学科地位上名实不符

有为才有位,无为就无位。由于研究的缺失,使得学科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现象,一方面,每年每个学科点都会有大量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但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去指导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却缺乏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另一方面,现实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大量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问题,又缺乏理论的论证和说明,显得这门学科“空疏无用”。

由于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暂时处于低潮,出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危机,很多人怀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性,对这一学科存在轻视甚至歧视现象,不仅自然科学研究者轻视它;而且文史哲蔑视它,教育学、法学、社会学、伦理学漠视它,使得学科发展的空间受到挤压甚至打压,在职称评审、课题评审、成果评奖等方面往往受到不公平待遇。以致于让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人本身也产生了一定的自卑心理,对学科发展前景不自信、不信任,表现在: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人要么是不得已而为之,一旦相近学科有发展机会马上就转岗,要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庸俗化,将那些找不到学科归属的人统统塞进这个学科,或者认为什么人都可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什么人都可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评头论足”,这样的“箩筐”学科与其应有的地位、功能是不相称的,也不利于学科的生存与生长。

标签:;  ;  ;  ;  ;  ;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分析_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