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肝动脉灌注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护理方法研究论文_白云

(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 山西临汾 041000)

【摘要】目的:探索经皮肝动脉灌注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护理方法。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中晚期肝癌40例患者(在2017年2月16日至2018年2月16日期间选取),采用计算机分组模式,首先对两组进行经皮肝动脉灌注栓塞术治疗,随后观察组进行全面性护理干预,有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有20例。结果:观察组应激反应率(5.00%)、护理满意度(100.00%)、不良反应发生率(5.0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面性护理干预用于实施经皮肝动脉灌注栓塞术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中效果显著,方可改善预后。

【关键词】经皮肝动脉灌注栓塞术;中晚期肝癌;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3-0241-02

肝癌属于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由于早期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不易引起患者自身重视,从而导致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均为中晚期,目前常进行经皮肝动脉灌注栓塞术治疗,其具有疗效高、安全性高、作用性强等优势,随着研究报告的增多,其治疗效果已得到论证、确定,但部分患者容易在术后诱发腹痛、胃肠道反应,因此还需加强护理干预,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而本文旨在探索不同护理方式在中晚期肝癌患者中的价值性,如下文所述。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将40例在2017年2月16日至2018年2月16日期间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作为本次实验人员,采用计算机分组模式,各有20例。入选标注:(1)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肝癌,且均处于中晚期;(2)患者均存在手术适应证;(3)患者均自愿加入本次实验;(4)患者均无凝血功能障碍现象;(5)患者均能够完整代表自我感受;(6)患者均无精神家族史。

观察组平均体重(54.12±2.65)kg,平均年龄(65.27±3.66)岁,11例为男性,9例为女性;疾病类型:4例为转移性肝癌,16例为原发性肝癌。

对照组平均体重(54.56±2.94)kg,平均年龄(65.53±3.41)岁,12例为男性,8例为女性;疾病类型:3例为转移性肝癌,17例为原发性肝癌。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存在对比性,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经皮肝动脉灌注栓塞术治疗,在经皮穿刺股动脉前,需消毒腹股沟处皮肤,首先引入导管和导丝,并将导管插至肝总动脉或腹腔动脉,首先观察肝脏病变的血供、性质、大小、部位等情况,随后将导管移至肝左动脉或肝右动脉。完成置管工作后,便可将化疗药物注入,然后注入栓塞剂,且进行造影复查,停止栓塞标准:肿瘤供血动脉已完全阻塞。术后穿刺部位使用无菌纱布包扎、加压,且保持绝对卧床24小时,并对穿刺部位使用沙袋压迫6~8小时。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叮嘱患者保持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饮食原则,且禁止食用生冷刺激食物,同时加强健康知识宣教、用药指导。

观察组采用全面性护理干预,主要内容:

(1)术前护理:①术前准备:在实施经皮肝动脉灌注栓塞术前,需进行碘过敏试验,且叮嘱患者保持禁食禁水状态四小时,在双侧腹股沟区做好备皮工作,且准备好吸痰器、氧气等急救药品和用品,同时还需进行B超、CT检查,确定病变范围,选择性进行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血常规、甲胎蛋白、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②心理疏导:由于患者对经皮肝动脉灌注栓塞术相关知识不了解,容易出现抵触、不安、焦虑、紧张等情绪,对此护理人员需注意与患者交流,耐心解答其心中疑问,并组建病友交流会,从而营造良好的科室氛围,接触患者思想顾虑[2]。

(2)术后护理:①生命体征护理:加强患者皮肤感觉、温度、颜色等肢体远端血液循环情况观察,且根据病情,每隔2~4小时测量一次,加强脉搏、血压等指标的观察,注意穿刺部位有无血肿、出血等现象;②腹痛:大部分患者术后均存在疼痛症状,此时护理人员可通过音乐疗法、放松疗法,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疼痛感,对于疼痛严重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哌替啶或曲马多等镇痛药物;②肝功能监测:加强患者血清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指标的监测,且加强白蛋白、甘利欣、泰特、肌苷等护肝药物治疗,同时为了防止感染、高热症状发生,还需加强抗生素的使用;③不良反应护理:a肾功能损害:由于经皮肝动脉灌注栓塞术可对肾功能造成损害,对此还需鼓励患者多饮水,且加强患者尿量、尿性质、尿颜色等症状的观察,若患者出现血尿、少尿现象,需立即通报,且给予利尿补液治疗;b出血:为了防止伤口出血,还需使用沙袋对局部进行压迫。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医疗纠纷率、应激反应率、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实施统计学SPSS21.0软件处理,当对比值具有统计学意义时,用P<0.05表示。

2.结果

观察组实施全面性护理干预后,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肝癌属于恶性肿瘤,目前常实施经皮肝动脉灌注栓塞术治疗,其能够阻断肿瘤血供,且通过注入化疗药物,能够减轻患者痛苦和化疗引起的全身反应,提高局部药物浓度,直接杀死肿瘤细胞,但由于患者对疾病的不了解,担心其危及自身生活质量和安全,从而容易出现焦虑、不安、抑郁、烦躁、抵触等心理,增加术前应激反应,最终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对此我院进行了全面性护理干预,其能够保证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增强患者对治疗自信心,减轻术前应激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同时还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避免术后发热、胃肠道反应、腹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预后,从而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和依从性,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利于医院的日后发展。

总而言之,全面性护理属于新型技术,具有系统、合理、针对性,用于经皮肝动脉灌注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中,方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应激反应,增加患者满意度,加快病情恢复速度。

【参考文献】

[1]田素红,周士琦,张万壮等.三丙烯微球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全程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0):51-53.

[2]吕荣德,乔玉宁,倪娜等.经动脉导管灌注化疗栓塞术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回输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7):46-47.

论文作者:白云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1

标签:;  ;  ;  ;  ;  ;  ;  ;  

经皮肝动脉灌注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护理方法研究论文_白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