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友
(龙泉驿区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108)
【摘要】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10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各36例,给予甲组患者干扰素治疗,给予乙组患者炎琥宁治疗,丙组患者采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对三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甲组与乙组患儿在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两方面,都没有明显差异,没有可比性(P>0.05);丙组患儿在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两个方面,分别和甲组、乙组对比,均要优于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手足口病患者使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能够迅速退热,增强患儿食欲,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干扰素;炎琥宁;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3-0037-02
在临床上,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流行性疾病,主要发病人群为5~12儿童[1]。小儿手足口病主要是由肠道系统中的病毒及细菌引发的,具体临床症状包括身体发热、手、足、口三个部位出现水泡或者疱疹[2]。手足口病的症状较轻,然而若救治不及时,会造成严重的问题,更甚者会导致患者死亡。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做为探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的研究对象,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的108例都是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对所有患儿进行检查后,确定没有一例患儿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并发症,也不存在先天性疾病的现象。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甲组、乙组、丙组,每组有36例患儿。甲组患者中,男性患儿和女性患儿分别为20例、16例,患儿年龄为16.4~53.8个月,平均年龄为(36.9±0.3)个月;乙组患儿中,男性患儿和女性患儿分别为19例、17例,患儿年龄为16.8~54.3个月,平均年龄为(37.4±0.2)个月;丙组患儿中,男性患儿有21例,女性患儿有15例,患儿年龄为17.1~54.9个月,平均年龄为(38.1±0.2)个月。各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甲组:给予甲组患儿干扰素治疗,严格遵循8万IU/kg的用药标准,一天一次[3]。
乙组:给予对照组患儿炎琥宁治疗,保持10mg/(kg?d)的用量标准,一天一次。
丙组:首先给予丙组患儿8万IU/kg的干扰素,然后将100ml的5%葡萄糖与10mg/(kg?d)炎琥宁混合,再进行静脉滴注,一天一次[4]。
1.3 效果判断标准
将所有患儿用药后的退热时间、疱疹消除时间、口腔溃疡痊愈时间、住院时间记录下来,并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显效:在治疗后两天时间内,患儿不再发热,口腔溃疡变小、变浅,口腔疼痛逐渐消失,食欲明显增强,三天内基本恢复;有效:在治疗后2~3天时间内,患儿不再发热,口腔溃疡变小、变浅,口腔疼痛逐渐消失,食欲明显增强,五天内基本恢复;无效:治疗后三天时间内,患儿口腔疼痛、食欲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仍然发热,五天后溃疡没有愈合。
1.4 统计学的方法
汇总处理三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后,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其进行处理,其中用x2来检验组间率对比,用率(%)来表示计数资料;若P>0.05,那么差异就没有可比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表现
由表1可以知道,甲组和乙组在手足疱疹消除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四方面都没有明显差异,可比性不强(P>0.05);甲组和丙组在手足疱疹消除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四方面进行对比,丙组都比甲组花费的时间少,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各项数据与乙组对比,明显优于乙组,具有可比性(P<0.05)。
3.讨论
1957年,在新西兰发现了一种新型的传染病—手足口病,引发该病的肠道病毒多达二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为肠道病毒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手足口病普遍在儿童群体中传播,在患者身体中的潜伏期是2~7天,通常情况下,患者的病程为5~10天,若是重症患者,病程则会延长数天。如果患儿的病情较轻,那么能够获得良好的预后;如果患儿病情过重,那么患儿的预后较差。干扰素是借助DNA重组技术形成的水溶性蛋白质,其与特殊膜受体结合之后,能够抑制病毒细胞复制病毒,促进患儿恢复。炎琥宁是从穿心莲中提出来的一种物质,能够对肌苷酸生成鸟苷酸的过程进行阻断,阻止病毒合成DNA/RNA。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为97.2%,单一用药的甲组和乙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72.2%,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明显要优于单一用药的效果,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对小儿手足病患者使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能够缩短治疗时间,改善预后,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戴蔷蕾,李晶.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1(01):12-14.
[2] 邬金凤.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36):26-28.
[3] 郭红,董丽滨,房丽丽.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01):213-214.
[4] 吕玲.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7):673-674.
论文作者:曾文友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月第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8
标签:患儿论文; 手足论文; 干扰素论文; 小儿论文; 时间论文; 患者论文; 甲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2月第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