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会计发展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对策论文,管理会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约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短短20年时间,管理会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很多事实证明我国管理会计已逐步从数量、定额管理过渡到成本、价值的管理,从项目、部门管理演变为全面管理、战略管理。随着理论研究的拓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现代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呈现出日趋融合之态势,人们的目光已从过去转向现在和未来,开始用全局的观点、战略的眼光进行财务活动管理。管理会计的发展对于指导和改进我国经营管理、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管理会计在中国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毕竟不长。立足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目标,我国管理会计尚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研究范围、实践应用等方面更待完善和充实,还存在较大的发展余地。此外,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脱钩现象较严重。从本质上来说,管理会计是为内部管理服务的,不注重管理会计的应用,很难说其管理工作会有多大成效。
1 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
中国管理会计在步入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新世纪之时,国内会计学术界正高度关注和重视着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在考虑我国未来管理会计发展时应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1.1 关注国外管理会计发展的一些显著变化
近十几年来信息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管理会计知识体系提出了严峻挑战。最早提出管理会计已面临严重危机的是美国的Johnson和Kaplan教授。他们于1987年合写的《相关性消失了——管理会计的兴衰》一书震动了西方会计界。他们认为,应改变管理会计从属于财务报告而与规划和控制不再相关的现状。现行的管理会计体系应有一个根本性的变革,才能符合当今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发展的现况。近十几年来,西方管理会计还产生了一些分支学科,如:作业成本管理会计、适时制生产系统、制造资源计划等。另外,在关注世界先进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时,尤其应关注与我国法律环境背景相近的德、法管理会计模式。
1.2 建议成立中国管理会计师协会并实行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
美、英等国都有管理会计师协会,其成员来自学术界和实务界。管理会计师资格的取得都需经过严格的考试,取得资格后,仍需接受继续教育。在这方面,我们应尽早赶上。我国《会计研究》杂志也发表管理会计方面的研究成果,但按国外经验,有必要创办管理会计专业杂志。
1.3 典型案例研究将是我国未来开展管理会计研究的发展方向
典型案例研究是国际管理会计研究发展的方向。在国外,这种典型案例研究是由学术界和实务界人士共同完成的,其成果体现为管理会计教材中的问题、案例或发表在有关专业杂志上。由于我国缺少管理会计职业组织,学术界和实务界沟通交流较难,因而亟需有关会计职业组织(包括现在的中国会计学会和将来的中国管理会计师协会)加强与实务界的联系,尽早完成一批具有行业特点的、既有理论性又有可操作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
1.4 管理会计理论体系问题
西方国家不重视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研究。我国迄今也未形成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有人认为没有必要。但李天民教授认为:“管理会计是一套由前后一致的管理会计对象、职能、目标、概念、假设、原则和方法体系所组成的一个概念框架,并以此来解释、评价、指导、开拓和完善管理会计实务”。具体来说,可包括:管理会计目的、管理会计信息使用者、管理会计原则、管理会计方法等。
1.5 中国是否制定管理会计准则
制定管理会计准则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中国是否制定管理会计准则?这是1999年10月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及应用专题研讨会”上议论很多的问题之一。会上有3种意见:势在必行、时机未到、没有必要。但一致认为,指导和规范是必要的。赞成者设想,准则应包括11个方面内容:管理会计定义及基本活动、管理会计基础工作准则、单位内部实物控制准则、内部会计控制准则、会计预测决策准则、预算管理准则、成本会计准则、责任会计准则、会计政策制定及执行准则、会计组织职责准则、管理会计实务评估准则。他们主张管理会计准则的制定思路是:案例研究→实务指南→准则;不赞成者则主张:案例研究→指导性行业管理会计规范,即不产生规范性准则。笔者同意后一种思路,并认为,在我国财务会计准则体系和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初步建立起来后,再制定管理会计准则为宜。
1.6 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
战略管理会计是传统管理会计为适应剧烈变动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全球性市场竞争而产生的一个会计新分支。关于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前景,一般均认为有必要对其理论和方法加以系统研究,同时也有人认为,它在我国实际上已有应用,只是应用的水平不高;但也有人认为,在中国,实际应用条件尚不成熟。战略管理会计与其说是一种方法,倒不如说是一种观念,无论条件是否成熟,都需要首先在学术界和实务界树立起这样一种新观念。
1.7 市场经济越发展管理会计越重要
这已成为国内外会计学界的共识。在我国目前尤其如此。著名的管理会计学家、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Chee Chow教授在’99上海中国会计学博士生联谊会上曾说:“中国目前最需要的其实是管理会计而非财务会计。”著名的实证会计鼻祖、罗彻斯特大学的Ray Ball教授在不久前谈论中国会计问题时也曾明确指出,建立旨在向国际会计惯例靠拢的财务会计准则其实只是中国国内会计问题的一小部分,中国国内会计问题的大部分是解决国内企业的管理问题。的确,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规范的以对外报告为主的财务会计,但资本市场的繁荣更需要先进的以对内管理为主的管理会计。国企改革的艰难和前景从一个侧面昭示了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巨大空间。中国会计学会加大管理会计研究力度是大势所趋。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市场经济越发展,管理会计越重要。
1.8 网络时代将使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分久必合”
强大的现代信息科技的支持不仅能使以往复杂得令人望而却步的许多管理会计模型、方法(如果其本身是科学的话)的运用成为轻而易举之事,而且能使许多财务会计信息、管理会计信息和其他非会计信息构成资源共享、多元实时的信息系统。德国管理会计中对现行成本信息的重视实质上代表了环境变化对会计(也包括财务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的日益增长的要求。实践证明,传统财务会计也势在必改,例如计量属性和业绩报告等等,故有人认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有可能“分久必合”。
2 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
大体说来,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应是理论体系逐步完善化、实践应用灵活化、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化、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领域的作用明显化。
2.1 成本计量目的多无化和成本概念结构多维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企业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企业面临市场经营、产品开发等经营管理问题,其成本控制、成本考核分析各方面的成本问题越来越多,成本管理的目标也自然发展为预测、决策、计划、核算、控制、考核和分析等为一体的多元化体系。为满足预测、决策和计划等成本管理要求的计量目的,预计成本分为边际成本、差量成本、机会成本、固定和变动成本、目标成本等。而为满足控制、考核和分析等成本管理要求的计量目的,则要求建立正确的计划成本、标准成本、目标成本、责任成本等成本计量制度,同时还要求成本计量能获取企业以前年度成本资料和国内外同类行业的成本资科等。多元成本计量目的要求相应建立多维成本概念,正如杨纪瑰教授所述:“服务于不同目的,采用不同方法和包括不同范围所进行的成本计算的结果,就可能产生不同的成本概念和成本数字。”在管理成本的大框架下,各种成本的涵义和外延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发展。
2.2 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将成为应用主流
目前理论界对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已有定论,但尚未形成系统的体系,在实际应用中也仅应用在少数制造行业中。事实上,作业成本法同样适用于非制造行业如金融保险业、商业、医疗卫生业等行业。目前,我国许多企业都是采取多品种、小批量方式生产,以这些企业为试点单位并随着企业自动化程度提高以及会计和管理人员成本管理观念及水平的提高,市场的不断成熟与完善及大范围推广运用,形成全国范围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这不但能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且有利于制订科学有效的经营决策、投资决策,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增加企业价值,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作业成本法势必成为我国未来成本管理的核心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一项产品的完整生命周期过程中,作业成本法主要实施于后半段(生产、客户服务),而目标成本法主要实施于前半段(设计、开发研究等),其特点为:顾客导向以求竞争优势;以市场价格为上限,谋求成本降低;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初期阶段使设计者注重成本的降低;采用超级团队方式帮助各部门管理者在未开始生产产品前就衡量产品的功能、消费者需要、产品的成本和利润;采用价值工程等方法去维持产品功能并降低产品成本。传统的目标成本法在我国过去用得较多。目前,企业的战略观念和管理范围也正在发生较大的改变。企业设计部门和产品开发部门已逐渐认识到产品以质量取胜,以功能争优的开发策略。
2.3 价值链分析
随着全球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我国为了适应这种竞争的需要,战略管理思想应运而生。目前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战略管理在理论研究上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国内外均出版了许多专著和论文。但在实践运用中,较少涉及战略成本管理。
从作业管理的实质来看,作业管理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从外部顾客的角度出发,尽量通过作业为顾客提供更多价值;二是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尽量从顾客提供的价值来获得更多的利润。为此,企业必须通过作业链分析,确定增值和非增值的作业;而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运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示。价值链不仅包括企业内部各链式活动,而且更重要的是,还包括企业外部活动,如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与顾客之间的关系。
综观国内刺激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发展的战略,不难看出:价值链分析正是为这一战略目标服务的。通过价值链分析各种活动的消费关系、依存关系,可以分析企业自有及企业之间的价值创造活动,提高企业的战略地位,实现国家宏观管理目标。价值链分析将是我国管理会计走向战略成本管理的关键一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价值链分析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4 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的平衡成为管理会计中绩效考核的重要干段
长期以来,杜邦评价指标体系在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应用较广,其中投资报酬率指标已成为引导企业投资、筹资、收益分配的有力工具,因而高投资报酬率也往往成为绩效优良的代名词。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部门体系的日益庞杂,报酬率指标呈现出较大的局限性。投资报酬率有时甚至带来错误的信号,可能掩盖某些部门的实际业绩,并使人们注重相对率的计算,忽视对业绩进行绝对金额的评价。如许多上市公司的股价并不因其投资报酬率的高低而出现同向变动。这说明投资报酬率作为绩效衡量的唯一指标的弊端已日益暴露出来。此外,只注重投资效果,忽略顾客满意度、产品质量水平、市场占有率等其他方面也是违背绩效评价的初衷的。未来管理会计中,人们将从价值链分析着手,将财务指标如投资报酬率、剩余收益(或经济增值额)和顾客满意度、生产过程质量周期控制,学习和成本等非财务信息相结合,朝着综合绩效考评的方向发展。
3 针对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1)开展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研究,制定管理会计准则。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是对管理会计问题的本质与规律的认识,是探讨其他会计理论问题的基础。因此,我们应结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同时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建立管理会计准则。管理会计准则是管理会计实践依据的法则和标准。
(2)拟定管理会计实务的基本框架。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目前相当数量的企业及其会计人员还不能独立地设计出一整套可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的管理会计应用体系,还不具备直接根据普通管理会计教科书系统、自如地开展管理会计实务的能力。因而,管理会计要想在实践中得到推广与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及时地将实践中的成功经验进行科学、系统地归纳总结,因此,有关部门在做好应用管理会计的宣传、教育的同时,应尽快拟定出管理会计实务的基本框架。
(3)抓好管理会计基础教育。一门学科成熟的最主要标志是具有一套完整、系统、规范的教材,这是我们应用管理会计的前提条件。因此,有关部门应组织编写队伍,编写出适合各个不同层次需要的、规范实用便于操作的教材,并以此为指导,展开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与研究。
(4)努力提高企业决策者与会计人员的素质。企业经营决策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因此有必要提高企业领导者的科学文化素质,有了懂管理的领导及队伍还不够,企业还要有精明强干的管理会计人员,进而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与业务素质,这才能使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得到有效的应用与推广。
(5)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从组织方面应建立中国管理会计师协会,作为专门研究管理会计的权威性机构,创办管理会计刊物,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各项研究活动,并根据发展需要调整研究方向,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
(6)大力开发管理会计软件,使管理会计逐步向电算化方向发展。管理会计要运用一些比较复杂的计算分析方法,采用计算机可保证运算的准确性,可减少大量的工作量,使管理会计人员能准确、及时地为企业领导者提供预测、决策等方面的信息,满足企业领导决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