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家训: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桥梁论文

传统家训: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桥梁论文

传统家训: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桥梁

李庆勇

(济宁学院 社会科学部,山东 济宁 273155)

[摘 要] 传统家训是连接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一座桥梁。传统家训通过道德思维方法和价值取向的宣扬,将儒家伦理变为家庭道德,运用通俗易懂的形式传播高雅文化的内容,为精英文化向民间文化的深入开辟了道路,实现了精英文化向民间文化的下移。传统家训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将流于社会上层的精英文化,以灵活易懂的方式嫁接到民间,注重其思想、内容、方式的通俗性,以简洁的语言阐明义理,以具体的事例证明义理,极力使经典通晓易知,便于理解记忆,实现了民间文化对精英文化的承接。传统家训通过精英文化的渗透和民间文化的对接,建立起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互动机制。

[关键词] 传统家训;精英文化;民间文化

中国传统家训是儒学深入家庭的表现形式,它以儒学为理论基础,推动儒学在基层的传播与创新,使儒家思想从庙堂之高转入江湖之远,并在社会中发挥教化与规范作用,为构建与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发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家训根植于家庭,立足于基层,属于民间文化,儒家思想是传统社会的正统思想、官方思想,是国家治理、社会规范的指导思想,属于精英文化。传统家训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将儒家伦理变为家庭道德,使儒家思想更能贴近百姓生活,精英化的儒学通过家训从书斋走向社会,经过进一步地的吸收和转化,内化为民众的个人意识和自觉的道德追求,形成家庭色彩浓厚的民间文化,传统家训为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联系与交流架起一座桥梁。

一、促进精英文化向民间文化的渗透

儒学独尊的地位确立后,解说儒家经典的人愈来愈多,儒学变得高深莫测,成为高山流水的精英文化,儒学通向民间的道路被阻隔,而儒学又不能弃之不用,必须开辟蹊径,将之流传大众,遗给子孙,家训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将儒家文化普及到下里巴人,实现了精英文化向民间文化的下移。

儒家思想特别重视伦理秩序,这一规范几乎在所有的家训中都有所体现。传统家训致力于将儒家的高雅文化变成家庭的通俗说教,对儒学艰涩难懂的语言加以解释,使之通俗易懂,扫除精英文化下移的壁垒。如颜之推在家训中对孔子“奢则不逊俭则固”的解释,就是将儒家精英的需求变成了普通百姓的要求,其《颜氏家训》言:“孔子曰:‘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奢则施,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生民之本,要当稼穡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爰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殖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今北土风俗,率能躬俭节用,以赡衣食;江南奢侈,多不逮焉。”[1]再如薛瑄在家训中对儒家“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伦理而已”的阐发,就是将精英思维变成家庭思想,《其诫子书》言:“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伦理而已。何为伦?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五者之伦序是也。何为理?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者之天理是也。于伦理明而且尽,始得称为人之名,苟纠伦理一失,虽具人之形,其实与禽兽何异哉?”[2]

在道德的行为模式上,儒家确立了推己及人、待人如待己的原则。传统家训将忠恕之道当做人际关系的原则,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正人正己,推己尽己。这是儒家思想精英文化中君子原则的道德标准,这个标准经过家训的演化、演绎成为家庭成员的做人守则。范纯仁在家训中自称平生所学得“忠恕”二字,一生受用不尽,因此以忠恕戒子弟,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别人宽容,其《戒子弟言》言:“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3]方孝孺在家训中强调不能只顾自己享受而忽略他人的感受,其《家人箴》言:“己之温,思人之寒;己之安,思人之艰。”[4]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网购”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日常消费的主要方式之一,互联网模式提供中药服务,受到公众的青睐,“网订店送”、“网订店取”方式销售药品已成为互联网模式下的新热点,其特色优势是通过集中审核电子处方并统筹药店,特别是连锁药店之间调剂与配送药品,实现“就近取药”、“就近送药”。随着二维码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公众只需要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获得该药材的来源、药用属性等知识,有利于药材真伪的判断,也有利于中医药资源的统筹与应用[4] 。

民间文化要想攀仰精英文化,并不能生搬硬套,而应该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其落地生根,家训就很好地实现了这一功能。传统家训将精英文化变得接近普通人的生活,然后为普通人吸收这种文化开辟了一条途径,并在其间扮演着教科书的角色,这部书脱胎于精英文化,但又不能完全等同于精英文化,它身上散发着民间文化的气息,已经属于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如孔臧在家训中用儒家勤奋观教育儿子,为通俗易懂,以水滴石穿、蠹虫穿木为喻,说明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的道理,家庭色彩很是浓厚,其《戒子书》言:“人之进退,唯问其志,取必以渐,勤则得多。山霤至柔,石为之穿,蝎虫至弱,木为之弊。夫霤非石之凿,蝎非木之钻,然而能以微脆之形,陷坚刚之体,岂非积渐之致乎?”[9]再如彭端淑在家训中为教育子侄坚定求学意志,以四川两个和尚朝南海的故事作比喻,生动形象地论述了难与易、聪明与昏庸之间的辩证关系,并指出难与易、聪明与昏庸都是可以转化的,转化的条件就是人们的主观努力,以此勉励子侄勤学上进,感情色彩也很浓厚,其《为学一首示子侄》言:“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10]

家训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将流于社会上层的精英文化,以灵活易懂的方式嫁接到民间,这种结合实际的现身说法,感人之力至深,使民众更容易接受,因而使民间文化承接了精英文化的下移。

传统家训,立足平常生活,语言朴实,道理浅显,摈弃空洞的说教,散发着鲜活的生活气息,容易懂,容易学,容易做。朱仁轨在家训中阐发谦让思想,以让路让田作比,言简意赅,寓意深刻,易于理解,其《诲子弟言》言:“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13]杨继盛在家训中阐发节俭之义,从衣服、饮食入手,语言朴实,贴近生活,其《杨忠愍公遗笔》言:“衣服要朴素,房屋休高大,饮食使用要俭约。休要见人家穿好衣服便要做,住好房屋便要盖,使好家活便要买,此致穷之道也。”[12]220于成龙在家训中阐发孝的理念,语言直白,情真意切,感染力强,其《于清端公治家规范》言:“孝为百行之原。父母生儿,能有几个身显荣亲的?就是力田、贸易、肩挑负贩者,皆可随分养亲,但要把父母时时刻刻放在心里。读书明理者,以养志为先,愚夫俗子,亦勉力养其口体,依依膝下,始终孺慕。如有不孝,族人公罚。”[14]

可见,以儒家思想为奠基的精英文化通过家训的形式变为民间的万家灯火,家训在承接精英文化的时候,并非全盘照搬,而是不断地吸收、消化,将高雅之堂的精英文化通过长辈的谆谆诱导、兄长的殷殷叮咛表达出来,对家庭成员进行思想的引导,具有亲和力,通过家训的熏陶,精英文化在家庭落地生根,发展为民间文化。

二、促进民间文化对精英文化的承接

精英文化通过家训的诠释,由高深的道理变为通俗的生活,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走入寻常百姓家,进而走进普通人的心中。儒家思想提倡俭以养德,精英文化因而重视节俭意识,这种意识非常适合大众需要,所以很多家训提出各自的节俭思想和不同的节俭方式,精英文化的俭德走入千家万户。如司马光在家训中提出生活所用以称家之有无为量,其《涑水家仪》言:“凡为家长,必谨守礼法,以御群子弟及家众。分之以职,授之以事,而责其成功。制财用之节,量入以为出,称家之有无,以给上下之衣食及吉凶之费,皆有品节而莫不均一。裁旨冗费,禁止奢华,常须稍存赢余,以备不虞。”[7]再如朱柏庐在家训中提出平心忍气、量力举事、节衣缩食三个节俭途径,其《朱子治家格言劝言》言:“俭之为道,第一要平心忍气。一朝之忿,不自度量,与人口角斗力,构讼经官。事过之后,不惟破家,或且辱身。第二要量力举事。土木之功,婚嫁之事,宾客酒席之费,切不可好高求胜。一时兴会,所费不支,后来补苴或行称贷,偿则无力,逋则丧德。第三要节衣缩食。绮罗之美,不过供人之叹羡而已,若暖其身,布素与绮罗何异?肥甘之美,不过口舌间片刻之适而已,若自喉而下,藜藿肥甘何异?人皆以薄于自奉为不爱其生,而不知是乃所以养生也。”[8]

在道德的价值取向上,儒家确立了个人服从整体的规则。传统家训在家庭道德原则中,将家庭利益及国家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确立了先国后家再自己的利益顺序,这是儒家整体思想的反映,也是精英文化大局意识的体现,它通过家训成为家庭成员的道德操守。许相卿在家训中告诫家庭成员要以保国安民为己任,其《许云邨贻谋》言:“士幼而绩学业,以尧舜君民为志。壮而入仕,固当不论崇卑,一以廉恕忠勤、报国安民为职,持此黜谪何愧?如或贪酷阿纵,负国辱家,贵显只重罪愆,合宗告祠削谱,勿齿于族。”[5]孙奇逢在家训中告诫家庭成员要以家国利益为重,不能为了一己之私而做出损害国家、家庭利益的行为,其《孝友堂家训》言:“示应试诸子孙曰:涿州史解元家,子弟赴试,老者肃衣冠设席以饯,命之曰‘衰残门户,赖尔扶持’,今老夫所望于尔辈扶持者,又不专在此也。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所谓添一个丧元气进士,不如添一个守本分平民。”[6]

传统家训结合现实生活为精英文化注入百姓气息,通过家庭成员对家训的遵守履行儒家的道德要求,其实也就跟随了精英文化的步伐,通过把家庭成员打造成道德君子的方式把个体输送进精英阶层中,这是民间文化积极融入精英文化的一种体现。如儒家仁义的思想,这是精英文化的核心,同样也是民间文化的追求,传统家训为二者的贯通不断地穿针引线。传统家训强调儒学的重要性及对道德培养的重要意义,并提出道德修养的具体方法,以此培养家庭成员的君子风度和淑女典范。柳玭在家训中指出儒学为道德之源,其《柳玭家训》言:“不知儒术,不闲古道,懵前经而不耻,论当世而解颐,身既寡知,恶人有学。余自幼奉严训,实自恳剋,不敢以资冒明进。分为州邑冗吏,未尝以一言求伸于公卿间。今优游清切,乃逾心期,至于披阅坟史,研味秘奥,犹惜寸阴,不知老之将至。噫!君臣父子之道,礼乐刑政之规,在于儒术,是乃本源。”[11]108陆九韶在家训中指出孝悌忠信的道德培养离不开儒学经典,并以儒家的要求培养家庭成员的德行,其《居家正本制用》言:“古者生民,八岁入小学,至十五岁,各因其材而归之,四民秀异者,人大学而为士,教之德行。愚谓人之爱子,但当教以孝悌忠信,所读须六经、论、孟,明父子、君臣、夫妇、昆弟、朋友之节,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以事父母,以和兄弟,以睦族党,以接邻里,使不得罪于尊卑上下之际。”[15]

可见,传统家训对儒家思想的阐发,使精英文化下移到普通家庭中,被家庭成员接受和遵守,影响到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而也影响了社会秩序与风气。精英文化渗透到民间文化的最小的细胞中,经过不断融进,有的已经变成了民间文化的一部分,从而实现了精英文化进入寻常百姓家的目的。

家训编撰的时候,不像穷经为生的人那样,寻章摘句,穿凿附会,而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将儒学通俗化,极力使经典通晓易知,以便理解记忆。家训注重以事证理,先以简洁的语言阐明儒学义理,再结合具体事例证明其正确性,使家庭成员能够明白易懂,这也使儒学要义能够为家庭成员尤其是读书较少的女子便于理解和接受。柳玭在家训中告诫子孙要有家风、守家法,就以先祖柳公绰为例,通过其家居生活的点点滴滴,教育家庭成员以此为榜样,家庭色彩十分浓厚,其《柳玭家训》言:“先祖河东节度使公绰,在公卿间最名,有家法。中门东有小斋,自非朝谒之日,每平旦辙出小斋,诸子皆束带,晨省于中门之北。公绰决私事、接宾客,与弟公权及君从弟再会食,自旦至暮,不离小斋。烛至,则命子弟一人执经史,躬读一过,讫,乃讲议居官治家之法,或论文听琴,至人定钟,然后归寝,诸子复昏定于中门之北。凡二十余年,未尝一日变易。”[11]106杨继盛在临终遗言中以浅显直白的语言告诫儿子与姐姐和睦相处,娓娓道来,充满着家庭亲情,其《杨忠愍公遗笔》言:“你姐是你同胞的人,她日后若富贵便罢,若是贫穷,你两个要老实供给照顾她。你娘要与她东西,你两个休要违阻,若是有些违阻,不但失同胞之情,并使你娘生气,又为不友,又为不孝,记之,记之。”[12]221

where the meanings of a,b,A i,B i and those in Eq 5 are the same,A50 and B50 are the dose of drug A and B,respectively,that yield one-half individual maximal effect,p and q are the Hill coefficient describing the dose-response relation of drug A and B,respectively.

3.4.1 促进实践环节建设 根据竞赛项目,排出训练日程表,通过开放实训室,安排指导教师辅导,使教学中心向“实践能力培养”转移,加强学生实践环节训练,促进实践技能提升,缩短了学校学习与岗位实际运用的距离。

电脑消费主要有有两大特点:一是消费额度偏大,电脑几乎是大学生最昂贵的消费,不仅价格高,而且涉及到电脑宽带网络服务的费用也不小,当电脑出现问题时所需的维修费用也不菲。二是对于实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办公软件以及绘图软件必须依托电脑完成,无论是在情感需要还是在学习需要,大学生消费时最关注的地方依旧是电脑产品的价格和实用性。

综上所述,传统家训是精英文化下落和民间文化提升的渠道。一向被视为高雅文化的儒学正是借助于家训这座桥梁才得以走入寻常百姓家,影响民众的生活,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体现了精英文化向民间文化的渗透。家训遵循着儒家的价值观,将精英文化嫁接到民间,在家庭这个基层细胞里建立儒家的道德要求,进而形成良好的家风,使家庭风气、社会习俗符合精英阶层的要求,体现了民间文化对精英文化的承接。

因此,传统家训以儒家思想为指导,体现着儒学的价值观,推动儒学的普及和传播,并根据社会实践需要做出调整,推动儒学的创新与发展,它善于运用通俗易懂的形式传播高雅文化的内容,将精英文化下移到基层大众,形成丰富的民间文化,建立起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互动机制,是连接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一座桥梁。

青海共和盆地沙区是我国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地区之一,青海省治沙试验站于1959年开始在青海省共和县沙珠玉地区进行一系列的沙漠化防治工作,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高寒沙区植被恢复综合技术,并在青海省推广成功的治理模式和经验,产生了积极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C]//中国历代名人家训荟萃.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51.

[2](明)薛瑄.诫子书[C]//中国历代名人家训荟萃.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192.

[3](北宋)范纯仁.戒子弟言[C]//历代名人家训.长沙:岳麓书社,2001:137.

[4](明)方孝孺.家人箴[C]//中国家训经典.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494.

[5](明)许相卿.许云邨贻谋[C]//中国历代名人家训荟萃.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206.

[6](明)孙奇逢.孝友堂家训[C]//中国家训经典.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571.

[7](北宋)司马光.涑水家仪[C]//中国历代名人家训荟萃.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132.

[8](清)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劝言[C]//中国历代名人家训荟萃.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331.

[9](西汉)孔臧.戒子书[C]//历代名人家训.长沙:岳麓书社,2001:13.

[10](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C]//中国家训经典.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646.

[11](唐)柳玭.柳玭家训[C]//中国历代名人家训荟萃.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

[12](明)杨继盛.杨忠愍公遗笔[C]//中国历代名人家训荟萃.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

[13](唐)朱仁轨.诲子弟言[C]//历代名人家训.长沙:岳麓书社,2001:109.

[14](清)于成龙.于清端公治家规范[C]//中国历代名人家训荟萃.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324.

[15](南宋)陆九韶.居家正本制用[C]//中国历代名人家训荟萃.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183.

[中图分类号] G122; B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882( 2019) 06-0156-03

[收稿日期] 2019-09-18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资助项目:“传统家训视野下的儒学传播与实践研究”(13BZX044)

[作者简介] 李庆勇(1979-),男,山东兖州人,历史学博士,济宁学院社会科学部讲师,研究方向:明史、中国思想史。

[责任编辑:田丽华]

标签:;  ;  ;  ;  

传统家训: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桥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