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简单粗放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合理利用水资源,采取新型的精细化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已迫在眉睫。在城市水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应该注意完善非常规水源利用政策机制、加强规划引导和试点示范、充分利用和发挥当地水资源的优势和潜力,加强水源保护,从而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充足的水资源。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与城市水源规划方法。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城市水源;规划
1 城市发展与水资源供需矛盾
1.1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
由于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用水量持续增加,使目前存在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更趋激化。其主要表现在:一是水资源供需更加不平衡,需水量增长大于可供水量的增长速度,供水状况趋于恶化;二是地域性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恶化,将严重制约城市经济的发展;三是巨大的人口压力对生活用水提出更加紧迫的要求,而城市工业用水将是增加用水量的主要部门。
1.2水灾害的加剧
我国江河湖泊所在的城市防洪标准偏低,江河湖泊泥沙淤积、围湖垦植、现有防洪工程带病运行,人为设障的影响,导致行洪通道不畅和行洪能力的降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洪涝损失代价的增大,对防洪的要求越来越高。全国2/5的人口,1/10的国土面积,上百座大城市位于江河洪水位之下。所以防洪问题依然是我国的心腹之患,城市化的建设发展如果忽略了防洪问题,对子孙后代贻害无穷。
1.3水资源的浪费和用水效益问题
我国目前水资源浪费严重,用水效益低下,大大加剧了全国性用水的供需矛盾。我国城市缺水现象自70年代以来逐年扩大,现有400多座城市供水不足,其中100多座城市严重缺水,年缺水量达58亿,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而工业用水的浪费仍然严重,虽然我国的工业生产设备得到了一定的更新,但由于大部分工业生产设备陈旧,生产工艺落后,耗水率太高,也造成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为了满足城市日益增加的用水需求,一些城市大量超采地下水,出现地下水位恶性下降、地面沉陷等严重现象;一些城市被迫采取远距离引水、跨流域调水的措施,虽然缓解了城市的困境,但也引出一系列环境问题。
1.4水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出现水资源紧张局面,除当地水资源短缺和供水工程供水能力不能满足需水要求外,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是全国的供水水源地不能继续供水的重要原因。随着城市工业与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增加,城市河道水质普遍恶化,部分河道与湖泊水体的污染已达到危害居民健康的程度。目前我国工业、城市污水总排放量为416亿m3,经过集中处理达标的只占23%,其余大都直接排入江河。全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由于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混合排放,污水处理率低,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毒物质。同时,水的生态环境也在急剧恶化。
2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城市水源规划方法
2.1加强区域范围内的供水研究
由于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统一的规划的管理,地方和部分往往过多地考虑自身的短期利益,加剧了对水资源的破坏。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城镇的密切集聚,区域、流域内城市的相互依存性增加,跨地区河流常因上游城市污染而影响下游城市水质。规划时应从流域和区域层次考虑问题,注意给水排水的统一性。特别是区域规划,应打破行政区域和部分分割的界限,进行区域范围内的供水研究,选择可靠的水源,在区域内优化供水系统。事实证明,这是最经济合理的解决办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合理分配有限的水资源
防止因不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而对下游城市用水造成威胁,减少由此引起的城市之间的种种纷争。由于天然来水的随机性变化较大,比较稳定可利用的水资源只占全部来水的一部分,所以应考虑上下游的关系,而不能把工程所在地点上的全部径流都作为从此处引出的水量。除按现状上下游用水情况来分配各城市范围内的水资源外,还应考虑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差异所带来的矛盾。同时,城市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应有合理的比例,根据工农业发展情况,合理安排,调整比例,使之既能优先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又能合理安排好工业和农业用水。目前,有些城市还依据优先开采地下水的原则,城市生活、工业、农业都在无限制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源枯竭。此外,对工业自备水源的开发缺乏统一规划与管理,加剧了用水浪费。因此,规划中应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开发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开发比例。
2.3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汛期城市部分路段常常出现逢雨必涝情况,市政排水在短时间内无法将强降水迅速排出,一方面对百姓生活造成不便,另一方面也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可通过实施绿色屋顶、透水铺装、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生态树池、植草沟等“海绵体”措施,降水时段进行蓄水,在缓解市政排水压力的同时,也从时间和空间层面留住了水资源。威海市全年降水相对集中,考虑实施将市政排水和大气降水相结合的海绵城市建设方案也正在逐步实施,化排水为取水的思路正在形成。
2.4对城市的应急需水量进行预测
应急供水应满足特大事故或连续干旱造成的最不利情况下城市基本需求,遵循优先供水的原则,不考虑高峰调节。由于水量发展需求存在近远期的差异,应急供水规模应适当考虑近远期结合,综合确定。就目前而言,对城市应急需水量进行预测的方法主要有分类预测法以及整体压缩法。整体压缩法是将正常的需水量乘以压缩系数来进行应急需水量的计算,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压缩系数,因此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参照其他城市的应急需水量预测进行确定。这种方法很简单,但不精确。分类预测法是将应急需水量分成工业用水和综合生活用水两大类,对这两大类的用水进行用水量预测计算,之后再相加得出总用水量,而且工业用水和综合生活用水可以往下细分,再进行预测。分类预测方法应用起来比较复杂,要求的资料多,而且要求资料准确,但是分类预测法预测的应急需水量准确。在实际的应急需水量预测过程中,可以综合两种方法分别对水资源污染突发事故时的应急需水量和城市处于特大干旱和持续干旱时期的应急需水量进行预测,进一步确定城市的应急供水规模。
2.5优化水资源利用
1)建设节水型社会。以威海市作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创新试点示范市为契机,融合水资源综合管理与水敏性城市发展理念,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考虑完善水价市场形成机制和有效的水费计收方式,推广水资源水质阶梯型利用,按需分质供水,逐步降低高耗水行业比重,发展节水型农业,建立适应全面建成节水型社会法规标准等措施,强化全社会节水意识。2)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以推行河长制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水生态治理,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加强水源涵养工程建设,改善地下水生态环境,按照总量控制的原则,大力实施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工程,充分发挥地下水年际间调蓄能力强的特点,适时压采地下水,将其作为全市应对特枯水年及特殊情况下的重要备用水源。3)加快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三条红线”管理,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加大对农业节水工程、水污染治理工程及水生态整治工程的投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 结束语
水资源虽然困扰着很多城市甚至已经成为限制城市发展的瓶颈,但是城市水资源危机不是不可解决的,只要加强对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积极开发利用新的水资源。相信城市水资源危机一定能够解决。
参考文献:
[1]邵益生,张志果.城市水系统及其综合规划[J].城市规划,2014,38(S2):36-41.
[2]王洋,宋桂杰,刘旭东.城市应急备用水源需求和规模确定方法研究[J].给水排水,2012,38(05):19-22.
论文作者:高晨,冯同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4
标签:水资源论文; 城市论文; 需水量论文; 用水论文; 水源论文; 地下水论文; 开发利用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