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基本途径研究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基本途径研究

李玲[1]2004年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基本途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学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人才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地理课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地理知识,更要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围绕上述地理课教学目标,本文依据高中地理新教学大纲的要求,重点探讨了如何努力为学生创设具有探索性、启发性、创造性的地理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了解问题的实质,启发学生从多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作用。为此本文进行了如下研究工作:理论基础研究:主要借鉴国内外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笔者尝试给出了“综合素质教育”的概念,把“培养各方面的能力”作为综合素质教育的目标。笔者认为综合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包括:观察能力、发现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教育。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研究方法:对普通高中在校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1包括20个问题;问卷2包括40个问题。经过运用现代统计学理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影响比较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育意识不强。研究过程: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结合本人教学工作实践,在分析高中地理新教材与综合素质教育的关系的基础上,本文提出:1、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途径主要有:提高地理教师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指导学生学习,建构学习策略;注重知识的综合,培养综合能力。2、分析了影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因素,指出了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综合素质教育时应遵循的5个原则,并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了1个较出色的高中地理课堂综合素质教育教学方案。3、在教学实践中经过实践,效果较好。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5个基本途径和设计的1个方案,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显着作用。

于洋[2]2017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教育研究》文中指出在国际教育改革背景下,我国进行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该论改革特别强调素质教育,旨在谋求认知、情感素质的整体发展。其中对情感目标有明确的表述,简单来说,新课程标准更加强调对地理学习的热爱、立场以及价值观、科学的思想和学生的基本素质,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且综合素质评价特别看重学生的品德水平、个性和情感。然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施状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不尽如意,大多数情况下容易被忽视。本文确定论文题目后,首先查阅了国内外有关情感研究的文献资料和着作,然后利用代课实习机会,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高中地理情感教育现状展开进行调查研究。全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主要阐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内容和方法,以及国内外研究综述;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相关概念的界定和高中进行情感教育的理论依据;第叁部分主要阐述了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第四部分主要通过问卷,对高中情感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存在现状问题并对调查成果进行原因统计;第五部分主要通过分析得出高中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高中生对情感知识和活动有浓厚的兴趣,但接受和参与的较少;(二)学校和教师对高中情感教育重视程度不足;(叁)教师对高中情感教育的方向和具体内容认识不足;(四)高中教师和学生获得情感知识的方法比较不多元。因此,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加深情感教育的对策:(一)全面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二)多元化的培养方法共同渗透;(叁)学校、家庭和社会力量共同努力并协调一致;(四)国家加强对情感教育的重视,制定相关的规范;(五)建立灵活有效的评价体系,巩固情感教育效果。第六部分则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鲁教版《水圈和水循环》一课为例进行了案例设计。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系统地研究,旨在引起并加强各方对高中情感教育的重视,并且对今后的情感教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而改善地理课堂情感教育的不足现状。

张权[3]2016年在《高中地理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03年我国制定和颁布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由此掀起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此次课程改革中,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高中地理实验教学资源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它的开发与应用不仅可以完善和补充地理课程资源,而且还可以改进地理教学,促进地理教学方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此外,它的开发与应用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提升学生的地理成绩,更为重要的是高中地理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可以从多方面锻炼学生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本论文笔者主要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绪论。阐述了研究的背景,明确了研究的意义,分析了研究的现状,确定了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路线等。第二部分:研究概述。对高中地理实验教学资源的有关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探讨了该研究的理论基础,对高中地理实验教学资源进行了分类和案例展示(以中图版必修一第一章为例),分析了高中地理实验教学资源的特征及其开发与应用的功能。第叁部分:现状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现场访谈等方式,对高中地理实验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分析其原因,即学校缺乏用于地理实验的硬件设备、地理教师缺乏地理实验素养与动力、地理教师缺乏地理实验的教学时间,这些问题的找出及其原因的分析都为后面高中地理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策略的提出提供了参考和方向。第四部分:提出策略。通过查阅文献和现状调查,笔者分别从高中地理实验教学资源开发的基本理念、基本途径及其应用的基本原则、基本策略两个大的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开发的基本理念有遵循地理新课程理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开发的基本途径有依据课程标准、依据地理教材、依据师生经验、依据其他学科。应用的基本原则有课程建设互动的原则、教学方式组合的原则、教育系统共享的原则,应用的基本策略有依据课标和学情,利用集体备课选择实验资源;精选地理实验教学资源,突出地理实验目的性;科学选择地理实验器材,实验过程体现科学性;明确地理实验教学对象,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参与;重视实验教学的生成性,及时灵活的调整实验;从制度上保证地理实验教学资源应用的常态化;高中地理实验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注意事项。第五部分:教育实验。采用实验对比的方式,选取有代表性的地理教学内容展开实验,从实验的思路、实验的方法、实验的假设与实施及实验的结果与验证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探讨高中地理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对地理教学的影响,即高中地理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优化地理教学和提升学生的地理成绩等,并进一步验证和完善所提策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第六部分:总结。对本研究的主要结论进行归纳与总结,指出本论文研究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可以开展的研究进行前景展望,为后续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陈施然[4]2016年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参与式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分析》文中提出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顺利开展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创设灵活、开放的地理课堂氛围,提倡学生学习的合作性、自主性以及探究性。参与式教学以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作为出发点,努力创设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以此来适应高中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处于不同学习层次、具备不同性格特征的学生都能自觉自愿地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参与式教学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通过充分的沟通交流,以此达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目标,因而,该种教学方式对教师以及学生都提出了较高要求。目前参与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运用还存在许多不足,针对参与式教学在地理课堂中的研究与实践分析颇具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参与式教学的教学理念与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合作学习等理论一脉相承,对该选题的研究和成果的运用,不仅可以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推动地理新课改的进行,还能对学生和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开展参与式教学情况和学生参与地理课堂的意识与现状进行分析,揭示出存在问题,提出优化措施,并结合典型课堂案例提出参与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具体应用途径。本文一共包含6章内容:第1章,引言。论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参与式教学的依据、必要性,以及本文研究思路、方法与研究意义。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地理教学内容、新教材的编写等都为参与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该课题的研究,旨在转变教师教育理念,促进并深化教学改革,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第2章,参与式教学研究综述,具体包括参与式教学的内涵、理论基础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参与式教学具有非常丰富的理论基础。在众多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将参与式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对比,发现国内目前对参与式教学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应在增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将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相融合。此外,对参与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较少,学科针对性不强,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价值。第3章,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参与意识与能力的现状调查。调查对象主要针对南宁市高中的地理教师与学生,调查范围涉及示范性高中以及普通高中共6所。教师方面,主要从教师对参与式教学的认识与看法、组织和运用以及教师在推行参与式教学过程中碰到的困难与阻力叁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学生方面,主要从学生在地理课堂当中的参与意识、参与现状、对参与式教学的效果评价以及对教师的建议四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第4章,总结参与式教学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措施。根据问卷以及走访调查结果,总结出目前参与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实施过程中存在教师对参与式教学的看法差异性显着、教师整体对参与式教学的认识度不高、教师忽略学生学习差异性、教学能力有待加强以及大环境下的评价方式没有改变的问题,并尝试提出加大教师培训的针对性、提高教师对参与式教学的认识度、提高教师因材施教的能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以及改革评价方式的优化措施。第5章,典型的参与式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在高中地理必修一中选取两节亲身实践课例,列举典型的参与式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和情境创设法的具体运用途径,并说明参与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实施效果。第6章,总结。参与式教学能否顺利开展,除了教师这一关键因素之外,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叁方面的积极配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参与式教学定会在多种教学模式中脱颖而出,在促进学生自身素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其最大价值。

李鹏伟[5]2012年在《高中地理实践教学模式探索》文中研究指明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综合性很高的基础教育课程,具有独特的素质教育价值。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倡导鼓励性评价和指导性评价、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等理念。其中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就是注重实践教学、重视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使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笔者以高中地理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运用调查问卷法,统计法、经验总结法、文献借鉴法等对课题开展了研究。在分析国内外地理课程实践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高中地理实践教学相对于传统讲授课而言,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本研究以烟台一中、二中、叁中高中部学生为调查对象,从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的被关注程度、组织形式、参与方式、学生的地理素养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分析总结得到目前高中地理实践教学中值得肯定的两个特点:一是实践教学指导氛围浓厚,地理教师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进行地理实践活动;二是学生提高地理素养的愿望强烈,希望从会考、高考的应试教育模式中摆脱出来,全面了解、学习、掌握地理课程的各部分内容。同时也发现了当前地理实践教学存在的四个问题:一是地理实践活动数量、质量不足;二是校外地理实践基地数量不足、地点不固定;叁是实践教学模式有待完善优化;四是实践教学的开展受到会考、高考压力和时间紧张的影响。本研究从素质教育、新课改、新课标叁个方面论证高中地理加强实践教学的必要性,指出:高中地理加强实践教学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优化学习过程的需要,是帮助学生加强自主学习、践行合作学习的需要,是提高地理素养、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中地理实践教学模式:一、课堂实践与课外实践模式;二、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模式;叁、集体实践与个体实践模式;四、主题实践与自主实践模式,并对每种模式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笔者提出了高中地理社会实践基地的选择原则,主要包括充分利用免费的公共资源原则和容纳尽可能丰富的地理知识原则;指出高中地理实践教学应注意的问题,旨在在丰富高中地理多元化教学策略、巩固地理课堂教学成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能够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希望能够将高中地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达到新课改的目的和要求,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包晗[6]2014年在《高中地理有效性教学与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中地理是学生学习的重点科目之一,在地理教学中,应该注重教学效果的有效程度。随着我国课程的不断改革,提高地理有效性教学势在必行,地理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终身受益的地理知识,并且适应社会的发展,加强对地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自然,对日后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在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提高有效性教学,提升文化科学知识素养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素质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管如何更新教育理念,如何改革教学内容,都要体现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过程,最终体现于教学效果。于是,有效性教学研究成为课程改革的基础和归宿。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范例教学理论及多元智能理论等有关的科学理论为指导,首先明确有效性教学地理课堂的背景,总结研究有效性教学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提出评价有效性教学的标准,使教学理论和高中地理教学融合在一起,探索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性教学与其发展策略。根据基础课程新思路和新理论的改革指导,通过问卷调查和对相关的地理教育专家的访谈,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指出了存在于中学地理教学课堂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广大中学地理教师对地理有效性教学理念的了解存在误区,所以导致在实践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如地理课堂缺乏学生自主性、课堂定位的偏差、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关注过少、课堂师生关系冷淡、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过于简单等。寻求有效性教学是当今教学的本质特性,亦然是教育事业实现其合理发展的必然要求。研究有效性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服务于每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基于有效性地理教学评价标准,尝试着对有效性教学进行发展策略方面的探讨,归纳思考有效性地理教学研究在高中学习阶段的开展,提出发展有效性教学的策略。

张德英[7]2013年在《高中地理教学科际联系及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新世纪初始,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潮,总得趋势是弱化学科界限,提倡课程综合。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着学科割裂,学科壁垒森严的弊端,既不符合知识的整体性特征,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知识体系的建立,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急需改变。然而要想彻底摆脱分科课程,进行课程综合,在短时间之内很难实现。所以,结合目前的高中分科课程,以分科课程为主线,在分科教学中有效联系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尝试。本文以自己所教的科高中地理为例进行了论证。本论文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从研究背景入手,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并进行了概念的界定。本概念的界定表现为下列两方面的特征:(1)课堂教学的主导是高中地理知识,本文所指的科际联系强调相关学科对地理教学目标的促进,同时兼顾地理学科对其它学科相关内容的理解与落实;(2)本文所指的科际联系仅限于在地理课堂教学之内。围绕着本概念界定,本论文从六大方面论述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科际联系的意义,渗透了科际整合的重要性。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科际联系有着丰厚的理论支持,其中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迁移理论都是本论文的理论基础,这些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在科际联系中会都得到强有力的体现。充分体现出中学地理教学科际联系应当体现以人为本、学科交叉、引导正迁移和实现知识综合化的教学目标。紧密结合教学实际展开论述是本论文的一大特征,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科际联系的学科应用中,采用了案例分析法进行了具体的论述,每一学科选取了二至叁例作为代表。同时,本论文也看到了在目前教育背景下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科际联系所面临的困难,根据困难提出了科际联系的原则,包括适时性、适量性和适度性叁方面。在这叁原则的指导下,提出了具体的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科际联系的措施,在措施论证中其特点之一是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进行了分析。最后,本论文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期待更好的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科际联系的研究面世。

向黎黎[8]2016年在《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难点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在目前高中地理教学中由于课时及大班教学的限制,教学难点内容的突破是很多高中地理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而在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中却存在有课时,无研究的尴尬境地。如何将教学难点与研究性学习结合,采用合适的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成为一个非常具有实践意义课题。为了了解目前研究性学习在贵阳市高中开展的现状,采用问卷和访谈方法对教师和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认识情况、了解程度、开设的价值、目的及影响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因素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目前主要存在由于高中教学中应试教育影响,贵阳市地理研究性学习不被重视、缺乏专业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课题指导、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也没有相应可操作性的教学案例可以进行参考等问题。针对上述调查的问题,笔者通过梳理高中地理教学难点内容,“等高线立体模型的制作活动”和“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两个教学案例实验探索和实施,总结得到高中地理难点教学的可操作研究性学习策略,主要包括针对地理教学难点进行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创设问题情境突破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自制教具突破教学难点等,并对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提出加强地理教师研究性学习课程培训、将研究性学习理念渗透在高中地理难点知识教学中,激发师生参与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的热情等建议。

高晓茹[9]2014年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资源整合与运用探索》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全球经济一体化,一定的地理知识与地理素养是当前时代公民必备的个体素质之一。2003年,教育部推出《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教学资源的改革是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资源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正常运行的基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否能达到课标要求取决于教学资源的选择与运用的优劣。由于我国内地经济发展程度决定了学校地理课堂教学资源的有限和分配的不平衡,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存在各方面的差距,所以,如何把有限的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并运用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是地理教育人士共同探索的课题。本文共分七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从课标教学理念出发,阐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资源整合与运用研究的必要性。第二部分,问题的提出。这部分包括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资源整合与运用的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背景是全球一体化和课程改革,全球一体化要求中国要跟上和引领世界发展,教育首当其冲。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地理课堂教育必定走在课改的前沿。教学资源的整合关系到课堂教学改革,所以,这一章详细介绍研究背景与课堂教学资源整合与运用的意义。第叁部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资源整合与运用的内涵解读。在这一部分,通过文献对核心概念的界定结合自己的理解,解读研究对象的内涵。第四部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资源特点、分类与运用原则。这一章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和本次研究的对象,有重点的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并探索运用的原则。第五部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资源整合与运用的理论及指导意义。教学资源整合的理论是“帕累托最优标准”与“投入产出法”。我们用两个经济学法则指导课堂教学资源整合,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佳利用,理论上使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好。教学资源运用理论是“多元智能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以这两个理论为指导,达到“课标”教学理念。第六部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资源整合与运用的探索。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国内外课堂教学资源的比较,借鉴国外优秀的课堂教学资源整合案例提出国内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资源整合的方向,并探索不同教学资源的整合与运用的方法。第七部分,结束语。本章主要是通过本次研究,希望能给有关部门或一线教学提供参考。

常珊珊[10]2016年在《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优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主动、能动的建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如何参与学习活动获得自我发展,注重学生在过程中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获得。在理论研究中,教育工作者则更加关心“学生如何学”以及“如何施加影响才能让学生学的更好”。学习是一个包含诸多要素的复杂的系统化过程:它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个体现象;既包含规模化的学校教育过程,又囊括自发性的个体学习过程;既是某个要素发挥作用最大化的过程,又是多个要素协调配合发挥整体价值的过程。本文聚焦高中生的地理学习过程,基于活动教育的思想,借助“问卷调查法”、“特尔菲法”、“课堂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尝试建构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的理论体系,并提出一系列优化学习过程的实践策略,以期通过对地理教学实践的指导来改善和优化高中生的地理学习过程。全文共包括六大部分:第一章为绪论。本章介绍研究的缘起、背景和意义,并围绕研究主题界定了相关概念,结合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学研究现状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厘定研究的目的、内容、思路和方法。第二章基于活动教育的思想进行高中地理学习过程的理论构想。首先,从地理学习过程的本质内涵、学科特色和教育价值进行概述:地理学习过程具备社会属性、人文属性、文化属性和发展属性,且由心理发展、行为发展和教育取向下的发展叁个维度构成:地理学习过程具有多重教育价值,且具备一定的学科特色,包括空间表征、区域特征、综合思维、尺度思想、人地观念和地理实践力。其次,本章建构了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的分析模型:地理学习的本质过程是促进高中生地理素质的获得,获得的方式是通过素质与地理学习活动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再次,从地理素质与地理学习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互动过程的本质两个层面解析了地理学习过程的机制,并将地理学习的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感知地理事物表象、搜索内部地理信息、实践地理学习行为、开展主客我反思和形成个体地理素质。第叁章通过特尔菲法对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进行优化框架的建构。首先,在分析和探讨框架制定原则的基础上,初步建构地理学习过程的优化框架。其次,将框架编制成专家问卷,通过特尔菲法,对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具体描述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审查,并依据专家意见对优化框架进行修订。最后,得出相对科学的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优化框架,该框架由五个一级指标、十二个二级指标及其对应的具体描述构成。第四章对高中生学习过程的现状进行了研究。本章的研究目的不仅在于找到研究的实践起点,更在于为优化设计策略的提出奠定基础,共包含两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湖北省武汉市叁个不同层次学校465名高中生的地理学习过程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的优化程度总体不容乐观,且在不同学校层次上有明显的差异,另外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地理素质参与程度不全面,深度有待提高;第二部分通过课堂观察的方式对高中地理课堂中活动互动与促进学生地理素质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第五章从方法论角度进行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的优化设计。阐明了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优化设计的环境支持、指导思想和实施策略。优化设计的环境支持包括地理教育的实践形态、地理教学目标的意蕴、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和地理课堂的学习情境。优化设计的指导思想包括促进学生地理素质的最优发展、倡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习得方式、保障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发展、实现素质与活动的有效对接。优化设计的实践策略包括:通过问题聚焦、目标导向和主动发展激发主体活性;通过面向认知、关注学科和有序展开优化活动结构;通过整合加工、开放空间和迁移应用促进深度学习;通过意识先行、实践引领和评价突破拓宽互动领域;通过契合时机、对话交流和积极反馈加强教师调控。第六章是“结论与讨论”。本章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对本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研究的创新点、问题与不足进行了相关讨论。

参考文献:

[1].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基本途径研究[D]. 李玲. 东北师范大学. 2004

[2]. 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教育研究[D]. 于洋. 聊城大学. 2017

[3]. 高中地理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 张权. 华中师范大学. 2016

[4].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参与式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分析[D]. 陈施然. 广西师范大学. 2016

[5]. 高中地理实践教学模式探索[D]. 李鹏伟. 鲁东大学. 2012

[6]. 高中地理有效性教学与发展策略研究[D]. 包晗.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7]. 高中地理教学科际联系及策略研究[D]. 张德英. 山东师范大学. 2013

[8].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难点中的应用研究[D]. 向黎黎. 贵州师范大学. 2016

[9].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资源整合与运用探索[D]. 高晓茹. 四川师范大学. 2014

[10]. 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优化设计研究[D]. 常珊珊. 华中师范大学. 2016

标签:;  ;  ;  ;  ;  ;  ;  ;  ;  ;  ;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基本途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