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研究]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马克思共同体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聂 映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 政法教研部,湖北 武汉 430022)
摘要 :习近平有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对马克思共同体理论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是马克思共同体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探寻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马克思共同体理论之间的理论渊源,厘清这一理念内在逻辑联系,不但可以为其提供学理支撑,而且对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长期指导思想,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共同体;继承与发展
从理论上看,习近平有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对马克思共同体理论既有继承,又有发展,这一论述是马克思共同体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在实践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仅是中国的外交政策,更是人类社会和平发展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建设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纪工程,这一国际工程在全球越来越引起重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并被写入中国共产党党章。有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知研究引起国内外理论界的普遍关注。
2018年10月11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指导的第四季改善医疗服务全国医院擂台赛东北赛区决赛中,盛京医院参选案例“基于医联体区域协同护理信息化平台构建延伸护理新模式”荣获主题七延伸优质护理服务“十大价值案例”与“十大人气案例”两项大奖。
一、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从人类文明发展战略高度,创造性地对当今世界性质和时代主题作出的重要思考。
习近平在国内外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发展理念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国际方面,世界发展需要新规则,世界秩序的重构需要新理念。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奉行弱肉强食、赢者通吃的丛林法则,现代文明建立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国际恐怖主义、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等发展难题困扰着世界人民,整个世界都在苦苦寻求治理、发展的有效途径。构建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理念在国际社会和地区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国内方面,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国家强盛起来了,在国际社会的作用日益明显,但是国内发展不平衡,国内的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持续发展迫切需要新的发展理念来支撑。
目前,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可以理解为五个层次。一是中国大陆主体命运共同体。指中部和西部,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命运共同体。二是华夏民族命运共同体。指中国大陆主体和香港、澳门、台湾所构成的中华儿女命运共同体。三是国家命运共同体。指中国同世界其它某一个或几个国家之间形成的命运共同体。四是区域、领域命运共同体。指中国同世界某一个或几个洲、区域、国际组织、领域(比如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等之间形成的共同体。五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表述是习近平共同体理念的最高层次和阶段,代表着习近平对人类社会总体利益和未来发展的深切关注。
2017年11月,习近平主席应邀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主旨演讲提出以大国自信为亚太“新愿景”注入信心。共同愿景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基础理论,这一理论缘起于马克思共同体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了马克思共同体理论这一核心观点,同时吸收了杜威把“伟大社会”变为“伟大共同体”的提法,适应了全球化的时代要求,确立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这一“共同愿景”。马克思共同体理论认为共同体成员都有其最高目的:“这个目的一定是为了维持共同体成员及其家庭以及整个共同体的存在。各个个人都不是把自己当作劳动者,而是把自己当作所有者和同时也进行劳动的共同体成员。”[3]465这个最高目的能够指导并规范着共同体所有成员的行为,共同体有关最高目的的观点是马克思命运共同体理论的基础理论。
二、马克思共同体理论
(一)马克思以个人自由发展的实现情况,把原始社会、阶级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与原始共同体、国家和政治共同体、自由人联合共同体一一对应
1.原始共同体
在社会组织中,愿景可以把不同的人联结在一起,是唯一最有力的、最具激励性的因素。[10]共同愿景是共同体成员心中盼望实现的图景,这个图景是成员为之奋斗的力量之源。共同愿景被全方位、全过程地贯彻落实到共同体成员实际工作的方方面面。
首先,学生对学校和所学专业的满意度直接影响其学习态度,导致其课堂上不同的表现。一般而言,对学校及所学专业越满意,学习积极性越高,对所学课程越有兴趣,课堂参与度越高。反之,则学习积极性下降,课堂参与度不够,越容易出现课堂沉默。
马克思认为国家和政治共同体中的人还是受到约束,并没有实现自由自在的发展,人没有自愿地从属于这个共同体,阶级社会的共同体是“虚幻共同体”,“目的在于对付被统治阶级”。[3]70在阶级社会,人和共同体之间的关系是不和谐的,人不能自由、自觉地从属于共同体。
2.国家和政治共同体
共同愿景与国家、乃至人类社会治理结合,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形成强烈的使命感。国家主席习近平2016年4月在第四届核安全峰会上提出打造核安全命运共同体。次年1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做出了预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探寻人类社会和平发展的新路子,主张各国政府通过对话协商,交流互鉴,寻找一条适合本国发展的方式。第七十一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认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
“自由人联合体”是真正共同体,其中的人实现自由发展。马克思认为,当阶级消灭了,人类就能拥有真正的共同体,人就能实现发展自由。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通过革命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那么,“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243自由人联合共同体中,人实现了自由全面的发展。
(二)马克思共同体理论与其哲学体系相连贯的社会学和历史学的方法相互适应
马克思共同体理论关注着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形态,把人类历史社会作为理论认知研究对象,认为共同体对人的发展有很大作用,同时提出,在阶级社会,共同体和人之间的关系是不和谐、不自由的,只有消灭了阶级,人类才能拥有真正的共同体,自由人联合共同体是一种理想状态。对于如何用共同体理论破解制约现实社会发展,以及在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之前如何运用共同体的理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问题,马克思共同体理论并没有具体说明。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性的特点决定的。
绝热加速量热仪的典型工作模式是加热—等待—搜寻(HWS)模式,如图2所示,样品首先被加热到预先设定的起始温度,等待样品与炉体达到热平衡,然后进入搜寻模式,判断样品温升速率是否大于预设阈值(通常为0.02 ℃/min),大于则判定为自放热,进入绝热追踪阶段。否则,进入下一轮“加热—等待—搜寻”。在绝热追踪阶段,系统根据样品温度反馈控制炉体加热功率,保证炉体温度与样品温度时刻保持一致,实现炉体温度随动控制。最后,通过对记录的绝热追踪阶段温度-时间数据进行离线处理,计算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如绝热温升、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等,实现反应机理研究和热安全评估。
三、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马克思共同体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国内学界注重把“一带一路”、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共同价值等实现中国梦的具体实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联系起来开展理论研究。[4]有文章认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把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认识提高到了新境界和新水平,是马克思共同体理论的具体运用。[5]东北大学田鹏颖教授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合乎逻辑的运用、延伸和发展。[6]有文章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根植于马克思共同体理论,[7]笔者认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马克思共同体理论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一)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马克思共同体理论的继承
国外理论界对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开始质疑到部分认同,再到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动献言献策,并认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关系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国外研究者在研究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过程中,偏重实务研究,学理关注不足,存在用西方结盟式共同体的旧思维解读中国国际战略的局限性。[1]笔者认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学理扎实,这一理念继承了马克思共同体理论中核心观点——共同体每一个成员都认同的最高目的,也就是共同愿景,从理论上思考了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民族之间协同发展的问题,同时对马克思自由人联合共同体作了深入的思考,创造性地提出,在人类社会实现理想状态前,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促进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人类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对人类未来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杜威把马克思命运共同体理论中的最高目的理解为共同的善。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经济出现危机。1926年1月,杜威在《公众及其问题》(1927出版)一书中主张促使“伟大的社会”(the Great Society)转变成“伟大的共同体”(the Great Community)。美国后来政治生活样式中留下了共同体的发展理念。[8]随后,马克思共同体理论最高目的的观点被引入其它领域,只要有共同的最高目的(价值理念相同,目标一致等等),都可以发展成为某一种独特的共同体,例如教师教学科研共同体、学生学习共同体[9]、网络安全共同体、核安全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这些不同类型的共同体都有各自约定的共同的目的,例如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学生学习效率等等。
理论体系具有完整性和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重要表现,而马克思共同体理论是这一体系中的一个细微环节,这一环节是要服从于整个理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把人类历史社会作为理论认知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无产阶级必然战胜资产阶级,马克思共同体理论相应地也说明在阶级社会,共同体和人之间的关系是不和谐的,只有阶级消灭以后,共同体才是真正的共同体。
(二)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确立的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这一“共同愿景”继承了马克思共同体理论中辩证逻辑思维分析方法
“共同愿景”蕴涵着辩证逻辑发展思维。
马克思指出:“先是个性摆脱最初并不是专制的桎梏,而是群体即原始共同体给人带来的满足和乐趣的纽带——从而是个性的片面发展。”[2]原始社会思想文化落后,原始共同体没有专制的统治,但是人的发展是片面的。
共同体强调合作,但不排斥、否定成员之间的差异性。杜威认为:“牺牲个体性,其成员自身没有得到发展的共同体将是一个贫乏的共同体。一致性不是一个同质性的东西;通过将每一个个体提供的最好的和最有特点的东西抽取出来,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11]2016年3月论坛年会上,围绕大会主题-亚洲新未来:新活力与新愿景,中国政府提出:亚洲各国团结合作,相互融合,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12]
该栏目主要向已经绑定图书馆借阅证的校内师生服务,可以让用户及时了解自己的查阅历史记录、借阅图书记录等信息。
共同体成员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体作为一个实现共同价值追求的平台,发挥凝聚集体意识的作用。“共同体就是社群,它包含了共同理解的意义;而最重要的是,它包含了共同的价值。”[13]在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追求的背景下,共同体成员能够在相互理解、尊重的基础上相互帮助;每一个共同体成员以共同目标为基准,从“利他”的角度上去规范“利我”的工作方式。
3.自由人联合共同体
津村洋介看着手中的卷宗,在她的名字后面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他和助手商量了一阵,决定暂时休庭。他需要找到一枚钥匙,走出这个复杂的迷宫。
马克思共同体理论蕴涵辩证逻辑的思维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以辩证的历史发展眼光分析人类社会和社会中的人,关注的是人类未来的发展。面对国际和国内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了马克思共同体理论中辩证逻辑思维方法,以历史的发展眼光分析并尝试破解制约当前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确立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这一“共同愿景”,深切关注人类未来的发展。另一方面,马克思共同体理论认为共同体对于人实现自由全面发展是很重要的,对人的自由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3]119共同体对个人产生作用的方式是共同体内部成员合作和交流。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和平与发展,强调国际社会通过交流与合作,实现协同发展,同时,在国际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过程中,人得到了自由全面发展。
(三)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马克思共同体理论的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了马克思共同体理论的基础观点,同时发展了马克思共同体理论,是马克思共同体理论在当代的具体运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人的自由发展为主题,把马克思理想状态的自由人联合的真正共同体现实化。杜威“伟大的共同体”虽然强调共同体的积极作用,但眼光仅仅局限于美国社会出现的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眼光关注人类历史社会,关注人类现实社会的“和平与发展”问题,科学预判了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以实现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调合作、协调发展,小康社会为个人自由全面发展和真正共同体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一带一路”战略、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等多种形式的共同体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应用,在本质上都促进了人的自由发展。
经过这两次水华事件,淳安人意识到千岛湖渔业不是单纯为了养鱼而养鱼,也不是为了攫取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而养鱼,而是必须从保护生态环境出发,重新找到最精准的定位——“保水渔业”。
周俊杰先生曾说:“书法具备音乐的时序性,强烈的节律性,又能以美的形式给人视觉愉悦。”[13]这事实上就触及到了书法重构文字以建构秩序的本质——所谓“音乐的时序性,强烈的节律性”就是秩;而“美的形式”也就是合理的形式就是序。它们是高度统一,密不可分的。正如马正平先生的艺术思维时空论所说:“时间和空间是一致的。”“文章中的节奏感、速度感加强,就会拓展一种空间感,同样空间感的拓展又会呈现一种快速流动的节奏感(即时间感)来。”[2]465书法作品秩序的表征正是时空情绪运化的结果,它是作品秩序的秩序。
另一方面,提出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这一“共同愿景”,把马克思共同体成员认同的最高目的进行展开,在内容上具体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站在人类文明发展战略高度,展望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这一“共同愿景”,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摒弃了你输我赢的旧思维,不限地域和领域,不限国家和民族,以提高效率,提升协作发展水平为宗旨,倡导人类共同命运,推动人类和平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理论上思考了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民族之间协同发展问题,探索了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进入理想状态前,人如何实现自由发展的问题,对马克思共同体理论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走向“自由人联合体”提供了当代选择。[14]
四、结语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探寻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15]也是共同体概念认知演变与发展的逻辑反映。[16]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人类社会长远的进步和发展,顺应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社会理论工作者围绕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这一“共同愿景”,确定国家、民族的发展方向,运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打造共同文化价值观,以实现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造福世界人民,这无疑是今后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认知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深化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学理认识有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长期指导思想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宋婧琳, 张华波. 国外学者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究综述[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7(5):198-208.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646.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张继龙. 国内学界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研究述评[J].社会主义研究, 2016(6):165-172.
[5] 石云霞. 马克思社会共同体思想及其发展[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6(1):23-28.
[6] 尹强.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反思——第十六届《哲学分析》论坛综述[J]. 哲学分析, 2017(6):160-166.
[7] 周雯雯,林美卿,赵金科: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J].理论导刊,2017(1):80-84.
[8] 王成兵. 再论杜威的共同体观——兼谈杜威哲学的当代意义研究工作的思路[J]. 学术论坛, 2009, 32(12):13-17.
[9] 原霞. 教师学习共同体:高校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的一种新范式[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1):162-167.
[10] 约翰逊. 领导合作型学校[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52.
[11] 杨小玲, 陈建华. 论杜威教育思想中的“学习共同体”理念[J]. 南京社会科学, 2017(3):138-143.
[12] 李旭章.以融合发展推动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N].学习时报,2016-04-04(1).
[13] 陈立平, 李志雪. 英语写作教学:理论与实践[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9(1):68-71.
[14] 杨宏伟. “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当代路径[J]. 理论导刊, 2017(2):17-22.
[15] 曾志诚.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历史意义[J]. 求实, 2017(12):36-49.
[16] 聂映. 共同体认知阈值理论研究的演变与发展[J]. 保定学院学报,2018(2):25-30.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Xi Jinping ’s Thoughtof Human Destiny Community on Marx ’s Community Theory
NIE Ying
(Party School of CPC Hubei Committee,Hubei 430022,China)
Abstract :Xi Jinping’s promotion of the idea of building a human destiny community has a major impact at home and abroad. The cognitive research on the human destiny community has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 from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heoretical community. The theoretical thinking of Xi Jinping’s human destiny community has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the Marx’s community theory, has a profound theoretical basis, and is the latest achieve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rx’s community theory. Related research has deepened the academic understanding of Xi Jinping’s human destiny community, and it has certain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values for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human destiny community and insisting on the long-term guiding ideolog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of Xi Jinping.
Key words :human destiny community; Marx community;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D8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31X(2019)01—0022-04
收稿日期 :2018-08-31
基金项目 :2018年度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湖北省行政学院)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校(院)级课题重点项目“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研究”(2018HBDX02)
作者简介 :聂映(1986-),女,湖南娄底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责任编辑:刘生平)
标签:人类命运共同体论文; 马克思共同体论文; 继承与发展论文;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政法教研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