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转变分析论文

供给侧改革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转变分析论文

供给侧改革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转变分析

李恺琳

(长江职业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4)

摘 要 在2015年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的概念,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领域的改革方式,在高校教育领域中也具有一定借鉴价值。基于此,本文基于供给侧改革,研究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思维方式上做出的转变。首先分析了高校思政教育中供给侧的内容,其次分析了高校思政教育思维转变的路径,最后研究了高校思政教育思维转变的实践方式。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高校 思政教育 思维方式

0 引言

我国发展到改革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也需要作出适应的调整,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优化思政教育工作途径,实现供给侧以及需求侧的协调发展。因此,研究高校思政教育在思维方式的转变,对于提高思政教育适宜性,提高思政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供给侧

在高校教育中,思政教育具有一定特殊性,思政课程的根本在于对社会思想、政治观点以及道德规范进行教育,通过课程呈现出来。我国思政教育体系中供给主体是思政教育教师,为需求端的学生提供教育。在供给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首先是思政教师队伍存在匮乏的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中,思政专业教师数量十分少,一个思政教师需要负责十几个班的教学,其面对的教学压力十分大。在这样的配置下,思政教学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还需要高校给予一定的重视。其次思政教育机制十分僵硬,在思政教学课堂中教师使用传统教学手段,包括纯理论教学以及单向教学方法。[1]这样的单一教学方法,会造成学生出现疲劳心理,无法实现主动学习,影响到教学质量。

2 供给侧改革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转变路径

2.1 转变供给主体

高校思政教育中,默认供给主体为思政教师,这样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供给主体的长远发展。高校思政教育供给主体还包括高校、社团以及社会组织等。转变思维方式首先要转变攻击主体。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思政教育中,起到传播思政知识的重要作用,教师必须要坚持学习,提高自身知识储备。同时在思政教学中,需要注意发挥出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

2.2 转变供给形式

高校思政教育常使用教学作为供给形式,在其中教师思维方式比较传统,对高校教学质量带来负面影响。因此要积极改变攻击形式,如在思政课堂上积极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思政课堂的趣味性以及多元性。[2]在课题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打破教学闲置,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讨论研究时间,同时增加讲座、活动等教育形式。利用丰富的供给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思政教育供给质量,还能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2.3 转变供给环境

在高校中,思政教育供给环境主要包括课堂环境以及思政教育外部环境两方面内容。首先思政教育过程中,需要对思政教育制度进行完善,建立奖惩机制以及考核机制,可以真正发挥出规范思政教育的目的。其次需要提高校园文化环境的品质,包括教学设施、校园文化、自然环境等多个方面。在建设校园文化时,高校要着手于学风建设、校风建设以及校规建设,为思政教育的开展提供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最终也能够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变思维方式的实践

3.1 利用供给侧思维对高校思政教育进行引导

3.1.3 渗透传统文化

中国历史悠久,有着众多的典故。在中国,表示一个经常成功的人也会有失败的时候,可以说关羽走麦城,翻译成英文可以这样,“Napoleon met his Waterloo”,在这里,“关羽”对应“Napoleon”,因为在欧洲,拿破仑遭遇滑铁卢的故事和关羽类似,但是意思表达出来了,关羽的故事却没有了,也失去了原语的文化意义,多少有些可惜。

网宿科技的主营业务是CDN(内容分发网络),1998年,CDN自国外引入,网宿科技靠前期对市场机会的敏感捕捉和对市场的深耕,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一举成长为国内CDN的龙头企业。当时整个市场形成了以网宿科技和蓝汛双寡头垄断的格局体系。之后,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CDN规模快速增长,腾讯及阿里以价格战强势切入战场,延续到今日。

3.2.1 整合教学资源

从初始资金来源角度,社会组织发起设立时筹集到的初始活动资金或基金(即为开办资金),有些是由财政拨款或向财政部门借支方式筹集。依照现行法律法规,社会组织的注册资本与企业注册资本金确实有着本质区别,其初始资金投入者不能因为资金的投入而享有社会组织的所有权,社会组织结余不能依照企业利润按持股比例分配。因此,政府投入的资金视为一种捐赠或资助更恰当,政府不能因为注册资金全部由国家投入而将社会组织的全部资产认定为是国有资产。

3.2.2 建设供给主体多元化局势

第五步,为信号系统风险项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根据上一步找出的信号系统隐患信息,追溯事故致因因素,并按照所处的系统全生命周期阶段,分阶段制定控制措施,以完成信号系统的风险控制。

3.1.1 重视主流核心价值观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思政教育需要渗透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成为国家发展的基点。我国传统文化包含着优秀的精神信念,是思政教育创新的根本源泉,传统文化本身具有一定育人功能。高校必须要积极借鉴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全面结合文化内涵。如在高校中展开文艺大讲堂等活动,将讲座活动当做是第二课堂,在学生业余生活中灌输思政教育,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可。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教育本质是对人们思想品德的改造,这也意味着思政教育在供给侧特殊位置,要求思政理论有着强劲的生命力,可以经受住检验。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吸收思政理论,得到思想品德上的成长。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高校必须要重视思政教育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让学生可以成长为有理想、有信念的有为青年。这也对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思政教育可以提高教育质量,精准把控需求侧,围绕学生发展规律,在思政教育中落实国家发展的新思想,让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和传播者。

3.2 让思政教育融入高校教学的全程

3.1.2 弘扬道德品质

为了让高校思政教育在供给端质量得到提高,必须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需要通过教学资源的整合,来优化供给端质量。首先对学术体系进行创新,制定高水平的思政教育教材,在高校内部建立全面的哲学社会学教育体系。其次要建立由课程网站、教辅材料以及统编教材等多个方面的教材体系。最后需要将思政教育、职业教育、心理教育以及法制教育等整合为综合教学体系。并注意建立线上教学资源库,让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可以得到连接,建设包含丰富供给内容的资源库。例如:高校将思政资源整合在本校网络系统中,学生使用网络系统接触思政教育内容,让课堂教学得以延续。

(1)确定城市灾害综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准则层分别为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和应急保障能力,方案层指标充分考虑到部分数据资料获取的难度较大,同时又要兼顾整个指标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成性,因此共选取11个定性指标、10个定量指标建立指标体系。

纳豆是日本已经发展成熟的传统食品[1],是以大豆等豆类为原料,经过纳豆菌发酵而制成的食品,除了含有大豆本身的营养成分外,还含有很多通过发酵作用产生的功能性物质,使得纳豆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尤其是1987年须见洋行博士首次分离的纳豆激酶,具有很好的溶解纤维蛋白的作用,与溶栓药物相比有明显优势,除此之外,酚类、黄酮类以及多种抗菌素起到了抗癌、抗菌、抗氧化的作用,丰富的维生素在某种程度上能促进钙的吸收,预防骨质疏松,碱性蛋白酶等酶类的产生能够调节肠道功能,保护消化系统。因此,经常食用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改善体质,预防疾病,纳豆作为一种功能性食品,在多个国家广受欢迎[2-4]。

高校教育的本质在于“立德树人”,高校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素养,需要让学生成长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具有推动时代发展责任的有用人才。思政教育中要加强道德品质的弘扬,需要让学生得到高水平道德品质的培养。我国致力成为制造强国,人才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高校必须要在思政教育中着力培养学生的意志信念和职业精神,积极建设现代化时代精神。

高校的思政教育需要融入到每一个学科中,仅依靠思政课堂远远不够,要重视丰富思政教育主体的多元化。高校思政工作体系需要建立供给多主体的形势,将辅导员、专业教师、班主任、学生管理人员以及后勤员工等纳入思政教育主体中。通过建立多供给主体体制,可以让各个供给主体之间形成互动体系,让高校专业教育和日常管理中都能供给思政教育。这样高校内部形成协同育人的局面,建立供给主体多元格局。

3.2.3 以问题为导向应用合理供给方法

习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提出了对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视,高校必须要响应国家的要求,重视思政工作的开展。高校思政教育需要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强调以问题为导向,对思政工作短板进行补充,重视思政教育实际效果。首先高校要根据学科专业设置,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艺术专业、体育专业、理工专业以及人文专业等,或者根据学生家庭情况,通过对学生的分类,展开适合的思政教育,从而实现精准教育供给。[3]其次高校要注意转变教学方法,需要从学生兴趣点出发,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元素,落实思政教育。例如:大学生热衷于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高校需要积极使用社交媒体,将社交媒体当做是思政教育的工具,展开思政教育。利用先进工具赋予思政教育吸引力,让思政教育可以和信息技术实现融合发展。最后需要重视思政教育实践。例如:高校根据当地文化特色举办主题活动,如暑期夏令营、志愿者服务等,利用实践活动提高思政教育的实践性。

3.3 建立思政教育的长效机制

高校需要对思政教学制度进行积极创新,需要着力建立思政教育长效机制,转变现有成果,充分发挥出积极作用,让高校输出人才得到保障。首先高校需要明确思政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对教育机制加以创新,完善党委领导、建立党政共抓格局。其次需要发挥出创新作用,建立教学思政知识、培训专业技能的思政教育的长效机制。最后高校要注意积极拓展教学渠道,丰富教育途径,让高校可以形成完善的供需结构,和工作岗位形成连接,让学生实现健康成长,为社会输送高素质高道德品质的人才。

为保证长效机制的落实,高校也要注意建设健康的攻击环境,需要利用文化环境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可以得到思政教育的灌输。高校校园环境、教职工言行以及校园文化,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要想让思政教育得到更好的效果,必须要加强校园环境建设。首先需要加强自然环境和校园设施的建设,在学生心中建立良好的形象,从而在学生精神和审美上创造巨大价值,让物质环境可以推动思政教育的展开。其次高校必须要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让产业文化和职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让校园文化成为辅助教育的工具,创造思政教育供给端环境。同时展开健康积极的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让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4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对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供给侧进行了介绍。其次分析了在供给侧改革下,高校思政教育转变思维方式的路径,主要体现在供给主体、供给形式、供给环境。最后研究了思政教育转变思维的实践,要利用供给侧思维对高校思政教育进行引导,重视主流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道德品质,渗透传统文化。同时需要让思政教育融入高校教学的全程,整合教学资源,并建设供给主体多元化局势,还需要以问题为导向应用合理供给方法。最终要建立思政教育的长效机制,保障思政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韩晶,张敏.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的有效性研究——基于“供给侧改革”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2(03):34-37,51.

[2] 史美青.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考——以山西工程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06):37-39.

[3] 缪志波.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供给侧改革研究——基于对1155名大学生的调研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8.9(12):15-18.

Analysison the Chang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nking Mode in Collegesand Universitiesunder Supply-side Reform

LIKailin
(Changjiang Polytechnic,Wuhan,Hubei430074)

Abstract In 2015,President Xi Jinping firstputforward theconceptof supply-sidereform,whichisnotonly thereformmode in the economic field,but also hascertain reference valuein thefield of university education.Therefore,based on supply-side reform,thispaper studiesthetransform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way of thinking.Thispaper firstanalyzesthesupply-sidecontent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and universities,then analyzesthe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nking transform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finally studies the practice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nking transform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supply-sidereform;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mode of thinking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6400/j.cnki.kjdks.2019.08.031

标签:;  ;  ;  ;  ;  

供给侧改革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转变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