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南县高级职业中学 陈文来
摘要:《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明确指出“课堂的知识教学要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进行”这一规定为教师改进、丰富教学内容指明了方向。本文就从激发兴趣、自主合作探究课堂、生活化课堂、促进师生的情感交融、关注学生情感体验、重视教学评价、学法指导方面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体验,能力培养,实现思想品德的课程标准,从而搞好思想品德课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学习积极性;调动
课堂教学说到底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因而教师既不能把课堂变成一家独演的舞台,也不能把课堂变成死气沉沉的庙堂,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根据学科属性来制造课堂气氛,积极推进课堂教学,多年的教学使自己明白,只有好的课堂气氛才能有好的课堂效果,怎样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是我备课中考虑的一个重要环节。
思想品德课有别于其他学科,她既不想语文那样赋予优美的文采,也不像历史那样赋予动人的故事,它要么是条令、说理;要么是举例、谈危害,学生面多如此文本,只想睡,我为了开展教学,尝试了一下做法:
一、新奇的导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若能设计出一个新颖有趣的开头,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参与热情,唤起学习动机,激活思维,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好比是一首歌的前奏,如果前奏悠扬、动听、气势磅礴,就很容易吸引听众。导入得好与否,直接影响到该节课的质量。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 生活中有没有和日记相似的经历或同样的困惑呢?待同学们阅读完材料,达成情感共鸣,老师点题、导入新课,这样,在情趣的引导下来开展教学活动。
二、畅谈熟知的生活案例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说到根本上,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牢牢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摒弃填鸭式、强行灌输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学形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那么,自主、合作、探究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教学中教师要做到(1)转换角色,教师由教学过程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学习的主人,在此,教师的引导可以通过创设情境、选取典型材料、设计学生活动以及有针对性的问题等形式来发挥作用,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教学怎样学法守法这一节课,我主要围绕让学生举“生活中有哪些违法事例”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不少学生积极参与,先后说出来身边违法案例,我以此为契机点明:生活与法的关系,大家在生活中易犯的错误,学法要守法,知法不能犯法。学生也因此明白了教材学法的重要性和自身守法的重要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研讨,大家讨论,明辨是非。学生在一段一段故事、一个一个问题的引导下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交流,达到心灵的碰撞、情感的升华,从而提高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充分发挥了引导的作用。
(2)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的形式关系到教学的效果。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举例式、讨论式、问答式、小品表演等形式,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如果整堂课都在看故事材料——讨论问题——得结论,未免有些单一、枯燥,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了采用讨论式,我还采用了小品表演、记者采访的活动形式,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增强了参与意识和成就感。
三、走进生活找法律。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遵循“三贴近原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思想品德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用富有意义的生活案例来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获取知识、活化迁移知识,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启发、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在此原则的指导下,我开始向生活化的课堂努力迈进。 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活在丰富、在发展,教学贴近了学生的生活,课堂变成了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使知识在生活中得到了应用。
四、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 生活是大课堂,体验来源于生活,又扎根于内心,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是课程标准的根本要求,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而体验式教学就是我们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它通过学生走进生活、亲自尝试、参与表演、调查访问、角色换位、情境体验等形式自主、积极、快乐的进行体验,达到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内化情感的目的。联系我校举行的法制讲座、消防演练、交通知识展览、未成年人自我保护常识讲座等活动,既突破重点难点,又满足学生好动,渴望表现自我的心理要求,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这样学生不仅对所学知识内化,更激起学生情感共鸣,更好的进行情感教育
一堂好课,不全是经典的列举,不全是名著的导读,不全是专家的解读,不全是手段的翻新,更多的是学生积极的参与和知识的自我领会,教师把法与生活、法与成长、法与社会、法与国家 、法与稳定、法与健康、法与文明、法与幸福有机结合,使学生学法在课本中,见法在生活中,守法在成长中。因此,教师的教学不仅是“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积极性,改变教学方式刻不容缓,我将继续学习,不断探索。
论文作者:陈文来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情感论文; 思想品德论文; 知识论文; 激发学生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