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萍乡供电分公司 江西 萍乡 337000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环保意识增强,人们对用电的质量、节能减排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电力发展中迫切需要推动新型电能利用模式的开发与应用,智能电网建设应运而生。而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作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于智能电网的实际建设与应用有着重要影响,文章基于此对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信息交互体系
一、智能电网的特点
1、自动检测和修复。智电网在线路布设的时候采用信息化的技术,可以时时的监控线路输送电的状况是否正常,如果哪里出现了问题或受到了破坏,可以迅速反馈到配电终端,并根据设定的程序进行自动的修复,到指定的故障区迅速解决。
2、可以根据用电需求,适当的调整各地配电情况 。每个区域根据地形情况,工业和商业、居住的配比情况不同,对电力需求是不一样的。
3、电力单位和用户的共同管理。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中,有效的将用户也纳入到电力管理当中。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生活习惯和用电需求,实时的在系统中进行反馈。
4、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技术应用。智能电网依靠的工具就是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将输电调配,用电需求有机结合在一起,达到最优的配置效果。
二、配电自动化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是基于自动化开关设备相互配合的配电自动化阶段,主要设备为重合器和分段器等,不需要建设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在故障时通过自动化开关设备相互配合实现故障隔离和健全区域恢复供电。
2、第二阶段的配电自动化系统是基于通信网络、馈线终端单元和后台计算机网络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在配电网正常运行时也能起到监视配电网运行状况和遥控改变运行方式的作用,故障时能及时察觉。
3、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产生了第三阶段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形成了集配电网SCADA系统、配电地理信息系统、需方管理(DSM)、调度员仿真调度、故障呼叫服务系统和工作管理等一体化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形成了集变电所自动化、馈线分段开关测控、电容器组调节控制、用户负荷控制和远方抄表等系统于一体的配电网管理系统(DMS),功能多达140余种。
三、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建设的作用
1、提高整个系统的高效运行
传统的输电线路布置,是各个地区来提需求,再由供电单位来进行针对性的供电。但是由于很多区域对用电量没有进行精准的统计和计算,有的报的过于富余造成浪费,有的则报的量过少达不到使用要求,对后期的使用都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如果采用配电自动化的系统,可以根据各地的需求实际情况来进行供电,并根据不同时间段和工业、民用区域分布来进行实时的调控,满足整体需求变化,达到最优的效果,有效防止浪费和不足,使系统高效运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防止大面积停电
很多区域可能在某个阶段和时期对用电的需求量会很大,特别是夏季大量的使用空调和制冷设备,使配电主干线路造成过大的负荷,如果负荷超过了设计值,线路就可能发生损坏甚至烧掉。而造成一个区域的大面积停电。在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中,服务终端可以根据用电需求量的大小及时进行调整。而且及时是某个部位发生故障,配电系统也能马上检测出来迅速对其进行修复,有效防止大面积停电。
3、提高经济效益
配电自动化可以根据各区域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布置电网,减少了不必要的线路布设和浪费,而且可以选择最优的布设线路。最直接的进行供电。在线路的运行维护管理中,常规的都是工人在各地进行巡查,对线路进行常规性的经常检查,这个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金钱。如果进行配电自动化,这些检修工作可以完全由系统自动进行,并且监测的速度和精确度比人为操作都要高,工作效率得到大步的提高,而且可以减少很大一部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四、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建设建议
1、提高电网供电的安全性能
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建设中,必须注重供电安全性问题的考虑,既能为用户提供稳定的电能,又能树立电力企业良好形象,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对此,在自动化建设中,应合理选择供电模式。首先,双电源环网是配电自动化建设中的主要应用模式之一。在建设中,施工人员将相邻线路进行连接,并通过两个电源对电线路进行供电,进而形成双电源环网的模式。计算机等终端设备是配电自动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因素,相关人员利用计算机对相关操作进行合理控制,并定期检查配电装置,及时清除故障隐患,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其次,自动重合分段器是配电自动化建设的应用模式之二,被众多电力企业所选用。该模式的安全可靠原理在于通过自动重合的开关装置达到保护电网安全的目的。配网系统中应用该模式,能够在不影响电网运行中其它线路的基础上对故障区域进行锁定,为工作人员提供重要依据。倘若故障排除和有效处理之后,配网系统可以自动对该区域进行供电,其工作效率较高,有利于提升电网运行的质量
2、实现信息的自动化管理和处理
电力企业加强自动化建设中,需以计算机为主要技术依托,进而实现自动化管理信息、处理信息等目的。所以,在电力企业的自动化建设中,必须将众多运行系统加以优化整合,使各系统数据在计算机设备的基础上实现自动化管理和处理,对电力企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首先,可以对电压进行自动调整,以满足某一时间段用户的用电需求;其次,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最后,能够对电网运行中的故障进行自动识别,为电力工作者的维修提供精确信息,提升工作效率。
3、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
运用互联网技术使得智能电力系统趋以完善,真正实现低投资,高收益。 对互联网进行有效利用的使用和构建,对电力系 统以及相关网络的安全性有保证,并使得安全性有所加强,以此 会让配电自动化中的自动化策略中电力信息技术的应用收效更 加显著。 同时必须要让网络的漏洞可以得到组织,否则有可能 会受到严重的损失。 此外,以互联网为前提,能够让每个片区以 及部门的管理者,都可以对整个电网和整条线路实时了解,因此 集成网络技术系统的应用,还能够通过互联网技术的纳入使得 整个电网信息的集中度得到有效提升。
4、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系统。为了使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取得更好的效果,电力部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系统,对配电网的信息技术和运行情况进行统一管理,让各个管理部门之间进行信息、技术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对电网运行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对智能配电网进行更好的控制,使其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
五、总结
综上所述,配电自动化实现了配电网故障的自动隔离与快速诊断,能够有效缩减故障产生范围,保证非故障段的正常运行,在提升供电可靠性与安全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智能电网的建设和发展对配电自动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自动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将其与智能电网建设结合起来,增强系统控制能力,通过丰富的功能更加准确、有效的控制电网的运行,提高故障诊断、排查及维护能力。
参考文献
[1]沈佩琦,陈堂,王世松,等.智能配电房实现模式的研究[C].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三届三次会议暨2013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3
[2]余南华,刘洪,陈辉,等.广东横琴新区智能电网实施规划及可靠性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
论文作者:姜珊,彭庆丰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电网论文; 智能论文; 故障论文; 系统论文; 线路论文; 需求论文; 电力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