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圆环论文,病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临床症状
1.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
临床表现以多系统进行性功能衰竭为特征。表现精神不振,食欲不佳,被毛粗乱,生长发育不良,进行性消瘦;贫血,皮肤苍白,肌肉衰弱无力,还表现出咳嗽、喷嚏、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腹股沟淋巴结、结肠系膜淋巴结、气管、支气管淋巴结及下颌淋巴结肿大到正常的2~5倍,有时可达10倍。切面硬度增大,呈均匀的苍白色,集合淋巴小结也肿大。发生细菌感染,则淋巴结可见炎症和化脓病变,使病变复杂化。部分病例可见皮肤、可视粘膜黄疸,下痢及嗜睡。肺肿胀,有散在、大而隆起橡皮状硬块,有黄褐色斑散布于肺表面。严重的病例,肺泡出血,部分病例尖叶和心叶萎缩或固质化。脾中度肿大,肉变。半数病例肝脏无明显异常,其他病猪表现不同程度的虎斑状外观,并伴有轻度或中度萎缩,有的病例肝肿大,肾脏水肿,苍白,被膜下有白色坏死灶,盲肠和结肠粘膜充血或瘀血。
2.猪皮炎和肾病综合症(PDNS)
临床症状为:皮肤发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隆起,呈现红色或紫色中央为黑色的病灶。病灶常融合成条带和斑块。病灶通常在后躯、后肢和腹部最早发现,有时亦可扩展到胸或耳。发病温和的猪体温正常,行为无异,常自动康复。发病严重者可能显示跛行、发热、厌食或体重减轻。剖检所见:肾肿大、苍白,常被出血小点覆盖。特征性的显微损害为全身性坏死性脉管炎和纤维蛋白坏死肾小球性肾炎。这种病变是Ⅲ型过敏反应的特征,属免疫介导致障碍,由免疫复合物在脉管和肾小球微血管的管壁上沉淀引起。
防治措施
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可以用来预防PCV-2的感染,对PCV-2感染的特异性控制措施很难奏效。因此,目前主要采取控制继发感染,减少猪只死亡,降低经济损失的控制策略。
1.改变和完善饲养方式,做到养猪各生产阶段的全进全出,避免将不同日龄的猪混群饲养,从而减少和降低猪群之间PCV-2及其他病原的接触感染机会。
2.建立猪场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将消毒卫生工作贯穿于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降低猪场内污染的病原微生物,减少或杜绝猪群继发感染的机率。
3.做好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气喘病等疫苗的免疫接种,提高猪群整体的免疫水平,减少呼吸道病原体的继发感染,增强肺脏对PCV-2的抵抗力。
4.采取完善的药物预防方案,控制猪群的细菌性继发感染。常用药物有支原净、金霉素、土霉素、强力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噻呋等。母猪在产前和产后一周,仔猪在断奶前和哺乳阶段提前用药预防。
联系电话:0531-2629816
知识链接
猪圆环病毒(PCV)分为PCV-1和PCV-2。PCV-1无致病性,广泛存在于猪源细胞系中;PCV-2具有致病性,可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PCV-2还可导致母猪繁殖障碍、断奶和育肥猪的呼吸道疾病,猪皮炎和肾病综合症(PDNS)以及猪的先天性震颤。
PMWS多发生于5~16周龄的猪,发病率3%~50%。猪对PCV具有较强的易感性,可经口腔、呼吸道途径感染。怀孕母猪在妊娠早期(胎儿产生免疫能力前)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用PCV经口感染试验猪后,其他未接种猪的同群感染率达100%,感染猪可以鼻液和粪便中排出病毒。
PCV广泛存在于许多国家猪群中。血清学调查表明,德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猪群中PCV抗体阳性率分别达到85%,55%,86%,92%。最近,亚洲的中国、韩国、日本也报道了此病。许多国家的一些猪群有此病流行,发病的严重程度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