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城物流业务定位与拓展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港城论文,物流论文,业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空港城物流的发展及相关研究 1.空港城物流的发展 空港城是以航空港口为依托,发展商务、物流、旅游、娱乐等临空产业而形成的聚集区域。世界上发展较好的空港城,有商务与物流相结合的德国法兰克福空港、以航空物流为主的美国孟菲斯空港和以休闲娱乐业为主仁川空港等。[1]它们具有相当的发展规模与优势,其业务各具特色,各空港城都重视对物流业务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很多地方也在积极推进空港城的建设和发展,较早的如广州、天津、成都等地的空港,紧随其后的郑州、武汉、长沙等省会城市也在积极谋求空港城的建设。由于我国当前产业仍以第二产业为主体,且多数机场位于城市边郊,在设施配套、人员聚集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国内空港城的建设一般以发展面向工业企业的物流业为重点,结合考虑其他类型的临空产业进行规划和发展。[2] 空港城的建设涉及征地拆迁、招商引资、基础配套设施完善等问题,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而空港城建设一旦成功,将会培植形成一大新的产业,并带动相关产业及整个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项目实施也将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若缺乏系统科学的规划论证及周密审慎的安排、不具备一定的建设基础和条件,特别是对空港物流生存发展的市场基础及其可拓空间缺乏客观的判断和前瞻性的分析,则对项目的成败可能产生较大的影响。 2.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在空港城等物流园区规划研究方面方面,德国数学家Dubois和Prade较早提出了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法,用于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评价。[3]张学志等介绍了亚洲各机场的物流运作模式及其特点,并针对我国航空物流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建议。[4]陆茵按照“机场—空港物流园区—临空产业园”脉络航空物流的规划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5]已有研究侧重于空港物流园的规模确定、功能布局及信息系统规划等方面,对空港物流的运作管理涉及较少。而国内在空港城及物流规划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盲目跟风、定位及发展方向不明晰等问题,对项目的适用性及投资使用效率缺乏足够的保障。 因此,研究空港城建设中物流市场定位与拓展问题,实现相关物流业务的科学定位和有效拓展,有利于提升空港物流的运作质量和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及提高物流运作水平,实现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目的。 空港城物流业务定位与拓展 1.空港物流业务定位 (1)物流业务,是在集合企业自身资源以及社会资源夯实的基础上,以满足社会各方需求为目的,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实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有机集合,为客户提供运输、仓储、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服务的业务。 (2)航空物流业务,则是以机场为依托,通过将空运与公路等其他运输方式衔接起来,以发展空运为中心的物流业务,具体包括航空物流基础业务、增值业务及辅助业务。广义的航空货运,涵盖除旅客以外的、符合法令法规的一切物品运输行为活动。狭义的航空货运,是指需要航空运输的普通物品,给顾客提供的是机场到机场的货运服务。由此可见,服务才是物流的实质,其生存与发展的宗旨是尽可能满足客户的自定义与个性化需求。 (3)关于业务或市场定位,美国营销学家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指出,企业依据市场上竞争对手现有产品的市场地位,以及顾客对其产品的某些属性或特点的受欢迎度,为企业产品塑造一个别具一格让人印象深刻的形象,并将其传递给企业顾客,从而确定产品在市场上合适的位置、合适的价格、合适的人群。而物流业务定位,一般是指物流企业为满足物流业务发展的要求,对物流市场目标客户、服务内容及程度进行明确。而对空港物流这类具有园区性质的项目,作为承担规划、引导甚至建设职责的政府部门,也常常需要考虑这一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物流社会化程度不高,第三方物流发展相对滞后,尽管有些地方政府出台了物流园区及业务发展的措施,但物流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不高,还存在盲目发展、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这些都与建设之初及规划过程中物流市场发展定位不合理有关,没有充分考虑本地市场环境及产业发展趋势,所建物流项目市场适应能力差,没有充足的业务保障,致使项目成功率不高。因此,物流业务定位属于空港城规划建设中基础性工作,对于确保我国空港城项目的质量和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空港物流业务拓展 物流业务拓展,是指相关企业在物流业务发展过程中,根据市场发展的趋势、特点,以及自身所掌握资源、能力等情况,主动调整经营范围和业务方向,或积极拓展新的市场、争取新的客源,提升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生存发展空间。空港物流从业主体在空港园区内生根落地后,在稳步发展已有市场业务的基础上,应密切留意本地工商企业业务动向,并根据地方政府在相关产业引导发展的政策,及时调整自身经营思路,不断创新业务模式、提高服务水平,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物流业务定位与拓展可归结为物流战略规划范畴,两者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业务拓展须以业务定位为基础,即拓展是以现有业务为中心所进行的延伸;业务拓展为业务定位注入了新的内涵,进一步扩充和夯实了定位的基础。 空港城物流业务定位与拓展中存在的问题 空港城的建设对物流业务的发展具有积极正面的意义:一方面,空港城的建设改善了物流业务的定位,使以前只定位于较单一的仓储或运输抑或配送的物流业务,向一站式采购的全面多方位高效物流业务定位转化;另一方面,空港城的建设拓展了物流业务范围,通过空港向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提供服务。而在我国空港物流业务定位与拓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上述效应的有效发挥,具体有以下两个方面。 1.在物流业务定位方面 有些地方政府不顾区位优势,盲目跟风。在空港城建设中许多城市不根据自己目前所拥有的区位优势,分析自身优势与限制,盲目参照其他发展较好的空港城发展模式,致使物流业务定位不清晰,有的甚至否定已有的产业分布特点,实施长周期、大规模的改造运动,建设过程中不注重人文生态环境的保护。另外,由于缺乏物流业务定位方面的统一规划和引导,相关物流企业对自身把握不足,对市场了解不透,致使空港物流业务的定位不明确或存在偏离。 2.在物流业务拓展方面 一些经营主体的现代物流观念滞后,物流服务网络不健全,缺乏标准化的作业方式,难以实现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制约了物流业务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另外,在加强客户联系、积极开拓新的市场及创造多样化的业务形式等方面,也缺乏科学有效的规划分析及实现的手段。 空港城物流业务定位与拓展的措施 1.物流业务定位的措施 空港物流业务定位需按照一般物流系统开发建设的原则进行,既要遵循客观规律、客观现实条件,科学合理地确定物流业务发展的范围、规模与目标水平,又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对未来物流发展的形式和空间留有余地或保持一定的预见性。 对空港城这类大型项目的建设和发展,既离不开政府的正确谋划与合理引导,也离不开成员企业的科学规划与精心实施。实现空港物流业务的有效定位,需要政府和企业一起共同努力。 (1)对政府而言。第一,需要在空港城建设之初就对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包括所属区位拥有的优势与劣势,确定正确的市场方向及发展规划;第二,根据已有产业的发展状况及中长期相关产业的发展规划,对物流业务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第三,注重生态建设,以环保为原则,定位时应考虑绿色可持续发展;第四,空港城物流业务规划定位可适时进行调整,不单要根据经济学、系统工程等理论原理进行设计和安排,还需更多地与企业、市场等社会现实接触,及时了市场需求及其趋势动向,将信息及时反馈给有关企业,并通过政策措施实施引导。 (2)对物流企业而言。第一,需强化客观自我评估,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对可以发展的物流业务进行合理定位,不超出自身能力边界;第二,明确企业发展中的优缺点,扬长避短,进行自我调适,不断强化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第三,针对对市场分析不透彻的问题,应该积极进行物流企业的市场调查,仔细分析竞争对手的业务水平,分别采用避强定位、迎头定位等策略。 2.物流业务拓展的措施 (1)物流业务拓展的措施。为了增强竞争力、获取更多利润,空港物流园区和企业需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不断拓展市场和业务范围。物流业务拓展市场与产品组合策略[6]如表1所示。 配合新市场和新服务形式的开发,企业需采取这几个步骤,实现相应业务拓展的战略规划:第一,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分析中,找到企业目前进行业务拓展的机遇、威胁、优势、劣势,并对具体的市场和产品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第二,进行业务拓展具体内容分析,也就是物流业务拓展方向、战略规划目标;第三,分析企业进行业务拓展的保障措施,以保障业务拓展的实施。标签:广州空港论文; 天津空港论文; 物流产业论文; 物流规划论文; 企业定位论文; 客户定位论文; 客户分析论文; 长沙物流论文; 长沙经济论文; 成都空港新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