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的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述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纪之交论文,辩证法论文,学术研讨会论文,自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室创建40周年,1996年8月23 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了《世纪之交的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在京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并就自然辩证法研究已取得的成就和21世纪的研究方向谈了各自的观点。
一、研究成果和面临的问题
科学技术哲学室成立40年来,发表了各类著作136部, 其中有不少颇有创见,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科学前沿哲学问题的研究,在我国自然辩证法界产生重要影响。林夏水的《数学的对象与性质》一书,根据现代数学研究对象的新特点和数学在不同发展阶段对象的不同特点,从抽象性的角度,提出并论证了数学对象(量)的层次性,量具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人们迄今已经认识到的有四种基本形式:名数、常数、变数和结构。这些表现形式依其抽象程度的不同,呈现出一个无穷的层次序列,其中后一层次总是对前一层次及其扩充的概括或抽象,因而比前一层次更抽象、更普遍。实践检验数学理论有两种功能:真假判断和价值判断。
邱仁宗的《生命伦理学》一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探讨生物医学和医疗卫生领域伦理难题的学术专著。它对生殖技术、生育控制、有缺陷新生儿、遗传和优生、死亡和安乐死、器官移植、行为控制等种种伦理问题作了系统探讨。作者通过应用价值论的方法,在原则与后果、个人与集体、义务与权利之间寻求平衡,来解决伦理难题。特别是作者提出,政策的论证应该建立在伦理论证的基础上,对政策的理性化具有重要意义。
余谋昌在我国学术界提出了环境哲学、生态哲学和生态伦理学的初步理论框架。主要创新观点有:(1)“生物工程”概念, 所有基建工程要把土木与生物工程结合起来;(2)“仿圈学”, 社会物质生产模仿生物圈物质运动的无废料生产或废物还原和废物利用的生产;(3 )“生态工艺”概念,模仿生物圈物质运动,创造社会物质生产的新工艺体系,即生态技术;(4)“生态价值”概念、 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具有经济价值;(5)“生态文化”概念,它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新阶段; (6)“灾害生态学”概念, 灾害作为生态进化因素或生态进化形式的研究。
金吾伦通过物质结构演变的考察,提出一种新的物质结构观,即潜存—显现观。他批评了“物质无限可分论”,提出了“生成论”哲学观。“物质无限可分说”是一种历史上曾发挥过作用但已过时了的“构成论”物质结构观;它也是西方分析传统下的产物;与此相反的是“生成论”,它是东方整体论思想的精华,并与当代新科学的研究成果相一致。
胡文耕的《信息、脑与意识》一书是我国第一部从信息观点探讨脑与意识关系的专著,该书较系统地探讨了认识论、脑与意识的关系。
童天湘的《智能革命论》提出一种与信息社会论不同的观点,论证智能革命将导致智能社会,所谓“信息社会”,只是工业社会向智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智能机器是新一代生产力的代表,智能生产力系统的基本形式是人—机智能系统,其基本要素是高智力和智能机器,因此,决定社会发展的关键,不是什么信息和一般的知识,而是高智力和新知识。知识本身不是力量,知识的力量在于使用和创新,所以智能是真正强大的力量。正是智能驱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1世纪必将是智能革命的世纪。在智能时代,一切经济竞争、政治斗争乃至军事战争,实质上都是一场智力战。
吴国盛的《自然本体化之误》一书提出“图象说”,指出自然科学所提供的世界图景只是人在实践活动中所构造的图象,将图象当成本体,是本体的误置。自然科学由于不能摆脱主客二分原则,所提供的只是一种概念化、数学化的世界图景,自然的数学化是机械自然观的本质特征,它依然是现代科学中强有力的研究纲领。但是概念图象是对实在静态的空间性的透视,放逐了实在的时间性,以图象为本体是本末倒置。宇宙的有限无限问题、芝诺悖论中的运动问题,充分显示了图象化概念的局限性。
科学技术哲学室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也面临严峻的问题,主要是成员老化,后继乏人,有出现断代的可能。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认识的角度看,主要是社会上、尤其决策者在市场经济的初期片面重视短期效益,忽视人的素质、精神产品的潜在效益。现在社会上对教师的作用的认识已有提高,但是对从事精神生产的研究人员的作用的认识却是相当缺乏的。哲学爱智慧,哲学家探讨的是自然科学、人类社会发展的多种可能途径、歧路亡羊,在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关节点上,哲学起着思想启蒙的关键作用,就是在具体建立发展方案时,也离不开哲学的总体把握。对哲学研究的忽视,必然导致急功近利、庸碌无为,导致文化品位、精神素质的下降。再从待遇的角度看,由于哲学等精神产品不能象技术那样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在商品市场上成为物化的俏货,出书有的还需要作者出钱补贴,所以,科研人员的经济收入普遍偏低,从而造成年轻人才留不住。有些年轻人才将研究室当作出国的中间站、培训部。与会者警呼:难道我们中国的自然辩证法研究只有到国外去谋求发展吗?
二、21世纪的研究方向
科学技术哲学室为本室确定的总的研究任务是继续深入研究数学和各门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加强技术哲学和STS的研究。
在发展方向这一问题上,各位专家因各人的知识结构不同,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研究重点。
林夏水认为,当前,新兴的混沌学被誉为本世纪继相对论、量子力学以后物理学的又一次革命,以混沌为主要内容的非线性科学向哲学提出一系列新问题,应特别引起我们的关注和研究。
于光远认为,我们对地球的研究应该大小由之。本世纪的一个很大发现,是发现地球很小,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因此,我们要保护环境;21世纪我们要研究地球之大,要研究海洋资源,利用高科技,开发利用新的自然资源。
龚育之认为,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与伪科学、封建迷信作斗争,保护科学研究的纯洁性。
邱仁宗认为,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有二个新热点,一是生物学哲学的研究,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必将导致医学革命,如对人体全部遗传基因在染色体上定位和功能的研究,表明不仅存在致癌基因,而且存在抑制癌的基因,这对从根本上搞清癌症的发病原因,抑制癌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遗传工程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社会价值问题,需要我们的伦理研究重视这些问题。二是行动哲学的研究。过去我们的研究重点在知识论方面;而国外的哲学研究趋势和国内社会发展的需要表明,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行动的理性研究。自然遵循因果律,人的行动不是简单的因果律能说明的,人的行动有动机、有理由,受价值观的制约。研究行动可使决策更加理性化。
黄顺基主张加强技术哲学的研究。柳树滋认为人与自然关系问题将是下一世纪的研究重点。
一种理论要获得成功,不仅要能说明已发生的现象,而且要对未来提供方法论的指导。社会发展问题无疑是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我们国家在过去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多次大起大落表明我们缺乏发展机制的研究。“可持续性”发展概念的提出,说明我们认识到了发展不能急功近利、只顾眼前、忽视长远。从理论上讲,一个系统要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地从外界引入负熵。认清发展的限制因素、开发利用新资源、形成良性循环是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