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焕发出迷人的光彩_陶行知论文

让德育焕发出迷人的光彩_陶行知论文

让德育闪耀出迷人的光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德育论文,光辉论文,迷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素有重视德育的文化传统。新中国诞生后,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德育,1957年2月,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明确提出“德育”,并明确了德育目标: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要树立艰苦奋斗,艰苦创业意识。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五爱”是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但由于受十年“文革”的冲击,德育的提升人、发展人的功能被弱化了。德育成为政治斗争、阶级斗争的工具。如何重新构建德育大厦,让德育闪耀应有光辉,是我们每一位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德育是个系统工程,要多管齐下

以往德育中,犯下一些认识上的错误:把德育从智育、体育等他育中抽离出来,认为德育只是德育教师的责任,让德育教师在专门的时间里,实施德育。由于“势单力薄”,就降低了德育的实效。其实,学校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师,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位教职员工,都应该是实施德育的主体。以前的德育只强调学校德育的重要性,而疏忽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社会德育的联系。其实,我们的学生,不仅是学生,他还是家庭一分子,社会一成员。父母的道德水准,社会的道德状况,对他们道德观形成有巨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德育必须依托他育,以其为载体,渗透德育。德育必须加强家庭、学校、社会的联系,挖掘其丰富的德育资源,为德育服务。

二、德育要树立新理念

(一)关怀的德育

德育是充满温情的、大量的实证研究资料表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的前提之一,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关怀。曾经读过教育家陶行知“四块糖果”的故事。陶行知在校园里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本班同学,当即斥责并责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无疑,陶行知要好好教育顽皮的学生。放学后,陶行知见王友站在校长室准备挨训,却掏出一块糖果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随之,陶行知又掏出第二块糖果送给他:“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应该奖给你。”王友更惊疑了。接着,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放到王友手里:“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了,他流着泪后悔地说:“陶……陶校长,你……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来:“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你一块糖果,可惜只有这一块糖了,我的糖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假如,陶行知换一种疾风暴雨式的批评方法,能起到如此效果吗?所以,关怀学生,能让学生在体验关怀,享受关怀中学会关怀。

(二)德育要走进学生的生活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平常传播的德育规范过大,过于空泛。由于学生缺乏起码的道德体验,没有引起道德情感的共鸣,因而不能很好约束自己的行为。有一段时间,我发现高二(2)班讲台边上,座位的过道上有很多粉笔头,一看便知他们下课用粉笔砸着玩。我很生气,很想到班上把他们狠狠训一顿。但理智告诉我,这样做,效果不一定好。于是,我上课非常注意教师的示范性,哪怕一个粉笔头掉地下,也弯下腰把它拣起来。这样做:一是为了班级卫生保洁,二是有的粉笔头还能用,目的想帮助学生养成节约的好习惯。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几天以后,班级再也没有出现学生用粉笔砸着玩的现象了。生活中处处有德育,如果我们的德育规范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能及时给学生提供很好的指导,学生就会对德育的效用性产生怀疑,从而对此冷眼相观。

(三)生态的德育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地球受污染程度日益加强,人类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地球人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帮助学生去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新的德育观,已刻不容缓。

所谓生态德育,主张不仅要构建生态道德“规范”,更是转变以往的世界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者要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启发、引导学生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从小树立一种崭新的人生观、自然观,养成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思想意识及相应的道德行为习惯。为此,我积极收集这方面的案例,让事实和同学们对话。在丰富的、典型的案例面前,学生受到了很大的震撼。特别是2003年4月2日,《新安晚报》上的一篇“战火中的动物士兵”一文,给同学们的冲击力更大。这个案例说的是伊拉克战争期间,海豚、海狮、鸽子、小鸡,这些人类熟悉的可爱的动物都成了士兵。小鸡、鸽子对毒气的耐受力弱,所以对毒气非常敏感,正是由于这一特性,它们被招募为“防化尖兵”。海豚、海狮因为水性极佳,聪明灵活,能清除海里的水雷。课后,学生纷纷写来小论文,一致诅咒战争,谴责这一非人道行为,为这些可爱的精灵们祈祷,盼望她们能平平安安,并强烈呼吁世界动物保护组织能行使职责,出面干预。读着同学们情真意切的文字,我很欣慰: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的“种子”已植入学生的心田。

三、德育要进行方法上的创新

仅有崭新的德育理念,德育方法陈旧也会制约德育的实效性,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德育要显示其魅力,必须进行方法上的创新。

(一)讨论法

讨论法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德育课上可以使用的方法,但必须使用恰当,否则会流于形式。一般来讲,使用讨论法讨论某问题之前,教师要把某问题中蕴含的深层次的道理阐释清楚。比如,高二政治中,有这么一个知识点: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形式。我在教学中,认真作了分析。首先,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有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两种形式。其次,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哪一方面贡献大一些,则是因人而异的。再次,精神贡献可以转化为物质贡献。然后,让同学分组讨论:张华救老农是否值得?教室里沸腾了,同学们的参与度非常大,我站在一旁仔细倾听。讨论结果,绝大多数同学认为张华救老农是值得的,并且列出充足的理由。在有理有据的分析中,极个别认为张华救老农不值得的同学也表示同意大多数同学的观点。这样的效果是教师采用“一言堂”的讲授法难以取得的。

(二)参观访问法

社会有丰富的德育资源,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去寻找第一手材料。高一《思想政治》中,有“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这样的知识点,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一个社区、一个村落。当然,在进行参观访问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多种准备。比如,分组、学生的分工、选择访谈对象、设计问卷等。参观访问之后,要及时指导学生对丰富的材料进行科学分析,并适时展示、汇报参观访问的成果。通过这种方法,学生深深感觉到: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家庭消费的根本因素。在居民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影响家庭消费水平,而在收入总量和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家庭消费水平与供养人口成反比。所以,控制人口数量,确实应该成为国家的基本国策。没有说教,学生自己通过参观访问法获得的知识,印象是极为深刻的。

(三)情感陶冶法

德育是心育,是一种洗礼灵魂的教育。目前,是抗“非典”的非常时期,涌现出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应该说这一段时间也是实施德育的绝好时机。前一段时间,中央电视台一套播放《面对面》,内容是记者王志采访广州某医院抗“非典”的护士长的实录。我觉得很感人,就把它录了下来,拿到多媒体教室放给学生看。整个过程,我没加任何评论,但这种情感陶冶的效果是惊人的。在后来的课堂讨论中,学生们由衷地说:白衣战士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集体主义价值观,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她们是抗“非典”时期最可爱的人;以后,要以她们为榜样,努力地学习,认真地生活,做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当然,教无定法,德育方法还有多种多样。比如,举办校园文化节,让学生在浓浓的氛围中,完善自我。比如,开展课外活动,通过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进行道德体验,产生道德情感,实施道德行为。再比如,请一些先进人物到校作报告,和学生“零距离”接触,让学生充分感知模范人物的人格魅力等等。

总之,在“以德治国”思想指导下,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德育必须也应该闪耀出迷人的光辉。

标签:;  

让德育焕发出迷人的光彩_陶行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