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宏观形势与税制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税制论文,形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这几年,中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国力变化明显。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所讲,中国是执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最优秀的成员国。确实如此,1978年我国贫困人口是3亿多,现在已经只剩下2 600万,亚洲议会和平大会要求我们介绍中国的经验,我们讲了三条:一是有一个很好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就是邓小平同志为我们制定的70年分三步走的发展目标,我们已走完前两步,现在正开始走第三步,目的是赶上过去丢掉的一百多年的时间;二是有一个科学的发展规划,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五年有规划,每年有计划,保持发展的可持续性,现在世界上连续28年都保持经济高增长的国家只有中国,就是因为注意了可持续发展;三是有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就是要有一个和谐的社会,这在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的《决定》中进一步作了系统的部署,这在中国进入关键发展阶段时是非常重要的。
从内部讲,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在我们进入关键阶段时,正好赶上西方国家忙于反恐,我们抓住机遇,保持良好的发展环境,把经济搞了上去。这个政治机遇是不可多得的,这样的机遇看来还会保持几年,我们绝不能错过。
下面我就经济走势与税制改革两大主题,讲一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经济发展态势
2006年以来,我国经济在上年接近10%的高增速基础上,继续向上攀升,一、二、三季度都是如此,GDP增长率出现了近十年没有过的高速增长情况,连续几十个月份都是这样高增长;另外我们是在比较高的基数上的高增长,再加上前两年经济运行当中出现了紧运行的情况,因而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但有一点与前不同,在政府和民间、经济界和理论界,对高增长不仅没有引发大的惊恐,而且认识正逐步趋于一致。8月份以前国外驻华机构也曾认为中国经济“过热”,但是8月份以后都变了。大多数人认为,目前宏观运行虽存在不少问题,但尚处在可承受、可接受、可操控范围之中,认为短期风险不大,主要是要考虑长远风险问题。
(一)经济增长的特点:高位趋稳,逐步转良
1.经济增长继续保持高速。
从2003年非典疫情结束后,我国经济持续升温,虽经多次微调,但三年来一直在9%以上高位增长,2006年前十个月,已处于月月两位数增长的运行态势,可以肯定,2006年GDP增长率将超过10%(预计为10.5%)。
2.经济运行趋于平稳。
在这一轮高增长初期,中国经济特别是宏观运行还出现过较大波动,煤电油运全面吃紧,最紧的时候有26个省拉闸限电,经济紧运行突出,各方面供给都处在“紧绷”状态,运行的协调性较差,“短板”制约明显。对此,有的经济学家沿用老观念建议采取措施使“过热”的经济“着陆”,中央没有采纳。为什么?因为中央认为现在和过去不同了,应该区别对待。我们讲中医疗法,就是辨证施治,这是中国特有的经验。为此,中央有针对性、有区别性地采取了“点刹车”、“微调节”的宏观措施,从2005年第四季度开始,运行状况逐步改善,经济高位趋稳,运行协调加强,“短板”制约的困扰逐步消除,市场价格回稳,企业实现利润增加。总的说,当前经济运行态势趋向良性。
3.经济运行中“三过”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同时也不可否认,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对经济运行态势,我们必须认识到的一个问题是:进入新阶段后,平平稳稳过日子的状态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出现波动是今后经济运行的常态,各方面要有思想准备,没有干扰的经济运行是不存在的,有干扰就会有波动,这并不可怕,需要的是要有办法去“熨平”波动。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问题是“三过”:
(1)投资增长过快。2006年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3%,虽比上半年回落2.5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同期仍加快1.2个百分点。全国5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5.2万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2万个,目前在建项目有23.1万个,要求新立项压力仍比较大,这对平稳发展会有一些麻烦。
(2)信贷投放过多。2006年前三季度,信贷新增总量达27 213亿元,同比多增7 638亿元,比年初计划投放2.5万亿目标,超过2 213亿元,全年新增贷款将超过3万亿元。
(3)外贸进出口顺差过大。2006年前三季度,顺差达到1 099亿美元,已超过上年全年水平,比上年同期增加415亿美元,其中三季度当季顺差就达486亿美元,全年有可能逼近1 700亿美元顺差。由此引发外汇储备猛增,9月底已达9 879亿美元,10月底超过1万亿美元,国际上,贸易摩擦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在国内,央行被迫增加基础货币,也加大了货币流动性过剩和投资增速反弹的压力。
(二)节约、环保“两控”任务十分艰巨
1.2006年上半年节能任务出现不降反升的严重局面,从8月份开始,情况有所好转,但从全年看,节能的目标有可能落空。环保防污已为各部门各地方所重视,但要遏制恶化势头,还要花更大力气,上半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689万吨和1274万吨,分别增长3.7%和4.2%,明显偏离今年降低2%的减排目标。工业废水、废气中的氨氮、烟尘、粉尘排放量分别增长15.7%、6%、9.9%。
2.贯彻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国家基本国策和转变增长方式战略,难度仍然很大。目前,各方面已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严峻性,但工作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在行动上还没有真正落实。
3.实现“两控”任务,关键是要抓好结构优化,重点是在节能和环保上,要一手大力抓改造,一手大力抓淘汰,而且两手同时要硬、要得力。
(三)必须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1.发展必须在“好”的基础上求快。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在闭幕会上讲话,提出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要求,锦涛同志讲话中对“十一五”发展战略的“一字调整”,从又快又好,变为又好又快,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对当前经济增长的新观念和新要求。这一字调整,不仅仅是要求升高,更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战略取向的调整。
2.从中央新的要求看,我国经济增长从“十一五”开始,更应注重“好中求快”。从目前看,由于体制改革深化,新机制建立,经济结构优化,经济活力明显释放,“短板”接长,约束减弱,因此,自主增长机制已初步形成。要使宏观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必须在节约发展、创新发展、清洁发展、高效优质发展、社会和谐发展上狠下功夫。好中求快,才可使中国经济发展保持长期青春。
3.干部政绩观念要有新的转变。“十一五”规划要求不仅GDP要增长,与此相配套的约束性指标(节能、环保、效益)也必须同步完成,才算真正的政绩,对干部的考核不再以“GDP论英雄”,要看绿色增长力度、社会和谐程度、文化建设深度。
(四)2007年发展展望
从国际国内形势分析看,2007年总体发展对中国是利好因素增多,国际经济仍将保持较为活跃的状态。因此,中国经济仍将在高位运行,但会趋于平缓,GDP增长率可望控制在10%以下。
从国际形势分析,由于美国2006年“四面楚歌”(阿富汗、伊拉克、伊朗问题,加上黎巴嫩,最近又出了“朝核”问题),加上中期选举民主党取胜,不太可能再有余力“惹是生非”;加快全球化与和平合作发展进程,已成为各国的普遍要求;世界经济比较景气;美国需要中国,中美关系虽会时有摩擦激化,但总体上会保持基本稳定,中欧、中日、中国东盟都有“中国机会”。
从国内看,发展冲动仍较强劲,目前仍有四大难题:
一是投资增长压力仍然较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二是节能与环保目标任务非常艰巨;三是货币流动性过剩,房地产问题仍然突出存在;四是国际贸易摩擦会在某些方面有所增加。
2007年宏观经济发展趋势是:战略基调不变,经济走势趋稳,政策取向继续,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注重民生(重点是“三农”问题等)、社会和谐是经济工作的四大重点。
从宏观上看,2007年还要继续对宏观政策和某些战略措施作适当微调。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强化调控、关注薄弱环节等。政策上区别对待,奖限措施要求更鲜明,更有力。
二、深化税制改革
(一)社会上对进行新一轮税改的呼声为什么如此强烈
1.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1994年税改是成功的,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性”体制内在要求的税制,这一点必须肯定和明确。但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外开放形势的变化等客观环境的新进程提出的新要求,目前的税制显现出不完整、不适应、不公平等问题,有的还比较突出。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税收制度在内的一系列财税制度,必须作出新的调整和改革。
2.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中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阶段——即由人均1 000美元向人均3000美元过渡的阶段,这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而中国当前又处在“关键阶段的关键时段”——即人均2000美元时段,其社会各种矛盾尤为突出,处理好群体间、地区间、产业间,甚至内外发展间的关系尤为重要。要做到和谐为重,必须处理好收入分配关系和各种利益的调节。
3.创建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的需要。
2006年我国入世过渡期行将结束,加上我国对外开放新战略的局部政策微调,要求实施内外统一的国民待遇机制,一视同仁的方略,奖限统一分明的政策等,开放政策、产业政策要向更高层次转换,优惠政策的倾斜取向,需要有新的调整,要求税收制度发挥更明确有力的推进作用。
4.加快实施经济战略转型的需要。
从“十一五”开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加速转型阶段,支持节能型发展、创新型发展、环保型发展、优质高效型发展、社会和谐型发展,要求税收发挥杠杆和导向作用,发挥制度效应。
因此,目前社会各界对税制改革的热切期盼,是客观进程的要求,是优化发展的要求,是改革开放新阶段的要求,并非主观臆想、空穴来风。
(二)新一轮税制改革需要把握什么特点
三句话:理念上要有大手笔,方案上要有公平性,步骤上要有渐进性。
1.理念上的“大手笔”,即在改革理念上必须站得高些、看得远些、考虑深些。避免就事论事、短期行为。新税制总体框架上,力求基本“一步定位”。十年磨一剑,税制框架不能经常变动,要为今后预留改革、调整的空间。要按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的要求,能沿用至2020年左右,基本税目要在此框架内合理定位、定制。
2.方案上要力求公平性。公平税负要真正成为普遍原则。在优惠方面,一定要实施普惠制,在限制方面,弱化直至取消税收的“治外法权”,真正实现税法面前人人平等。要关照弱势群体,使他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成为“有奔头”的群体。
3.步骤上要有渐进性。中国情况复杂,不能急于求成,实施步骤必须有适应性,要历史地看待现实问题,更要深入地看到长远发展需要,一定要经由过渡道路,使改革得以平稳进行和推动。
(三)当前迫切要抓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尽快实现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统一,做好统一实施的一系列后续工作;
二是尽快抓紧增值税转型等税制深化改革的全面推开,做好征管漏洞填补;
三是大力支持经济战略转型税收奖限政策的落实,尽快出台一批适应新战略新要求的优惠政策和限制政策。
关于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统一的问题已经进入立法审议程序,温家宝总理已经签署改革合并方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财经委已经初步审议并原则同意。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2007年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将正式审议通过。“两税统一”的基本趋向主要是四点:1.“两法”合而为一;2.税率向中间靠拢;3.设置“过渡期”;4.具体事项授权国务院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