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波茨坦公告》易误及其订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波茨坦论文,公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也是《波茨坦公告》发表50周年。50年前,中美英三国以共同宣言的形式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加快了中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进程,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人们对于战胜日本法西斯这个难以忘怀的伟大胜利是记忆犹新的。但是,《波茨坦公告》是怎样制定和发表的,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何关系,恐怕不少人是鲜知的,就是在近几年出版和发表的涉及《波茨坦公告》的少数著作和文章中,也往往出现一些欠妥的提法。这是与历史史实不符的。本文试就《波茨坦公告》发表的来笼去脉谈如下管见,以作订正和求教于同仁。
一、美国起草《波茨坦公告》
1945年5月,希特勒德国垮台后,日本法西斯处于崩溃前夕。但是,困兽犹斗的日本法西斯集团还想负隅顽抗。1945年2-5月间,在全国实行了三次“兵备动员”,拼凑了240万兵力,企图进行一场“一亿玉碎”的“本土决战”,并叫嚣“坚持把战争进行到底”。
德国法西斯投降时,在亚洲战场的冲绳岛上,美日之间正在进行太平洋战争以来最艰苦的一次攻守战。日军疯狂的抵抗和顽强的防守使美军的损失“极为沉重”。新上任的美国总统杜鲁门欲感到美军离日本本国的岛屿越近,“敌人的抵抗也越加坚决和顽强”。根据美国参谋长马歇尔提供的报告:“在日本本土使日本投降,估计要牺牲50万美国人的生命。”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也认为,进攻日本本土仅美军就要损失(包括伤亡和被俘)100万。如何在对日本战争中极大限度地减少美军生命损失,成为美国政府对日本实行诱降的出发点。因此,杜鲁门一面审慎地制定对日作战计划,一面积极的展开诱降活动。早在4月上旬,日本铃木太朗组阁后,美国代理国务卿、前驻日大使格鲁,就断言这是一个投降内阁,力主对日诱降。5月8日,德国签署了投降书,杜鲁门立即对日本发表声明,含蓄地向日本统治集团暗示说:“武装部队之无条件投降,对日本人民有何意义?它意味着战事之结束,……但无条件投降并不意味消灭或奴化日本民族。”接着,格鲁指令代理国务卿特别助理杜曼起草对日劝降文告,以杜曼的文告为基调,经过反复的推敲和删添,力求使言辞比较恰当,一份号召日本投降的最后通谍,由格鲁草拟成稿,共计13项条件。5月28日,格鲁建议发出一项对日劝降文告,被杜鲁门誉为“真知灼见”。杜鲁门对对日劝降文告亲自审批,原则上表示同意后,指示格鲁听取一切有关方面的意见,6月18日得到联合参谋部和国务院批准。格鲁主张立刻发表,杜鲁门决定由即将召开的波茨坦会议发表。波茨坦会议期间,杜鲁门和新任国务卿贝尔纳斯采纳了前国务卿赫尔和海军上将李海的建议,对对日劝降文告第12条进行了修改,避免涉及日本君主立宪制问题。对日劝降文告后来就成为《波茨坦公告》的初稿。
二、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后期改为艾德礼)和外长于1945年7月17日到8月2日在柏林西南的波茨坦举行会议。没有中国代表团参加。苏美英三国在波茨坦会议上通过了处理德国问题的原则和其他有关决定,并签订了相应的《柏林(波茨坦)会议议定书》,发表了《柏林会议公报》。这两个内容基本相同的文件通称《波茨坦协定》。
7月26日、27日,因丘吉尔,艾登回国参加大选,休会两天。7月26日,《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在波茨坦向全世界发表。公告指出:“余等:美国总统、中国国民政府主席及英国首相,代表余等亿万国民,业经会商,并同意对日本应予以一机会,以结束此次战事”。“欺骗及错误领导日本人民使其委欲征服世界者之威权及势力,必须永久剔除。盖吾人坚持非将滥不负之黩武主义驱出世界,则和平安全及正义之新秩序势不可能”。“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之其他小岛之内”。“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并对此种行动之诚意予以适当之各项保证。除此一途,日本即将迅速完全毁灭。”
《波茨坦公告》是由杜鲁门、丘吉尔和蒋介石签署的。丘吉尔在离开波茨坦之前,传话给杜鲁门说,对公告的措词表示赞同,并同意由杜鲁门自行处理发布这项文件。他在回忆录中写道,美国和英国“最后决定发出一个最后通报,要求日本军队立即无条件投降。这个文件是在7月26日发表的”。《波茨坦公告》发表前,杜鲁门和丘吉尔都认为蒋介石应被邀请参与发布这项文件,而且中国应被列为发起国之一。于是杜鲁门便将这项文件的内容电致在重庆的赫尔利大使,并指示他从速取得蒋介石的赞同。在《波茨坦的会晤》一书,作者小查尔斯·米写道:“7月26日,杜鲁门飞抵法兰克福视察美国的驻军,以消磨时光”。“当总统回到波茨坦的时候,他听到了蒋介石赞同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的消息,”不过,蒋介石的同意附有一项保留条件:他要求杜鲁门把列在上面的三个发起国的政府首脑的名字次序更换一下,他要把他放在英国首相之前,为了迎合蒋介石的心意,公告就作了这项改动。
7月26日晚上9时20分,美国总统杜鲁门从柏林发出了这项联合公告。这就是后来被称为《波茨坦公告》的最后通谍。
三、苏联没有参加发表《波茨坦公告》
1945年7月17日,斯大林、莫洛托夫等出席波茨坦会议。但7月26日,苏联政府没有参加发表《波茨坦公告》。虽然,苏联在会议前已通知美国,将于8月8日对日宣战,杜鲁门却认为不必事先与苏联商量公告问题。杜鲁门作这样解释:“斯大林当然不能参加发布这项公告,因为他同日本仍保持着和平,可是我考虑到最好让他知道我们即将采取的行动。因而在会议开会的期间,我曾私下同他说到过这件事情”。《波茨坦的会晤》第十七章“莫库萨次”部分,叙述了美国政府通知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的情形:“直到公告发出以后,贝尔纳斯才送了一份副本给莫洛托夫。莫洛托夫的译员打电话问,是否可以延迟两三天再发布”。“国务卿(贝尔纳斯)解释说,……由于政治上原因,总统认为有必要立即发表声明促令日本投降”。“莫洛托夫先生说,这样说来,他们直到公告发表以后才得到通知”。“国务卿说我们没有同苏联政府商量,因为苏联没有和日本交战,我们不希望使他们为难”。美国此举,反映了美英外交的动向,尽管美英迫切需要苏联参加对日作战,但在解决战后日本问题上却想把苏联排除在外。按照杜鲁门的意图,战后“不应该让俄国人在日本享有任何控制权”。
美国政府背着苏联政府发表《波茨坦公告》,引起苏联政府的关注。7月28日会上,斯大林在宣布日本提请苏联进行调停时说:“虽然在拟定关于日本的某一个文件时,未能照理通知我们,但我们认为应把有关的新建议互相告知。”根据在雅尔塔会议上的许诺,8月8日下午5点钟,莫洛托夫交给日本驻苏大使佐藤尚武一纸苏联对日宣战的通告,该通告指出“苏联政府履行本国对联合国家义务,已接受联合国家的提议,参加本年7月26日联合国家的宣言”。8月8日夜,苏联对日宣战,并宣布参加波茨坦公告。所以公告最后成为四国的对日共同宣言。
综上所述,《波茨坦公告》的拟定是在波茨坦会议之前,公告没有在美英苏波茨坦会议上讨论过,它是由美国起草,英国同意并征得中国赞同,于1945年7月26日在波茨坦向全世界广播发布的。美英苏波茨坦会议发表的《波茨坦协定》和会议期间由中美英三国发表的《波茨坦公告》不是同一个会议的内容,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这在具体表述时应特别加以注意,以免引起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