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幽默感培养的家庭支持策略
张雅倩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
摘 要: 儿童幽默感的培养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既可以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又可以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而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儿童幽默感的培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实施者,可以从五方面来培养儿童的幽默感:转变传统观念,增强培养儿童幽默感的意识;发挥榜样作用,提高自身的幽默感;创设物质环境,营造培养儿童幽默感的氛围;培养乐观心态,创造培养儿童幽默感的条件;基于认知基础,遵循培养儿童幽默感的规律。
关键词: 家庭教育;儿童;幽默感;培养策略
幽默感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创造力和社交能力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虽然一个人幽默感的强弱会受到先天因素的影响,但是后天的培养对儿童幽默感的发展同样重要。笔者结合儿童幽默感的发展特点,分析培养儿童幽默感的价值,提出培养儿童幽默感的策略,以期给家长提供有益参考。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国际通行医学教育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必经阶段,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通用的住院医师培训方式,会有效提升全社会医生的品质,对于医生个人发展,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还会缓解基层人才匮乏的状态。”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以下简称“齐鲁医院”)院长李新钢认为,对医疗行业来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和输送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合格医师,有效提升医疗行业水平,特别是基层整体的质量和水平,从根本上解决了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
一、儿童幽默感概述
(一)幽默感的含义
“幽默”是“Humour”一词音译的结果,被用来指代人的某种特殊的气质。不同的学者对幽默的看法有所差异,但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幽默与人的情感、创造力和交往能力是紧密相关的。
一般认为幽默是一种行为动作,具有外显的特点,而幽默感具有内隐的特点。如果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做出一些幽默的行为,人们通常认为这个人具有比较强的幽默感;反之,如果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幽默的行为,人们通常认为这个人缺乏幽默感。参照《心理学大辞典》对幽默感的定义,“以有趣、可笑而又富有意味的言辞或行为机智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1〕,本研究将幽默感定义为个体在感知、使用和创造幽默的过程中,所伴随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
(二)儿童幽默感的发展特点
通常认为,幽默感是情绪和智力发展的产物,当然除此之外,幽默感还会受到家庭氛围、教育背景、个人气质和性别等因素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幽默感的发展历程大致如下:出生到6个月的婴儿能够对成人施加的一些逗乐行为做出微笑的反应,但这往往是一种不含幽默意识的微笑,幽默感尚处于混沌的时期。6-12个月的婴儿为了引起依恋对象的关注,当面对依恋对象做出的一些不寻常的动作,如拍手、摇铃铛等的时候,他们会故意做一些动作表示回应,常见的有发笑、噘嘴或做鬼脸等。总的来说,1岁前的婴儿多是对他人的行为做出反应,并不具备展现幽默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2-4岁的儿童可以从一些生活事件中发现幽默。4岁的儿童喜欢玩角色扮演游戏,这个时期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所表达的幽默多与自己所处的情境有关。5-6岁的儿童更加擅长语言幽默,他们对歌曲、笑话和故事当中的幽默成分非常敏感,此外,他们还会自创一些幽默的话语,有时也会用幽默来缓解所处的尴尬局面。
二、儿童幽默感培养的价值
培养儿童的幽默感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既可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又可以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斯卡雷特也曾说过:大部分幽默的发展必定包括认知、情绪和社会的相互作用〔2〕。
(一)幽默感可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因此,家长要增强培养儿童幽默感的意识。一方面,家长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当儿童表现出幽默的行为时,家长要及时察觉并表示欣赏,而不是忽视。例如,幼儿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时,时而模仿孙悟空抓耳挠腮的动作,时而模仿猪八戒搞怪的表情,时而又模仿唐僧一本正经的样子。有时,幼儿在生活中思考问题或做某件事情时,做做抓耳挠腮的动作或做出一本正经的样子,有时也做一下搞怪的表情,并模仿剧中角色的腔调说话,这些都是幽默感萌芽的表现。具有幽默意识的家长应充分发挥想象力,识别出幼儿的幽默行为。同时,家长要在识别的基础上回应幼儿的幽默行为。即有意识地去欣赏幼儿的幽默行为,在欣赏的基础上,对幼儿的幽默行为进行回应。因为儿童早期很多幽默表现都是无意识的,他们的幽默体验主要来自他人的积极反馈。比如,在上述的情境中,家长可以加入适当的表演内容和形式或给予充分的肯定回应幼儿,强化该幽默行为。总之,家长的积极关注和回应既可以表现出自己对幼儿幽默行为的态度,又有利于幼儿积极表现出幽默并朝着与人互动的方向发展,为儿童的幽默向更高阶段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幽默感可以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幽默是平淡生活的调味品,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幽默能够带给人们更多的欢声笑语,减少彼此之间的矛盾和敌意,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遭遇一些尴尬或冲突的局面,这时超然洒脱的幽默态度往往能使窘迫尴尬在欢声笑语中消失,从而化“干戈”为“玉帛”。同样地,幽默感强的儿童,往往具有较高的人际交往能力,更加受人喜爱。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更容易与对方建立亲密的关系〔5〕。
(三)幽默感可以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
在创造性人才的特质中,幽默感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幽默感和创造力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幽默感越强的人,其创造力就相对较高。因为幽默感可以提高人们进行创造的好奇心,树立创造成功的信心,提高创新的兴趣和进行形象思维的能力。而且,幽默可以淡化人的消极情绪,消除沮丧和悲观,让学习变得轻松。幽默感越强的儿童,悲观情绪就越少,注意力相对集中,思维定势也可随之减少,创造力就相对较高。
三、儿童幽默感培养的家庭支持策略
幽默感如此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儿童的幽默感呢?众所周知,人的一生当中至少要接受三种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作为人生最早接受的教育形式,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在儿童幽默感的培养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实施者,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培养儿童的幽默感。
(一)转变传统观念,增强培养儿童幽默感的意识
临床操作技能是传染病临床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临床教学时应结合临床实际开展技能训练。首先,要求医学生必须熟悉临床操作技能的具体步骤、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等。其次,在模型上由带教老师进行正确、规范、熟练的演示,在演示过程中带教老师应着重加强对重点、难点、注意事项等环节的讲解。如遇实体病例时,在取得患者同意的前提下,让医学生观摩实体操作过程。最后进行临床操作技能考核,以此增强医学生对临床操作技能知识的掌握。
受到我国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幼儿园教育,都呈现出一种较为严肃的状态,家长很容易忽视孩子的一些幽默表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家长们对“听话”“懂事”的孩子赞赏有加,另一方面是因为家长对孩子给予了殷切的希望,他们急切希望能够看到自己的孩子“成才”,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倾向于自己制定的目标与任务是否能够完成,而忽视了幼儿的游戏性体验,其幽默行为自然也很容易被家长忽视。
幽默感有利于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幽默时常伴随着笑。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虽然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是它充分说明了笑具有一定的医疗效果。已有研究也表明,幽默引起的笑可以改善呼吸,缓解紧张情绪,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3〕。实践证明,沉闷乏味的人和具有幽默感的人在心理调节功能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4〕。因为幽默感是一种精神食粮,一个人具有较高的幽默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能够积极应对,化消极为积极,从而减少焦虑和减轻心理压力,维持心理的平衡,保持心理健康。
作者简介:贺春梅,女,汉族,重庆云阳人,重庆云阳教师进修学院,副高级,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教学管理(物理专业)。
(二)发挥榜样作用,提高家长自身的幽默感
环境,指围绕在个体周围并对个体自发地产生影响的外部世界〔8〕。环境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说过:儿童的思维是“吸收性思维”,是以无意识的方式轻松地从周围环境中学习和吸收知识的〔9〕。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也无论是否承认,环境一直在以某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对人产生影响。因此,家长要充分发挥环境的作用,培养儿童的幽默感。
由于滑坡深部位移监测难度较大、精度较低及地表GPS监测技术的成熟,且考虑到地表监测点和滑带岩土体位移时序具有基本相同的规律特征,研究人员主要基于地表GPS位移监测信息进行滑坡位移预测及灾害预报[1-3]。目前,已有众多的滑坡位移预测模型被提出,极大了推动了滑坡位移预测及灾害预测预警研究。这些位移预测方法主要可分为4类:
幽默感会受到自身气质的影响,一些缺少幽默感的家长虽然意识到自身的幽默感对儿童幽默感的培养非常重要,但是却无从下手,那么家长该如何提高自身的幽默感呢?第一,建议家长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幽默的人往往思维敏捷、能言善辩和反应迅速,能观察到一件事情当中不同寻常的一面。家长只有具有较高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才能通过夸张、比喻以及拟人等方式表现出幽默。第二,家长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一个人文化知识丰富,对古今中外的事情都有所了解,再加上语言表达灵活、多样,说起话来自然就有趣生动。第三,家长要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幽默。比如,阅读一些讲解幽默技巧的经典书籍;或是通过电子媒体观看一些经典的小品、相声和喜剧片;也可以参加一些讲解幽默的讲座,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幽默感。第四,家长要多找机会应用幽默。陆游的诗句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幽默感的培养也是如此。家长要有意识地适当运用幽默处理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在现实中践行幽默,训练幽默技巧,另一方面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因为好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喜欢模仿家长的行为,家长的幽默实质上发挥了正强化的作用。
2) 设计师可以从约简后得到的评价因素出发,将评价因素看作设计要素B、C、E、F,根据自身设计经验对评价因素进行展开得到几种设计因子,[B1、B2、B3……] 、[C1、C2、C3……] 、[E1、E2、E3……] 、[F1、F2、F3……] ,继而对各设计要素采用正交设计法将设计因子进行合理的正交设计组合,得到n套设计方案,即为n套交互界面。各种方案都将会对用户的注意力分配产生直接的影响[14]。采用眼动实验对各方案进行实验,并对各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各设计要素的最优设计因子[15]。
(三)进行环境创设,营造培养儿童幽默感的氛围
儿童幽默感的形成和发展与家长的幽默感有直接关系。研究发现,当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幽默来应对外界刺激时,其孩子的幽默感总得分,会明显高于父母的幽默感总得分比较低的孩子〔6〕。McGhee等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他曾对美国俄亥俄州幼儿园和小学的儿童的行为言语、笑声频率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充满幽默感的父母会促使儿童幽默的产生,主要原因是家长发挥了榜样作用〔7〕。因此,可以认为:若家长幽默风趣,那孩子很大可能会充满幽默感;若家长严肃呆板,就很可能会束缚孩子幽默感的发展。
环境有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之分。对于物质环境的创设,建议家长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首先,家长要注意材料选择的丰富性。在进行墙壁或房间的装饰时,家长可以选取各种充满幽默元素的材料,比如带有滑稽动作、面部夸张的表情的一些卡通形象或者运用一些色彩反差强烈的的图片等,以营造出一种幽默的氛围。其次,家长要注意材料选择的层次性。幼儿的幽默水平是在不断发展的,因此,不同幽默发展阶段的儿童对材料的需求具有差异。作为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孩子的幽默发展特点,并且从中判断出其幽默所处的发展水平,根据发展水平更换装饰材料,以期能够促进儿童的幽默水平向更高阶段发展。最后,家长可以利用家中的空余地方创设幽默区,便于儿童在幽默区自由创造幽默游戏〔10〕。已有研究表明,学前儿童已经具有一定的幽默理解和幽默创造能力〔11〕。因此,创设幽默区对儿童幽默感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于精神环境的创设,一方面家长要注意为孩子营造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让孩子能够自由大胆地展现自己的幽默感;另一方面,家长可以通过创设家庭幽默情景剧的方式,让幼儿参演并分享感受。这样的活动既可以增添生活的趣味,拉近亲子关系,又可以为幼儿创设轻松的精神环境。
(四)培养乐观心态,创造培养儿童幽默感的条件
乐观和幽默是紧密联系的,一般来说,乐观的人更具有幽默感。因为乐观积极的人总能在绝望中看到希望,把困难用“说笑”的方式宣泄出来,许多看来令人痛苦、烦恼之事,他们却能够用幽默轻松应对。生活中如果多一点笑容和乐观,就会多一些幽默和轻松。
当前社会,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心理问题,且呈现一种低龄化的趋势。因此,培养儿童积极乐观的心态,让儿童学会用“找乐子”的幽默化的方式对付因困难、挫折带来的伤心、难过的情绪就显得尤为重要。建议家长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家长要认识到自身的榜样作用。学前儿童喜欢模仿家长的言行,因此,家长要做好孩子的榜样,当自己遇到困难时,要积极乐观地去解决,而不是发牢骚和抱怨。积极乐观的心态既可以放松自己,又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其次,家长可以利用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让儿童在听故事、读绘本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乐观心态的重要性。比如家长可以利用睡觉前的亲子时光与孩子一起阅读绘本《一无所有》,让孩子学习故事里面的主人公乐观向上的精神。最后,家长可以在实践中培养幼儿乐观幽默的心态。每个孩子在生活中都可能会遭遇挫折或与人发生冲突,家长可以引导幼儿体会不同解决方式的效果,让孩子知道悲观和吵闹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乐观和友好协商才是化解之道,在友好协商中添加幽默元素,更能使事情得到轻松化解。
(五)基于认知基础,遵循培养儿童幽默感的规律
相关研究表明,儿童认知发展是幽默感发展的基础。学者Paul McGhee就曾在皮亚杰的认知阶段理论的基础上把儿童幽默感的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12〕。不同阶段幽默感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可以看出,儿童的幽默感和其认知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家长对儿童幽默感的培养要考虑儿童认知发展的水平。
一方面,家长要基于儿童认知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培养儿童的幽默感。若超越了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就可能达不到相应的教育效果。比如,3岁前幼儿的幽默表现能力比较低,幽默感主要体现在对于一些简单动作和语言的重复,并希望自己的言行能够引起成人的注意。因此,对于这些孩子,家长要学会欣赏他们的幽默,让其感受到自己的具有幽默感的行为能够给他人带来欢乐,从而更乐于表现幽默;4岁后的幼儿幽默表现能力有了较大发展,他们逐渐能够理解一些具有幽默感的文字,并可以通过想象力把一些看似无关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因此,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家长可以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将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幽默情节表现出来,也可以让幼儿在家中再现生活中的有趣见闻。另一方面,家长要注意,虽然儿童的幽默感是以认知发展为基础的,但并不是完全被动的,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一定的条件下,教学应该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因此,家长可以在一定的情境下,稍微超越儿童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培养儿童的幽默感,来帮助儿童的幽默感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但在此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能远离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582.
〔2〕〔12〕(美)斯卡雷特.儿童游戏:在游戏中成长〔M〕.谭晨,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08-111.
〔3〕Panksepp J,Burgdorf.Laughing rats and the evolutionary antecedents of humor joy〔J〕.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2003(3):533-547.
〔4〕王权.幽默让你更迷人〔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1.
〔5〕Shiota M N.Position emotion and the regulation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humo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or Research,2004(3):245-271.
〔6〕李亮.3-5岁幼儿幽默感发展特点及其与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0.
〔7〕McGhee P E,Nelda S D. The role of the identity of the victim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sparagement in humor〔J〕.The Journal of General Psychology, 1983(2):257-270.
〔8〕蔡迎旗.学前教育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223.
〔9〕李玉莲.环境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4(4):90.
〔10〕张艳桃. 略谈三至六岁幼儿幽默意识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08(2):137-153.
〔11〕徐韵,程征.幼儿对幽默的理解及其绘画表现〔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0(9):7-9.
作者简介: 张雅倩(1994-),女,河南南阳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学。
中图分类号: G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3476( 2019) 10-Y080-04
(责任编辑:赵 阳)
标签:家庭教育论文; 儿童论文; 幽默感论文; 培养策略论文;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