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道德教育论文

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道德教育论文

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思想道德建设论文,农村论文,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想保证、道德支撑和精神动力。当前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必须立足现实,分析农村思想道德状况的新变化与新问题,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

一、农村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计划经济时代,倡导我为人人、无私奉献、克己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几乎覆盖了中国整个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体系。改革开放、尤其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农村思想道德体系陆续受到了冲击和影响,至今呈现出较大的变化。

从积极方面看,农村的思想道德观念正逐步实现由封闭到开放、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规范在发挥作用,市场经济的效率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等,也开始影响农民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选择,个人合法利益得到彰显。在此过程中,农村利己与利他相结合的“经济人”道德日渐彰显。但是,毋庸讳言,在农村思想道德状况出现积极变化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理想信念淡漠化。理想信念是思想道德建设层面的根本内容。但遗憾的是,目前理想信念在农村却出现了淡漠化趋势。这种淡漠不仅表现在不少农民乃至农村党员干部对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比较模糊,甚至表现在部分农民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任度减弱乃至怀疑。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封建迷信的影响力却与日俱增,一些农民甚至包括党员干部迷信鬼神、占卜、算命。

2、出现重利轻义的价值偏移。在思想道德体系的调整过程中,部分农民的价值观念出现偏移,显露出重利轻义的倾向,极端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在农村存在滋生土壤。焦点主要集中在对金钱的态度和获取方式上。在对待金钱的态度上,金钱的作用被夸大。在金钱的获取方式上,大多数农民是通过勤劳致富途径,但也有部分人笃信“金钱至上”,为钱不顾道德良心、损人利己,甚至无视国家法律,非法牟利。此外,目前农村开展集体公益事业的建设活动(如修筑村道、水利设施等)难度增大,部分村民向村委索要报酬,无报酬或低报酬则响应乏人。

3、腐朽社会恶习沉渣泛起。近年来,赌博、吸毒、恶势力等腐朽社会恶习在我国农村有所抬头。在赌博方面,除了麻将、扑克继续流行之外,近来“六合彩”作为新的赌博方式,在部分农村蔓延,波及老少妇孺甚至党员干部,且屡禁不止,带来荒废耕读等一系列消极影响。目前,农村吸毒人数也有所增加,尤以青少年为甚;而且吸毒者又往往与窃、淫关联,是社会治安的隐患之一。恶势力在部分农村也依然存在,一是个别人腐蚀拉拢基层干部,仰仗流氓地痞或宗族力量,形成有权有势的恶势力;二是少数游手好闲青年借“江湖义气”结成的帮派力量。恶势力在农村恃强凌弱、打击报复、打架斗殴,甚至干扰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对正常的社会秩序及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构成了严重威胁。

4、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堪忧。当前,农村未成年人道德教育长期处于一种缺失状态,主要问题表现在:无心向学、在理想追求上表现茫然;拉帮结派、追求享乐;沉迷于网络、电子游戏与电视节目;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等等。

对农村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其产生有如下几方面原因。

1、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明显滞后。这是当前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出现种种问题的根本原因。一是一些镇、村级基层组织及其干部存在认识误区,急功近利。由于思想道德建设不能直接带来经济利益,且难度大、见效慢,因而得不到重视。不少基层干部认为,经济建设与思想道德建设存在“先与后”的逻辑关系,即先提高经济水平、再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前者提高了,后者自然水到渠成。二是目前一些农村推行思想道德建设的方式因循守旧、过于僵化,且内容陈旧、缺乏道德感召力,导致思想道德建设收效甚微,从而加速原有道德解构、对新的道德理想建构的动摇。理想、信念的迷茫,使封建迷信活动在农村有复兴热涨趋势,并以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为辩护理由。但实际上大多数农民(甚至部分村干部)未能分清宗教信仰与封建迷信的界限,把二者混为一谈。三是部分农村干群关系较紧张,影响思想道德建设的号召力。村干部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中国最基层的执行者,也是农村中的道德示范者。但少数农村干部出现权力腐败,如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公款吃喝等,或者工作方式简单粗暴、缺乏沟通,引发群众的怀疑、不满、对抗情绪,从而导致部分农村基层党政组织面临信任危机。由这类缺乏信任度的组织和个人推行的思想道德教育,注定是失效的。四是个别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为封建宗法势力的抬头和恶势力的猖獗提供了温床,致使思想道德建设无从开展。

2、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由于配套措施不完善而带来了消极现象。市场经济的运行带来了社会生活与思想观念的变革,但由于我国仍处于新旧体制交接的不稳定阶段,有助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配套措施仍不到位或不健全,因此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一是市场经济的趋利性被夸大。在市场经济观念深入农村后,农民长期受压抑的追求个人利益的愿望突然膨胀,在缺失有效引导的情况下,容易放大市场经济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原则。二是贫富差距拉大强化了趋利心理。在体制转轨期,城乡、地区、个体之间贫富差距的日渐悬殊加剧了部分农民的不平衡心理及求利欲望,以致有人为利铤而走险。三是消费心理的刺激诱发了享乐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商品世界的繁荣,商家用花花绿绿的商品和铺天盖地的广告进行宣传。这种消费刺激也逐渐扩散到农村,对青少年影响尤为明显:超前消费、追求享乐、盲目攀比。此外,市场经济带动了人员大流动,使农村主要劳动力外流,出现留守未成年人群体。这一群体由于缺乏关爱,加之学校、家庭、社会的思想道德教育三重缺位,使其人格、心理、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健康塑造都面临挑战。

3、文化生活贫乏。目前农村赋闲人员、农闲时间较以往大为增加,原因在于:一是生产效率相对提高,二是部分地区由于征地等原因耕地缩减,三是就业形势严峻、部分农民自身竞争力弱,难以实现劳动力转移。三大原因客观上给农民带来了比较充裕的闲暇时间,但农民文化生活却极其贫乏。目前,农村文化生活的主要形式是看电视,除此之外乏善可陈。由于经费不足,一方面可供农民使用的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即使有不少村委会已经设立图书室,多数也是书刊量少、利用率低;另一方面,面向农民的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也严重不足,且质量不高。农村文化阵地的松散状态,导致一些腐朽、不健康的思想观念乘虚而入。

二、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建议

邓小平曾指出,“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因此,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推进新道德秩序的建立,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1、立足社会结构发展要求,整合思想道德资源。新思想道德规范体系的重构,不等于简单指定某套道德标准。“新的制度和新的道德应当是自生的,这才自然。”这个自生过程,要集中折射出中国社会、社会主义制度、市场经济三维的要求。只有适应这三维的需要,新的道德规范体系才能真正具备合理性,从而行之有效。因此,重构新体系需要立足于社会结构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已有道德资源进行批判整合。一是要继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尽管当前农村道德观念多样化,但以儒家伦理思想为主导的传统美德,如爱国、勤劳、节俭、朴实、知足、群体意识等等,仍是大多数农民心灵深处的道德架构,具有较高认同感,因此必须加以弘扬和批判继承。二是要加强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加强公民基本道德教育。三是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培育平等、竞争、契约、创新、公平与效率的意识,加强诚信、互利的“经济人”道德教育;彰显市场经济的积极影响,尽力化解其消极影响。

2、区分农村道德生活的层次,确立工作重点。社会主义生活领域的道德生活存在着层次性,既有对先进分子要求的先进道德,又有对群众要求的广泛性的道德。因此,仅仅用先进道德来统一要求所有农民是不切实际的,应区分农村道德生活的层次,倡导不同道德要求。由于多数农民具有讲求实惠、讲求现实利益的经济理性思维方式,因此适当借鉴西方功利主义伦理观念是有益的。这一观念一方面肯定追求个人利益的合理性,另一方面重视行为的实际效果,主张达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协调。所以在农村推进思想道德建设时,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提倡利己和利人相结合的群众性的道德要求;另一方面要注意把为农民办实事、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结合起来,才能广泛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把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列为重要工作内容。农村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更是农村未来的生力军,是左右农村未来乡风文明状况的重要因素。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不仅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也为日后农村的蓬勃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把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对学校而言,应摆正教育的价值取向,在知识传授和人格培养、体能锻炼之间取得平衡,使道德教育获得应有的重视。办好家长学校,是提高监护人教育意识、教育方法以及端正教育态度的重要途径,让家庭成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园地。加强社会环境综合整治,依法取缔非法场所、清除非法物品、消除安全隐患,并尽最大力量降低乃至消除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是全面落实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环境保障。此外,面对问题青少年,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关爱和引导,为他们创造回归正途的心理条件和现实条件。

3、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改进工作方法。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组织基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按照“五个好”标准创建党支部,即:好班子、好队伍、好路子、好体制、好制度。而重要内容是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是由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具体负责,并在广大群众中开展、落实的,因此它有否感召力、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能否起表率作用。邓小平曾指出,“为了促进社会风气的进步,首先必须搞好党风,特别是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同志以身作则。”因此,必须重视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提高党性意识、党风意识、公仆意识,发挥道德示范作用。如此,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才能真正获得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并使其见贤思齐,从而最终形成农村良好的道德风尚。

同时,必须重视工作方法的改进,这是推进思想道德建设的技术支持。实践表明,形式主义、道德说教对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展开助益甚微。因此,基层组织必须立足实际情况,改进推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方法。在理念上应重视分类引导和教育。当前农村中农民的身份、角色多样化,如农民企业家、打工族、农民、学生等,教育程度也参差不齐,因此需要分类引导和教育,使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在形式上注意多样化。树典型、讲理论、推评比、挖掘群众喜闻乐见的寓教于乐方式等,多管齐下,又殊途同归。在队伍上注意增加合力,即充分发挥群众组织的协作作用,团结妇联、共青团、红白理事会、老人协会等,共同抵制不道德行为、共创乡村良好道德风貌。

4、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加强文化建设、丰富文化生活,不仅能满足农村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也能有效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保证农村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首先,增加或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在投入渠道上,以政府为主导、整合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完善农村图书馆、成人教育学校、体育场地、文艺场地等,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提高提供硬件条件。其次,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凸显农村文化主流导向。要充分利用农闲、节假日,发动群众开展别开生面、生动活泼的文体活动,如推动文艺下乡、开展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和体育竞赛等。在此过程中,对传统习俗应注意扬弃创新、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应注意筛选、对竞赛活动应注意团队精神和文明参与方面的引导,从而凸显农村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主流导向,有利于在群众中产生良性辐射作用。最后,为农民群众创造自我提升机会。如前所述,目前农民的闲暇时间较以往大有增加,而马克思认为,闲暇时间除了用于休息,还是个性得到自由发展的必要条件。“由于给所有的人腾出了时间和创造了手段,个人会在艺术、科学等等方面得到发展。”因此,农村文化建设不能简单停留于满足表层的休闲、娱乐需要,而要进一步创造条件满足农民深层的自我提升需要。基层组织应充分利用图书馆、成人学校等阵地,鼓励广大农民学知识,学技术,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竞争力;鼓励有兴趣者组建民乐、书法、地方戏曲等业余文化队伍;等等。这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民思想文化素质、提升其文化生活层次的主要途径。

标签:;  ;  ;  ;  ;  ;  ;  ;  

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道德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