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肃州区水务局临水河灌区水利管理所
摘要:水利灌溉是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是提高农业产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水利灌溉中,水资源的调配是宏观层面的核心要素,合理调配水资源有助于最大效率地利用和最大程度地节约现有的水资源,从而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拟从现阶段我国水资源调配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优化水资源调配的应对方略,从而为水利灌溉工程建设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水利灌溉;水资源调配;农业发展
1当前水利灌溉中,水资源调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水资源调配的现有管理模式相对滞后
由于水资源属于国家资源,水利灌溉工程也多属于国家或集体工程,不能交由私人经济进行竞争。因此,农村水利资源管理和水利灌溉工程建设,都是由专门的水利资源管理部门负责,采取的仍然是计划经济的模式。然而,因为缺少相关的管理机制与制约机制进行制衡,许多地方的水资源管理相当混乱,水资源浪费以及水利工程重复建设、豆腐渣工程等问题层出不穷。
此外,受地方保护主义错误观念影响,特别是小农思想过于陈旧保守,水资源调配往往只局限于一户、一村、一地,邻地之间甚至邻里之间往往认识不到互利共赢的长远,竞争多于合作,导致农业水利灌溉管理不能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1.2经费问题成为水资源调配的桎梏
农业经济本就是一项民生工程,而不是赢利的投资,因此我国对于农业经济给予了大量的专项资金补贴。而水利灌溉工程作为服务于农业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当然也没有获得利润的可能性,且对于农业发展的作用是长期而缓慢的,没有一蹴而就的成效。
因此,民间经济往往不愿意投资发展水利灌溉工程,通常都是由政府主导、农村基层组织牵线、农户支持的方式,共同投资水利灌溉工程。而这些资金的投入,不仅量少,不能满足水利灌溉工程快速发展的需要,而且用途单一,多用于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较少用于水资源调配等涉及多地区、大工程量的项目,导致在水资源调配方面资金严重短缺。而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一旦资金跟不上,水利灌溉水资源调配工程就会停止施工,且很快就会因水流、日照等因素的影响而荒废。
1.3水资源的调配存在相当程度的浪费
水资源的调配涉及水资源需求量的计算与规划、调配路线的选定以及调入调出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分配等事宜,不仅需要进行精确的测算,而应该进行实地监测考察。但是实践中,有相当部分决策是闭门造车制定出来的,虽然水资源调配的初衷并没有问题,但在水资源调配过程中必然会造成相当比重的浪费。
此外,由于农业种植业日趋发达,除了国家明确规定不能更改的基础农田外,许多经济作物,如水果、蔬菜、豆类植物、树木等对于水份的需求各有不同,而水资源的调配不能朝令夕改,即使水资源调配工程合理恰当,一旦当地作物发生的变化,水资源的利用合理性也相应的受到影响,或多或少地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一些地区的特殊地形地貌,也决定了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或水资源的调配得不偿失,与其花费时间、精力和财力改善水利环境,倒不如改变经济发展策略,将注意力放在其他产业方面。
1.4自然环境的破坏导致水资源的总量在下降
水资源调配的理论依据,是将水资源过剩地区的水资源,调配至水资源短缺的地区,从而实现各地区互利共赢。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过度开发、滥砍滥伐等破坏环境资源及其他污染环境情况的不断发生,大量自然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许多地区的水资源难以保留,不少河流因此而断流,原来的鱼米之乡变得愈发荒漠化、沙土化。
目前,我国已经不少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呈现出水资源紧缺等现象,有些地区的地下水被抽干,甚至出现地质下陷等问题。水资源总体的不足,使水资源的调配成为各地争相调入、不断调出的伪命题,使水资源调配成为无源之水。
2当前水利灌溉中水资源调配的对策建议
2.1加强水资源调配的合理规划,实现优势互补
在水利灌溉中,要充分考察地区的降水量、水流情况以及周边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对水资源调配进行合理的规划。在宏观方面,要紧紧围绕国家“南水北调”等全国大型水资源调配工程的总体布局,对不同省份地区的水资源进行统筹安排;在中观方面,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现有水资源的情况,以及水资源调配的合理性及可行性,特别是邻近地区之间的水资源一定要加强双方的磋商,切不可强硬调配、以势压人。
在微观方面,要充分考虑地方特色及需求,特别是地区保水量及适宜作物情况,既要节约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的浪费,也要节约工程成本,在保证工程质量和调配目标的前提下,选择尽量短线的工程路线。
2.2完善水利资源管理的机制建设
水资源的调配与管理,离不开专门机构的科学管理,因此需要一支专业性强、综合素质高的水资源管理队伍。
首先应改变现有的陈旧管理模式,着力培养管理人员的长期眼光和大局意识,使其站在更高乃至全国的层面来看待水利灌溉和水资源调配的问题,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计划。
其次要着力提高每位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邀请水利方面的专家学者开展重点培训,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互动,将不同地区的先进做法进行传播推广,努力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水利管理队伍。
再者应健全完善相关绩效考核机制,加大对农田水利管理方面的奖惩力度,对于水利灌溉工程实用有效的给予奖励,对于水资源调配科学合理的予以表彰,同时对于水利灌溉等工程质次价高、水资源调配漏洞百出或极不配合的,给予严肃的批评甚至处分,使水利灌溉和水资源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守。
2.3加大对水资源调配等方面的资金投入
工程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投入,资金投入的力度,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水利灌溉工程和水资源调配工程的最终成效。因此,要多方面加大水资源调配等方面的资金投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是加大国家的资金投入力度,将水利设施特别是水资源调配工程作为涉农专项资金的投入重点,要在专项资金投入上更加向水资源调配倾斜,从而实现专项资金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二是加强地方政府的资金投入,省、市、县区、乡镇直至农村基层组织,各级政府都应该将水利灌溉和水资源调配作为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进一步推动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必要时在地方财政中划拨一部分资金专用于水资源调配,并在全市或者全省进行统一分配。
三是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要结合水利工程的特点,采取政治宣传、政策扶持、配套支持等方式,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向水利工程方面的投入,使水资源调配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2.4加强现有水资源的充分科学利用
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不仅要做好水资源调配,也要切实做好水利灌溉工程和蓄水工程建设,提高当地水资源的储存与利用效率。如降水集中的地区,可以在易洪易涝位置兴建水库,从而在预防灾害的同时储蓄水量以应对旱季,达到一举两得的功效。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可以探索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由地方政府投资建设废水处理厂等相关配套设施,将居民日常生产和生活的废水、污水,通过一定的净水设备,使其符合灌溉或其他用途的标准,形成再次利用循环灌溉。
对于漫灌导致水土流失的地区,可以调整水利灌溉措施,购置更加先进的滴灌设备改用滴灌的方式,既有效利用和节约水资源 ,也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对于农田水利设施较多的地区,可以引进计算机网络、数据编程、大数据管理等技术,提高水资源调配的科技含量,更加科学快捷地规划出最合理的水资源调配和使用方案,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水资源调配的实用性。
3结束语
水利灌溉水资源是关系到民生民利的基础工程,必须切实高效地做好相关工程建设和水资源调配事务,才可能更好地保障农村种植产业的有序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当然,在水利灌溉水资源调配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因此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根据现实情况进行统筹安排,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使水资源调配工作能够顺利有序进行。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要着力加强合理用水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培养,培养人民群众节约用水的自觉性,切实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从而实现水资源的最优利用。
参考文献:
[1]于洋.浅析水利灌溉水资源调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7:179.
[2]盛士伟.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农业,2014,15:245.
[3]楚新秋.新疆温泉县新农村建设水利灌溉管理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1,10:160.
论文作者:李莉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8
标签:水资源论文; 水利论文; 地区论文; 工程论文; 资金论文; 农业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