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英语整体教学的三个问题_英语论文

关于中学英语整体教学的三个问题_英语论文

中学英语整体教学研究三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研究论文,中学英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中学英语整体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交际功能理论为核心,以优化教学过程为内容的综合教研活动。本文从主体性、交际性、优化性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学英语整体教学的取向原则,并对其作了理论的阐释和实证探讨,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 中学英语 整体教学 主体性 交际性 优化性

作者简介 郑莲香,女,1958年生,江西教育学院英语本科毕业。现为江西上饶县中学英语教师,中教二级职称。致力于英语教学与研究,曾与人合作在《大学文科园地》发表论文一篇。

自《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提出“整体教学”以来,不少中学英语教师在实践中探索整体化教学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成效。然而,对这一模式作出系统的理论和取向原则的探讨还不多见。本文拟从主体性原则、交际性原则、优化性原则三个方面对中学英语整体教学作一原则取向分析和论证,并求教于方家。

现代教学理论提出这样一个命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是中学英语教师实施整体教学所应遵循的首要原则。

长期以来,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置于教师的控制之下,由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些教师走上讲台,滔滔不绝,旁征博引,自己唱“独角戏”,学生成了“观众”,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其结果,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调动,教学活动中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得不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无从体现,最终导致学生厌学或出现“高分低能”现象。

中学英语教学的一般规律表明,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是这个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科学的而不是随意的参与,应在接受来自学生信息反馈的基础上引导和调整这个教学过程,使学生的主体作用能有体现的机会;学生作为这一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人人都能动耳、动口、动脑、动手,使教学双边活动协调、融洽。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以高中英语第二册"Albert Einstein"一课为例。教师在简要介绍Einstein的身份和成就,调动起学生要求了解其生平欲望的同时,给学生一些粗读课文的时间,熟悉课文大意,然后提出问题:Now let's talk about Einstein's,appearance,学生有了这个表现自己的机会,来了兴趣,一般都会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诸如He was a short man.His eyes were deep set.He had a short thick moustache.His nosewas big.His hair was white and wild这类的句子。这时教师引导学生用"with"这个词把句子串连起来成为一段短文,反复叙读几遍后,学生大体能背诵时,就可以及时引导他们转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了。

这一以学生为主体的整体教学方法,教师一步步地设疑、诱导、讲解,学生一步步地探究、解惑、应用。教师的主导作用由教材内容的加工转化为引导学生的活动,使学生一接触课文就能统观全篇。把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熟悉篇章结构放在首位,注意语言信息的整体输入,培养快速摄取语言信息,整体把握课文的层次结构,准确领会其涵义等诸多功能。学生参与的机会多,并且始终处于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教起来生动活泼,学起来兴味盎然,从而也就收到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学英语教学一直被认为是向学生传授语音、语法、词义知识;以为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就意味着学会了一门语言;衡量学生学习外语的成功与否,也只是通过对学生语音、语法、词义知识的测试。其结果往往是一个中学生学了6年英语,还不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会话,也不能写出通顺的便条或短文。对此,胡文仲教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外语,用外语作工具学习专业知识或者进行国际的交流,而不是让他们做语言学家”。于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目标的外语教学法被提上了外语教学的日程。目前国内很多中学英语教师对“交际能力”、“语言交际教学法”、“功能”、“意会”等教学术语已不再陌生,有的已取得了阶段性教学成果。可以想见,外语教学由传统的翻译教学发展为重视培养交际能力的趋势日益成熟。因此,在实施中学英语整体教学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引进“交际教学法”,自始至终坚持交际性原则,应是中学英语教师所要面对的又一课题。

李庭芗教授在《英语教学法》一书中提出:“英语教学里的交际性原则,要求教师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教,也要求学生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学,还要求教师和学生课内课外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用”。英语本身是一种交际工具,它源于交际,用于交际,当然也应用交际手段来进行教和学。

中学英语整体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教学过程。一般是“课文”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只有通过教师这个媒介才能完成。尤其是对缺乏“语境”的学生来说,这一过程的体现更为明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媒介作用,抓住个别语言现象,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已掌握的技能和语言技巧的基础上进行语言交际训练。我们仍以"AlbertEinstein"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为主线,设计一些既有概括评价性,又可以自由发挥的话题让学生讨论:假如你是(1)Einstein的父母;(2)1940年偶遇Einstein的小姑娘;(3)Einstein同时代的物理学家;(4)一度成为Einstein的朋友的小姑娘;(5)了解Einstein的朋友谈Einstein。这些话题从不同角度讨论了Einstein的人生侧面。课文提供了有关的内容,但没有现成的答案,学生需要按照自己所扮演的身份和角色,用学过的词汇和句型重新组织句子,同时又可以把自己知道的或想象的意思加进去。这是一个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提高性练习,以此讨论课文的主题。师生共同讨论得出Einstein——a simple man of great achievements,然后从课文中找出分别说明a simple和a man of great achievements的事实,把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最后根据关键词复述课文。经过这样双边共同讨论与实际训练,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清晰的了解,人人有话可说,开得了口,上得了嘴,又能展开合理的想象,其效果是教师口干舌燥讲上一大通所难以比拟的。交际性教学原则的运用在中学英语整体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中学英语整体教学的中心课题是优化教学过程。我们探讨中学英语整体教学,说到底,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以交际功能理论为核心,以优化教学程序为内容的综合教学活动。其目的也就在于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主线,努力提高四十五分钟课堂教学质量,注重课外活动的多样化,最终达到大面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四会能力的整体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对教材、课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课堂内外的语言训练,乃至举办各类竞赛与测试均有一个整体设计,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由此可见,研究探讨中学英语整体教学的优化性原则,是有其特殊意义的。

我们知道,学习掌握语言不外乎三个过程的衔接:(1)接受知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语言输入;(2)通过重复所接受的知识,达到对所学语言知识的记忆;(3)通过实践,运用接受的知识,这是一个语言输出过程、即把语言当作思想交流及社会交际的工具。语言教学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算是完整的和成功的。在具体设计实施每一教学环节时,可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过程的优化:

1.预习(Preparation)。教师要有具体的预习要求,一方面,可给学生一些课前问题(before question)和Who、Where、When、What、How等低难度问题,以培养归纳、演绎、判断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努力发现问题,抓住与预习要求有关的信息,作些适当的符号,圈划出语言语法重点、难点,对关键词汇作大体的理解或疏通。这样,既起到了督促和引导学生认真预习的作用,又可使教师在讲解时更有针对性,提高讲课效率。

2.导入(Introduction)。导入语在课文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教师可以通过对作者情况、课文大意、背景知识、语言特点的简要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统领全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Introduction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初读(First reading),也叫示范性朗读。教师在讲解课文之前进行示范性朗读,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大意,注意较难理解的词句,以便有目的地听讲;同时也可培养学生视觉和听觉迅即联系的能力。而且,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问题,也会在教师的示范性朗读时得到一定程度的理顺和疏通。

4.分析讲解(Analysing and Explaining)。对课文的分析讲解历来都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整体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应重点分析课文中的新词、难句,举例讲解固定搭配用法。如What's this/that?It's a map of……这一类的句型,可让学生合上书本,看着写在黑板上的替换词Asia、Africa,然后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讲解分析,学生举例造句等多种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运用替换词的正确方法。总之,教师的分析讲解,要做到:分析难点、解释疑点、归纳要点、总结重点,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意识。

5.复读(Rereading)。课文经过分析讲解之后要进行复读。复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包括教师领读,学生跟读;重点段落朗读,一般段落默读等等,通过Rereading,学生可以更好地与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融汇贯通,加深理解;其次,教师可以检查学生的阅读技巧,纠正不良的阅读习惯;最重要的是通过复读来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6.阅读理解练习(Reading Comprehension Exercises)。这实际上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一种巩固性手段。为了进一步巩固掌握课文中新的语言现象,如新的词汇、重点句型、固定搭配等,我们可以通过Sentence-making(造句)、Translation(翻译)、Retelling(复述)等多种手段对课文进行阅读理解练习。教师不要拘泥于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答案,允许同一问题有不同的做法。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训练以至强化,讨论热烈,争论透彻,会收到更好的练习效果。

7.课文讲解学习结束之后,如何检查学生对课文学习的理解掌握情况,测验巩固是整个教学环节必不可少的一环。测验巩固的方法有课文测验、单元测验、期中测验、期末测验等等。以课文测验为例,每篇课文讲完以后,给学生一些Small quiz,针对课文内容,教师要精心设计一定数量的"True or False" Questions。做的时候,教师念题,学生边听边做,只需写下题号和答案"T" 、"F"即可。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又检查了解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掌握情况。

总之,课堂教学的优化原则,是中学英语整体教学优化的组成部分,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科学研究,可以收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收稿日期:1994-12-25

标签:;  ;  

关于中学英语整体教学的三个问题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