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论文_刘钰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论文_刘钰

平利县中学

笔者从教二十年,从最初的懵懂、惶恐、忐忑心情中,在学习中经历着教学改革的一次次洗礼,逐步的明晰、镇定、沉着。教学改革的模式从笔者所知道的“启发、引导、示范、精讲”,以教者为主导地位的角色开始,教师主宰课堂演绎着一节节无比生动的40分钟。笔者也这样一步步走了过来……随着理科考题的转变,我们发现,在我们按部就班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离开了“拐杖”,居然寸步难行。笔者本着不放弃、不抛弃的原则,实施着自己的“改革”课堂,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带领着学生走上了一条轻松学习之路。

历经观望、学习、尝试,我们认识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尝到了甜头。虽然还不能熟练驾驭、不能迅速提高教学成绩,但是笔者看到了学生的变化:学生敢动、敢说、敢表达自己独有的见解了,遇到难题不再是看一看、放一放了,有了下笔试一试的举动,有了做一做的行动。笔者同时感受到:教师的角色不一样了,教师不再是学生赖以行走的“拐杖”,教师是学生的疑问解答者,教师能耐心的看到学困生的闪光点,教师能有的放矢给学生充足思考的时间,不再像是照顾蹒跚学步的幼儿,什么都不放心,什么都自己代劳。

笔者教学的科目一直都是初中数学,在学习新模式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也收获了一些心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此,谨以此文与同行们共同研讨、分享以下几点:

一 先学后教的实施步骤

1、自学指导

笔者听了很多走在领头的同学科教师的课,结合自己的教学发现:要落实好先学,即学生的自学,最重要的是设计实用、有指导性、有学法定向的自学导引。分层明确学习任务的完成要求与完成形式,这样学生才能明确我要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自学指导不在是教者即兴式的、形式的、灵机一动的启发式学习,是学生的一种自主能动性的体现。

2、精讲新知

后教:是教者针对学生自己反馈出的问题,进行的不同形式的讲解。数学中的概念、定理的认识与计算、证明的应用知识是应该有所取舍的。学生能自己理解的知识,由学生自己来讲,无论是举例子还是实际操作,明白道理最重要,教师不要不放心,自己反复讲、由浅及深的讲,剥夺了学生有效的思考时间,反而欲速则不达。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学生,学生并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学生有困惑的知识,在自学后都有分层的汇报,教师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可通过学生板演、学生自我点评、集体纠错的形式得以解决。当然,这不是一成不变的形式。

对于每节课的难点知识,教师的精讲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要通过精讲落实解惑,要通过精讲突出关键问题,时间不能太长,预计五分钟以内完成。对于每节课的重点知识,教学中笔者认为应用新知就是重点知识,因此方法指导、漏洞堵补、规律总结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只有自己发现了这些问题,才能变得细心、沉着。才能做到:会的一定是对的,对的一定是完美的。

二 当堂训练的落实策略

1、检测的题目。

数学教学中,落实当堂新知识,只有通过检测才能实现。所以:(1)设置的题目要有层次有坡度。因为班级学生是参差不齐的,练习题目的层次坡度要小,这样才能照顾全体学生,若遇到“吃不饱”的学生,拔高题目可选择一之二题,难度要把握好;(2)设置题目要有针对性。因为学以致用不是一节课完成的,数学的延伸性很强,针对性的题目是查缺补漏时使用的;(3)设置的题目要有典型性。因为每节课知识类型不同,达标要求就不同。例如,概念、定理类知识重在判断,选择、填空形式出现较多,要求答案唯一、且结果是最简形式;计算、证明的应用多在解答题,要求格式规范、条理清晰、有理有据,有一题多解的情况。所以,题目就要因知识的类型而有所区别。

2、检测的要求

当堂检测有了设计合理的题目,就要落到实处。笔者采用了这些形式,收获较大:(1)学困生简单题目独立完成,变式题目小组合作完成;(2)良好生简单题目与变式题目独立完成,拔高题目引导完成;(3)优秀生三种题目都必须完成,有质量、速度要求。无论哪种学生都必须在课内完成题目,教师分层批阅,分组点评。

3、检测的反馈

利用自习时间学生进行纠错,教师完成问题收集处理的工作。学困生与优秀生进行“一帮一”活动,遇到无法理解的难题或者帮扶对象听不懂的情况下再向教师求助;良好生进行自我反省,查找问题后,先自己解决,在确实无力独立完成时再向教师请教;纠错后,教师要布置不同层次学生的巩固提高作业,以达到检测反馈的目的,实现当天任务当天完成的目标。

在学习实践中,“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并不是笔者谈到的这样简单,我们要落实好这种模式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在教学中结合当地学校的实际,从学生的学情、特点出发,才能形成有效的实施模式。我们的学习永无止境,我们的钻研仍然在进行,我们的学生在不断成长,他们是学习的主宰者,是我们永不放弃的对象。因此,学习并实践“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是鞭策我们教学改革前进的动力,是指引我们教学改革前进的方向。

论文作者:刘钰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8月总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3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论文_刘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