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控制对会计盈余稳健性影响的实证研究_会计论文

公司控制权对会计盈余稳健性影响的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盈余论文,控制权论文,稳健论文,实证研究论文,会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公司治理结构规定着企业内部不同要素所有者的关系,特别是通过显性的和隐性的合同对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进行分配(张维迎,1999)。股东、管理阶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等对企业实际控制权的影响最终表现为对其利益实现程度的影响,而公司会计活动的结果,具有直接调节各利益相关主体利益的作用。利益相关者在既定的契约下追求各自的利益最大化,在追求这种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契约各方把这种意愿反映在会计信息中,并最终通过会计盈余信息来实现,这时,会计盈余信息的质量就受到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即财务会计信息是公司治理过程中的产品(Sloan,1983)。

现有的关于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文献主要集中在董事会特征、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及会计舞弊的关系。例如,在董事会特征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方面,Peasnell等(2000)的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中外部董事的比例越高,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越低;Klein(2002)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Chtourou等(2000)发现,董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负相关;在股权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方面,Warfield等(1995)提出,当管理人员或机构所占有的股权增加时会降低代理成本,因此,减少了经理人员操纵盈余数字的可能性;La Porta等(1998)发现,股权集中度与财务报告负相关。

本文从公司控制权的角度来研究公司治理与会计盈余稳健性的关系,认为享有公司控制权的股东会利用控制权来影响公司的会计信息,从而达到实现其自身利益的目的;同时,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1997~2001年的数据检验了公司控制权与会计盈余稳健性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大股东的控制权越强,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的稳健性越差。

二、公司控制权及其特征

1.公司控制权的界定

公司控制权是指通过占有公司较大比例的股份,依法(注:在我国涉及公司控制权的法律主要有《公司法》、《证券法》及《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等。)享有对公司决策经营、日常管理以及财务政策等方面的权利,即对公司的发展与利益形成机制、分配机制的决定权(杨华,2003)。公司控制权的归属问题集中体现为企业职务权力的配置上,由此得出企业控制权主要是投票权,谁掌握了董事会投票权,谁就应该掌握公司控制权(张维迎,1995)。因此,公司控制权可以从形式和实质上来理解。

在形式上,各国法律普遍规定股东和股东大会是公司一切权力的来源,股东大会掌握公司控制权。也就是说,一个股东拥有上市公司足够多的股权时,该股东至少在法律上或形式上拥有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本文采用当股东的持股比例大于45%(所有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中位数)时,认为该股东对上市公司拥有较强的控制权。由于采用45%作为衡量股东是否控制上市公司的一个标准有些武断,我们将在本文结尾采用40%及50%的比例进行敏感性测试,来说明具体的持股比例对本文的结论没有太大的影响。

究竟谁控制着上市公司,是董事长还是总经理?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认识。基于以下几点事实,我们认为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董事长的控制权更强。首先,《公司法》规定:“董事长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而根据我国相关法规的规定,公司的财务报告及其他信息只有经过法人代表签章才能对外公告,一旦公司出现问题,一般首先由董事长承担责任,根据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愿意承担责任的董事长也必然拥有较多的权利;其次,董事长还可以通过被授权获得相应的权利。如《公司法》第一百二十条规定:“公司根据需要,可以由董事会授权董事长在董事会闭会期间,行使董事会的部分职权。”而董事会的权力是非常广泛的,如果董事长能够行使上述职权,则董事长对公司的影响将远远超出总经理;第三,从我国上市公司的领导结构的变更可以看出,董事长的权力高于总经理。朱红军(2003)的统计结果表明,在1993-1999年间,我国证券市场中有43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辞去了总经理的职务,却仅仅有5家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辞去董事长的职务。这也说明了董事长比总经理更加关键。因此,本文采用当大股东的董事长兼任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时,认为该大股东在实质上控制着上市公司。

附图

数据来源:根据巨灵证券信息系统提供的1997~2001年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整理而成。

图1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布图

附图

数据来源:根据巨灵证券信息系统提供的1997~2001年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整理而成。

图2 大股东持股比例年度趋势

附图

数据来源:根据巨灵证券信息系统提供的1997~2001年年报整理而成。

图3 董事长兼任状况

2.公司控制权特征

图1—图3显示,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从图1可以看出,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普遍较高,95%以上的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的持股比例高于20%(处于相对控股比例),主要集中在20%~70%之间,其中持股比例在50%~60%的上市公司超过了18%。大股东处于绝对控股地位的上市公司占到了43%。因此,除极少数情况外,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掌握在第一大股东手里(胡天存、杨鸥,2003)。

第二,从图2可以看出,大股东持股比例总体上较高,并且没有随着时间变化而有明显改变的迹象。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中位数及平均数均在45%左右,1997~2001年间也没有明显的变化。也就是说,大股东对上市公司控制权并没有随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改变。

第三,从图3可以看出,大股东的董事长兼任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几乎占上市公司总量的一半,甚至在1997~1999年间兼任情况更为突出,占到一半以上。2000年以后有所好转,非兼任状况逐步增多,但董事长兼任仍占据约40%。说明通过大股东兼任董事长来控制上市公司,仍然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做法。

三、公司控制权对会计盈余稳健性的影响

1.会计盈余稳健性

稳健主义是财务会计中一项重要的惯例(Givoly & Hayn,2000),是传统会计中的一项基本原则(Sterling,1967)。稳健主义习惯上可表述为“预见所有可能的损失,但不预见任何不确定的收益”(Bliss,1924),它意味着会计师通过各种手段低估资产或低估净利润(Paton,1948)。换句话说,在稳健原则下,会计人员在财务报表中确认“好消息”需要的证据比确认“坏消息”需要的证据更加严格(Basu,1997)。显然,由于稳健原则在确认“好消息”与“坏消息”时存在严重的不对称,会计盈余对“坏消息”的反应比对“好消息”的反应更加及时。

2.公司控制权对会计盈余稳健性的影响

关于公司控制权的理解,詹森(Jensen,1998)认为,由于对公司控制权的掌握意味着私人收益的存在,因此,有控制权的股东之间会相互竞争,以便获得对公司的控制权。当大股东掌握绝对的控制权时,在诸如选取董事、决定合并等重大决策方面具有决定作用,甚至可以选举“自己人”直接进入董事会,从而拥有超过获取现金流权利更大的控制权,为侵占中小股东等其他利益相关人的利益提供了可能性(Johnson & Laport,2000)。

大股东侵占其他利益相关人利益的方式有很多,Johnson,La Porta,Lopez-de-Silanes & Shleifer(JLLS)在2000年提出了隧道挖掘(Tunneling)的概念,其主要含义是公司的控股股东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将公司的财产和利润转移出去。具体方式包括:大股东直接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孙铮、王志伟,2003)(注:孙铮、王志伟:“隧道挖掘与所有权安排一来自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的经验证据”,2003年。)、通过关联方交易转移利润(段亚林,2001)(注:段亚林:“非公平关联交易下的公司利益转移问题研究”,深圳证券交易所2001年研究报告。)等。

而这种利益的转化过程需要一个载体。根据代理理论中的契约观,股东之间以及股东与高管人员之间在既定的契约下追求各自的利益最大化,在追求这种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契约各方把这种意愿反映在会计信息中,并最终通过会计盈余信息来实现,这时,会计盈余信息就受到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即财务会计信息是公司治理过程中的产品。在决定会计信息时,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准则以及会计信息提供者动机有关(Ray Ball,Ashok Robin and Joanna Shuang Wu,2002)。在考察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时,外界的会计准则是一致的,因而,我国会计信息质量是由会计信息提供者的动机决定的。一个公司是各种契约的结合体,契约各方主体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扮演着各种角色,也就对会计信息产生不同的作用力,当这种作用力以绝对力量控制在某一主体手中时,会计信息的最终决定权则主要取决于这一主体,同时,这一主体也将利益最大化的意愿表现在会计信息中,即会计信息将受到控制方利益的影响。

当大股东持股达到一定的比例即可以控制上市公司时,大股东就会通过影响会计信息为其侵占其他利益相关人服务。如大股东为了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首先必须使上市公司有资金可以让大股东侵占,因此,需要增加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即增加中小股东对上市公司增值的预期,反映在公司财务报表中,就需要利润表呈现出较高的盈利能力,因而大股东有动机延迟发布公司内部的不利信息并尽快发布有利信息:同时,在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后,为了缓解由于占用资金导致的上市公司资产收益率的降低,逃避中小股东以及证券监督委员会等机构的监督,也需要降低不利信息的披露程度。大股东还可以通过以低价从上市公司收购资产或高价向上市公司出售资产等交易过程获得收益,攫取中小股东利益。在这一过程中,大股东为了能够达成这种关联交易,就需要会计信息反映出的公司资产状况与公司实际情况产生偏离,在交易完成之后,同样为了掩盖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降低、逃避监督,公司就会延迟披露或者不披露这种内部不利信息。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向信息使用者披露公司经营情况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财务报表实现,因而,当大股东采用上述方式延迟公司内部不利信息的披露程度或较早披露有利信息的行为就会映射到会计信息稳健性方面,即公司对“好消息”的反应时间的长度要比“坏消息”反应时间的长度短,也就是说,会计盈余的稳健性较差。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一:当大股东持股达到一定的比例即可以控制上市公司时,上市公司会计盈余的稳健性较差。

根据我国的董事会选举机制,董事长的作用举足轻重,根据我国公司法规定,董事长在董事会内部行使权力,并通过董事会间接影响公司管理层,在董事会闭会时,代行董事会的部分权力,监督管理层的实际治理效果。同时,董事长除带领董事会对公司的战略、重大的行动计划、风险控制政策、年度预算以及经营计划重新评估并进行指导外,还负责监督并妥善处理管理层、董事会成员和股东间的潜在利益矛盾。可见大股东董事长兼任上市公司董事长时,这种利益纽带很难使董事长在协调上市公司股东之间利益矛盾时保持独立公正性,并且董事长在公司中的特殊地位及其影响力也加深了大股东在实质上对董事会中的表决权的控制力,为大股东侵占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进行会计盈余操纵提供了方便。

在决定会计信息披露时,披露的内容除了受大股东的影响外,还要受到公司董事长的限制。由于董事长是公司的法人代表,这就意味着在公司内部只有董事长才能代表公司签发有关公司信息。即使董事会与董事长在信息发布上存在分歧,董事长仍然能够利用自己特殊的地位,按照自己的意志发布有利于其自身利益的信息。在我国,由于大部分上市公司是由原来的国有企业改制而成的,董事长的利益不仅体现在个人收入上,还可能包含如政治前途等与政府挂钩的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如保证公司集团以及上市公司良好的盈利形象,地方政府也需要集团公司大量的就业岗位以保证政府职能得到良好的贯彻。这些都需要上市公司具备比较好的盈余水平,因此,董事长有动机推迟“坏消息”的发布而较早地发布“好消息”。同时,这种兼任使得上市公司董事长没有被解雇的压力,相对监督机制弱化,有效的监管相对缺乏,因而会计信息所表现出的监督职能就成为空中楼阁,上市公司的经营信息状况难以通过会计信息及时准确地反映,直接导致受公司集团控制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稳健性下降。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二:上市公司董事长由母公司董事长兼任时,“好消息”的发布比“坏消息”的发布更加及时,会计盈余的稳健性较差。

四、公司控制权与会计盈余稳健性的实证分析

1.模型

本文使用Basu(1997)提出的会计盈余与股票收益的反转模型来衡量会计信息反映公司“好消息”与“坏消息”的不对称性,即会计盈余的稳健性。在该模型中,假定证券市场是有效的,可以公允地判定公司价值,即股票价格反映了包括盈利在内的一切公开信息,因此,可以用股票非正常收益的正负来区分企业收到的消息的性质,即“好消息”还是“坏消息”。而会计收益作为因变量,通过考察会计信息与市场反应的相关程度,揭示会计信息对公司内部信息披露程度。将营业利润用公司市价进行调整,以便排除异方差的影响。为了排除市场对前一年会计盈余的反应,采用会计年度后3个月底作为购买并持有受益的计算期间(Givoly & Palmon,1982)。

根据上文的两个假设,经扩展后的模型如下:

EARMVALUE=a+b1×AR+b2×NEG+b3×

 AR×NEG+b4×CON+b5×NEG×

 CON+b6×AR×CON+b7×

 AR×NEG×CON+C1×NAT 

 +C2×MIN+C3×PTM+C4×

 year97+C5×year98+C6×

 year99+C7×year00+∑Di×

 INDi

其中,EAR: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MVALUE: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AR:上市公司的非正常收益;NEG:哑变量,当AR为负时,取1,否则,取0;CON:代表公司的控制权的哑变量,考察大股东控股权与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时,当第一大股东的股权比例大于其中位数时,取1,否则,取0;在考察大股东董事长兼任上市公司董事长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时,大股东与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为同一人时,取1,否则,取0;NAT:哑变量,当上市公司为非国有企业时,取1,否则,取0;用来控制公司的性质;MIN:代表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用来控制公司规模:PTM:上市公司的账面价值除以市场价值,表示公司发展潜力,用年度变量控制各年中经济状况差异的影响,Year:年度,用来控制年度之间的影响;IND:上市公司的行业。

表1 实证结果1(大股东高持股)

附图

注:***、**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条件下统计显著。

Independent Variables表示依赖变量;INTERCEPT表示截距项;Control Variables表示控制变量。

Basu(1997)模型利用一个哑变量即负的非正常收益NEG与非正常收益AR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表示上市公司盈利的坏消息在市场的增量反应,而AR则表示NEG为0时市场的反应,即市场对公司任何信息的反应,一般情况下,市场都能够反映出公司的经营状况,因此,AR与会计盈余是同步变化的。在会计盈余稳健性原则下,会计盈余对“坏消息”的反应要比“好消息”的反应及时,即市场对上市公司坏消息具有正的增量反应。所以,我们预测AR,NEG×AR的系数是显著为正的。在以上模型中,NEG×AR代表CON为1时会计盈余对坏消息的反应程度;NEG×AR×CON代表CON为1时,会计盈余对公司不利消息的一个增量反应,以考察公司控制权中在一股独大与董事长兼任的情况下对会计信息的确认的影响。我们预期,在大股东持股比例超出其中位数或大股东董事长兼任上市公司董事长,即大股东对上市公司拥有较强的控制权时,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稳健性较差。根据上述假设提出的理由,可以预测哑变量CON与代表坏消息的变量NEG×AR乘积的系数为负,即大股东对上市公司存在较强的控制权时,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对坏消息的反应比较滞后。

2.数据来源及其特征

本文的样本来源于巨灵数据库及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证证券交易所提供的上市公司年度财务表报进行人工收集形成。包括1997~2001年沪、深两市所有的A股上市公司,并按照以下规则进行剔除:(1)剔除特殊的样本如所有数据的上下百分之一,ST、PT股;(2)剔除可能出现错误的数据(我们核对了部分该数据,发现确实存在错误)。

根据巨灵证券信息系统提供的1997~2001年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总体来看,非正常报酬率还是比较高的,平均达到了23.17%,这主要是由于2000年的较高,达到了60.77%。其中位数基本上在正负1%附近,说明市场上反映出上市公司坏信息占总数的一半左右。主营业务收入的均值在5~10段内,总体均值为8.3979,而其总体标准差却高达80.6024,说明上市公司的规模存在较大的差异,应该进行控制。公司的市场价值除以账面价值的总体均值为0.0866,而其总体标准差为0.8249,明显高于其总体均值,说明各公司的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比值存在显著差异,即上市公司的发展潜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应该进行控制。

3.实证结果及分析

(1)模型的实用性。李增泉、卢文彬(2003)的研究发现,我国的会计盈余对坏消息的反应程度比好消息的反应程度大,即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总体上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稳健性的。同时,从实证结果中的模型1、模型2可以看出,代表坏消息增量反应的AR×NEG的系数为0.201,t值为4.88,在1%的条件下显著,调整后的分别为9.4%和15.5%,整个模型具有较高的解释力,说明会计盈余能够及时地反应出坏消息。因此,Basu模型在我国适用。

(2)实证结果及其分析。表1中的模型3~模型6列示了考察大股东控股权与公司会计盈余稳健性关系的检验结果。模型5、模型6回归的F值分别为44.140和25.510,表明回归的总体结果非常显著;调整后的分别为10.4%和15.7%,说明回归模型有较强的解释力,这些结论表明,随后对回归结果的分析基础是可信的。

从表1中模型3~模型6可以看出有3个变量与市场价值调整后的会计盈余呈正相关关系,它们分别是AR(市场的非正常报酬率)、AR×NEG(负的市场非正常报酬率)以及MIN(主营业务收入)。有3个变量与市场价值调整后的会计盈余呈负相关关系,它们是AR×NEG×CON(大股东的控制权与负的市场非正常报酬率相互作用)、NAT(上市公司性质)以及PTM(账面价值除以市场价值)。以上变量均在10%下显著。其符号与预期的一致,说明以上变量都与所考察的因变量存在相关关系。

表2 实证结果2(董事长兼任)

附图

注:***、**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条件下统计显著。

Independent Variables表示依赖变量;INTERCEPT表示截距项;Control Variables表示控制变量。

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在所有股东持股比例中位数以上的公司与负的市场非正常报酬率相互作用的系数为-0.152,且在5%条件下显著,说明了我国的一股独大现象对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稳健性确实存在影响,AR×NEG×CON系数为负说明一股独大抑制了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及时咆反应公司的坏信息,即大股东对上市公司存在较强的控制权时,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的稳健性有所下降。

综观模型3、模型6,AR(市场的非正常报醐率)、AR×NEG(负的市场非正常报酬率)及AR×NEG×CON(大股东的控制权与负的非正常市场报酬率相互作用)的系数均与我们的预期一致,且在5%的条件下显著。这说明了我们所控制的相关变量并不影响实证分析的结果,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对会计盈余的稳健性影响是非常大的。

表2中的模型7~模型10列示了大股东董事长兼任上市公司董事长与公司会计盈余稳健性关系的检验结果。模型9模型10回归的F值分别为40.050和24.930,表明回归的总体结果是非常显著的;调整后分别为9.5%和15.3%,说明回归模型有较强的解释力;这些结论表明,随后对回归结果的分析基础是可信的。

大股东的董事长兼任上市公司董事长与负的非正常市场报酬率相互作用的系数为-0.185,且在1%的条件下显著,这和我们预期的结果是一致的。这说明了董事长兼任同样会影响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的稳健性,AR×NEG×CON系数为负,说明董事长兼任时会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会计信息,使其不能够及时地反应上市公司“坏消息”。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回归结果与本文两点假设的预期相一致,因此,在大股东对上市公司拥有实质控制权时,会计信息反应公司“坏消息”及时性下降,也验证了我们在假设推定中提出的在一股独大以及董事长兼任的情况下,由于实质控制权的增加导致会计信息更多的是被控制者操纵,并在控制权转化为利益的过程中,会计信息为这种转化过程服务,导致会计盈余稳健性下降。

4.敏感性分析

在分析大股东控股权与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关系时,主观地设定当大股东控股权超出中位数(45%)时,认为该大股东对上市公司拥有较强的控制权。为了进一步说明大股东控股权确实对会计盈余的稳健性有影响,在设定时将控股比例在中位数(45%)的基础上上下分别调整5%,即进一步考察大股东控股权超过50%时与公司会计盈余稳健性的关系,以及大股东控股权超过40%时与公司会计盈余稳健性的关系。

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代表大股东控股权对会计信息反应程度的系数分别为-0.367和-0.191,且分别在1%和5%的条件下显著,同样与本文预期的结果一致,即拥有较强控制权的大股东会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产生不利的影响,它们往往通过延迟披露“坏信息”来实现其自身利益。另一方面,采用50%为标准的模型中的AR×NEG×CON系数绝对值比采用40%为标准的模型中AR×NEG×CON系数绝对值要大,且更显著,这进一步说明了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会计盈余反应公司“坏消息”的及时性越差,即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力越强,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的稳健性越差。

五、结论

本文利用实证的方法检验了上市公司控制权与公司会计盈余稳健性的相关关系。我们采用负的非正常报酬率来表示证券市场所收集到关于上市公司的“坏消息”;采用大股东持股比例及大股东董事长兼任上市公司董事长来代表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将Basu(1997)模型进行扩展,实证结果证明了我们的假设,即当大股东持股达到一定的比例即可以控制上市公司时,上市公司会计盈余的稳健性较差;上市公司董事长由母公司董事长兼任时,“好消息”的发布比“坏消息”的发布更加及时,会计盈余的稳健性较差。这主要是由于大股东在掌握了一定的控制权以后,导致了剩余控制权大于剩余收益索取权,使得控制股东产生以合法或者法庭很难证实的方式,谋取私人利益的动机。而且,他们也具有影响会计信息的形成和发布的能力,使得会计信息成了他们谋取私人利益的工具。因此,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越强,公司会计盈余的稳健性就越差。

标签:;  ;  ;  ;  

公司控制对会计盈余稳健性影响的实证研究_会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