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活中有平衡理论,社会要和谐发展,中学语文教学也有一个平衡与和谐问题值得探讨。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了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平衡与和谐。
关键词:语文教学;平衡;和谐
一、既因材施教又整体推进
“因材施教”强调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整体推进”强调的是群体的进步,在实际教学中这是一对矛盾,教学时常常优等生、后进生难以兼顾。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目标都是一致的,但由于个体能力的差异,学习目标的实现程度也有很大的差别。承认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我们就有充足的理由“因材施教”,也就有充足的理由“因材树(树立)标(目标)”。这正如登山,有人能登到山顶,有人只能登到半山腰,还有人走到山脚下就不行了。就像我们不能强求只能走到山脚下的老弱病残要登上山顶一样,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同学都能考上大学。我们要做的是鼓励每一个登山者尽力做到自己能达到的最高点——让学生学到自己能掌握的知识。设想大家都做到了这一点,不也就做到了“整体推进”吗?这是教学上的一种明智。
基于以上教学理念,我们可以结合高考对现行学生的学习任务进行再认识。我们语文学科为什么不可以让学生明确拿自己能拿的分呢?如作文,目前高考的分值是60分,理论上分基础等级40分,发展等级20分,而实际阅卷教师是不可能严格按照评分标准去打分的,由于某些复杂的原因,学生高考作文达到基本要求后,多数情况下是拉不开分数的。因此,对成绩不是很突出的同学来讲,作文重要的是能拿基础分。鉴于此,高三的作文训练中可全面抓基础分,鼓励优秀生争取多拿发展等级分。同样的方法也可以用到其他知识点的学习上。如,背诵古诗文也是学生需花费精力的事情,记忆力差的同学因为记忆的内容太多而记不住。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让他们突出重点——记名句,其他非名句就作为一般性的了解。
二、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齐抓共用
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认识上的差异。一般地讲,老教师多年来由于习惯了原来的一套教学方法和手段,操作起来得心应手,多媒体虽然有它的好处,但准备起来麻烦,操作时容易出错,所以较多地喜欢运用传统教学手段。青年教师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比较熟悉,丰富的网上资源又可以弥补教参的不足,多媒体的教学直观形象,多数喜欢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采用怎样的教学手段主要取决于教学目标。传统和现代的教学方法有着各自的特点,这要看哪一种方法在完成教学目标上更能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是我们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笔者的体会是:信息量大的教学内容宜用多媒体(如新授课,尤其是第一课时),信息量小的宜板书(否则教学成本高,而教学效果却不一定好);复杂的内容宜用多媒体,简单的内容宜用传统的方法;课文中没有的内容宜用多媒体展示,有的则用传统的方法表达(如学生朗读,圈划);学生感兴趣的用多媒体充分展示,只需一般了解的用传统方法简单表达;基本的、稳定的教学素材用多媒体长期保留,短期的、临时的用传统方法快速反映。
三、扬长避短和提高基本功同步发展
如果说形成风格是扬长的话,那么,教学中还有一个避短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说,教师都会有自己的不足(如板书不漂亮,语音沙哑),而这些不足在教学中容易影响教学效果。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通常采用扬长避短的方法——用多媒体代替自己的手写板书,以放录音代替教师的范读等等。这种办法作为一时一事的补救措施当然是可以的,但长期这样处理,教学上就会明显有残缺感。教师只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基本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彻底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提倡的终生教育,它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外,还需要提高基本技能。教学基本功好了,教学的手段就多,选择的余地也多,教学效果也就会更好。
四、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齐头并进
语文教学的理论性是很强的。作为语文教师,树立终生教育的思想,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新的教学理论、理念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语文课堂教学作为知识传授的渠道,又是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活动。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语调、一个动作,都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对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把语文教师的上课艺术和演员的表演相比较就会发现,演员只需在导演的指导下演好自己的角色,而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则往往要自演自导,处理好课堂的各个环节其实是很不容易的。
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在宏观理论指导下个体进行的复杂多变的教学实践活动。由于在实践过程中要不断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受到的挑战是很明显的,这就带来了宏观理论和具体实践的矛盾。这种新情况、新矛盾在现成的教科书上是找不到答案的。教学方面的书只能解决宏观问题,具体的实践问题要靠我们不断的摸索和总结,并努力和原有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再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这种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的多次反复,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认识观,对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水平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五、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和谐统一
语文教学往往要涉及字词句、篇章结构、修辞手法、写作特色等内容。为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在保证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努力采用新鲜、多样、有效的形式,以使教学过程充满乐趣。如,一些以时令季节、自然景物描写为主的散文,可以带学生到相关、相近的场景中去感受,然后领悟作者的文字描写,就会有更深的体会。
六、知识积累和应时应急相辅相成
语文教师是“杂家”,它比其他教师更需要知识的积累。一定程度上讲,语文教师的知识积累是否丰富,文化底蕴是否厚实,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但同时,语文教师光有“一桶水”还是不够的,还要有传授知识的技能技巧,也就是要有将一桶水好好地倒到学生的杯子里去的本领。教师掌握相对较多的知识,要取出其中的一小部分在恰当的时候、运用恰当的方法传给学生,该讲的都讲,不该讲的一句不讲,是很难做到的,但我们要努力做到少“滴”少“漏”。 因此,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既要做到平时多积累,努力使自己的一桶水装满,又要认真研究“倒水”问题。正如在动荡的车上很难倒水一样,当课堂教学出现意外情况或突发事件的时候,我们会因为缺少“预案”而慌乱,因此我们要注意应时应急的研究。
((作者单位:贵州省仁怀市第八中学 564500)
论文作者:余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7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
标签:自己的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的是论文; 教学手段论文; 传统论文; 多媒体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7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