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坚光
广州市番禺区文化馆
〔摘要〕本文从沙湾飘色的历史渊源出发,分析其艺术形式与社会功能,对沙湾飘色的保护传承进行研究,从而提出沙湾飘色旅游开发的构想。
[关键词]飘色 保护传承 开发
引言
沙湾飘色历史悠久,拥有美丽的神话传说,以色彩艳丽、色梗幼细、造型优美、装置奇妙、艺术感染力强而别具一格,闻名于海内外。从明末清初流传至今,已近400年历史,是一项融合了戏剧、杂技和装饰艺术于一身的民间艺术,象征着吉祥和富庶。
沙湾飘色飘逸精巧,是以色柜为展示舞台,人物造型做表现形式,故事传奇当主要内容,并以沿街巡游为主要表演样式的民间艺术。其糅合戏剧、和装饰艺术,演绎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故有“凝固的戏剧、活动的雕塑”之称,于2007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堪称南国民间艺术奇葩。
沙湾飘色近年先后应邀在广州、香港、佛山等地表演,各地反响显著,鉴于沙湾飘色高品质的文化艺术价值及沙湾地区的深厚文化底蕴,沙湾飘色具有很大旅游发展潜力。本文对岭南沙湾飘色的历史、艺术形式与社会功能进行了阐述,并对广州沙湾飘色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构想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一、沙湾飘色的历史渊源
沙湾飘色是流传于广州地区民间的一种传统艺术活动,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如此悠久历史的沙湾飘色始自何时传说不一。
传说一:明代沙湾人李路远在云南做边关大将时,有两族人为争夺朱元璋始造的北帝塑像而发生械斗,幸得李将军调解平息。他们深感李将军办事有方,遂把北帝塑像赠送给李将军,李把该像运回沙湾。沙湾自得北帝像后,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北帝诞,抬着北帝塑像出游,又以舞龙、飘色等民间艺术助兴,因此,可以说自明代沙湾已有飘色活动。
传说二:沙湾飘色学自番禺员岗村,并加以发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员岗飘色艺人反映,员岗崔氏家庭从江西迁来番禺,过去常派父老回江西拜祖,故从江西传入飘色,大概是在明崇祯年间。崔氏家族又与沙湾何氏家族一向友好,且有姻亲关系,故又从员岗传往沙湾,据说是在清顺治年间。此艺术因为最先从番禺沙湾镇传播开来,所以被称为“沙湾飘色”。
二、沙湾飘色的艺术形式
沙湾飘色以“板”为单位,每板由2-3个小孩扮演,一板一个故事,其内容所表现的均为除恶扬善的神话、小说、戏剧人物、历史故事,如“哪咤伏魔”“水浸金山”“梅开二度”等共100多组。近年来,又先后创作了“奥运之光”“赛龙夺锦”等现代新型色板。
沙湾飘色素以色彩艳丽、色梗钢筋幼细、造型典雅、装置奇妙、内容新颖等特点而闻名于海内外。沙湾飘色的造型跟“色板”分不开,“色板”是一个长153厘米、宽77厘米、高64厘米的流动小舞台(俗称“色柜”),用4-8人扛抬。台上坐或立的人物造型叫做“屏”,上面凌空而起的人物造型叫做“飘”。“屏”与“飘”由一条经过伪装的“色梗”连为一体。所谓“飘”,即在空中,“色”即飘起来的景色。“屏”与“飘”的扮演者要经过严格挑选,首先要长相俊美、体重适中,坐在下面的“屏”,一般由10-12岁的小演员扮演,上面凌空的“飘”,一般由3岁左右的小孩扮演。
从整体上来说,沙湾飘色的结构特点是以“屏”带“飘”、“屏”“飘”相连,设计精巧,讲求力学。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沙湾飘色迎合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具有造型美、色彩美、装饰美、工艺美。飘色基本上是属于一种造型艺术。由色柜、屏和飘自上而下形成的一个三层立体的结构造型,错落有致,配搭上以红、黄两种象征喜庆的颜色为主的色彩,还有艺人独具匠心的制作工艺,塑造出一幅美不胜收的画面。
沙湾飘色除了以“美”来吸引观众的眼球外,她还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浓郁的地方特色,丰富的表演内容,奇特的表演形式,再加上多在喜庆的日子里举办,真是天时地利人和。在一些有飘色表演的文化艺术活动之中,一天之内就能有几十万人在现场参与和观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沙湾飘色的社会功能分析
沙湾飘色根植于中国文化与岭南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渗透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又以民俗年节祭祀庆典为载体,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慢慢形成为一种民间习惯法,具有了多重社会功能。
(一)满足人们求福趋吉的心理。北帝全称为北方真武玄天上帝,是水神,掌管着风调雨顺,沙湾村民们希望通过庆祝北帝诞,得到庇护,来年能够大丰收。每年三月初三北帝诞,例必抬着北帝塑像出游,以飘色等民间艺术助庆。飘色中扮演屏和飘的小孩,都须经过严格挑选,长相俊美者才有资格入选。且谁家小孩扮色,须自家置办服装,包办一板色所有角色的服饰,花销可谓不小。但沙湾镇村民们却家家都争抢让自己的小孩出来扮色。为什么呢?原来他们认为参加过飘色表演的小孩,就会被保佑平安、身体健康。旧时有钱人家还出钱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够被选中。据说,旧时连飘色人物用过的戏装以及各种道具,均可拿出来拍卖,人们争相竞买,认为它具备特殊的功效,用来保护家宅,企求平安。
(二)教育和规范功能。绝大多数的板色宣传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旧时如昭君出塞、水浸金山、哪咤伏魔等。这板色寄喻不惧邪恶势力,正气终能战胜邪恶。新创的一些板色,或宣传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或赞扬演员的高超技艺,或表现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风采,如奥运之光、脚踏刀梯等,看后令人自豪之情油然而升,激励着人们奋发向上的斗志。
(三)维系凝聚与宣传的功能。沙湾历来有个传统,人们每逢农历三月三都要请假回来参加飘色。就是凡举办飘色活动,都要通知分散在各地的亲朋好友回来观赏。届时,平时很少见面的亲朋好友从四面八方回到故乡,玩色、赏色、谈色,吃烧鹅,饮米酒,其乐融融。据统计,沙湾每次出色,不仅有近二十万人到场参观,还有二十多家国内外报纸、电台、电视台争相报道,其影响力远及世界各个角落。时至今日,沙湾飘色的功能还将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如纽带功能,沙湾飘色曾到广州、香港等地演出,日益起到连接中外各地人群的作用,对于家乡的招商引资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又如艺术文化品牌功能,沙湾飘色已经饮誉海内外,被外国人称为东方隐蔽的艺术,并两次搬上银幕,成为远近瞩目的民间文化活动,沙湾镇也由此被评为中国艺术之乡。
四、沙湾飘色的保护传承
岭南沙湾飘色的保护必须坚持以政府的主导作用,采取多项措施,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产生外部不经济性。具体措施:一是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范,注重保护标准、知识产权维护、社区参与协调方法及处罚制度等;二是由政府主导进行遗产普查、归档,定期与高校合作进行学术性评审鉴定,同时,加强镇域规划的保障配合;三是政府在则政上为旅游开发提供有力支持,如整治遗址周围环境、完善文化基础设施等,并对遗产传承人提供经济补助;四是重视教育与传承,加强学校课程教育与飘色协会培训的开展;同时加强旅游从业者和遗产传承者的专业培训,避免过度商业化对遗产的损害。通过以上政策保障,避免产生资源破坏、民俗失真、外来文化侵蚀等外部不经济性产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提供保障。
五、关于沙湾飘色的旅游开发构想
岭南沙湾飘色的旅游开发构想。岭南沙湾飘色旅游开发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扩大飘色受众、增强居民保护热情、实现飘色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增加保护资金的投入,为传承队伍的扩大提供良好环境和动力。借鉴国外发展的成功之处,重传统民俗的现代价值体现、重文化空间的保护、重民众自主保护和参与热情,拟以“沙湾飘色文化节”作为品牌旅游产品,促成沙湾镇民俗、文化遗址和景点的整合开发。打造每年除了三月初三“沙湾飘色文化节”外。其他如“五一”、“十一”等假期也可以通过官方与民间团体组织相结合,以飘色巡游和宝墨园水色表演为核心,举办各种民俗参与体验活动、竞赛活动、广东音乐会、国外团体展演等,使遗产以旅游项目体验、旅游商品等形式融入到现代大众生活中,扩大遗产受众和影响力,增强民众认同感和自豪感,唤起自主保护的热情。在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和社会环境支持的驱动下,飘色传承人自身技能的经济价值得以实现、保护遗产的精神期望得以加强,传承队伍更容易借助各种教育机构力量实现稳步壮大。旅游开发也可使飘色传承人适当根据市场需求实现自主创新传承,克服仅依靠政策性保护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最终实现沙湾飘色的可持续保护和活态传承。
结语
总之,作为沙湾传统的民间艺术,“沙湾飘色”有着美丽的传说,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具有浓厚的地方民俗文化色彩,是旅游观光的胜地,我们应该充分把沙湾飘色活动与当地旅游项目的开发相结合,让全国甚至全世界人民更加深入地了解与欣赏到这种独特的岭南民俗文化,也让沙湾飘色飘的更远,让这项中国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永发光芒。
〔参考文献〕
[1]《名镇天下:33个广东历史文化镇村》.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2]罗丽.《保护、传承、发展、利用----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若干思考》.南国红豆。2008,(03).
[3]《岭南文化书系·沙湾飘色》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论文作者:李坚光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5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30
标签:沙湾论文; 旅游开发论文; 岭南论文; 民间艺术论文; 艺术论文; 功能论文; 遗产论文; 《文化研究》2015年10月论文;